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5章

      卡佩罗先生也是开口说道。
    “雅达你不要担心,我会尽快安排的!”
    “我们斯科奇家族有两条商船停泊在马尼拉,我们随时可以离开吕宋。”
    雅达开口询问道。
    “父亲,我们是去巴达维亚吗?”
    卡佩罗摇摇头说道。
    “不去巴达维亚,我们直接回欧罗巴!”
    “现在的远东实在是太危险,还是返回欧罗巴安全些!”
    卡佩罗觉得荷兰人能不能保得住巴达维亚,也是个未知数!
    西班牙人丢掉了马尼拉,而军事力量甚至还不如马尼拉的巴达维亚,如何能挡得住明军的进攻?
    至于说明军是否会进攻巴达维亚!
    卡佩罗觉得这个问题不需要问,就能得到肯定的答案!
    随着前两年明军在大陆上一连串军事上的失败,使得明军丢掉了广袤的土地。
    接下来,明军为了生存,必然要扩大自己的生存圈。
    大员之战,吕宋之战,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接下来明军会打哪里,还需要想吗?
    必然是南洋啊!
    整个南洋都是传统的儒家化圈,大明在南洋的土著眼里,那就是天朝上国。
    哪怕是丢掉了整个中原,汉家化依旧是整个东方的扛把子!
    大明要积蓄力量,以图反攻大陆,必然是要拿下整个南洋的。
    热兰遮城和马尼拉都丢了!
    巴达维亚如何能幸免呢?
    至于说是否要在战后留在马尼拉,这一点卡佩罗从来没有想过。
    他的家族曾经参加过前两次的屠华惨案,手上沾满了华人的鲜血。
    等华人在马尼拉站稳脚跟,斯科奇家还能有好?
    多傻的人才能想着要留在马尼拉啊!
    麻溜跑吧!
    这一瞬间,雅达忽然间发现,原来自己的“谨慎”也是遗传的
    卡佩罗先生的动作很快,当即便吩咐了下去,要人收拾家产,然后准备往马尼拉转移。
    然后从马尼拉港坐船离开!
    第一百五十三章甲米地造船厂
    就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接到了战败的消息,人心惶惶之际。
    在圣琼斯完成了战后修整的光复军和郑军,开始押着战俘,向着马尼拉挺进。
    除去明军的陆军向着马尼拉开拔之时,水师也接到了任务。
    从林加延拔锚起航,向着马尼拉湾而去,准备截断西班牙人的退路,将吕宋的西班牙人一战全歼。
    自万历年以来,西班牙人两次对华人举起屠刀。
    前后两次屠杀,遇害华人十万众!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血仇,必须得报!
    虽然朱宏煜不是西班牙人这样的野蛮人,干不出将吕宋的西班牙人全部杀光的事情来。
    但是朱宏煜准备把所有的西班牙人,全部变成苦力,让他们去为了建设美丽富饶明安全的封建主义新大明做贡献,为他们先辈的罪孽赎罪。
    嗯,挖矿,修路,筑城
    军政府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多了去了!
    当然,那些曾经参与过前两次屠华,但现在还在还活着的西班牙人,大明还有东厂的十八般酷刑,论死囚的一百种死法等着他们呢。
    总之,不会让他们死的太痛快了!
    只是,光复军的第一目标却不是马尼拉城,或是港口等要紧地方。
    朱宏煜带人直奔甲米地造船厂而去!
    甲米地造船厂,西班牙人于16世纪晚期建造,堪称是目前整个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厂,甚至没有之一。
    拥有船匠一千多,很多都是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华人工匠,拥有建造四级风帆战列舰,修理三级风帆战列舰的能力。
    就凭这个时代华人工匠的聪明才智,只要朱宏煜能下了决心,拆几条三级风帆战列舰让他们研究去。
    甲米地造船厂,估计很快就能够拥有独立建造三级风帆战列舰的能力!
    朱宏煜如果想要在将来发展海军,甲米地造船厂,就是他必须得拿下的地方。
    甚至优先级还在攻占马尼拉之上!
    随着明军在圣琼斯,林加延两处战场的大胜,几乎以及全歼了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的主力。
    就算是他短时间内不去打马尼拉,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也翻不了天去!
    但是,朱宏煜甲米地造船厂这边可就不一定了。
    他要是不提前拿下甲米地造船厂,万一西班牙人脑子抽了,一把火把甲米地造船厂付之一炬,或是杀光甲米地造船厂里的华人工匠,朱宏煜得哭死。
    光复军本来就缺乏劳动力,重建一座甲米地造船厂,最起码也得三五年的时间。
    更重要的还是那些熟练的工匠!
    随着光复军取得吕宋之战的决定性胜利,人口短缺的问题虽然依旧严重,但并非不能解决。
    一是马尼拉附近定居的数万华人,可以极大的补充军政府的人口缺口。
    二则是军政府在打下马尼拉之后,就有资本向外吸引移民了。
    比如,朱宏煜可以拿西班牙人早已开垦好的吕宋良田,去吸引明亡之后,流落南洋的华人们迁移到吕宋来。
    人来了就分田,直接几十上百亩的分,就不信吸引不来华人百姓!
    但是,人目前来看虽然不缺了,但工匠却依旧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