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21章

      对于朝廷而言,表面上看是付出了一块大蛋糕,实际为人口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大燕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实现对占领土地的开垦。
    如果单靠朝廷的力量,至少需要三五年才能完成,甚至更久。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养廉田需要军事力量的拱卫。
    朝廷各部各衙门高官们为了保障自己的个人利益,就必须要坚定不移支持王霖的开疆辟土和军事扩张战略。
    区区几十万亩的养廉田分发下去,朝廷上下立即掀起了一股拥军备战、军事扩张的舆论声浪。
    在军费列支和军饷保障上,再无任何官员敢从中克扣和中饱私囊。
    由此降低的公孥损耗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量的隐秘人口从全国各地流出,往雁北而去,这是大燕皇朝自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极大的自发移民。
    北宋之前,中国出现了两次人口高峰,一次是汉朝,其人口突破了6000万,第二次是唐朝突破了8000万。到了北宋时期,人口突破了1亿。
    实际上,如果算上隐蔽在权贵门第的黑户流民,数目会更庞大。
    而辽国灭国前,人口不过千万,西夏目下不过数百万人口,当前的金国人口数量多少,王霖暂时不知真实数据,但想来应该不会超过原来的辽国。
    其实这才是王霖最大的底牌。
    所以他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与金人进行从点到面的消耗战。
    王霖估摸着,若是将大燕疆土恢复到汉唐时期的鼎盛程度,至少需要人口两个亿以上。
    不然,占领下来也守不住。
    本来郭志舜掌管大燕财赋,分管户部。他对皇帝的鼓励生育政策本有些疑虑不安。
    因为人口的膨胀需要大量的粮食,现在全国仍然要备战,超过五十万的大燕军队消耗的粮食数量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郭志舜担心粮食出现断档之危。
    虽然有土地红薯这般高产作物。
    现在整个大燕,人口密集区有三:
    一是以东京为中心的河南,二是以青莱为中心的山东,三是东南各路。
    若以现行政策推行下去,未来河北、河东和雁北,将会是大燕的第四个人口稠密区。
    到那时,人口数以倍增,现有粮食产量能供应得起么?
    但随着各地秋粮丰收的讯息传至京师,郭志舜心底渐渐安稳下来。
    土豆红薯在东南的产量居然比河北河南山东亩产多出一两千斤,这直接让他心头狂喜。
    作为朝廷一品阁相,郭志舜获得了半数养廉田也就是7500亩。但郭志舜却面临着新的难题。
    正如不是所有的高官都是贪官一样,朝中不少大员拿到养廉田之后,遣不出大量的人手去接手耕种和日常管理。
    像郭志舜这样的人还有不少。
    比如李纲,吴敏。
    于是,皇帝在给李纲的诏书中又提出了新的建议思路:无力耕种管理养廉田的高官,将养廉田置换在一起,建立诸多联合农场,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失地流民前往耕种。
    耕种所得,五成归官员,四成归耕种流民,一成缴纳税赋。
    ……
    秋高气爽的真定城日益繁盛,城外沙场秋点兵正酣,城内商贾买卖兴旺,居民面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各国使团来到真定已经有半月时间了,但一直没有得到大燕皇帝的召见。
    马扩为首的军机堂外交团队,连日来马不停蹄与各国使团斡旋谈判,逐一理清了各国的真实意图。
    大理使团,吐蕃使团,西域的两大王国使团,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希望尽快得到大燕王朝的册封。
    高丽国希望能与大燕建立军事同盟关系,愿意向大燕称臣,但请大燕日后驻军高丽,协防金国。
    交趾使团的目的就显得单纯了些,纯属来中原试探观察一下大燕的国力,愿意建立友好关系,延续过去的从属。
    大理国则提出了与大燕重新划定疆域界限的要求。王霖觉得可以暂时不予理会。
    唯独蒙古人提出了三条要求。
    其一,为大王子合不勒求娶前宋崇德帝姬。
    其二,大燕要册封孛儿只斤部可汗为蒙古可汗,协助其统领蒙古十八部。
    其三,允许蒙古各部进入雁北地区放牧,作为回报,蒙古人可助大燕攻取幽州。
    果然不出张浚所料,当马扩进宫将蒙古人的条件奏报上去,王霖当场爆发,直接摔碎了一枚青玉盏。
    马扩苦笑,立时跪拜在地,连称有罪。
    王霖怒不可遏,斥责道:“这群蒙古人以为朕是软柿子好捏?他们有什么资格来我大燕指手画脚,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子充,难道你没有对那蒙古人讲清楚,朕的底线里,有一条是不和亲么?”
    马扩叩首道:“皇上,臣已讲清楚,但对方执意要求娶前宋皇室公主,说是若崇德帝姬陛下不允,可换其他帝姬。”
    王霖怒极反笑,目光如刀,盯得马扩冷汗直流。
    王霖沉默了一阵,突然眸光越来越阴沉,轻道:“此人名叫合不勒?孛儿只斤部的大王子?”
    马扩低道:“正是。”
    王霖突然纵声大笑,眸中却透露出越来越重的杀气。
    既然是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