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初唐峥嵘 第256节

      看李渊还保持沉默,李世民扬声道:“父亲,孩儿视江南战局,李大亮破张善安,李世绩破陈当世,赵郡王叔攻占枞阳,任瑰攻克扬州,江淮军难以持久,今岁末,明年初,必有捷报。”
    李世民这几句话算是面面俱到,点出的几位将领,两个是秦王一脉,一个是东宫嫡系,还有一个深得李渊信重。
    李渊再不迟疑,缓缓颔首,“便如此回复,罢攻马邑,许议和。”
    人家突厥大军并苑君璋所部猛攻马邑都快一个月了,怎么可能轻易退军……这等于是说,李渊婉转的拒绝了颉利可汗的议和。
    裴世矩右手动了动,触碰到袖子里的那份奏折……能不能让李善从代县滚蛋,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如果李善能长久的留在代县,朝廷与突厥议和,那李善岂不是逍遥自在……只要不议和,即使今年突厥不攻打雁门,明年必定大军压境。
    将手中的国书放下,李渊面色变得有些严峻,“高迁自多年前游历河东,久在朕左右,擒杀高君雅、王威,高迁颇有功劳……不料此战葬送万余大军于塞外。”
    李渊顿了顿,意味深长的看向李世民,“二郎,高迁当如何定罪?”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气,“攻关中,定长安,江夏郡公力战有功,名列太原元谋功臣,当不论死。”
    “不论死?”李渊嘿嘿笑了笑。
    的确有这么一条,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秦王、裴寂、刘文静恕二死,其余十四人恕一死……其实挺扯淡的,刘文静也没谋反的实际举动和证据,还不是被一刀剁了。
    换句话说,李世民的建议是,除爵罢官,但不论死。
    相向而坐的李建成正要开口,却听见对面的李世民继续说:“但此战疑点颇多,尚需详查,父亲可斟酌处置。”
    这次不仅是李渊、李建成了,殿内众人无不讶然……这么好的机会,秦王是吃错药了吗?
    李世民平静的看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的李建成……大哥,不是我心软,有了李高迁襄助,李善更能全面掌控雁门啊。
    更何况,无论如何,李高迁毕竟兵败塞外,葬送大军,甚至是弃军先逃……再难身登高位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阴差阳错(下)
    难道之前朝中骚动,请议李高迁之罪……不是二郎在背后指使,李渊半信半疑,他没有开口,而是看向了太子。
    深深看了眼李世民,李建成保持镇定,缓缓道:“刘世让弹劾李高迁弃军先逃,使万余大军葬身塞外,但襄邑王叔、代县令李怀仁均未提及,二弟所言极是,理应详查。”
    稍远的裴世矩竖着耳朵,听到这儿,眼角跳了跳……太子说李神符、李善并没有提起李高迁弃军先逃。
    但凡奏折,必过门下省,自己身为侍中,见过李神符的几份奏折,但并没有见过李善的奏折……另一位侍中江国公陈叔达虽然和李善关系亲近,但没有道理瞒过自己这个李善的举荐人。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李善私下信件直抵御案……裴世矩立即联想到了平阳公主这条线。
    裴世矩在想这些乱七八糟的,那边李建成还在源源不断的为李高迁开脱,时不时瞥一眼李世民。
    半响后,李建成闭上了嘴,李世民才慢悠悠的开口,“太子所言有理。”
    “二郎细细说来。”
    “此战之败,首在刘世让轻敌,虽李怀仁报信,但仍然轻易遣派李高迁率军出塞援马邑。”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说:“若非李怀仁夜奔雁门关,只怕突厥已破关而入。”
    李建成补充道:“突厥抵雁门关,刘世让仍在崞县,直到第二日午后才来援。”
    啧啧,刘世让真是能得罪人啊,满朝上下就没人替他说一句好话,这样的人曾经担任并州总管,那也实在是罕见。
    不过殿内诸位宰辅脸色古怪不是因为刘世让,而是因为李建成、李世民这对同胞兄弟的一唱一答,配合的好默契,将锅死死扣在了刘世让的头上。
    难得出现这种场面,李渊神情有些恍惚,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是他最期盼看到的,但却不敢相信,他狐疑的看看长子,再看看次子……
    李建成的眼神同样狐疑……去年自己没能保住史万宝,这次总要保住李高迁,即使不可能脱罪,也要尽量保住,但二弟你这是想干甚?
