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11章

      面子和里子比起来,到底还是里子更重要一些!
    只是,遏必隆的话才刚说了一半,一直站在朝班中的费扬古就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道。
    “决计不可!”
    “剃发易服乃我大清祖制,万世不移,如何能轻易改变!”
    费扬古是八旗宗室,一旗旗主,,真正的朝廷重臣,威望隆重。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顾命四大臣就是顺治推出来,用以平衡以费扬古为代表那一批人的。
    只是,这些年以来,费扬古一直都是深居简出,所以显得很低调。
    但是,当他真正的站出来,态度鲜明的反对一件事的时候。
    这件事,大概率办不成!
    这就是八旗制度下,一旗旗主的威望和实力。
    费扬古话音落下,满洲正红旗旗主代善的孙子,爱新觉罗杰书也站出来表示支持。
    随后,各旗旗主也是纷纷表态。
    如今,在这个两黄旗强势的情况下,其他各旗旗主都在下意识的抱团。
    很多事情上都是态度一致,共同进退!
    倒不是说他们要造反。
    只是为了保住自己手上的权利,不愿意彻底沦为皇权的附庸而已。
    见这么多人反对,原本有些心动的布木布泰,也是忍不住蹙眉。
    有了要打消这个主意的想法!
    但是,这个想法只是刚刚出现,就被布木布泰给掐灭了。
    闹呢?!
    这些人越是反对,她就越是得坚持。
    现在大清幼主临朝,无法主事。
    正是皇权最为虚弱的时候!
    而布木布泰这个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的一举一动,就代表着大清的皇权。
    她决不能有丝毫的退缩!
    否则,就会给对方可以得寸进尺的暗示。
    这就是党争!
    和政治不同,不存在让步,不存在妥协。
    只有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
    很多事情,明知道是对的,但只要对方赞同,自己就必须得反对。
    “剃发易服算是哪门子的祖制?”
    “劳烦费扬古你告诉哀家,这剃发易服的祖制,是我大清的那位先帝颁布的政令?”
    布木布泰有理有据的反驳。
    剃发易服是谁颁布的政令?
    是多尔衮啊!
    多尔衮是谁?
    她布木布泰的老情人,正白旗旗主,以及顺治的皇父摄政王!
    身份很多!
    但就是不是皇帝!
    不是皇帝颁布的政令,能叫祖制吗?
    第四百七十章免剃钱
    我大清虽然在坚持剃发易服这件事情上挺头铁的。
    哪怕是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乃至于后世,不愿意剪辫子的遗老遗少也不在少数。
    但是,那是以后!
    现在的我大清,身段还是很柔软,很懂得变通的。
    只要不涉及实际利益,在剃发易服这种事情上开一个口子,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布木布泰的反问,让费扬古脸上的表情一滞。
    他没法反驳啊!
    因为,多尔衮确实不是皇帝。
    但他还是开口说道。
    “无论如何,老臣都不赞同废除剃发易服的政令!”
    倒是一盘的遏必隆再次开口说道。
    “老王爷,奴才的意思并非是要废除剃发易服的政令,而只是要在政令上开一个口子而已。”
    “比如说,可以让底下的那些汉人捐纳免剃钱,只要捐纳了免剃钱,就可以不剃发。”
    “但要是没捐免剃钱,就必须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遏必隆的提议,让朝堂上诸人都是眼前一亮。
    这事情,好像有道理啊!
    现在大清南方的战事吃紧,正是需要大量的钱粮充做军姿的时候。
    没钱怎么办?
    加税呗!
    可现在大清的税本来就很重,入关之后,美其名曰废除大明的三饷加派,可实际上却是把三饷给纳入了正税。
    这操作,只能说不愧是我大清!
    在搜刮这方面,杠杠的!
    就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行加税的话,只会越发的激化大清内部,本就很严峻的民族和阶级矛盾。
    怕是原本较为稳定的北方,也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
    这很不好!
    但是,如果要加征免剃钱,那就无所谓了。
    因为,这钱是自愿交的,你如果没钱交免剃钱,剃发就是了。
    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在实打实的金钱利益面前,剃发好像也不是不能忍受。
    毕竟头发什么的,哪里有钱重要!
    但对于那些士绅地主,人墨客,豪商巨贾来说。
    他们又不差钱,为了不剃发,估计会有不少人愿意给大清朝廷交这么一笔钱。
    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啊,剃发易服可要比披发左衽还要过分。
    但凡有个选择,哪个读书人能受得了剃发易服?
    到时候,相信有了免剃钱这笔额外的收入,大清的财政问题估计能缓解不少。
    南下大军的军费也就有了!
    费扬古闻言,倒是没有再直言拒绝,而是黑着脸沉思了起来。
    “这免剃钱收多少合适?”
    费扬古沉思了许久,开口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