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93节
她以后最好不要随便给自己安才女人设,一旦说错了话,人设崩塌,那是要被群嘲的,根本没法见人了。
但有过穿越者前辈光临的时空,又点亮过某些科技树,她或许可以想办法多打听一下。光靠书房空间里的资料,她不可能吃一辈子。若有穿越前辈的遗泽留下,她当然不能放过了。
再说,当她想拿出书房空间里的某些东西时,如果是有穿越者前辈提到过的,也算是给她提供了一个出处不是?也省得她老是为了解释那些东西是怎么来的,绞尽脑汁了。
谢慕林高高兴兴地逛完自己的房间,又转去了后院的空地。这片空地目前还是一片泥地,似乎是打算用来种些花卉草木的,看她喜欢什么,就种什么。
谢慕林仔细想了想,她现在过的日子,看起来比较偏向种田文的风格,但研究农业、培育粮种什么的,并不是她的专业所长。把泥地铺上水泥地面,看起来是干净了,却又太浪费了些。
她完全可以种点什么嘛,比如花花草草之类的。四妹谢映芬抱怨自个儿院子里的兰花品种一般,又开得不好。那是因为好兰花太昂贵了,新宅从前没有主人入住,有好花也无人赏,何必花那冤枉钱?但正因为有些名花足够昂贵,只要培植成功,那是又有名又有利,还很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与审美,挺实惠的。
谢慕林想起自己书房空间里那些与花卉种植技术有关的资料,决定要给自己开拓一下新事业。
第288章 争吵
谢慕林有心要给自己开展新事业,却也不必急于一时。眼下这个季节,天气炎热,又动不动就连下几天雨,似乎并不是种花的好时节。
况且,要种什么花,水土方面的要求怎么样,怎么育苗,施什么肥,她还得翻过资料才知道呢,花种也需要找地方淘换不是?
所以她眼下只有一件事要做:先寻些砖石碎瓦,把后院的泥地围起来,砌成花坛,免得一下雨就到处泥水横流。她还可以寻摸些花盆什么的,倒也不必死心眼地盯着这一块空地忙活。
当然,砌花坛这种事,交给粗使的婆子干就可以了。今天院中诸人事忙,她就不给人添乱了,交代了一声婆子,明后天再干也不迟。
她又回到屋内,打算去翻自己在南下路上弄到的那些书和笔记,看有什么花卉是适合这个季节下种的?
然而梨儿正替她把行李里装的四季衣裳整理出来呢,暂时还没空拿书,还把书房那边的空地也占了,各种衣箱摆了一地。
谢慕林摸了摸鼻子,表示自己就不给人添麻烦了,转身去寻四妹妹谢映芬。
谢映芬既然能认得出自己院子里种的兰花品种一般,种得也不好,可见对这方面还是挺有研究的。她正好去找对方打听打听。
梨儿见她要出门,忙叫翠蕉跟上。谢慕林见她俩忙得一头大汗,便笑着说:“你们忙吧,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在自个儿家里,我还能被人拐了不成?”
梨儿想想也对,便笑说:“那姑娘路上小心些。若是不认得路,不拘哪个丫头婆子,叫来领路就是了。”又给她寻了把蓝绢面的团扇出来,“姑娘带着这个,无论是遮阳还是扇风纳凉,都是极方便的。”
谢慕林接过团扇看了看,冲梨儿笑了一笑:“还是你想得周到。多谢啦,你和翠蕉在家里忙吧,渴了就喝口茶,饿了啃块点心,累了就歇一歇。事情是做不完的,今天干不完,明天继续就是了,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了。”
梨儿不应,反而把她往外推:“姑娘就别啰嗦了,我心里有数!”
