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1章

      余隐张嘴便道:“老夫就知道,我们家妙儿减肥后是个妥妥的大美人!”
    简直遗传了他们夫妻的全部优点。
    众人:……
    余妙被他说得脸一红,将小鱼儿从她爹身上拉了下来,“爹爹累了,你先进来,让爹爹吃饭好不好。”
    小鱼儿手速特快的揪住大黄的耳朵,“听到没,赶紧下来。”
    余隐摸了个果子给大黄,它立马就叼着跑旁边吃去了。
    余隐一把将小鱼儿抱起来,奇怪道:“你们怎么来了?”
    真是半点消息都没。
    余妙听吕东桂说,她爹这边没人照顾,心里挺着急。
    余老太太和彭老太太商量了一下,让余妙两姐妹,跟着朝廷拨到这边的官员一道南下。
    事实上,两人决定让余妙出京,还有一个原因。
    余妙近日名气在涨,原先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她又被安阳公主喊去她家里坐过几次客,安阳公主的秋菊宴上,余妙就坐在她的旁边,安阳公主对她简直比亲闺女还要好。
    二公主又特别的捧场,自家有什么宴请,也会让余妙去参加。
    余妙推过两三次,最后一次梅园诗会上,便不好再推,只得硬着头皮去了。
    这两次出现,她一次比一次漂亮。
    再者传说中的廖夫人收她为徒,她那字帖在京里卖得又特别好。
    于是余妙这个性子好,长得好看,还颇有才华的名声就不知不觉的传开了。
    这个月诗集要开始销售,两位老太太一商量,便让她来找她爹。
    媒人踏破门槛,他们要是挑得太厉害,人家会说他们清高,若是随意挑一个,两个老太太又挺心虚。
    余隐道:“京里的人一起来了?怎么没人通知我。”
    余妙不好意思道:“女儿没跟他们一道儿。”
    余隐:“你自己来的?”
    这睡上这么不安全,两个老太太简直给人填乱吗?
    余妙忙摇头,正要开口,就见一个穿着青色道袍,长身玉立的少年站在台阶下。
    余隐看看司杰,又看看余妙。
    怀里的小鱼儿眯着眼睛,甜甜道:“哥哥……”
    余妙脸一红,小心翼翼道:“女儿本来是打算与京里的那些官员一道过来的,不过,不过玉铮道长说,人多嘴杂,而且我是姑娘家的,不太方便与一群男子同行……”
    余隐被这解释给逗乐了,指着司杰道:“他是个女的呀?”
    李三在后面噗的一声笑了起来。
    余隐回头瞪了他一眼,“一群男人不安全,怕人说三道四,你一个男人,我特么……”
    好吧,他有点不知道说什么。
    总感觉自己的白菜被猪拱了。
    虽然这头猪在他目前的考察之中……
    司杰不慌不忙,完全看不出余隐的不开心,“师父说我已入师门学艺将近一年,是时候出来云游了,顺便将两位姑娘带来。”
    余隐呵呵了两声。
    余妙和小鱼儿自然不是同司杰三人来的。
    余妙还带了两个嬷嬷、四个小丫环,还有两名侍卫。
    有这么多人看着,司杰也只是在外头骑着马,并没跟她们多见过几次面。
    听完这个,余隐才觉得好受些。
    他家白菜还好着呢!
    余隐在衙门不远处,有个小宅子,一直没搬过去,一直住衙门里面。
    据说这是前任留下来的,当时大火烧了,后来在原来的位置又建了起来。
    现在余妙两姐妹来了,住衙门已经不方便了,
    余隐下午没去处理公务,带着人帮忙搬家。
    晚上的时候,余妙还特意让嬷嬷们烧了一桌的菜。
    卫国公听说余隐的孩子过来了,巴巴地跑来蹭吃蹭喝,也不知道从哪来弄了一只鹦鹉,送给小鱼儿玩。
    小鱼儿刚接过来,逗了两下,大黄一下子就窜了过来,张开嘴就朝鹦鹉咬了过来。
    鹦鹉受了惊吓,哇哇的拍着翅膀飞到了屋檐上:“疯狗咬人了,疯狗咬人了!”
    余隐惊:“居然还会说话。”
    他话音未落,大黄跑过去,冲着屋檐上的鹦鹉继续叫,鹦鹉大概知道它上不来,奈何不了自己,在上面摆了个非常好看的姿势,开始梳理羽毛。
    嘴里还不忘叨叨:“吵什么吵,吵什么吵!”
    它声音机械尖锐,莫名好笑。
    小鱼儿跑过去,揪着大黄的尾巴道:“吵什么吵,别吵了,赶紧走……”
    余隐:“……”
    他家二姑娘,以后会不会变成悍妇。
    余妙烧的鱼特别好吃。
    卫国公一人吃了大半条,望着带着小鱼儿在旁边玩耍的小姑娘。
    卫国公忍不住又道:“说真的老余,把你家大闺女嫁给我家七小子呗,要是你真想招上门女婿,也成呀!”
    余隐没想到,他又想起这事了。
    刚要开口,一旁的司杰道:“卫国公可能不知道,卫七公子与余大姑娘的八字不合。”
    卫国公有点懵。
    “你怎么知道?”
    司杰淡淡一笑,手中筷子轻轻一挑,摔出了一个图案:“卦象说了,卫七公子的姻缘在西南方,而卫七公子命中带火,余大姑娘命里水多,水火不相融,他们两人若是真在一起了,怕是一辈子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