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59节

      莫主簿和小吴、曹昌慌得不行,都拦着:“不行不行!不能过去!”
    祝缨道:“啰嗦。阿昌,你一面觉得像小吴这样做吏也好,一面又想接着好好做个种田的营生……”
    小吴大叫一声:“不得了!我就说不能喝酒!”
    “小吴,你才做了班头就飘了,不能瞧本地人不起,还嫌本地姑娘长得不合眼,不如京城姑娘可意。不可意还要与人调笑,我回去就打你二十大板。”
    “呜……”
    侯五提刀走了过来:“嘿怎么了?”
    祝缨道:“侯五,你的嘴是管不住了……”
    衙役们本能地想往一边缩,又不敢走开,怕她再有危险。小吴叨叨:“又不是我叫您喝的酒,您说他去呀!”
    曹昌捂住了小吴的嘴:“你别惹事儿!”
    两边都乱了一阵儿,祝缨看到了走过来的赵苏,说:“你心里有主意。”
    赵苏懵了一下,小吴说:“喝了酒就这样,单说人不想叫别人短的事儿。”
    曹昌忙说:“酒醒了就没事儿了!就喝了两口,这就好!快,拿水来给大人喝。”
    祝缨被他们哄着喝了半袋子水,似乎不会胡说八道了。
    她提刀走到了受伤的洞主身边,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
    洞主没跟她耍心眼儿,道:“这是我的仇家,与你没关系。咱们喝完了酒,牛你们带走吧!”
    祝缨道:“你的伤呢?”
    “嘿!谁不受点伤?你的刀很好。”
    祝缨道:“别人送的,你要喜欢,我给你也弄一把来,这个却是不能随便送人。”
    洞主嘿嘿一笑:“是哪个好姑娘?”
    “是个喜欢钓鱼的老头儿。”
    洞主大笑:“今天谢谢啦!”
    “你的伤……”
    “我得赶紧回家啦!”
    祝缨道:“我是说,我那儿有伤药,叫人取了给你送去,怎么找你?”
    洞主指了指赵苏:“叫他送吧。”
    “好。”祝缨说完提着刀站着,示意洞主先走。
    洞主的随从们将己方死伤之人抬走,向突袭的人尸体上逐个补刀,再割下头颅带走。尸身就还遗弃在小树林附近,赵沣叹了口气,命人去掩埋。又上前请罪:“大人受惊了。都是草民之过!方才……”
    “他的仇人。”
    “是、是……”
    赵娘子着急地看着哥哥,狠狠心,跟赵沣说:“你们就在这儿说话啊?回家说去。”
    …………
    以莫主簿的想法,那不能再在外面停留了,得赶紧回县城!县城至少安全些,獠人打架,与他们何干?他们还得回去春耕呢!
    小吴等人全体同意。
    祝缨道:“我是来提牲口的,怎么能自己就走了?赵沣,先去你家,你准备草料。”
    “是。”
    祝缨带着人去了赵沣家先住一夜,她还想问赵沣些事儿。再者,这些牛马她也不打算全赶到县城,再从县城赶到各乡分租——不够费事的。越是偏僻的地方人越穷,越少牲口,西乡这儿有不小的缺口。她打算一路回去一路分,就近指派一两个老成稳重的士绅,监督使用牛马。
    西乡这儿就是赵沣。
    赵沣内心惶恐,他可不信祝缨是一个为了“与獠交好”就肯无限容忍的人。就冲刚才那两刀,县令大人就不是个善茬儿!赵娘子也不再说她“软弱”了,她的刀没有多余的动作,手也稳,不像个生手!
    夫妇二人将祝缨迎回了家中,妥妥地照顾牛马,祝缨道:“西乡这里匀出三头牛、五匹马。”
    莫主簿就在一边记着,然后跟衙役出去调度。祝缨道:“先别急,往县里叫他们运几具犁来。”
    赵沣道:“草民家中就有犁!可以用的!”他也不提租金的事儿了。
    祝缨道:“好。”很快分派完毕,又向赵娘子讨水洗刀。刀沾了血最好洗干净了、擦干晒干再入鞘,不然不好保养。
    赵娘子心道:果然是个老手了。
    她更加的小心,依旧收拾了上次祝缨住的地方,又安排饮食。祝缨道:“有劳。”提着刀回房去洗刀、擦刀。
    将刀收好,曹昌挨挨蹭蹭地蹭了过来。祝缨明知故问:“怎么了?”
    曹昌跪了下来:“大人,我不是不想跟着您干了!”
    祝缨道:“嗯?哦,我刚才又说什么了?你这么想也没什么不对。只别在甘大面前说,他一家子虽是仆人,心地好,也看顾你们家。甘家也凭自己吃饭,不丢人。”
    “是。”
    “起来吧,回县城好好种地。你瞧,你种地的本事就比当仆人更能帮到我。”
    曹昌松了一口气,磕了个头爬了起来:“我也知道一头觉得做仆人不好,一头又吃仆人这口饭不好。就有时候忍不住。”
    祝缨笑笑,正要说什么,外面响起了脚步声,是赵苏的声气:“晚生赵苏,前来拜见大人。”
    曹昌看向祝缨,祝缨点点头,曹昌去开了门,只见赵苏独自站在外面,又是那个独自进城献上两只白雉的青年了。
    曹昌闪开身,赵苏镇定地走了进来,祝缨道:“坐吧。”又转头问曹昌和小吴,“我是不是也说他什么了?”
