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28章

      刘晋想了想也是继续说道。
    “是嘛?”
    听到刘晋的话,弘治皇帝高兴的笑了起来。
    嗯,这是他最喜欢听到的话了,对于他来说,最大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让大明繁荣昌盛,让这老朱家的江山蒸蒸日上。
    “陛下,不信的话我们随便去周围的村子里面看一看。”
    刘晋想了想也是对弘治皇帝提议道。
    “好啊,反正也都出来了,正好去看看,看看我大明的老百姓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高兴答应下来。
    周围的众人也是纷纷点头,也都想要去看看现在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情况,有些东西,还是亲自去看看才能够有最直观的感受。
    这也是现在弘治皇帝为什么经常要微服私访的原因了,站在庙堂之高你只能够看到大明最上层的情况,是很难看到底层老百姓的生活。
    唯有走进了最底层,才能够看到大明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知道老百姓过的如何,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一行人也是很快再次坐上了四轮马车,非常随意的选择了一条路,朝着一个村子这边走去。
    南庄村,一个有着一百多户人的大村子。
    弘治皇帝一行人的四轮马车也是朝着南庄村缓缓的驶来。
    “哎呦,这南庄村竟然还修了水泥马路,也不知道是官府修的,还是他们村里人自己出钱修的。”
    四轮马车行驶在平整的水泥马路上面,弘治皇帝掀开车帘看了看眼前的水泥马路,笑了笑对身边的刘健、李东说道。
    “陛下,这应该是他们村里人自己集资修建起来的,一般来说,如果是朝廷修建的水泥马路,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修多宽、修多厚、坡度的大小等等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前面的时候,我们所走的路,哪路是官府修建起来,但是这条通往这个村庄的道路,并不宽,也不厚,这应该是他们村里自己集资修建起来的水泥马路。”
    李东阳看了看车轮下的水泥马路也是回道。
    “那看来他们村子还是蛮有钱的嘛,这自古以来修桥铺路的花费可都是不小的。”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水泥马路在京津地区已经非常的常见了,几乎到处都是,一条条水泥马路也是通往四面八方。
    还有一条条小的水泥马路连接上朝廷修建的水泥马路,形成一张网络覆盖住所有的地区,连接起京津地区周围的乡镇、村庄等等,交通极为便利。
    “看这个村子的房屋,想必这个村子应该是还很不错的。”
    刘健看了看前面的南庄村说道。
    在他的视野之中,南庄村的房屋修建的整整齐齐,一排排房屋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修建起来的,竟然很难看到以前随处可见的砖瓦房,房屋之间竟然也是铺上了水泥。
    房子的外墙粉的雪白,看起来就非常的漂亮,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
    这和刘健记忆之中的农村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点都找不到记忆之中农村的样子,这还是大明的农村?
    第936章 世道好
    在刘健的记忆中,农村就是贫穷的代名词,房屋是砖瓦房,新盖的还好,大部分时候都是破烂不堪,外面下大雨的时候,里面就下小雨。
    农村泥泞而肮脏,一到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到你都不知道该任何去下脚;记忆中的农村,老百姓都是非常的穷苦,衣着破烂,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瘦骨嶙峋,毫无精气神。
    这才是刘健记忆之中的农村,同样也是在场很多人记忆之中的农村。
    刘晋看着眼前的南山村,思绪也是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刚刚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那个时候自己老家的下河屯,海边的一个小村子,穷苦不堪,一切都是黑白的,没有一丝的颜色。
    然而眼前的农村,刘晋竟然看到了一些后世农村的样子。
    规划整齐的房屋,统一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外墙刷的粉白,很是好看,还有这联通外界的水泥马路。
    要知道纵然是在后世,也是到了21世纪国家实行了村村通的政策之后,这水泥马路才修到了一个个村庄里面。
    然而现在是大明弘治年间,仅仅只是几年时间的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时代的发展,大明竟然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成就,连农村都已经如此的漂亮了,简直不可思议。
    车队缓缓的朝着南庄村驶来,很快就抵达了南庄村。
    此时,在南庄村的道路上面有很多老人再扫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见到有马车过来,也不害怕,反而一个个都好奇的围过来。
    众人纷纷下了马车,仔细的打量了下眼前的村庄,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老朽何林见过诸位贵人~”
    看到有人来到南庄村,正在扫雪的老人也是纷纷停下来,然后也是朝弘治皇帝等人走来,恭敬的说道。
    弘治皇帝等人虽然穿着便服,但是这出行的马车,还有这携带的侍卫以及众人的气度等等,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在下姓朱,和几个朋友出来赏雪游玩,这刚好路过贵庄,天寒地冻,前来讨一杯热水喝。”
    弘治皇帝笑了笑对老者说道。
    “好说,好说,贵人能来,那是看得起我们南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