    李世民眼神坦荡,好似无私,扬声道:“李高迁毕竟兵败,当领罪受受罚,但如今重兵云集河东,却只能坐视突厥猛攻马邑,此为军国大事。”
    “此时河东,不能生乱。”
    李渊稍稍褪去狐疑,他很了解这个儿子,胸中自有傲气。
    但李建成却更是狐疑,他很了解这个弟弟,阴私手段用起来不弱他人……而且处置李高迁,和如今正在进行的战事并没有直接联系。
    不过即使李世民选择让步,李渊也顺水推舟,毕竟李高迁是元谋功臣,又是太子不多的心腹大将。
    之后李建成没有再开口,而是裴寂提议,最终李渊定罪,李高迁丧师万余,罢武卫大将军,降为骠骑将军,统领代县府兵,戴罪立功。
    从十二卫大将军降为骠骑将军,这是个跨度相当大的降职。
    十二卫大将军已经是武职的顶点,正三品,而行军总管、行军元帅那是临时派遣,并不是固定的。
    唐朝后期倒是有从二品的十二卫上将军,但在唐初,再往上只有李世民独一份的天策上将了。
    而骠骑将军这个职务在贞观年间改名为折冲都尉,是府兵制在各地设置的折冲府的长官,约莫是从四品到正五品。
    看起来差距不大,但普通的折冲府的长官想爬到十二卫大将军,即使出身名门,战功累累,那是基本上也是没希望的。
    这个处置看起来有点严厉,但却让李高迁得以戴罪立功……最关键的是,李高迁并没有被除爵或降爵。
    换句话说,只要李高迁别再出事,大不了回头辞去骠骑将军,熬上年许,以元谋功臣、江夏郡公的身份起复,十二卫大将军是没指望了,但混个上州刺史却是不难的,甚至能入朝在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混个将军。
    李世民突然身子前倾,脸上神色犹豫不定,“父亲,不如召回刘世让,另遣派重将守雁门关?”
    李渊愣了下,旁边的李建成几乎要拍手称快了,“距离雁门关最近的……好像是淮阳王弟?”
    看李世民脸色不太好看,李建成顺嘴又添了句,“天策府内名将如云,程知节、秦琼、尉迟恭均乃大将之才,再补之房玄龄、杜如晦、薛收等谋士,必能坚守雁门。”
    李世民这下脸全黑了,之前自己的确不安好心,但这次的提议完全出自公心……结果李建成顺手挖个坑就要把自己埋进去!
    李渊突然安心下来了,好,很好,这才是正常的兄弟关系啊!
    他当然知道,如今刘世让堪称人憎狗厌,在河东道地位又不高,偏偏与河东道行军总管李神符有仇……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将其调离,换个人守雁门关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问题是,现在突厥联合苑君璋猛攻朔州,马邑摇摇欲坠……这个锅,奉命经略马邑的刘世让不背,难道将其调离之后,让继任者来背?
    谁肯背这个锅?
    也是这个原因,李渊才没有将刘世让调走,反而第二次下令,由刘世让全权负责经略马邑。
    裴世矩瞄了眼李建成,程知节、秦琼、尉迟恭都是战场扬威的大将,如果去了雁门关,这个锅八成就要扣在某人身上了。
    裴世矩也曾经考虑过,要不要想发设法将这个锅丢给李善,但想了又想还是放弃了……一方面李渊不太可能点头,而且还有个平阳公主,另一方面李善之前有守卫雁门的战功。
    李世民脸色难看的正襟危坐,而且还闭上了双眼,只在肚子里腹诽,那就等着吧……刘世让已经被逼到绝境,马邑一破,很可能就会以此定罪。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
    狗急了还会跳墙呢!
    刘世让的确有举雁门关而降突厥的可能,还好怀仁已经有所提防……李世民琢磨着明日让凌敬找人带个口信过去,无需缩手缩脚,干脆将刘世让完全架空算了,关键时刻要当机立断,务必守住雁门关!
    议事完毕,众人正要散去,却听闻一声咳嗽,裴世矩已然起身,手持一份奏折,缓缓走到了御前。
    “弘大?”
    裴世矩叹息道:“此为刘世让弹劾奏折,今日议事,臣冒昧携奏折入宫,还请陛下御览。”
    李渊有些莫名其妙,裴世矩在门下省其实不太亲自处理公务,类似的事都是另一位侍中陈叔达处置。
    一旁的陈叔达更是莫名其妙,自己和裴世矩相处一直不错,他为什么要绕开自己?