谢慕林笑着一边拿扇子扇风,一边出了自己的院子,横穿过穿堂院,直往西路的汀兰院走去。
然而,她去得不巧。她到达汀兰院的时候,谢映芬竟然不在家。
她的丫头小蝶告诉谢慕林:“我们姑娘到前头木樨院找琴姨娘说话去了。二姑娘若急着要找我们姑娘,只管出门到对面院子那扇后门前,推门进去就好。”
谢慕林谢过她,转身出了汀兰院。
汀兰、木樨两院前后挨着,只隔着一条过道,木樨院南边再隔一条过道,就是谢涵之所住的丹桂院了。木樨院开了个后门,连通了前后三个院子。宛琴听说不能跟儿女们住在一起后,就挑了这个地方,倒也不是全无道理。
谢慕林伸手一推,便推开了木樨院的后门。这门大概是日夜都开着的,门栓上足了油,连点吱呀声都没发出来。进门后,便直接是长长的游廊,右手边是个极小的天井院,往前走,便是一座二层小楼了。
木樨院的格局跟别的院子不太一样,从高空看下来,是个“凹”字型,前头一排平房,是丫头婆子的居所,后头是座精致的两层小楼,则是主人的住处了。两座建筑以西边的长廊相连接,凹陷处的空地,则是露天的院子,沿着墙边种了一大片不同品种的桂花树,以湖石点缀其中,地上芳草延绵,用鹅卵石铺成蜿蜒小径,又有石桌石凳。眼下明明还远未到桂花开的季节,不知为何,院中竟然会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气。
谢慕林沿着长廊走到小楼前,只看到对面平房窗后有人影晃动,似乎是宛琴的丫头银杏带着两个婆子在整理东西。她转头看了看小楼的雕花窗,隐隐听见说话声,猜想谢映芬与宛琴母女在里头,便走了过去。
才到门前,她伸出手正要敲门,就听得屋里谢映芬有些激动地说:“姨娘真的对太太说了那番话?!我不是说过,让姨娘别提的么?!四弟的学业,太太难道会不关心?让他先去族学上课,也是为了他好。姨娘这么想,未免太不知好歹了吧?!”
谢慕林听得有些懵。谢涵之的学业有什么问题?宛琴又跟文氏说什么了?谢映芬怎会如此激动?
屋里的母女对话还在继续着。宛琴回应的语气,似乎也不平静:“太太真的关心四少爷的学业么?难道我的话不是在为四少爷着想?四姑娘处处拦着我,莫不是害怕得罪了嫡母,连累到自个儿身上了?可四少爷的前程,就看他能不能把书读好了。我的想法又有什么错?哪里就不知好歹了?!”
谢慕林皱起了眉头。宛琴这话是什么意思?文氏哪里不关心谢涵之的学业了?宛琴又因何对女儿有了不满?
谢映芬似乎快要哭起来了:“姨娘这话说得太诛心了!我难道是为了巴结嫡母,就不顾兄弟前程的人?!从前曹氏太太在的时候,何曾对四弟的学业上过心?那时候怎么不见姨娘开口说话?你那时还劝我要多多巴结曹氏太太呢!怎的如今又是不同说法了?两位太太,都一样是父亲的正室,谁还比谁高贵些不成?如今这位太太出身虽然寻常,却人品正直,也没拿自个儿换了几百万的银子,又或是刚死了哥哥,就丢下重病的母亲跟男人私奔,我瞧着她比旁人还更值得人敬重些呢!”
谢慕林拿扇子遮住了半张脸,暗暗偷笑。
屋里的宛琴虽然觉得女儿这话说得刺耳,却也没多少底气反驳,只能顾左右而言它:“我是在跟你说你兄弟的学业前程,你攀扯别人做什么?”
谢映芬冷笑:“我只是看不过眼罢了。从前曹氏太太压根儿就没想过让四弟正经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姨娘尚且一句话都不说。如今的太太是真心考虑过四弟的前程,知道他今春才病过一场,先安排他进族学,一边打基础,一边养好身体。等过两年,他身体养好了,书也读熟了,再进竹山书院读书,正是水到渠成。况且四弟年纪小,常年养在内宅,也不认得什么朋友,趁着在族学读书时,多认识几个性情相投的族兄弟,日后遇事也有个臂膀。这有什么不好的?太太精心安排,四弟也喜欢,偏偏姨娘还要挑三拣四,到底要怎样,你才能满意?!”
宛琴气道:“我这叫挑三拣四么?还不是为了四少爷好?!他自小功课就好,根本不必进族学,与那些顽劣的蒙童在一处厮混,直接进了书院,既可以多认识几个家世好又有才学的朋友,也可以多向名师大儒求教,早点学成,也能早日考得功名。正因为四少爷在京中并未正经进过学,如今才要抓紧时间,根本没必要在族学里荒废两年!他在族学里能交到什么朋友?与他来往交好的,甚至不是四房、五房那两个出过进士的旁支的子弟,而是七房的商家子!这样的朋友,这样的臂膀,还不如没有呢!”
