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 第160节
像王司马这种轻轻一闻便能分辨出是那种茶的本事,吕长史既羡慕又嗤之以鼻。他就纳闷了,这王氏早已落魄,王司马家里头还不如他家富裕呢!应该也没有机会从小接触这些吧。
“两位大人辛苦。”崔凝拱手施礼。
“崔大人快来尝尝王大人的手艺,是不是不必茶博士差?”王司马笑道。
这话问的,叫人不知怎么接好。
崔凝只得答非所问,“茶香四溢,王司马风姿翩然,如魏晋名士般风采,领人心向往之。”
她笑着坐下,不等王司马再说话,便紧接着问,“看来卷云还在原处?”
第265章 符九丘
“半个时辰前便已经令马夫牵去那处。”吕长史指着窗外不远处的巷口,“外面风雨潇潇,比案发那晚天气要恶劣,卷云仍然在雨里未曾走开。”
崔凝从窗口看出去,茫茫夜色里,依稀能瞧见一个白影。
吕长史道,“那就是卷云。”
“真是好马。”崔凝赞了一句。
王司马递了一杯茶给她。
崔凝命人取水净手之后,才端起茶杯,“噫,王大人的茶极有意思。”
时下流行放各种香料煮茶,滋味真是一言难尽,反正崔凝是品不出来个中美味,反倒是魏潜时常爱煮的清茶更合她胃口,而王司马虽然煮的不是清茶,味道却也不错。
茶里只放了少许橘皮,似乎还有一股隐隐约约的松香味。
茶味竟极似出自二师兄之手!
崔凝垂首细细抿了几口,“真好。”
王韶音见她再抬起头时眼眶微红,不禁问道,“不知小崔大人有何见教?”
崔凝的情绪很快平复,微微笑道,“不敢,只是王大人的茶叫我想起一位已故的……族兄。他说时人煮茶香气混杂,虽浑厚奔放,但失茶之真香,故而喜取松枝雪、活泉水煮清茶,说是那样茶味清纯甘冽。我幼年时,品不懂清茶之美,他便放些橘皮、梨干哄我。王大人这茶,以今年新制的顾诸紫笋散茶加松枝雪露,又添适量橘皮,正恰似少女清雅又不失活泼,亦……令我怀念故人曾经的无言关爱,实在感怀。”
王韶音听罢触动颇深。他也喜欢清茶,小女儿总缠着他煮茶,却又每每皱眉嫌不好喝,他便特意尝试了许多种女孩儿喜欢的口味搭配,他不常将情感宣之于口,但对小女儿的宠爱皆在这一茶一水的改变里。
这种茶煮出来的口味微酸清甜,果茶芬芳,大多数小姑娘都喜欢。他方才见崔凝来了,见她是个小姑娘,便习惯性加了橘皮,不料还能引出一位知音,他不禁心喜道,“哦?某有一位已故挚友,也曾如此说过。”
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喜欢清茶,包括魏潜和符远都如此,但是再往前十几二十年,喝清茶的人是极少数,崔凝突发奇想,王司马的故人会不会和二师兄有关?
崔凝提着心问,“不知您的挚友是哪位前辈?说不定是同一个人呢?”
“唉!虽则同命,但非同人。”王韶音心感天妒英才,想到自己的挚友,便对崔凝口中那位“已故族兄”颇有好感,于是打破少言寡语的形象,话变多了起来,“你应与符长庚相熟吧?我的这挚友便是符长庚的族叔,二十岁那年战死沙场,实是可敬可叹。”
既是符家人,便不可能是崔凝的族兄。
他又叹,“符家人丁单薄,可人才个顶个的好,只是大多短寿,莫非这就是所谓的‘慧极必伤’?就连……”
就连符远怕也难逃这个命运。
符家虽然极力隐瞒“短寿”的批命,但这世上从没有不透风的墙。符远到现在没有成亲,不能全怪符相挑剔。若不是因为这个批命,以符远的人才和符相的权势,想娶个世家大族嫡女也不是没可能,但又有哪家舍得闺女嫁过去面对守寡的命运?就算是像王氏这样没落的大族,偶尔会为重金聘礼下嫁女儿,可终究是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士族最重脸面,不可能让人非议他们为五斗米折腰,卖女求财,断了脊梁,失了气节。
王韶音隐约听闻符远也曾想求娶崔凝,可惜没能成功,这也怨不得他一有机会连这么小的姑娘都要争取,因为从一开始,符家结亲的选择里面就不包括像崔凝这样的大族嫡女。
他想到此处,便止住了话题。背后议论这些,实非君子所为。
崔凝听罢也是一叹,果然是她胡思乱想了,她虽不知二师兄俗家名字,但倘若他真是符远的族叔,就算没有战死沙场也应当回他该回的地方,又怎么会窝在一个旮旯地方占山为王。
“不知是你哪位族兄?”王韶音道,“这世间知己难寻啊!我来年烧纸告诉九丘,若是泉下有灵,也能做个伴罢!”
