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14章

      第四十章 浣花溪奇士
    成都浣花溪。
    “陛下,这里就是毋太师的住处了。”
    李昊领着罗幼度来到了一处山明水秀的清雅之地。
    罗幼度来拜会的是蜀中的一位智者,蜀地真正的有识略有能力的谋臣,叫毋昭裔。
    毋昭裔是河东龙门人,少年时即博学多才,卓有见识。
    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曾为后唐太原尹、北京留守,镇守河东,毋昭裔也因此加入孟知祥麾下,成为他的心腹谋臣。
    孟知祥建立蜀国,在蜀中割据立足,击败石敬瑭、夏鲁奇,毋昭裔谋功仅次于赵季良,给孟知祥称为奇士。
    孟昶即位以后,毋昭裔兼任宰相,主管盐务,协助孟昶铲除旧臣治理蜀地,整顿吏治。
    但因蜀地平稳,风调雨顺,国力大增。又逢契丹灭晋,中原离乱。
    后晋雄武军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附蜀。随之太原刘知远建立刘汉,汉将赵思绾据永兴,王景崇据凤翔反叛,赠送财物联络孟昶,希望他能出兵夺取关中,与刘汉共争天下。
    毋昭裔再三苦劝不止。
    孟昶利令智昏,不从其言,遣安思谦增兵东进,夺取关中,结果大军惨败劳兵伤财,未得尺土。
    孟昶也因此大受打击,开始自暴自弃,从一劝农恤刑,肇兴文教,孜孜求治,与民休息的贤君,变成了昏聩孟昶的初代版本。
    毋昭裔见孟昶失去了雄心壮志,且屡劝不止,气得致仕退休,在浣花溪隐居。
    罗幼度欲整治蜀地风气,武将他准备以全师雄为首,这文臣便是众望所归,深得百姓爱戴的毋昭裔。
    历史上的李昊因连续两次经历亡国,两次都是由他撰写降表。蜀人不齿其所为,偷偷在他府邸的大门上题写“世修降表李家”。
    现在他依旧撰写降表,但因罗幼度治军严厉,深得蜀地百姓拥戴。
    李昊并没有受到刁难,毫无顾虑的为罗幼度鞍前马后。
    连叫门都亲力亲为。
    “毋太师!陛下亲自登门拜访,还望一见……”
    不多时一位六旬老者匆匆出门,见罗幼度并未入内,而是立于篱笆之外,忙道:“天家临门,草民惶恐,快快请进!”
    罗幼度步入小院,毋昭裔恭恭敬敬地在院内行了拜礼。
    “草民拜见中原天子!”
    罗幼度随意笑道:“先生无须多礼……”
    他左右看了一眼,道:“先生真是好雅致,在此地隐居,怕是神仙日子也难求。”
    毋昭裔所隐居之处,门前是一片花海,屋后是竹林,右边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唯独左边是一间煞风景的茅草屋。
    但罗幼度知道此处的精髓,就在这煞风景的茅草屋。
    茅草屋有个名字叫杜甫草堂。
    当年杜甫漂泊蜀中,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
    杜甫在此居住了四年,创作诗歌两百四十余首诗。
    几百年过去了,原本的草堂早已垮塌,是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
    此刻罗幼度见到的就是韦庄重结的茅屋。
    “这能与杜少陵为邻,当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毋昭裔脸上透着几分萧瑟,在蜀地干了多年,现在唯一能体现自己功绩的,唯有此隐居之所了。
    早年任相遗留下来的东西,早就让孟昶败坏的干净,说道:“少陵野老一生忧国忧民,老夫愧于少陵野老为邻。”
    罗幼度听出了那一点点的不甘,笑道:“朕此来有两事希望毋先生帮忙。”
    毋昭裔作揖道:“天家直言,草民尽力而为。请入寒舍相谈……”
    他请罗幼度入内。
    罗幼度让李昊一行人在屋外等候,自己与之步入草屋。
    两人坐定。
    罗幼度道:“先生任相之时,正与中原交恶。常与大理往来,对于大理国情,想必了解。朕需一干吏,入大理拜会段氏,不知先生可有人选?”
    毋昭裔略微皱眉,试问道:“草民斗胆问一句,天家意欲为何?以而今中原之威势,只需稍微表露一些善意。草民敢保证,大理跪伏不及,何须多此一举?”
    罗幼度毫不犹豫地道:“朕向来以天下一统,恢复汉唐故土为志。大理举国皆是汉唐故地,朕早晚取之。只是当前对大理动大兵,并不值当。朕只想暂定两国疆界,以金沙江为界掌控茶马古道之门户。”
    毋昭裔拜道:“天家雄心壮志,草民佩服。我诸夏有陛下此等圣主,汉唐盛世不远矣。不过大理高方,非易于之辈。他于大理建昌府早有防备,将当地百姓内迁,让于我诸夏有仇之部落填充。布局多年,陛下此举,必有一战。”
    罗幼度并不在意,笑道:“无妨,他高方祖上都曾是我诸夏子民,只要夷民归附,朕容得下他们,也有信心如武侯一般,打服他们。”
    他顿了一顿道:“朕不怕一战,就怕他们不敢一战。南蛮之地,多山多林,大理若藏兵于山中,不跟我们正面为敌,将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毋昭裔听到这里明白了,说道:“故而天家需要一人,入大理给高方制造一些麻烦。”
    罗幼度赞许道:“大理段氏应该不甘心一辈子都为高家拿捏吧?大理立国不久,这从龙大臣,不止高家一个。最后却是由高家独掌大权,有人不服,理所应当。高方若有消耗之意,那朕就让他后院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