第289章 教导
谢慕林眉头紧紧皱起,觉得宛琴的话有些过分了。
她今日见过七房的琉大婶娘与谢英芳母女,知道他们这一房人丁不旺,没多少田产。
身为一家之主的族叔谢琉只在族学读过几年书,粗通文字,在县城里开了间杂货铺,生意做得还可以。
琉大婶娘本身是酒坊的千金,嫁妆不算丰厚,人却很精明活络。嫁进谢家后,她一年一年地积累资本,如今已经办起了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织成的绸缎托给宗房的谢瑁代销,一年也有几百两银子的收入。
夫妻二人合起来,再加上田里的出产,每年入息大约是千两上下,在谢氏宗族算是中上等的富户。他家长子谢谨端今年十二岁,已经在族学读了三年,听说功课不错。谢琉夫妻都盼着这个儿子能读出个名头来,改换门庭。
看七房一家的发展路线,几乎就是三房当年的翻版,差别只在于三房老太爷谢泽湖当年是行商而非开店的坐商,而家中纺织副业的主事人是谢泽湖本人,而非身为主母的谢老太太而已。
父母辈积累财富,供儿子读书科举,等儿子考得了功名,就全家都翻身了。当年谢璞还要靠二房的嗣父母谢泽川与宋氏夫妇教导,如今的谢谨端,只需要用心学习,一步步从族学升入竹山书院,便有多位名师大儒可求教,出仕后,也有许多同窗同乡可为臂膀,前途一片光明。
这样的人家,宛琴凭什么小瞧呢?
即使谢谨端将来达不到谢璞这样的高度,但都一样是谢氏宗族的子弟,族人尚且不曾把自己分了三六九等,宛琴倒要鄙视起商家子来?三房的老太爷谢泽湖也是商人,难道她对老太爷,也是同样的看法吗?
宗族里那么多人,有读书天份的去拼功名前程,有经商天赋的则为家族增添财产,什么天赋都没有的,就老老实实为家族种田、办事,各司其职,和睦共处,宗族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谢泽湖弃学从商,无论是宗房的谢泽山,还是入过翰林、又回乡办学的谢泽川,都没看低过他。宛琴说这样的话,又把自己的夫主置于何地?
屋中,谢映芬显然也有同样的看法:“姨娘这话在我面前说说倒罢了,可别叫旁人听见!七房的堂兄弟是商家子,你就看不起人了,那我们家老太爷又是什么身份?父亲考中进士之前,又是什么身份?姨娘若是觉得自己是勋贵府第出来的,就可以瞧不起商人,可不要忘了,勋贵府第也要拿自家的千金小姐,去向商家换取巨资呢!谢氏族内行商事的族人,可从来没干过这种卖骨肉的勾当!”
宛琴又被讽刺了一回,似乎有些忍不住了:“四姑娘何必处处将从前太太的事迹挂在嘴边,动不动就嘲讽一番?我确实是曹家出来的,太太也对我有大恩。她做了什么事,我都没资格去说她的不是。姑娘是我生的,难道就不应该随我一同感太太的恩德?若不是太太慈悲,姑娘又怎会出生?更不可能生来就锦衣玉食。
“我知道姑娘如今喜欢二太太,觉得她温厚和善,比从前的太太更易亲近。可你有没有想过,自古以来,正室与妾室之间便是水火不容。从前的太太还有可能因为我侍候了她半辈子的关系,宽待姑娘。如今的二太太,做二房平妻时无权无宠,只能装好人,还要被妾室无视。如今得掌正室权柄,定会视妾室庶子为眼中钉,怎么可能如从前一般心肠,真心对姑娘与四少爷好?!若她是真心为了你们好,就该让四少爷与大少爷、二少爷一道入书院读书了。二姑娘可以去二老太太那儿学习,四姑娘也不该被落下才对!”