这话问的崔凝一身冷汗!她原是觉着崔氏族人众多,单是清河就有成千上万,更莫说因各种原因迁居别处的,随口邹一个堂兄必不会被拆穿,没想到这王韶音看似寡言淡漠,居然还是性情中人,连个死去的人也要追问姓名。
“世间知音难觅,泉下未必。古往多少圣贤,哪里就寂寞了?”崔凝稳住表情,目光直视他,尽量显得坦荡真实,“斯人已逝,脱了凡胎肉体束缚,难得自在,莫平添羁绊了吧!”
王韶音眼睛微亮,不住打量她,“好!好!听你一番话,某都愿意去那泉下了。”
他笑道,“若是不嫌弃,某便唤你字吧?”
“不胜荣幸。”崔凝拱手道。
“某姓王名重霄,字韶音,你若愿多个忘年友,不妨唤我韶音?”王韶音道。
崔凝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番推脱之言,竟然收获一个忘年交!他话说到这份上,她自然也不好拒绝,更何况她也极喜欢这种洒脱随性之人,“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吕长史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
不是,他方才错过什么重要事情了吗?这都哪儿跟哪儿呢?也没说什么吧!相差几十岁的人怎么就能说着说着便成了忘年交?
王韶音平日少言寡语,就算是和同出世家的程玉京也没见多聊得来,吕长史还道他天生就是那高岭之花,没想到随性起来,比程玉京都不逞多让。
想他与王韶音同僚多年,对此人的印象一直是“冷傲孤僻、不合群”,没想到竟是看走眼了!今日真真是大开眼界。
有些人交友凭的是感觉,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让他判断出他们是同一类人。如吕长史奉行“日久见人心”这种务实观念的人,是永远不会想明白的。
崔凝与王韶音相谈甚欢,待知晓他煮橘皮茶是为了女儿,更觉得亲切。
尽管她没忘记吕长史的感受,时不时的找他搭句话,但毕竟谈论的是他最头疼不过的话题,不免倍感煎熬。
这回他是连茶都喝不下去了,寻个时机赶紧转个话题,“不知崔大人查过小厮尸体之后有什么新发现?”
第266章 不换
杨檩为人虽有种种缺点,但该有的手段一点都不少,要说结了多少仇家倒也不至于,只是这些年为了在苏州站稳脚,对下属官员有拉拢也有打压,想必暗中恨他的人不在少数。
这些人里头,很有可能就包括眼前这两位。
崔凝留了个心眼,并没有全盘托出,只道,“仵作发现小厮腹中食物尚未消化完,若是能知晓是何种食物,说不定能推测出他死之前最后去的地方。还有,小厮死前饮过酒。主人于前夜被刺杀,他却逍遥的很,若说他与这刺杀案没有关系,我都不信!”
她说的都是实话,小厮失踪,身上没有任何被捆缚之类的痕迹,于昨夜还曾宴饮,多半是杨檩被刺杀之后自己躲了起来。更说不定,动手的人就是他。
不过这番话并没有透露出什么确切内容。
“不知两位大人可熟悉那小厮?”崔凝问。
吕长史道,“那小厮叫留福,时常跟随杨别驾出入衙门,我等都常见着他,只是不甚了解。”
“我倒是略知一二。”王韶音接着道,“原来杨别驾的随从叫杨不换,是个俊秀人物。七年前杨别驾回老家祭祖的路上遇匪,杨不换为护他而死。后来这留福才被提上来,他之前不过是杨府二等小厮,做书房洒扫磨墨的活。”
“杨不换竟然是杨别驾的随从!”吕长史惊道。七年前杨檩还不是苏州别驾,吕长史一直在苏州,自是不知杨檩的小厮是谁,但对“杨不换”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他惊讶之余对王韶音又多了几分防备,这人平日里不动声色,竟连这等小事都记得一清二楚。像他们这个位置的人,谁会专门去注意一个小厮!吕长史私以为,这种人,你不得罪他便罢了,若是惹上,指不准哪一天就被不声不响狠狠咬一口。
实际上吕长史倒是想多了,纵然王韶音确实是个细心的人,可他知道此事也实属凑巧。
那时候王韶音是苏州的县令,杨檩却是淮南道的县令,两县比邻而已,没有什么直接竞争关系,杨檩刻意交好,俩人处的还凑合,逢年过节有来有往的,但走的不过都是面子情。
王韶音直到和杨不换成为朋友,才真正关注杨檩家的事。
“怎么?此人很有名?”崔凝好奇道。
吕长史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顿时也来了兴致,“杨不换号东山居士,一手丹青妙不可言,尤其擅画鹤,当年他一幅画曾卖出千金高价,现在更是一画难求。不过他身份神秘,没想到王大人竟然知情?”