    小吴还记着自己的二十板子,急着表现,抢先说:“您说赵小郎有主见。”
    祝缨看一看赵苏,道:“嗯,那我没说错。”
    赵苏却站起身来,对着祝缨当地一跪:“如蒙不弃晚生愿拜为义父。”
    第142章 义子
    什么样的义父?
    祝缨在心里问。有的义父被敬奉终身,有的义父被用完就扔。
    义子和义子也不一样,有的义子像家生子,有的义子像亲生儿子。
    祝缨迅速地在心里划拉了一下自己和赵苏的关系,不由怀疑这小子是不是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赵苏头一回出现在她的面前就是一派能人范儿地把两只白雉送到了她的面前,并且还拒绝了她的酬谢。
    但是接下来他却又表现得与福禄县大部分的富家子弟没有太大的区别,些许差异也可以用“混血”的原因来解释。
    猛一下要给她当义子?
    倒不是能不能认义子,宦官都有人上赶着去当儿子呢,也有一认几十上百号的。然而之前赵苏也没有特别的表示,祝缨也确认自己没有暗示过什么。如果说因为德行,她自己在福禄县这一年干的事儿确实收获了不少好评,给人当爹?还差点火侯。
    那这孩子不是傻就是别有胸怀。
    祝缨站起来走到他的面前,问道:“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
    赵苏想得好好的,他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观察了祝缨很久了。县里来了新县令,能遮头上一片天的人不留意才怪了。哪怕是另一个汪县令,他们也得把人糊弄好了,直到请到府城歇着。
    祝缨留在了福禄县没走,倒把福禄县走了个遍,赵苏家也与其他人家一样,晾着她。直到她动了雷广、清了县城,赵苏才一种隐讳的看戏的心态送了两只白雉。
    他是个混血,两头都沾点儿,又读书,知道白雉的意思。“打地痞动豪强”与“献祥瑞”两件事情是很矛盾的,他想知道,县令得到了白雉接下来要干嘛。
    然后就听说逋租被免了。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直到祝缨说他“心里有主意”赵苏下定了决心——得认这个义父。
    认义父这事儿不会太顺利,他有预料。
    他说:“我心里很清楚。这里的习俗,对一个人的敬服超过师长,心里就想拜为义父。”
    他不知道的是,祝缨这人闷在心里的话比说出来的多,“心里有主意”的下一句是“主意大得很,还在我面前装”。她把县里打完了一轮,赵沣父子必然是知晓的,这样赵苏还过来送个白雉,还瞒着来历没说明白。祝缨在第二次巡视十三乡,第二次见到他的时候,已然看出他并不如外表那样的“老实”。
    祝缨道:“我有什么好敬服的,想干的事儿还一样都没干成呢!”
    赵苏仰着头,眼珠子一错不错地看着她,说:“等干成了就轮不到我来拜了。我信您是必然能办成的!”
    祝缨道:“起来说话。”
    赵苏没有坚持,很听话地站了起来,目光仍然不避开祝缨,而是认真地说:“晚生的出身,占了便宜也吃了亏,又以才智不输人自许,在罗网中挣扎了二十年。”
    祝缨心道,那你怪能忍的。她没说话,也平静地看着赵苏,赵苏心里也没个把握,仍然接着说:“您是我见过的把罗网开了一道缝的人,您一定能做成许多事情,我愿效犬马之劳。”
    说完就站住了,没词了,往下说得再多就不像他了,也未必就能说服这位“义父”。
    祝缨不提他的父母,不提他能做什么,也不问他的具体条件,而是说:“我在为所有的学生开一道缝,为全县开一道缝。”
    赵苏道:“我与他们都不一样。在您眼里看着一样,别人眼里还是不一样的,我也不想与别人一样。男人丈夫,不能泯然众人。”
    他将这对话当成了一场考试,没有被赶出考场他就当还有机会。有的人写满了整张卷子、有的人交一张白卷,最后的结果,交白卷的被取中了,写满了的却落了选。他不一样,他有半张卷子不用写也能得分。
    祝缨道:“回去想清楚,再来同我讲话。”
    赵苏不肯走,说:“就是想清楚了才来的。”
    祝缨道:“去把你的父母请来。”
    赵苏道:“是。”倒退三步,转身去请父母过来。
    小吴和曹昌全程听了过来,已听得呆了。曹昌本来是为自己的一点心事惴惴不安的,等赵苏说完这些,他已无暇再想自己的事儿了,满心都是一个念头——他可真敢想啊!
    小吴也想咬手指头了,他小心地问祝缨:“大、大人,您这是……”
    祝缨看了他一眼,说:“是什么?”
    “这、这、这……家、家里……”语无伦次说了几个字又想起来,祝缨干什么事儿哪用跟家里申请呢?干完通知一声也就完了。几曾见真正的当家人跟别人请示的?
    小吴心里却总觉得哪里怪怪的,甚至忘了自己身上的事儿。
    不一会儿,赵家一家三口都过来了。赵沣心中忐忑,赵娘子一脸严肃,儿子赵苏比父母都镇定。三人来拜见了祝缨,赵娘子也没有前几次见的那么挥洒自如的样子了。
    祝缨让他们坐下,也不先开口,赵沣先拱手道:“大人,小人情愿将这孩子送与大人做义子以供驱策。”
    赵娘子道:“我嫁过来二十多年了,来回也跑累了。往后您要派他什么事,就让他去干,与山上联络也好,又或有别的事也罢。我也都不管了。”
    祝缨看了看赵苏说:“知道朝廷对官员外任的约束么?”
    “上计、佐官、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