虽然谢慕林没听懂自己为什么需要去二老太太宋氏那边学习,但宛琴的话已经说得太过,她有些听不下去了,便抬手敲门:“琴姨娘,四妹妹,我能进来吗?”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门方才打开了,门后露出了谢映芬那张小圆脸。
她满面涨红,看起来十分窘迫,一见谢慕林,就先赔礼:“姨娘糊涂,说话造次了,二姐姐莫与她一般见识。她世代为婢仆,又能有多少见识呢?所知所想,都是曹家教导。曹家家风不正,教出来的奴婢,自然不明事理。小妹与兄弟深知其短,往后定会好生教引姨娘,让她打消过去那些糊涂念头的。”
宛琴的脸色看起来比谢映芬还要红,似乎因为女儿指责她“没有见识”、“不明事理”而大受打击。
谢慕林看了她一眼,决定要给小妹一个面子,便对谢映芬微笑道:“姨娘虽然糊涂,但谢家家风仁厚清正,也不会行不教而诛之事。四妹妹好生给琴姨娘多讲道理吧。今时不同往日,曹家行事也不见得是正确的,否则平南伯府就不会有今日的下场了。曹氏言行,更是有违道德,为世人所唾弃,没什么好敬颂褒扬的。琴姨娘既然已经选择了谢家,就该照谢家的规矩行事才对。”
谢映芬小脸又是一红,低头应是。
谢慕林又转向宛琴:“好叫琴姨娘知道一件事,我母亲一向被人称为谢二太太,金陵城上下都以为她是我父亲的二房平妻。这根本就是曹氏故意误导外人所致。我父默认,只是因为我母其实是二房嗣媳,自然就是二房的太太了,却不是什么二太太。曹氏明明是三房媳妇,兼祧平妻,应该自称为三房太太,却生怕外人认为她位于我母亲之下,所以特地给自己安了个大太太的名头,放弃了三太太这个称呼。
“可事实上,我们家从来就不是大房,那是宗房的名号。我父亲在兄弟中行三,他的正室,应该被称为三太太才是。老太太碍于曹家威势,不去更改这种错误的叫法,也就罢了。曹氏自己舍弃了这个名份,也算是自知身份之举。如今曹氏已去,我们家也该拨乱反正了。合族皆知,我母亲才是族谱中有名有姓的三太太。姨娘往后称呼我母亲,要么直接叫太太,要么就称三太太,却不必提曹氏过去定的什么大太太、二太太的话,免得叫宗房大伯娘、二伯娘听见了,笑话你不认得人。”
宛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能钻进去。
谢慕林厘清名分,并不多言。关于文氏的品行为人,这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人人都有眼睛看。
她转向谢映芬,微笑着说:“我午歇起来,正想找四妹妹说话呢,谁知去了汀兰院,却扑了个空,问了丫头才知道四妹妹在姨娘这边。四妹妹有私房话要与姨娘说,也该谨慎些。关着门窗说话,岂不是看不见外头有没有人来?门前连个守门的丫头都不留,你也太不谨慎了。”
谢映芬羞红着脸,低头小声道:“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会小心的,多谢二姐姐教导。”
谢慕林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走吧,我们去我娘那里说话,顺便等兄弟们放学回家。”
第290章 团聚
申时过后,谢徽之与谢涵之小兄弟俩下了学,没有与同窗的族兄弟们去别处玩耍,手拉手地回了家。
不到两刻钟后,谢显之与谢谨之兄弟二人,也带着书僮,自竹山书院乘船而归。
谢家谢璞这一支回到老家湖阴县的所有儿女,终于团聚在了一起。
兄弟们都非常高兴地迎接了谢慕林的回归,纷纷拉着她问这几日在老宅的生活安好,问谢老太太病情如何,又向她介绍他们回老家后做过的事,在书院里的见闻,在族学中的经历……谢徽之还说起了自己新近结交的朋友,以及小弟谢涵之闹的几个小笑话。
他搂着谢涵之的肩膀,嘲笑说:“这小子连街都少去,以前出门,也是带着下人,看中什么就买了,从来不知道行情。他还以为县城里的寻常文房小铺子,有他平日用惯的那些好纸好笔卖呢,张口就问有没有上等的雪浪纸,人家掌柜差点儿以为他是上门砸场子的!”
谢涵之羞红了脸,强自辩解道:“我不过是刚好想到家里没有雪浪纸了,想要买一些,见到文房铺子就问一声罢了,哪里还会特地去留意,人家铺子里卖什么,不卖什么?”他瞥了谢徽之一眼,哼哼两声,“三哥也别只顾着笑话我。若不是谨端哥告诉你,你也未必会知道,湖阴县城里,只有一家铺子会卖那些上等的笔墨纸砚。”
谢徽之伸手去捏他的鼻子:“臭小子,你这是反过来笑话我了?至少我还会去找人问,不会莽撞地跑进人家铺子里犯蠢!”