杨不换本名并不叫杨不换,他一直以“东山居士”自称,亦对外称自己姓杨,却未透露名字,有一回,他想用十幅画加二十贯钱换一个百年桃木扇骨,桃木不值钱,但桃树寿命不长,百年桃木制的扇骨十分难寻,一时间便有许多人拿了其他珍稀扇骨去问他换不换,他一律只回字条,上书二字--不换。
后来他画也不画了,足足两年,只一心寻那百年桃木扇骨,众人笑他痴,便都戏称他为杨不换。他自己觉得极好,便直接改叫这个名字了。
“不错。”王韶音道,“当年我与杨别驾比邻为官,偶然认识杨不换,虽与他只见过数面,但常有书信往来。我惜他才华,每每欲荐其为官,他却总是推脱,多次以后,他才与我说了实情。”
吕长史问道,“莫非杨别驾不愿放他?”
王韶音摇头,“非也。杨别驾也是惜才之人,早已为他改了良籍。他却言自己是罪臣之后,不愿连累旁人。”
杨不换的出身和不愿为官的缘由如今已经不得而知,可惜他一身才气,直到死,也不过是杨檩的随从。
崔凝固然好奇,但更让她感兴趣的是王韶音。就在半个时辰以前,她还认为这是个闷葫芦,不想竟然是个交游广阔之人,朋友里头不仅有符九丘这样权贵子弟,还有沦落尘泥的罪臣之后……
有才华的人大多都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怪性子,杨不换的怪,不惹人厌,他是个极有意思的人,若是说他,王韶音能说上三天三夜。
眼下,他却不欲多言,遂又把话题扯回到留福身上,“不换身故后,杨别驾有一阵子没找到合心的随从,过了大半年才将留福带在身旁。”
杨不换不仅有才华,还是个周全人儿,杨檩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他都能做的妥妥帖帖。能排忧解难,能畅谈诗词歌赋,又懂鸿鹄之志,更难得的是忠心耿耿。杨不换在的那几年,是杨檩最轻松的时候,他死后,杨檩便颇有点“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思,多少机灵人都入不了他的眼。
那留福没有什么十分出众之处,但勉强算机灵讨喜,他也就顺势用了。
“留福是杨别驾在淮南为官时现买的,听说是家里穷,才将他卖身为奴。”王韶音道。
崔凝突然来了精神,“这么说,他家里还有人?”
“这倒不清楚。”王韶音不过是因故友的原因多留心杨檩一些,哪里又真会闲着没事去查他的小厮。
崔凝不着急,彭佑肯定清楚关于留福的一切。
吕长史扭头吩咐小二,“叫你们掌柜的去置一桌酒菜来。”
他晚上没用饭,空着肚子喝了两壶茶,越喝越饿。刚刚开始他憋着一股劲,觉着要端住,不能叫这些世家子瞧不起,可看着这俩人莫名其妙成了忘年交,他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懂他们了,索性直接放任自己,还是不平白遭这个罪了!
一时半会也没法休息,崔凝和王韶音不饿,却都没有反对。
茶楼本身只供点心,但隔壁就是酒楼,掌柜听了小二带下来的话,不由暗赞自己机智,他瞧着那三位大人的架势像是要久坐,早早便令厨子候着,此时正派的上用场!掌柜迭声吩咐,想着难得的表现机会,必要做到尽善尽美。
很快热腾腾的饭菜便从厨房端了出来。
掌柜面带笑容跟着传菜小二上去,准备委婉的邀个功,混个眼熟。正欲上楼,却见一人披着蓑衣推门,带着肃杀之气携风带雨的闯了进来,大堂里站了这许多人,那人连看都没看上一眼,便径直上楼了。
“哟,彭司法这一路泥泥水水的。”掌柜自然认出来人是谁,眼见满地都是泥,颇是不满。
他有点怵彭佑,但又不舍得放弃这个露脸的机会,稍稍犹豫了一会,还是带着小二上楼传菜。
第267章 烈马
“见过三位大人。”彭佑站在门口施礼。
吕长史见堵着门妨碍小二上菜,立即道,“彭司法快进来坐。”
彭佑解下蓑笠,带着湿漉漉的水汽踏入温暖室内。
被冰冷雨水浸湿的裤脚贴在腿上应是极不舒服,他却浑然不觉,在下首入座,“崔大人,听说案情有些进展?”
崔凝被他的目光注视,不禁一怔。
他的情绪已经被很好的收敛起来,浑身上下带着挥之不去的阴郁沉冷,令人望之胆寒,看着竟仿佛变了个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