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337章

      现在的大明倒也是已经慢慢的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了。
    尤其是相比起同时期全世界其它的地方来,大明的发展,大明人所过的生活,绝对是最好的。
    当大明的老百姓都已经开始购买汽车,乘坐火车出行,用上电灯的时候,世界上其它的地方,大部分的地方依然还是非常的落后。
    道路依然还是泥土路,出行基本上靠走路,晚上基本上都是早早的就睡了,根本就无法想象电灯汽车火车这些的车这些的存在。
    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在为果腹而忙碌奔波,累死累活。
    相比之下,大明人现在的生活才叫生活。
    喜欢我就去城里面打工上班,轻松养活一家人,如果不喜欢了,也可以选择移民出去当地主老财,种种地的日子也是很不错的,收入又不差,也没有什么压力。
    城里人也不会说是歧视农村人,因为你可能还没有他们的收入多,种地的现在过的可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在辽东,河中,黑土省,南洋,黄金洲这些地方,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几千亩的良田,有自己的农场养殖场什么的。
    家里面除了正妻之外,基本上都还会有几个小妾,不仅仅给自己生孩子开枝散叶,而且也还可以给家里面干活。
    轻轻松松就养活一大家子,日子舒服,根本就不是城里面的打工仔能够相比的。
    这个时代的大明人有太多,太多的选择,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完全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本被死死的捆绑在哪一亩三分地上面,一年到尾累死累活的种地连肚子都吃不饱。
    车队不断的前进,沿途还能看到大量的工厂,作坊,这些都是从京津地区外溢出来的。
    交通和运输便捷了,工厂和作坊自然是会慢慢的外溢到土地更便宜的地方去,现在京津地区的土地可是太贵了,再慢慢的将一些工厂作坊逼到周围的地区去。
    昌黎县外十里地秋风亭这里,永平府以及昌黎县的诸多官员,乡绅,工厂主,商行主等等有头有脸人基本上都已经到齐了。
    刘晋要回自己的家乡丁忧守孝,这是刘晋20多年来第一次回家乡,这可是把大家给激动坏了,故而大家合计了一番之后,也是决定在这秋风亭这里迎接刘晋。
    刘晋是辽国公,又是内阁首辅,更是天子身边的红人,跟刘晋搞好关系了,这平步青云就指日可待了。
    至于那些有头有脸的士绅们,那更是巴不得能够和刘晋攀上关系了,这家里面的孩子要做官,家族的生意等等,这些如果能够得到刘晋的一点点好处,也足够享用一生了。
    尽管刘晋现在是回家乡丁忧守孝,天子没有夺情,朝野上下也是在流传着刘晋失宠的消息。
    但以刘晋在朝野之中的威望和人脉,随随便便依然也是将人给提拔上去的。
    更何况,这也只是回家乡丁忧守孝,又不是被贬,更不是罢官,也不是退休,仅仅四十多岁的刘晋,依然还有着很长的政治生涯,按照大明现在的情况来说,不说做到七十岁,这即便是做到六十多岁,那也是还有20多年的时间了。
    哪里是能够一时半会就倒下的,绝对的参天大树了,自然数要抱紧的。
    “来了,来了!”
    有人急匆匆开车来到秋风亭这里, 一下车就激动的喊了起来。
    顿时这里早已经等待的众人一个个纷纷仔细的整理一番自己的仪容仪表,然后按照品级顺序依次在道路旁边站好,静静的等待着刘晋的到来。
    很快,几十辆黑色奔驰车所组成的车队也是来到了秋风亭这里,然后缓缓的停泊下来。
    刘晋走下汽车,那些早已经等待的官员士绅们也是激动的上前。
    “大家好啊!”
    刘晋面带笑容的看着眼前的众人,认识的人很少,很少,只有为首的几个人自己认识,其中就有自己以前读书时的老师,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了,在旁人的搀扶下激动的过来。
    “学生见过恩师!”
    刘晋自然也是赶紧行学生礼,这无论官做多大,在老师面前依然还是学生。
    “不敢,不敢啊!”
    对方自然是赶紧说道,这能够教出状元郎都足以骄傲一生了,更何况刘晋作官还做到了内阁首辅,还得到了世袭的国公爵位。
    刘晋这个学生绝对是最让他骄傲和得意的学生,尽管一直以来刘晋都没有回来看望过,但逢年过节什么的,刘晋也是会命人送来一些礼物。
    当然,这谈不上什么感情,纯粹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尊师重道这可是大明人最为重视的事情,也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品质。
    “现在也算是荣归故里了!”
    “算是有点明白古人为什么总是强调荣归故里,这人在外面奋斗一生,能够风风光光的回到家乡,这或许才是最高的追求了吧。”
    第2011章 更像是休闲度假
    昌黎县刘晋的老家下河屯,刘晋非常悠闲的在村子里面逛,想要找到一点记忆之中下河屯的样子来。
    然而此时此刻的下河屯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变得再也找不到以前的一点影子了。
    刘晋记得自己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整个下河屯都是非常穷苦的地方,灰色是这里的主色调,破旧的泥土房,泥泞的黄泥路,还有衣着破烂,瘦骨嶙峋的村民以及海边一排排煮盐的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