谢涵之连忙躲开了,跑到谢谨之身后一躲,还冲谢徽之做了个鬼脸。
谢慕林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个小四弟如此活泼的模样。以前他出现时,不是病容满面、腼腆少言,就是拿着诗书向兄长们讨教时的好学勤奋模样。不过总的来说,这是个斯文孩子,象个小大人一般,从来不会跟人肆意玩闹嬉笑。
现在的他,看起来更象是个九岁的天真孩子。
谢涵之与谢徽之这两个异母的小兄弟,关系似乎也比先前更亲密了。
谢慕林看向坐在角落里的宛琴,见她仍旧是一脸的忧心忡忡,而且好象不大乐见谢涵之与谢徽之亲近,心中不由得一哂。这位曹家家生子出身的姨娘,思想要些扭转过来,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谢映芬拉着弟弟问起了他今天的功课,不知是有意无意,又问起了他在族学里结交了什么朋友。
谢涵之没有多想,就老老实实地回答了她。他进族学这几日,基本都是跟在谢徽之身后与人搭话的,后者认识了什么朋友,他就认识了什么朋友。虽然他本人年纪小,性子也腼腆,可有开朗擅交际的哥哥还着,竟然也跟族学里所有的同窗都混了个脸熟。
不过真正说起性情相投,又愿意多加往来的同窗,暂时只有两位:一位就是七房的谢谨端,勤奋好学又乐意带他出门游玩,教他如何待人接物;另一位是五房的进士幼子谢谨庄,今年十一岁,已经准备进书院了,因为与谢涵之同样喜欢书法,才会时常在一处聊天。
谢氏族中除了谢璞外,还有两个做了官的子弟,不过官位最高只有从六品,跟谢璞暂时还差得远。但他们两人也是正经科举出仕的,是谢氏宗族未来转化为诗书礼义大族的重要支柱之一。他们的子孙后代,自然也极受宗族重视。四房年轻一代的几个孩子,几乎都在竹山书院求学,功课都很不错;五房长子已入书院,并且取得了秀才功名。这两个房头未来的发展都是一片光明,谢涵之能结交其中一人为友,将来自然也能大有益处。
谢映芬心里十分满意,特地看了生母宛琴一眼。宛琴目光微闪,避开了女儿的视线。
谢映芬也不明言,只对弟弟道:“既然你认得了这两位好朋友,以后就好好跟他们相处,不要动不动就拌嘴、争吵。你要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不光是功课上的事,待人接物,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若是能借着这两位朋友,向他们家里的父兄请教,那就更好不过了。”
谢涵之乖巧地点头:“是,姐姐。”
文氏坐在上位,乐呵呵地看着孩子们说话的情形,听着谢涵之与谢映芬姐弟的对话,心里想起先前宛琴提的意见……她忽然觉得,自己当时斥退宛琴,是没有错的。宛琴一个姨娘,能知道什么?孩子交朋友,怎能光看对方父母的身份?都是一家一姓,同族至亲,涵之多认识几个要好的族兄弟,人也变得开朗许多,有什么不好的?若是现在就进了竹山书院,同窗都是年纪比他大许多的书生,他又哪里适应得了?功课也未必能跟得上,那才是耽误了孩子呢。
谢慕林见谢映芬那边暂时告一段落了,便叫过谢涵之,问他功课紧不紧?听不听得懂先生教的东西?会觉得课程太浅显了吗?他身体是否吃得消?
谢涵之老实回答:“功课倒也不算紧,先生讲的,我都能听得懂,虽然浅显些,却有许多是我从前不知道的。族学里的先生在诗词书画上,远远不及我从前在金陵时的西席,可论经义,他们又教得比那位先生好得多了。我这两日觉得大有进益,恨不得多学一些呢。只是姨娘与姐姐都不许我晚上看书看得太晚。我每日早睡早起,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谢慕林明白了,笑道:“琴姨娘和四妹妹的话是对的。你年纪还小,身体又弱,功课再要紧,也不必急于一时,先把身体调理好,才是最重要的。身体好了,你才有资本去用功读书。否则,就算你是个千年一遇的大才子,没有好身体,也过不了科举那一关,只怕考试时,连文章都写不完,就先病倒了,还考什么功名呢?”
她又转向两位兄弟:“哥哥们也一样。身体不好,功课学得再好,也难以顺利通过科举考试。所以我劝你们,平日里不要挑食,鸡鸭鱼蛋,蔬菜瓜果,但凡是新鲜又当季的东西,都该吃一些,也可以请教宗房大伯娘,如何按照时令进补,把身体调理好。此外,你们最好每天早睡早起,不要为了看书写文就熬夜,一天到晚的,也不要守在书桌边不动,闲时走走跳跳,打打养生拳、五禽戏,哪怕是绕着自个儿的院子走上十圈八圈也好。这样一两年下来,你们身体调养好了,身子骨也锻炼得康健了,就是在乡试、会试的考场熬上几天,也能撑下来了,那时候才好说,科举有了把握呢。”
谢显之与谢谨之对视一眼,想起书院里先生们的提醒,都对妹妹的话深以为然。
文氏微笑着拍了拍手:“好了,时候差不多了,大家准备移步用晚饭吧。等用过饭,我还要带着显之与真姐儿往二房给二老太太请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