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94章 张金宝的打算

      自海汉立国以来,对三教九流的管理要比大明统治时期严格得多。据荀鹏程过去所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官府对于民间结社的监管力度一直非常大,类似行会这类传统的民间组织必须要在官府登记造册,而1631年的儋州刺杀案之后,就连文化界的各种组织也一样得到官府登记。而且因为儋州是事发地,而当时的主犯黄子星就是文化圈的人,所以这边的管控更严,民间组织集会在超过十人之后就必须报批和公示,哪怕是各种文学社团也不例外。
    虽然这样的规定有些不近情理,但所取得的效果倒是很理想,儋州自1631年以来再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单以治安状况而论,甚至比三亚还更好一些。既然行之有效,官府肯定就将这套手段延续下来,所以才会有了海风诗社在城内张贴告示这样的奇葩做法。不过张金宝有意引陌生人前来参加活动,荀鹏程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是太懂他的目的何在。
    便听张金宝继续说道:“众所周知,儋州乃是文化名城,书院众多,每年为国培养各类人才逾千。但各家书院之间为了生源,免不了激烈竞争,人才之间的交流也就此受到屏蔽。鄙人创办这海风诗社,所招揽的对象便是各家书院的精英,为的便是要打破壁垒,让人才有一个交流学识的场所!”
    荀鹏程听到这里,倒是有些佩服这张金宝的想法。其实三亚那边也有类似这样的组织,不过并非私人承办,而是国家出面,组织了一个类似研究院的机构,由海汉高层官员亲自给这些精英上培训课。当然了,此精英非彼精英,在儋州这边冒尖的人才,去了三亚很可能还得从头学起。
    有人出声道:“这位老兄,你也不用把话说得这么漂亮,你又要提供场所又要牵头组织这诗社的活动,这收费应该不会低吧?”
    张金宝应道:“实不相瞒,诗社招揽到的这些成员大多家境不太宽裕,鄙人真要收费的话,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恐怕就不会来了。所以实际上对于参加聚会的这些人,鄙人是分文不收的。”
    “那不是诗社的人呢?比如我们?”荀鹏程也忍不住出声问道。他并不相信这张金宝搞这种活动不求回报,就算赚不了钱,至少要设法收回成本吧?而且他心里还有一个疑问没有问出来,那就是张金宝是如何联系到这些据说是各家书院的精英,并且得到这些人的信任?
    要知道这些人可不是没文化没见识的愚民,荀鹏程先前与这些人攀谈过程中就发现,他们的头脑、学识、反应力都远胜常人,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对于包括国家政事在内的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对象。这张金宝能够将这些人聚集到一起,就算是用威逼利诱的手段,也得让人知道他的确有这个能力才会有效果。
    而张金宝此人在儋州城外有凤鸣山庄这种产业,想来应该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才对,荀鹏程甚至觉得在自己以前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名字,但他实在想不起细节,也不敢确定自己的记忆是不是错觉。
    张金宝听到了荀鹏程的问题,笑着应道:“程兄不用担心,所谓费用也只是为了让那些无聊闲汉自动退散,只要进了山庄的门,所有吃住都由本人承担。当然了,程兄器宇轩昂,看起来也不是普通人,鄙人很希望稍后也能听到程兄的高见。”
    荀鹏程心知自己这鬼样子跟器宇轩昂四个字实在扯不上太大的关系,如果不是这身着装,说不定在外面牌楼就被张金宝的手下人拦下来了。能够进到这地方的人,显然是已经经过了张金宝的筛选,而刚才在山庄外的登记手续极为简略,张金宝放人进来的标准也不可能是看学识和身份,那大概就只能是从穿着打扮判断有钱没钱,只放看起来有身家的人进来,这点似乎也能从在他之后被放进来的几个人身上得到验证。
    但张金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荀鹏程依然还是没有想明白,只能是继续静观其变。但他隐隐能够感觉到,张金宝通过告示或者其他方式引来这些富贵闲人,恐怕也不仅仅是让他们充当看客而已。
    张金宝道:“或许第一次来的几位新朋友还有一些问题,请大家不要着急,先看一看我们的活动内容,这大概会比由鄙人来作解释更为直观。”
    张金宝说罢便离开了发言的位置,在前排找了一个空座坐下来,看样子接下来是打算当观众了。
    而当下便有两人离席起身,走到了张金宝刚才发言的位置。其中一人转身拿了粉笔,开始在那块硕大的黑板上写写画画。
    另一人则是向众人说明道:“在下白鹿书院廖响,这位是琼西书院苗海生,今日要向各位展示的,便是由我们二人正在研制之中的新式船舵。各位都知道船行水上,有舵才能便于转变行进方向,原理虽然简单,但如何能让这个部件变得更易操作,更加省力,舵效更显著,却极少有人去细想。”
    荀鹏程看到那个站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的苗海生,正是先前他在书架前混时间的时候,过来搭讪的那人。他当时就能从对话中感觉到这人对造船航海之类的学识比较了解,倒是没想到这海风诗社所谓的以文会友竟然是以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只是寻常人谁会没事去研究船舵,而就算知道了普通的船舵可以改进,那又有什么用?就算是行船的渔家或者海商,也未必有条件能够自己制造船舵并进行更换。
    那廖响继续说道:“苗兄所学的便是造船技术,长于木工。而在下所学乃是术数,更擅计算。之前苗兄找到在下,说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们二人便合作研究,费时月余,终于有了一些进展。”
    此时苗海生已经在黑板上画出了船舵的大致模样,接过话头介绍道:“舵叶延伸至舵杆之前,能使得舵杆前后的水压更平衡,舵叶上所开的小孔,可使舵叶两侧水流相通,这两点可使得船舵转向更为省力。船舵上增设悬舵索和绞盘,可根据航道深浅调整舵叶入水深度,提高舵效。若是运用到大船上,还可增加操舵装置,以便能在甲板上用舵**作。不过今日所展示只是舵叶,就不多作展开了。”
    荀鹏程对航海和造船都算是标准门外汉,至于这舵叶该怎么造更是完全不知。他也不太明白研究这玩意儿的意义何在,这难道不应该是胜利港造船厂这类专业机构的任务吗?荀鹏程本来就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廖响和苗海生后面又说了些什么,他就没有太听得进去了。不过他倒是有点感兴趣这跨书院的人员组合是怎样搭上的,难道就是通过这个所谓的海风诗社吗?
