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62章

      小春和春丽倒还好,但莉子不知怎的,腹部又开始隐隐作痛。
    “你发作了?”
    春丽看莉子挠腹部的样子就知道她的情况,尽管莉子一直瞒着不说。
    “不知道……自从阑尾炎以后,就经常间歇性发疼,好像有东西在挠我一样,可能是烙下了什么病根……”
    莉子蹙眉。
    “要不,我们想个方法,入侵之后送餐的机器人,想办法在分部里就医……”
    原本春丽还想开玩笑,但看到莉子严肃的样子,也息了心思。
    “这太冒险了……我们在等等。我一会儿就好了。”
    果不其然,一会儿,腹部就不再作痛了。
    第五天的时候,许多人开始讨论的话题已不再是关于通过检查后的天堂的畅想,逐渐满腹牢骚。
    tpc已经建立五十年了,算上科特队的历史,那就是百年往上。越大的组织,越容易出不人道的黑历史。许多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的人想起他们活着的时候tpc做过的富有争议的事情,比如人体实验、干涉小国内政、出兵支持战争中的某一方或者武力威胁、利用公权力谋私、非法打击他国企业等。
    “二零三一年的时候,你们知道吗?当时网上一直在讨论tpc做人体实验的事情。”有个人娓娓道来,周围一圈来自不同年代的人就静下来听,“闹得很大。当时是发现了公海的一艘沉船,结果这艘船可能是tpc和民间组织合伙出资的。目的是为了干啥呢?你们知道代和谐孕吗?很多代和谐孕生出来,但是养父母不要的婴儿就会被tpc出资买下,用以实验后天基因剪辑……”
    这件事,莉子偶有耳闻,但隔了太久太多,不知真假。
    她不再听这些有的没的小道传闻,而是开始想澳洲分部的逻辑。
    “澳洲分部会不会是在实验这些死而复生者的不死性,想要先搞清楚这些人的情况?”
    她和春丽说道。
    这是很有可能的。
    春丽却用眼神示意她看她左边。
    莉子又惊又怕地转过头来一看,发现原来是小春掀开了被褥的一角,正在地板上拿着水瓶的边缘,在地上擦来擦去,横横斜斜。
    她就侧过身来,又探头到小春的脑袋边上,悄悄地问她:
    “你在偷偷做什么呀?小春。”
    “啊……莉子莉子……”
    小春吓了一大跳,好像有些不好意思,不想说出来,就说自己在随便弄着玩。
    结果莉子就又严肃地问了她一遍。
    小春感觉莉子好像生气了,就嗫嗫嚅嚅地说:“莉子……莉子……我告诉你,但你别生气了,好不好。”
    莉子露出笑容,说:“我没生气呀!我就是想知道你在偷偷做什么事情。”
    “我在练习写字……”
    莉子理解到小春是在用水瓶的边缘当做笔尖,在地板上勾勒字迹,她开始发愣。
    小春已经逐渐理解到她身处十几年后的未来的事实,又小心地问道:
    “莉子莉子……我好想知道现在,学校变得怎么样?现在还在吗?我有点想在课堂里上课了……和大家一起。不学习的话,会挨骂的……”
    而且、而且……
    她嘴巴里的话转了好久,才想起那句老师对他们说过的话——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忍不住说:
    “我……突然有点想学习了……一直不上学,还怪不习惯的……”
    她用一种明亮的憧憬的目光、期盼地看着莉子。
    莉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和国已经沉没,学校已经不在了,曾经班里的同学大半不联系了,去年还在联系的几个人死的死,伤的伤。
    莉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想了好一会儿。
    小春直直地盯着莉子,好像察觉到了什么似的,突然开始扇自己巴掌,着急地说道:
    “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说了,不说了……”
    然后就装作开心的样子,开始看屏幕
    她觉得她让莉子为难了,也是因为可能会让莉子为难,她一开始才不想说的。她的本能已经让她意识到很多事情。
    她不知道的是刚才,莉子正在想她不该对一个死而复生者付出太多感情。
    莉子听到小春的自责,内心震动,叹了口气,开始用起记忆里她和小春最喜欢的音乐老师的口吻,说:
    “那我来教你,好不好?”
    “啊……”
    小春有些犹豫。
    因为以前,莉子由于超忆症痛苦不堪、天天走神,表征的智力反而不如常人,都是她在教莉子的。
    “你……”
    莉子刚想问小春在想什么。
    这女孩又觉得莉子可能要生气了,赶忙说道:
    “好的,好的。”
    事后,莉子问春丽是怎么发现的。
    春丽笑了笑,说小春写字的样子太明显了,而且她见莉子之前也写过类似的句子。
    “什么句子?”
    “你现在心思太重,观察力不行了。”春丽乜了莉子一眼,“是杜甫《春望》的前四句。”
    然后,她念了出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一首和国在小学就会学的汉诗。唐宋诗歌常常被和国文人引用和改写,对和国文学影响很大。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