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9章
想到这里,宁王是肠子都悔青了。
一直以来宁王还是非常传统的宁王,不太相信银行,更别说股票了,当然埃及运河的股票,还是因为当初宁王嫌少,没看上,故而也就没有跟着大规模的投资,只投资了少部分,大部分的银子都让他放在了府库里面成为了铁疙瘩。
谁知道这埃及运河的股票一路飙升,越来越值钱,多年过来,现在都已经价值300多两银子一股了,当初的100万股如果要了,那就价值3亿两银子了。
现在宁国发展变的缓慢起来,主要也是因为宁王这种不舍得投资的原因,这有钱了就只想着埋进地窖里面。
而不是说拿着去投资修建道路、铁路,办工厂等等,自然而然的,这钱没办法生钱就算了,也是导致宁国这边的通货紧缩,市面上的钱慢慢变少,影响经济的发展。
“工业还是要发展的,先建一些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这些,尽可能的实现这些东西的自给自足,什么东西都需用进口的话,价钱贵不说了,量也无法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
宁王思索一翻,想了想也还是觉得刘养正所说的有道理。
现在基础性的原材料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大明人勤快无比,在四海不断的扩散、在各地不断的发展,粮食、棉花、蔗糖、茶叶、香料等等的产量也是不断的增长,大家都在拼了命的种这些东西、卖这些东西,价格自然是越来越低了。
唯有那些工业产业,价格依然非常的昂贵。
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钢铁、船只、机械等等这些,价格是一年比一年贵,贵就算了,还非常的好卖,有钱都要排着队去等着。
只是刘养正和宁王发展工业的想法是好的,但却是忽略了一个事情,工业是建立在新学基础上的,没有大量的新学人才,你怎么可能造的出汽车、摩托车、大轮船、机械这些东西?
即便是可以造的出来,质量也是没有办法得到保证,更别说和大明、南非的产品相竞争了。
“殿下,大明内阁首辅刘晋的儿子刘达求见~”
这时有太监来到宁王身边,向宁王通报道。
“刘晋的儿子?”
宁王一听,也是微微惊讶起来。
第1946章 农业社会的财富增加和积累
宁国安宁城百里之外的一处庄园这里,宁国左丞相刘养正陪着刘达在庄园各处视察。
“我们宁国虽然没办法和大明相比,但庄园经济也是发展的极为不错,我们整个宁国大大小小的庄园不计其数,以种植甘蔗、棉花、茶叶、香料等经济作物为主,眼前的这个庄园,主要就是种植甘蔗。”
刘养正是宁国的左丞相,按理说日理万机,非常的忙碌,哪里有空陪人逛庄园啊,但眼前的刘达不是一般的人,准确说他的父亲不是一般人,是大明的内阁首辅。
这大明的内阁首辅就相当于是古时的丞相,为文官之首,和自己在宁国的地位差不多,当然,宁国是没办法和大明相比的。
自己和刘晋似乎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对方是正儿八经状元出身的内阁首辅,自己在大明的时候可是连个举人都考不上,更别说考进士中状元了。
不过,这也不是他亲自来陪同刘达的主要原因,刘晋是刘晋,刘达是刘达,能够见一面就已经算是给刘晋面子了。
之所以要陪着过来看看,也是听刘达说这一次要前往南非。
对于南非殖民地的情况,大家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这刘达前往南非殖民地,那显然是刘晋的安排,为以后接管南非殖民地做准备的。
这也意味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以后要掌握南非这个庞大的殖民地,可以决定无比庞大利益和关系,现在和他搞好关系来对宁国也是有利无害的。
刘达看看眼前这片庞大的庄园,庄园占地的面积非常大,足足有几万亩土地,土地的主人则是属于一个大明人,几乎每一个移民到宁国的大明人都可以获得一大片的庞大土地,再加上一定的奴隶。
慢慢的,其土地也就越来越大,逐渐的形成了如今遍布宁国上下的庄园经济、种植园经济,庄园或者种植园的主人基本上都是大明人或者是一些立下功劳的奴隶、本土天竺土着。
实行种姓制度的宁国,大明人是最高种姓的存在,是神的子民,至于其它种姓的人全部都是为神的子民服务的。
婆罗门和刹帝利负责帮忙管理,吠舍和首陀罗则是自由农民、手工业者之类的,至于贱民和奴隶,他们则是为神的子民耕种、劳作的存在,唯有今世的辛苦劳作、吃苦受累,下一世才可以投胎为高种姓。
这样的宣传和宗教精神之下,宁国的统治一直都非常的稳固,再加上宁国也懂的一些笼络人心的手段和治国之道,故而宁国一直都治理还不错。
眼前的庄园,成百上上的奴隶、低种姓、贱民在田野之中不断的劳作,头顶太阳暴晒,让人头皮都要开裂。
然而他们却是无怨无悔的在干活,茂密的甘蔗林里面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些人明明都是干农活、脏活累活的,但彼此又分成了几个阵容,低种姓的首陀罗和吠舍是一个群体,他们只和自己同一等级种姓的人在一起干活。
奴隶和奴隶们也是一个群体,彼此聚集在一片区域做事,最不受待见的是贱民,数量最多,干活也是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