    李渊打开奏折瞄了几眼,脸颊处抽了抽,“呃……”
    呃了半天,李渊也没说出话来……因为他知道,刘世让弹劾的罪名都是事实。
    奏折在殿内传阅。
    有的人理解的点头……毕竟是裴世矩举荐李善赴任代县,如果李善栽了,那举荐人裴世矩也是要担责任的,这么想的人有尚书右仆射萧瑀、门下侍中陈叔达。
    不过亲自递交这份奏折,无非是为了撇清,有点不太厚道啊,这么想的人有中书令杨恭仁……刚才还在太极宫外受了气呢。
    李渊和李建成对视了眼,都觉得有点棘手……如果是其他人还好说,但这是三朝老臣,名望遍传海内的裴世矩。
    平阳公主之前的猜测得到了印证……现在怎么办?
    李世民看完奏折后又闭上了眼睛,心想怀仁坚守雁门有功,裴世矩这只老狐狸终于坐不住了……也是,毕竟和李德武是父子,这笔账不算到裴世矩身上,还能算到谁身上?
    裴世矩虽然须发尽白,但精神抖擞,中气十足,朗声道:“陛下前年即下诏,绝突厥互市,然李怀仁赴任代县不过数月,竟敢组建商队,私自出关,视朝廷法令如无物。”
    “老臣知李怀仁之才,遂举荐其赴任代县,不料……”
    裴世矩微微叹息,“老臣多年前数赴草原,各部落无论大小,均奇缺茶盐、铁器,商贾为暴利,私下贩卖,实为通敌。”
    “咳咳。”向来很欣赏李善的陈叔达婉转劝道:“弘大兄,怀仁坚守雁门关有功,哪里会通突厥……过了,过了。”
    “本朝律法尚未完善,但大抵沿袭《开皇律》。”裴世矩摇头道:“前隋文帝在位,但凡敢私通外族者,均下狱论罪。”
    杨恭仁哼了声,“不过刘世让弹劾而已,无凭无据……”
    “六日前,商队自草原归来。”裴世矩冷然道:“数十辆马车,满载货物!”
    “刘世让不许商队入关,李怀仁居然当众叱喝,私放商队入关!”
    “雁门关上下目睹者成千上万!”
    李世民眼珠子转了转,劝道:“裴相,此等事……事关重大,只怕涉及多方,还需详查。”
    这句话说的云里雾里,但殿内都是老中小的狐狸,哪里听不懂这言外之意……李善组建商队出关,他哪里来的盐茶、铁器?
    想在河东搜集这些,不可能绕过河东诸多望族……处置李善,未必是什么好事。
    李世民加重语气,“裴相,正如孤适才所言,如今河东道,不可再乱。”
    “殿下有扬威草原,逐敌漠北之愿,难道能忍受突厥得铁器之助?”裴世矩缓缓而坚定的摇头,“涉及各族,都应斥责!”
    李世民叹了口气坐了回去,拼命忍着笑意……他没想到裴世矩这么乖溜溜的钻进李善早早挖下的坑里。
    这不能怪裴世矩……在他看来,李善与河东薛氏、柳氏关系都不错,而因为自己和李德武的缘故,李善怎么可能带着闻喜裴氏一起发财呢?
    先后将陈叔达、杨恭仁、李世民怼下去,裴世矩总结道:“李怀仁坚守雁门关以拒突厥,实有战功,但逆圣人诏令,又违背律法,理应别迁。”
    不能再让这厮在代县、雁门继续待下去了……这厮太能折腾了!
    裴世矩觉得,如果不能将李善摁下去,可能到死都忘不了那日……那日,李善夜奔雁门关,大败突厥追兵的捷报传来后,李德武用那种眼神看着自己。
    是,我不行,你上啊!
    结果还不是一样!
    其实,当裴世矩从袖子里拿出那份奏折后,殿内最为坐立不安的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的李渊,而是李建成下首位的裴寂。
    刚开始的时候,裴寂还觉得……是不是裴怀义已经给三兄写了信?
    裴怀义此来,就是想将李善从代县赶走,甚至琢磨将玉壶春酒坊抢到手。
    但很快,当裴世矩用斩钉截铁的话说出那句“涉及各族,都应斥责”之后,裴寂就知道了……裴怀义绝对没有和三兄联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