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70节

      于是上月里,姜沃手上就常捏着一串七宝佛珠,李显似的时不时念两句佛。
    直到李淳风见了,认真问弟子道:“你还记得咱们师门是道家一脉吗?”
    姜沃:……
    李淳风便给了弟子一串他珍藏的道家流珠,共八十一颗桐珠,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意。
    于是姜沃就改了习惯:以七日一轮回,一三五带着佛珠,二四六带着道珠。第七日给自己的功德放个假。
    崔朝看着她每日换珠子:我不太懂,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然他也只是含笑,看着姜沃今日挑了道家的流珠带在身上,温声问道:“你定下了冬宴诗会之事,到齐州地界就办?那我今日就写一写名刺。”
    姜沃颔首:“好。”
    *
    麟德二年冬。
    姜沃终于办成了她梦想中的春日宴,不,应该是冬日宴。
    在确定封禅之事后,皇帝曾下过一道帝诏:天下诸州,才子俊彦,皆举送入京,为封禅事一路做诗文为纪。
    除了本就在国子监的骆宾王和杨炯,卢照邻是奉命回京,王勃则是被当地刺史(也就是他亲爹)趁此盛事良机举送入京。
    这一年,王勃十六岁,杨炯十五岁。
    初唐四杰,终于集齐!
    姜沃禀于二圣后,遍发名刺,办了她入朝为官来第一场诗会。
    帝后均应下出席。
    曾几何时,她第一次接触到太史局之外的朝臣,便是一场岑相办的诗会。
    如今,她也成为了办诗会的宰相。
    因她为尚书右仆射又兼任吏部尚书,本就是朝堂中在选官之事上话语权最重的人之一。
    此番姜相露出风声来要办诗会,诸多应命入京的才子、随驾的年轻朝臣并国子监学子,俱是摩拳擦掌准备于诗会上大展才华。
    可谓是应者如云。
    第158章 稷下学宫诗会
    齐州。
    南临泰山,北濒黄河。
    文化亦源远流长。
    诗会就选在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旧址来办。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是古往今来第一座官方高等学府。其兴盛之时,包罗万象,诸子百家学者皆在其中,无数璀璨思想纷然碰撞,彼此吸收,产生了无数千载流传的思想与论著。
    荀子便曾三进三出稷下学宫担任学宫之长的祭酒之职。
    姜沃选在此处办诗会,也是虔敬先贤之意。
    她也早知,稷下学宫的旧址,此时是一片隶属齐州官衙的梅苑,其内种着十数品上千株梅树,正是办冬日宴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王勃之父,齐州刺史王福畴。
    他也有点懵:圣人下诏要天下诸州举送才子俊彦入京,于是他三个月前刚把幼子王勃推送到长安去。结果现在儿子又回来啦?姜相还就选在齐州稷下学宫旧址办诗会。
    王刺史忽然觉得送了个寂寞。
    感慨过后,王刺史精神抖擞起来安排此番诗会!需知这可是宰相牵头,帝后皆至的诗会,必是要记入《齐州地方志》流传于后世的,自然,也是要计入他王刺史为官功绩中的。
    刺史三年入京一考功,他可得把这次诗会筹办好了,否则明年入长安,怎么敢再见负责考功的姜相?
    *
    凡诗会,除了挥毫作诗文的学子,自然还要有专门品评诗文的裁判,压场的贵客。
    对姜沃来说,既然是她第一回 办的诗会,且是她心中的‘全图鉴’盛事,她索性把名刺并请帖递到了每一位宰辅并六部尚书处。
    说来姜沃这回诗会办的也巧,正好是赶路途中,诸位重臣也无旁事。
    既然姜相出面办诗会,他们自也不会拂了面子。
    除了英国公依旧要坐镇东宫,实不能至(但把孙子托付了过来)外,其余几位宰辅和尚书,都令仆从送回信道当日必至。
    *
    而姜沃所请的贵客,并不只是朝堂宰辅。
    她挨个亲笔写就请帖,特意邀请之前曾附议‘皇后率命妇祭祀地祇’的几位公主和王妃,至此诗会与朝臣们一并评点诗文。
    姜沃很快也收到了回应:诸位宗亲贵女皆欣然应邀。
    自然,此消息一传出去,免不了又有朝臣要犯嘀咕:再没听说宰辅们与公主王妃们一处点评诗文的。
    不过他们很快想起——这诗会就是一位女相办的。
    而且,马上宰辅们都要与皇后公主等内外命妇一同在泰山行祭祀大礼了,那么,一起列席诗会点评诗文,似乎也不算啥了……
    当然,某些朝臣们有意见也白搭。毕竟姜相的诗会,根本也没请他们。官位实不够列席此番诗会。
    *
    诗会当日。
    晨起,天光明,却有纷然细雪。
    姜沃坐在窗旁榻上,伸手出去接了一点雪花在掌心:“好雪。”
    她已然提前去梅苑看过了,正堂宴席之处,是大片的红梅吐艳灿若披霞。有此细雪,才正是佳境!
