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12章

      没有人质疑,因为这场突发战斗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了五号基地、骥星河,还关系到了很多暂时没有人讨论的问题。
    比如,帝国是怎么带着跃迁门,避开了警戒区内侦测眼,到达五号基地这么近的距离?
    会议室变成了临时指挥室,女娲从下达相关指令,变成了整合所有情报。
    一个人员齐备的战情中心已经就位,当李安邦强势介入时,指挥系统正式运作了起来。
    而在第一条指令发出去之前,从南天门空间站发射的东风-101轨道弹道弹道,已经出现在了帝国小型跃迁门的上空。
    当弹道导弹肉眼可见时,命中已经是不可避免。
    帝国运送而来的反导系统已经发动,值得联邦关注的就是那些新式帝国机甲。
    它们站在弹药箱的旁边,纷纷化身为单兵近防炮。
    无数光点布满天空,饱和式的反导机制,让从天而降的东风-101似乎没有任何飞行空间了。
    但这是东风啊。
    只发射了一枚东风-101的南天门空间站,从来没有担心过会被帝国的反导系统拦截成功。
    相比之下,被女娲称之为‘上元’的导弹阵列攻击方案,却因为帝国的反导系统,命中率突降至63%的程度。
    自第一次试射成功之日起,东风-101就被包括鹰洲在内的诸多洲,称之为朗基努斯之枪。
    具体的命名理由,诸多洲的相关人员从未真正公开说过,但具不愿意透露姓名和职位的内部高级别人士透露,东风-101之所以被命名为朗基努斯之枪。
    是因为它就像是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故事一样,能够杀死‘信仰’。
    众所周知,龙洲人没有‘信仰’。
    本就因为帝国各式反导武器而明亮起来的天空,突然间变成了暗红色,光源的中心点就是来自于南天门空间站的朗基努斯之枪。
    数百条犹如实质的红色激光,自朗基努斯之枪的主体上笔直刺出,每一条都长达上千米。
    像是数百杆划破天际的长枪一般。
    当帝国的各式反导武器,终于要和朗基努斯之枪接触时,已经旋转起来的朗基努斯之枪,周身密布着高能激光形成的红色光团。
    轰鸣声轻不可闻,火光不断闪现。
    那些帝国的反导武器,被真正意义上的激光反导系统全数歼灭。
    朗基努斯之枪,以不可阻挡之势,砸在了帝国跃迁门装置的近处,而后轰然爆裂。
    有数十架刚刚从跃迁门之中奔行而出的帝国机甲,还来不及加入到追击骥星河的行动之中,就直接被掀飞了。
    拱卫在跃迁门近处的帝国反导阵列,同样被摧毁了大半。
    但能够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都没有因为这一次打击的成功而欢呼。
    因为帝国的跃迁门装置,并没有被摧毁。
    只是短暂的停歇之后,帝国机甲和反导武器就再一次从中被运出,更有部分反导武器已经追向了骥星河。
    看着被超过三百架帝国机甲追击的骥星河,以及三十六位联邦机甲战士,很多人已经紧张的握紧了拳头。
    他们依然看不到骥星河能够活下去的希望,他们能够看到的,就是那六架疑似公爵级的帝国机甲,距离骥星河越来越近了。
    它们的速度很快,无论是骥星河还是那些联邦机甲战士们,都没法逃脱它们的追击。
    还能逃一分钟?两分钟?
    真的有区别吗?
    南天门空间站的会议室内,李安邦的表情依然平静。
    “启动‘上元’。”
    “激活应急预案,代号:沈木的疯狂。”
    第331章 除你之外,不可有别的神!
    让天空都变成红色的朗基努斯之枪,爆裂的火光又照亮天际,让正在逃离的三十七架联邦机甲中,三十七位联邦机甲战士的精神为之一振。
    他们的支援到了。
    跟随骥星河做出来的选择,拯救了联邦五号基地,让他们身陷死局。
    他们没有辜负联邦,联邦也没有辜负他们。
    造价高昂,成本超过了三十七架机甲总和的朗基努斯之枪,被毫不犹豫的投入了战场。
    那后续的支援还会远吗?
    欢呼声从机甲通讯频道中响起,人们的情绪高涨了起来。
    第一支援小队小队的队长兴奋出声,他收到了一条提醒。
    “上元,上元被启动了。”
    第二支援小队的队长高声呼喊:“兄弟们,过节了。”
    驾驶着机甲全速逃遁的三十七位联邦机甲战士,视线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了他们可视窗口的一角,那是他们能够看到的天空。
    包括了骥星河,同样看向了天空。
    上元,是龙洲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龙洲人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很多传统民俗活动。
    一款武器能以节日为名,和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之中的某些不无关系,而更直观的联系,却是一首龙洲人耳熟能详的词。
    “骥星河上校,您听过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吗?”
    有人在通讯频道里,用兴高采烈的语气询问出声。
    骥星河的声音也有些慷慨激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首词,是对上元佳节的描写,已经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