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4章

      正如魏学问当初说的那样,姐姐胡美仁学习努力不够,底子也差,考大学难。
    现在能考上这所医学院,读个专科,不只是胡大庆感到极其意外,还在外面旅游的父母收到姐姐考上大学的消息后,还专门跑回来一趟,庆祝了一次。
    不过没待几天,他们又出去旅游了。
    同样还是和大舅大舅妈组队,上次听说已经到了南边的一个村子。
    现在家里没有一点需要他们操心的,胡大庆能想到的是,他一知道他们的落脚处就赶紧汇款和寄东西。
    不过妈妈和大舅也确实是大资本家庭出身的,认识的朋友真是多。
    有一次东西寄过去的时候,他们4个都离开了。
    这个朋友还能追到他们去的下一个地方,把东西和钱全送到他们手上。
    不过都羡慕他们有个好儿子/好外甥的同时,都要打听胡大庆有没有对象。
    好在现在都知道胡大庆其实是墨家的孩子,也知道了胡大庆和胡美仁这姐弟俩,早就暗中勾勾搭搭了。
    所以,一旦碰到这种事情,这几个家长都赶紧说,家里孩子都有安排了。
    唉,受欢迎也是挺累人的。
    “快看呀,你弟又给你送东西来了。”当胡大庆走到姐姐宿舍的楼下时,就看到楼上姐姐的同学和姐姐一起伸出脑袋来看着他。
    胡美仁和同学正在阳台上挂衣服,远远的就看到了胡大庆晃了过来。
    胡大庆呢,走路的姿势特别有代表性,晃来晃去的。
    所以胡美仁也一眼就看到了他。
    而就在胡美仁走下楼去找胡大庆的时候,胡美仁宿舍的另一个女生却忽然说道,“班长已经追了他好长时间了。”
    “也不知道美仁是怎么想的,就看上了一个乡下的穷小子。”
    “你可不要这样说。”跟胡美仁关系比较好的女同学,知道点情况,但她却没有跟别人提这些事。
    她并不是一个多嘴的人。“美仁这个从小青梅竹马长大的弟弟,能在京都呆下来,也说明人家有本事。”
    “哼。”那个女同学像是不认可这种说法。“现在国家都在谈经济,咱们找对象也要经济起来。”
    “不能总想着吃苦耐劳,还是要为自己。多多打算才行。”他的话确实引起了宿舍的其他女同学的认可,所以她自以为什么都看明白了。
    “不是长得漂亮就可以的。”
    而其他女同学也都明白她的意思,但都没有说话。
    那个与胡美仁关系好的女同学,这时候却替胡美仁抱打不平。她气愤地站了起来。
    “胡美仁有对象的,人家两人蜜里调油关系好着呢。哼,有些人就是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
    “咱们那个班长,家里也是农户,就真以为胡美仁从村里出来的能看上他了。”
    “胡美仁的弟弟人家现在可是京都的户口,所以说呀,做人还是不要太自以为是了。”
    刚才那个女同学还想反驳几句,可转念一想他们那个班长,平时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可也是个农户啊。
    而胡美仁的弟弟,那个从小一块长大的小对象,居然还是京都的户口了?
    那不就是说胡美仁以后也会是京都的户。
    然后宿舍里的几个同学,也自然而然地针对怎么能有京都户口这个话题,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胡大庆还不知道,由于自己的出现,还引发了一阵小小的旋风。
    即使知道,他也不在意。
    今天饭店那边专门做了大虾仁,还有红焖牛肉。虾是从天津那边刚运过来的,牛肉也是刚杀了运过来。
    现在胡大庆又跟路福合伙开了一个很大的饭店,之前认识的小陈子做了主厨,里里外外又招了小20个人。
    饭馆也比较大,一共分了5股,胡大庆占四成,其他都是路福和小陈他们几个主要成员分的股。
    胡大庆也觉得这些人既能吃苦,还全是人才。
    脑子转的特别快。
    他们已经合作了三个买卖了,也全都是胡大庆占的大头。
    不过任何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也都佩服胡大庆的能力与眼光。
    而现在给姐姐拿的两件新衣服,是他的大栅栏儿那边的店铺上的新款式。
    卖的很不错,价格也并不低呢。
    一条裤子要15元,一件薄的春天穿的风衣要25元。
    是这样的价格,一上新货几乎都要被买空。
    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胡大庆就拿了两件,给姐姐送来。
    胡美仁接过了衣服和饭盒后,掏出手绢又给胡大庆擦了擦脑门上不存在的汗。
    唉,不过她感觉这个弟弟真的是长大了。
    也就不到两年的功夫,一个大男孩,怎么看着就像个很可靠的男人呢?
    一想到这里,胡美仁的小心脏就不由得怦怦直跳。
    唉,上周和墨铁妹子见面时,这黑丫头现在也没那么黑了,还开玩笑叫自己四嫂。
    唉呀,想想就羞死人了。
    胡大庆看着姐姐一会儿低头,一会儿又抬头,一会儿笑,又一会儿脸红的。
    不知道她是怎么了。
    不然问问魏学问。
    现在魏学问和谢孝都有自己的研究团队,每天忙着做学问。
    胡大庆很长时间都没见过他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