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4章

      直至百年前, 清明书院建立。
    院史中,将书院建立之年称为“清明元年”, 建院之后的年份称为“清明某某年”,而建院之前的年份便称为“清明前某某年”。
    起先的时候, 谁都没在意这样一个小小的编年记录方法。
    哪知清明书院背靠七宗之首的鸿武宫, 又有学府鼎力推崇,最后仙盟迫于压力勉强加入, 使得清明书院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便迅速在修仙界站稳脚跟。
    而清明历, 竟因计数方便,就此成为了整个修仙界的公用纪年法。
    偌大修真界, 竟以一个小小书院的建院之日为元年,自然有不少人颇为不满。
    但鸿武宫家大业大, 仙盟、学府业已扎根数百年,三家背书之下, 纵使有人再不满意,也只能自己憋回去。
    这样一来二去的,倒让清明书院又壮了一波声势。
    清明历也就此传播得更广了。
    “这便是清明历的由来,”庄尤讲述道,“此后的课上,我便会用清明历作为述年标准。”
    清明书院建立了近百年,清明历也推行了近百年。
    在场的人族,有一个算一个都出生在清明历盛行之后;众异修,包括容秋在内,虽说九成九都是“清明前”的人,但耳濡目染了这么久,对清明历也并不陌生。
    大家都接受良好。
    “有历以前,各家事各自为记,多有松散,唯有一件事被几乎所有世家史、宗门史记录了下来。”
    庄尤缓缓说道:“清明前一千年,清世行动。”
    清明书院建立的一千年以前。
    一千年前自然也有记史,在更早之前、有模糊记载的成千上万年中,修士大能也有不少,却无一人破界飞升。
    事关重大,当时的大能们齐聚一堂,共商飞升大事。
    商议结果,是他们一致认为是此间清浊二气驳杂,不够精纯,这才有碍于修士飞升。
    因此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有能士做出一个容器,将浊气从世间两气混杂中剥离出来、压入其中,再把这个容器埋入地下,后赋阵法,使其在地底继续收集世间后续产生的浊气。
    如此一来,便能保证地上修士所呼吸的每一口都是精纯灵气。
    “清世行动成功了。”
    庄尤平淡地说。
    话音落下的瞬间,容秋敏锐地察觉到有一股熟悉的气息波动了一下。
    他扭头去看,只见异修与人族的交界处坐着几道熟悉的身影,那股气息波动便是从他们身上传来。
    是魔族。
    容秋扭头的动作不大,但也并无遮掩。
    可魔族众人皆表情肃穆,连最跳脱的魔鸿绮也攥着拳头坐在蒲团上,紧抿着嘴角,对容秋的注视恍然无知。
    “但,也可以说是失败了。”
    讲台上的庄尤又说。
    “十数位大能修为耗尽、黯然陨落,这才将世间浊气压在一起,却发现准备好的容器根本不够承接这世间至浊,濒临崩陨。”
    “若容器崩陨,浊气重新爆发,不仅是这些大能的陨落毫无意义,地上也将污浊千里,生灵涂炭。”
    “正在这时,一族奇异的修士如履平地般踏入浊源,找到了他们。”
    庄尤停顿了一下,吐出两个字。
    “魔族。”
    “魔族?”
    容秋脱口而出道。
    “没错,就是魔族。”
    庄尤的目光似有若无地在他身上落了一下。
    “魔族生而形貌与人族无异,只是世间所有生灵皆是吸纳灵气排出浊气,而魔族反之,乃是吸纳浊气排出灵气。”
    “基于种种原因,魔族不得不远离人族,隐姓埋名。”
    灵气?!
    台下亦有不少学子是第一次听说魔族存在,听罢难免哗然。
    大家都是修行者,自然知道灵气有多么重要。
    许多世家宗门能在时间的冲刷下屹立不倒,其中多少是因为背靠一方灵脉,占据天时地利,因此才能人和数代。
    灵脉可求而不可得。
    然而,若是能生灵气的人呢……?
    容秋仿佛听见自己耳边“轰隆”一声。
    远离人族,隐姓埋名。
    这便是众多兽修前辈们曾告诉过他的,兽修能光明正大行走于世间前所过的日子。
    同为异修,与“能生灵气”相比,兽修尚且只是因为毛皮能缝制宝衣、异貌能豢来亵玩便遭如此对待,魔族可能遇到的劫难更是可想而知。
    而这一切不公遭遇总结起来不过尔尔四字。
    ——“种种原因”。
    一时间,容秋难免有一种物伤其类的悲哀。
    “但魔族长成之前难以自控,其状态更与人修走火入魔、或魔修倒行逆施有所相似。所以魔族纵然尽力避世,也免不了有许多被误认为是这两者,就此被误杀殒命。”
    “因而魔族愈来愈少,世间灵气便也愈来愈稀薄,稀薄到了人族有所察觉,从而商讨出‘清世行动’。”
    “魔族自现于人前,这时还活着的人族大能们才知道,原来世间灵气并不凭空生出,而是由魔族而来。然人族数年杀伐,早已使魔族的数量降至一个岌岌可危的程度,这才是世间灵气不丰的本质。”
    “但为时已晚。”
    庄尤低沉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