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239章

      看杜明恩这态度,还是很客气的,显然这刘达不是一般人。
    “刘达是刘晋的二儿子,以后是长期要在南非这边的,代表的是辽国公啊,和你们代表徐家、张家差不多。”
    杜明恩笑着说道。
    “刘晋的儿子?”
    “这辽国公难道真的舍得将自己的儿子派遣到南非这里来啊?”
    两人一听,顿时就微微傻眼了。
    他们虽然是英国公和定国公的族人,但并不是嫡系,只是旁系子弟,在家族里面的身份地位是远不如嫡系子弟的。
    到这南非来,那也是替家族打理南非殖民地的产业,管理这个庞大的资产,至于说定国公和英国公的嫡子子弟,那是根本就不舍得放到南非殖民地这里来吃苦受累的。
    一个个都跟宝贝似得,留在京城这边,才不舍得放过来呢。
    这刘晋倒好,竟然真的舍得将自己的宝贝儿子给流放到南非这里来,要知道这里距离大明可是有上万里之遥,而且这刘晋的儿子,想必也还是非常年轻的。
    “这就是辽国公啊!”
    “这个刘达本来去年就要过来的,当时也才17岁,但后来因为结婚、生孩子的事情耽误了一年,推迟到了今年才过来。”
    “刘晋是真的有魄力有规划的人,这才是一个孩子就舍得派遣到南非这里来。”
    杜明恩也是感叹的连连摇头。
    说实话,他对自己的儿子都看的极重,根本就不舍得说将自己的儿子弄到万里之遥的地方去,在大明又不是过不下去了,何必要让自己的孩子到万里之遥的地方去吃苦受累呢。
    “刘晋写信给我了,要我多加照顾,你们说给他安排什么职务比较好一些?”
    杜明恩想了想又问道。
    “先让他在总督府这边给侯爷你当当文员,历练几年之后,再放到地方去锻炼,在各个领域都做一做。熟悉一番。”
    “这刘达以后肯定是要当南非总督的,自然是要熟悉南非的各个方面了。”
    张野想了想说道。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
    杜明恩、徐文溪也是跟着点点头。
    第1952章 刘达的日常工作
    南非大岛南州城。
    刘达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宽敞的水泥马路上,呼吸着雨后的新鲜空气。
    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非常大,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在经过了岛上山脉的抬升之后,在岛上东部地区形成了大量的降雨。
    降雨充沛,植物茂盛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空气是相当的不错。
    南州城的规划也是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建造了极其完善的排水系统,故而城市并没有因为下雨而出现任何的洪涝,反而是充沛的降雨让这座城市到处都鸟语花香,无论是门前户后还是道路上,都大量的种植了花花草草。
    在光照充沛、降雨量、热量又大的情况下,整个南州城的的植被都极其的茂盛,鸟语花香,极其的漂亮。
    “这雨可真多,来了2个多月的时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雨,有时候原本晴空万里,突然间就大雨滂沱,喜怒无常啊。”
    骑着自行车,刘达往总督府这边走去。
    他现在是南非总督府的一名文员,主要的工作就是协助南非总督处理一些事务。
    可以位置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位置,极其适合年轻人进行历练,可以跟随在南非总督的身边,知晓南非这边的情况,学习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同时在总督的面前,只要表现不错,以后提拔也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这就跟大明的翰林院的翰林们差不多,时常出现在天子的身边,给天子讲讲课、修书、侍讲、撰写文书等等,提拔也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只要表现的好,得到了赏识,提拔都可以跟坐火箭差不多了,就好像刘晋一样,弘治皇帝赏识,自己又有才华,这升迁的速度跟开挂一样快。
    上午8点钟,刘达准时抵达了自己的办公室,提前就开始仔细的整理好自己一天所要做的工作来。
    南非总督杜明恩一般是9点半才开始正式办公,这个时候估计着还在悠闲的吃着早餐、看着报纸。
    刘达需用在这之前仔细的整理好文件、准备好今天要做的事情,当然不是刘达自己要做的,而是南非总督杜明恩需用做的事情。
    杜明恩的一天还是很轻松的,需用做的事情并不是很多。
    南非殖民地的情况非常不错,各个方面都蒸蒸日上,而且所有的人几乎都是居住在城镇地区,非常利于管理。
    工业和农业都非常的发达,已经逐渐的摆脱传统封建社会的趋势,并且南非殖民地这边所实行的制度完全都是后世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就不是现在大明这边的封建制度。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法治国,确立法制,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法律来运行和执行,而不是和大明这边靠所谓的仁义道德来治国。
    同时南非殖民地这边的官府结构方面也是采用了后世的制度,而不是和其它在殖民地、藩国一般照搬大明的制度。
    很多的殖民地、藩国都是和大明一样,实行的依然是大明的官制,不仅仅分品级,而且同样还是通过科举考试来录取,故而很多殖民地、藩国的科举考试也是吸引了不少的读书人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