    不知今日又有多少白雪红梅佳作诞世。
    姜沃尤其期待王勃,或许在《滕王阁序》之前,会先有一篇《稷下学宫序》也说不定。
    “这件大氅如何?”
    姜沃回头,见崔朝手里拿了一件银白缎面的鹤氅。
    鹤氅,又名神仙道士衣。
    “好。”姜沃接过来。
    这件大氅单看是有些素净,然姜沃内里的官袍是极浓烈的紫色,腰间又是金带玉珏。这件银缎雪面鹤氅便正好相称。
    她披上鹤氅振衣而起。
    作为东道主,今日她要早些到。
    而被选中参与此番诗会的数十位各州才子、国子监学子,都是今日天不亮,就已经到梅苑内集合,由王刺史统一安排。
    **
    梅苑正门处。
    许敬宗刚下马车,便迎面遇上了也同样下马车的长乐公主。
    他连忙退后几步见礼。
    长乐公主姿态雍容大方,并不闪避,只客气还礼道:“许侍中不必多礼。”
    大唐一向礼遇宰相。先帝年间,还就宰相们‘只与太子行礼,而不与其他亲王行礼’之事在朝堂上讨论过一回。
    最终在魏征魏相的坚持下,宰相依旧是见王不行大礼。见公主亦然。
    还是许敬宗为人圆滑,知长乐公主是圣人同胞长姐,与别个公主不同,所以格外礼让又请公主先行。
    长乐公主也就带着随身女官和侍女先入内。
    许敬宗候了片刻才举步入内。
    *
    因有这一番相遇,许敬宗也就不免想起这回诗会‘既是女相提办’又有‘公主王妃’等贵女与宰辅们一并列席之事。
    然后许敬宗忍不住憋闷地叹口气:这诗会与前两个月皇后提出的‘率命妇封禅泰山之礼’,不是差不多的情形吗?
    一样的事儿,那些个朝臣怎么就骂他,到了姜相这儿就息声了?这上哪儿说理去?
    咋的,不是吏部尚书的宰相,就不是干粮了?
    许敬宗带着这样的郁闷,踩着绵绵细雪,来到了正堂之前。
    遥遥望见,一身银色鹤氅立于阶上的姜相。
    饶是许敬宗心中带着不满,且这些年来一直与姜沃并无私交(甚至因为李义府,两人间还略微有些疏冷提防),但此时他望着这位姜相,还是不由感叹一声:好风仪!
    凝玉为容雪为衣,不愧是两位仙师之徒。
    许敬宗甚至想起自家一位晚辈入朝后,初见这位姜相时说的话:“姜相不似宰辅,倒像是修成得道的玉府仙人。”
    此时望着立于雪中的姜相,许敬宗也不禁有同感。
    但,许敬宗很快清醒想起了她数年来所作所为:诸如首奏封后、资考授官、属国条例、尤其是近一年来的城建署修路……这位绝对是心冷手黑啊,可不能叫表象骗了!
    许敬宗边这样想着,边带着官场上无可挑剔的客气笑容走近前,两人依礼寒暄一番。
    *
    姜沃站在正堂前,一一迎候诸位公主王妃与宰辅重臣们。
    然后在心底默算时辰。
    算来,帝后的车驾也该到了。
    正算着,就见到熟悉的身影——
    姜沃实在佩服王神玉,硬是能卡准帝后驾临前一盏茶的时间风雅入场。
    大概正是因为有这种天赋和本事,王神玉才能一路摸鱼,却摸成了中书令吧。
    **
    帝后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