    这两人又花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将这船舵的构造和特性七七八八讲得差不多了,廖响才向在座众人问道:“各位可有什么问题要问?”
    荀鹏程心想这要怎么问,难道问你们为什么要闲得没事干去研究这船舵的制造方法?倒是想问问自己,干嘛要跑来这个地方坐着听你们讲解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他估摸着在座的绝大部分人应该都跟他一样,基本上听不懂这两人刚才讲述的内容。
    不料现场还真是有人向他们提问:“那你们可曾造出样品?可有装船试过?”
    苗海生道:“实物自然是已经造出来了,也装到船上试过了,收效非常明显。不过我等条件有限,能找到的船也只有不太大的渔船。若是之后有机会找到更多更大的船,或许试验进展也会加快。”
    提问那人又继续问道:“若是有人想从你们手中收购这种……这种……”
    那人一时间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个东西,倒是张金宝开口补充道:“这种发明。”
    那人点头道:“对对对,这种发明……那要如何进行?”
    这下廖响和苗海生都不说话了,眼神却是投向了张金宝,很显然他才是能作出决定的那个人。张金宝笑道:“这个新式船舵尚在研究阶段,这位朋友倒也不用心急。如果真的对此有兴趣,那也可以参与研究,不管是直接出资,还是提供船舶都行。待研制成功之后,便可优先装备。”
    荀鹏程听了这番对话之后,忽然觉得似乎摸到了一些脉络,这张金宝安排的这种特殊聚会形式,大概并不只是为了让这些书院精英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想让这些成果得到外界的认识甚至是肯定。他记得几个月前曾在《海汉时报》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内容便是执委会要求研究机构要与生产机构通力合作,将纸面上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实物,而眼前的场景似乎便正好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执委会的要求。
    荀鹏程转头看了看一直在向廖响二人提问的那个人,先前他也与对方攀谈过几句,大致知道那人是做海上贸易的,或许这也正是那人对这个研究项目感兴趣的原因。如果这两人研究出来的新式船舵真能对船只的适航性有所提升,那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就是靠海吃饭的人了。而张金宝的意思,显然是想向这个研究项目引入外界的赞助。
    对啊!是赞助!荀鹏程突然一下就醒悟过来,这操作方式其实并不复杂,张金宝将这些书院精英集中到一起,研究某些有商业前景的项目,待有了一定成果之后便开始寻找有意向的人来投资,等有了赞助商注入资金之后,就可以保证这个项目有更好的前景了,说不定还能实现量产赚大钱。而张金宝这个实际的操作者,或许就是在期待孵化出几个真正的金蛋。
    但荀鹏程又觉得张金宝在招商这方面也未免太随性了一些,且不说召来的路人看客似乎完全是随机,毫无针对性可言,而且这么一次聚会也就几个路人参加进来,路人的兴趣能够与研究项目匹配的几率实在太低了。荀鹏程在三亚的时候每年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招商活动,对于其中的门道也有所了解,他已经在开始琢磨,等这厢事毕之后,要不要找这个张金宝再聊聊相关的话题。
    张金宝与那人就项目操作方式又简单谈论了几句,荀鹏程才知道原来这船舵的事并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海汉的造船技术早就名声在外,但事实上先进的造船技术一直都只存在于官办船厂中,而官方船厂的造船订单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国防部、海运部等部门,剩下的少数订单也几乎都是出口他国的作战船只。民间想要在官方造船厂下单订购新式帆船,一是因为产能问题,价格居高不下;二来造船厂考虑到船坞船台利用率,一般也只接大单。
    这样一来,就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大海商才有资本从官方造船厂订购性能初衷的新式帆船。而来自民间的造船需求,绝大部分还是只能在普通船厂建造福船广船。官办船厂自然是不会轻易将那些先进的船舶设计方案放出来,所以民船想要提升性能,就只能通过自行摸索改造,但这对于缺乏系统知识的普通船匠又谈何容易。他们所学的造船技术大多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极少能对船舶设计作出改进,不知道多少人里才会出一个如张天贵这样有天赋的造船师。
    而绝大部分有天赋有才学的造船师,都被官方征招进了最好的造船厂,在民间混饭吃的船匠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哪怕只是一个船舵的改进设计,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完成的,这才是那名海商在听完介绍之后就立刻出声询问的原因。如果站在面前讲解船舵设计的这两人真有办法提升船只性能,那他就算付出一些经济上的代价也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