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章

      冥君不客气,拂袖往那玉雕嵌金兰草的宝椅上一坐,众仙耳边炸开几声凄厉的夜鸦寒啼,空洞诡谲,优昙钵华在黄泉湿风中次第开放,刹那间,还因苑如覆大雪。
    乌衣的冥君身后,剔透的优昙钵华滤下重重天光,两色相衬,令人心头凛然。
    随行冥使立列两侧,冥君摘了披风连帽,屈指往玉石桌上一敲。
    “谁先来?”
    众仙面面相觑,冥君看了眼左手边的莫青团,后者“咳咳”两下沉声道:“诸位仙家耳目尚且灵光,为何不上前来查实因果?”
    这就……这就开始了?
    难道不用先念上段祝词敬告祖神,再阐明规则么?何况他们明摆着是空手前来,要查的因果账目册在哪里,又该如何验明所查无误?
    “我来。”
    “姐!”
    珠鸣君在见到冥君真容后,神色几度变化,当即自告奋勇率先出列。
    众人倒也见怪不怪,他们早知这代四象神族中,凤胎体弱年幼,凰胎胆大包天,并不惊讶珠鸣的举动。
    衣饰华艳的凰血女君大步上前,衣裙上的珠玉撞出清脆的鸣响。
    她开门见山道:“如何查?”
    目光却定定落在冥君脸上。
    凤凰天性会被美人美物吸引,诚然这百岁小冥君长相不俗,但仙家容貌无不上品,比衬之下,归魂不久的小冥君较之容光焕发的诸仙,只会更显苍白枯槁,再加身上这死气沉沉的黑衣,容色更被打了折扣。
    凤君瘪嘴,很是奇怪姐姐的审美。
    冥君则不答,指尖红光晃过,珠鸣身旁凭空出现了一面巨大的水镜。
    那水镜高一丈,宽九尺有余,通体透亮,镜面光滑,外框雕镂出山川江河的走势,其内玄天与纁黄二色逆十二时流转,镜顶端则开皎白玉石昙花,形若灯台。
    认出此器者惊叹:“这是观山镜!”
    “正是。”莫青团作为冥府的发言人,代答道:“观山镜乃是天地初开时,古神沉于冥界黄泉下的骨玉所铸,如今与吾主已结成镜契。”
    他颇带与有荣焉的自豪,再道:“此镜可照前身九十九载,诸位不记前尘也无妨,有观山镜在,定不会有误。请这位仙君观镜。”
    珠鸣点头不语,向前站立在镜照中央,凝目向内望去。
    原本空无影像的观山镜内,流光变转,再定睛时,镜中照出了道女子身影。
    那镜中少女与珠鸣容色相差无几,穿的却是人间王室的宫装。
    有文字于镜上浮现——
    “燕历三百五十六年,单湘荷。”
    后附有生辰八字,生死年份。
    坐上冥君微微颔首,指节再敲玉桌,还因苑内似有阴风大作,耳边可听阵阵呼啸,身上却了无所感,连衣袖也不曾鼓动。
    在冥君座后,以净白的优昙钵华为底色,有晶蓝的灵光穿针引线一般,正凌空纵横。
    须臾,灵光竟交错织成一面十丈有余的高墙,其间经纬穿行,分作上千格,形似人界药橱。
    冥君抬手,其中一格真如抽屉般拉开,飞出一本一指厚的青皮册,被他“啪”一下接住。
    那青皮册无风自动,“哗啦啦”狂翻了几页,冥君阅罢后将其倒转,平放在桌,推至珠鸣面前。
    他隐去无关内容,让对方阅览相关文段,点名道姓道:“单湘荷。”
    珠鸣君神色肃然,听冥君道:“你因果所欠之人,已轮回为人二十遭,冥府有言,十九轮后,魂飞魄散,你无法寻到此人。欲还因果,唯有以功德相代。”
    册上与单湘相隔的几行下,有一人名姓外隐隐散发红光。
    这便是天君神旨中“轮回者以镜宝鉴明,同者身代,不同者以功德相代”的情况。
    仙君命有神运,下凡历劫将会应运生出太多的例外亏欠。
    若欠过了一个度,那因果所连之人便会被留下印记,在轮回台中无法被碾灭魂魄。
    除非有更大的因果劫数,否则此人来世性情不变,算成同个人,仍会受神运左右。
    如此十九轮后,方才休止。
    众仙家一听,心中暗叹凤君的好运势。
    凡人死得透透的,便不必再去寻对方,扯出更多的麻烦。
    冥府秉笔的夜萝将这个结果记录在册,莫青团道:“下一个!”
    珠鸣对自己的历劫身世没有半分好奇,反倒是对坐上的冥君有了兴趣,也不客套几句,直白道:“冥君殿下有几分像我以前的故人。”
    “姐,好老套的搭话法子!”凤君在后面大声调侃。
    “你闭嘴!”珠鸣扭头喝住老弟,转对冥君行礼道:“哈哈,就是有五分相似,还请冥君见谅。”
    对方没往心里去,用略有沙哑的嗓音答道:“本君多年前躯壳有损,容貌损伤较重,因此长年服用化颜丹,你所见非我本相,若与鸣珠君相熟之人相仿,那多半是巧合了。”
    珠鸣抿抿唇,心中钝闷,亦觉自己异想天开,便走出了镜照范围。
    有了打头阵的仙友,接下来查因果就轻松许多。
    当然,这个轻松特指冥府几人。
    九天仙神们查前忐忑,查后大多愁眉苦脸,有几个查出来结果特别不好的,更是头晕目眩,哀嚎连连。
    诸如以下惊呼不足为奇——
    “啊这这这!此人转世成一棵树了,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