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段阅读_第 62 章

      时间温习一下文科综合内容,至于数学,差不多可以放弃了…
    数学需要基础,他的基础太差了!
    即便是原时空,高考的时候,他的数学也才考了88分…
    还得做几套卷子,必须要找到考试的感觉!
    否不然的话,即便是单纯坐两小时,一般人也受不了。
    张俊生盘算过了,要考两百分,至少要保证英语120分,文综100分…
    至于语文,还是算了!
    语文太难了!
    除了一堆的选择题、填空题外,即便是最难受的写作,写作和作文,其实完全是两码事!
    《考试说明》明确说了名高考作文的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很多人对高考作文有误解,认为写得有文采的就是好作文,其实不然。
    高考,不管你考哪个专业,都是做同一张语文试卷,按同一个标准判分。换句话说,这张语文试卷不是专门为中文系选拔学生,而是为高校所有专业选拔学生!
    语文高考,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限内以笔答形式独立完成相关考查内容的一种选拔xing考试,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还有阅读理解,对应的是语文考试说明中所说的“审美能力考察”,包括对文本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
    即便是原作者也不一定能答出自己文章,因为这些题目是考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而不是去猜作者的意图!
    语文能力不等于文学素养!
    对于学霸来说,课外书看得再多也没用,老师顶多推荐《读者》《青年文摘》看看,因为很多阅读题都是从这里面出的,而且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至于名著什么的,记住作者是谁就行了。
    所以,鲁迅的‘我的院子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一定是‘在语调上,这是鲁迅沉重心态的反映。他出门来到后园,第一眼看到了一株枣树,接着扫视,又看到了一株枣树——这也是作家的视野所及,给人一种空间变幻的迷离感。’
    而不是想混字数…
    ‘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枣树’和‘我的院子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少了十二个字!
    对了,除了做题目,张俊生还抽空接受了《三联》的专访。
    毕竟《万万没想到》播的差不多了…
    第三十九章 选秀节目
    ?    《三联生活周刊》创办于十年前。
    创刊之初主打的就是知识分子!
    “我们相信在物质生活之外同样存在一种文艺的生活,它温和优雅、理xing纯粹、漂亮迷人。它是对审美的斤斤计较,是对高尚生活的审慎追求。我们要厘清人们对文艺的误解,我们希望一个公开承认自身精神追求品质、推崇文艺且不受指点的时代重新到来。”
    这是《三联》创刊的目的…
    简练和深刻,审慎和优雅,高于时代流俗的复杂xing,匠人态度和隐藏在这种态度下的改变世界的野心。
    选题较为新颖,跟得上时事,主笔对于选题往往有一定深度的挖掘且大多主笔笔力一流。
    说好听点是媒体人的职业素养所致,说难听点就是观点中庸,或者说平淡!
    几乎不带有主笔的个人主观色彩,并且各个主笔风格不明显!
    像三表叔这样喜笑怒骂、玩世不恭的并不多见。不像《新周刊》,蒋放舟、陈丹青的作品几乎都印了隐形的标签一目了然。
    选题较为生活化,对青少年缺乏强的吸引力。
    《三联生活周刊》对比《看天下》、《南方周末》、《新周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直到两年前张俊生横空出世!
    连发了三篇文章——《谈革*命》、《谈民主》、《要自由》,直接引bào了销量!
    《警惕公知》、《泛滥的鸡汤》、《世界公民还是民族主义》三篇文章再次把《三联》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个年代很流行公知还有鸡汤。
    引用了‘哈耶克在《知识分子与社会至上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