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887章

      刘晋看看刘健,也是无语了。
    这8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太老了,再看看在座的众人,一个个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
    “陛下~”
    “臣失礼了!”
    “刚刚肯定是臣的老毛病犯了,最近是越来越不行了,总是会犯困、嗜睡,无端端的昏迷,请陛下恕罪。”
    等了好几分钟,刘健缓过来了,这才起身对弘治皇帝说道。
    “没事,没事,你要多注意休养啊。”
    “回头我让太医院和大明医学院的太医、教授给你看看。”
    弘治皇帝见刘健没事了,也是歇口气。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情了,今年以来,刘健、李东阳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刘健是老眼昏花,有些陷入昏迷,有时候又糊里糊涂的,什么事情都搞不清楚。
    李东阳是身体很差,经常病的都没有办法来上朝,只能够在家里休养,内阁的事情几乎都是刘晋在处理。
    今天虽然来了,但是看他的精神状态也是很差,无精打采、病怏怏的,还不如和张懋一样,干脆在家里面休养得了。
    “陛下,臣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已经完全没有精力,人也老眼昏花,糊里糊涂了,再无法辅助陛下您处理国家大事了。”
    “陛下,臣今天再次向你请辞,望陛下为了这大明的江山社稷,恩准臣归乡养老!”
    刘健笑了笑,随即也是非常郑重的向弘治皇帝再次提出了退休的申请。
    “恩师~”
    弘治皇帝看看刘健、再看看李东阳,又想到了张懋,想起了谢迁、马文升、周经等人,想要再次挽留刘健,可是想想他的情况,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挽留了。
    “陛下,您宽仁厚德,对臣万般照顾、千般挽留,臣感激涕零。”
    “臣也希望能够一直为陛下分忧,但是臣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身体也是真的不行了,而我大明正蒸蒸日上,陛下又雄材伟略,乃千古圣君,要做的也是开创千古未有之鼎盛盛世。”
    “切不可为了臣一人而耽误了国之大事,耽误了陛下的宏伟大业。”
    “还请陛下恩准臣回乡颐养天年,选用年轻有为的国之栋梁辅佐陛下开创我大明之千古盛世!”
    刘健趁着自己还清醒,也是不断的劝说道。
    “好吧~”
    “朕准了!”
    弘治皇帝沉思良久,再看看刘健和李东阳,又看看刘晋,想了想也是点点头同意下来。
    现在看来,刘健和李东阳回乡颐养天年已经是成定局了,即便是可以再挽留一二,但对于大明来说恐怕真的已经是有害无益了。
    “谢陛下隆恩!”
    刘健一听,顿时就连忙跪下来拜谢。
    几天之后,弘治皇帝对刘健大加赏赐了一番之后就在早朝正式的接受了刘健的辞呈,同时也是任命刘晋为新的内阁首辅,同时增补佀钟为新的内阁大臣。
    第1740章 王守仁的思索
    京城火车站,王守仁从贵宾通道走了出来。
    看看眼前的京城,竟然觉得很是陌生,这才两年的时间没有来京城而已,竟然感觉京城的变化又大了许多。
    道路两边在等客的黄包车师傅,还有串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以及一辆辆奢华的四轮马车, 还有偶尔能够看到一辆辆呼啸而过的奔驰汽车。
    行人匆匆,都显得很忙碌,外面的广场依然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此起彼。
    “王大人!”
    这时,一道生意响起,王守仁连忙看了过去,只见对方穿着三品官员的官府,带着几个四品、五品官员的人,似乎好像是前来迎接自己的。
    “梁大人!”
    王守仁一看为首之人,连忙拱手回礼。
    来人叫梁储,是户部侍郎这个级别的官员,主管的是商税,负责总管天下的税务衙门。
    这一点上面,户部和其它礼部、工部、吏部、刑部、兵部是有所不同的。
    因为刘晋设立税务衙门,开征商税,并且将商税单独出来进行征收,成立了税务衙门,所以在户部尚书之下,其实是又三个侍郎的,以前是只有左侍郎和右侍郎,现在再加上主管税务衙门的就是三个侍郎了。
    掌管天下税务衙门,负责征收商税的户部侍郎, 现在大家一般称之为户部大侍郎,因为其掌管税务衙门, 征收商税,权力非常大,涉及的钱财也很庞大。
    而且这个位置,以前还是现在的内阁首辅刘晋刘公所设立的,刘晋在户部的时候,也是做这個事情的。
    现在商税又是大明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大明一年收十多亿两白银的税收,基本上都是商税,只有农业税,现在的占比已经微乎其微了,收上来的一些谷子、布匹之类的现在也不值钱了。
    另外就是户部这边一般有升迁的话,也都是先从户部大侍郎这边开始升迁,像刘晋直接从户部侍郎升迁到了吏部尚书,再从吏部尚书入了内阁。
    还有韩文,原先也是掌管商税衙门的,后来升了户部尚书,现在也是成了吏部尚书,接替了佀钟的位置。
    不过到了梁储的时候,按理说是应该是梁储来升任户部尚书接替韩文的位置,但天子和内阁这边却是将在南直隶当布政使的王守仁给直接调回京城了, 而且直接就安排在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