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2章

      这件事明明错漏百出,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却除了谢扬,没有人会计较真相到底如何。
    被宠爱的小少爷,哪怕说了谎,也无人怪罪。
    毕竟他们的想法本来就不谋而合。
    只不过是想赶走他这个拖油瓶,所以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
    从那以后,谢扬就再也没去过父亲家里了。
    他知道,那里不欢迎他。
    谢扬想起这段往事,心情变得更加压抑。
    祁绪来找谢扬的时候就发现他在棘手摧花,那小小的盆栽,叶子都快被他撸秃了。
    “宝宝,你在做什么?”
    谢扬心事重重,听到祁绪喊他,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在扒叶子。
    祁绪将他扶起来,拉着他去洗手,洗手液沾到手上被月季的刺划破的小伤口。
    祁绪注意到他缩了一下手,仔细观察着他的手心里,才发现多了几道小口子。
    谢扬看着他沉默的脸色,小声说了句:“不疼的。”
    祁绪叹声:“下次别再玩这些花花草草了。”
    谢扬讨好地笑了笑:“知道了。”
    这件事他没跟祁绪说,总感觉家里一堆乱七八糟的事,还是不要跟祁绪提了。
    他原本也没打算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结果下午三点的时候,他刚睡着,父亲又给他打来电话,让他晚上一起吃顿便饭。
    一通电话打了半个小时,多半都是父亲在说话,他时不时搭腔。
    他没想到的是父亲居然会给他打亲情牌,先是给他卖惨,说了这些年他作为上门女婿如寄人篱下一般,过得有多不容易,这么多年忍气吞声,终于熬出头,能接他回家住,也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些年才没有和他联系,同时也希望谢扬能谅解他过去这么些年的隐忍,也能理解他的难处。
    谢扬听着挺搞笑的,但他知道如果不答应下来,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电话,父亲肯定是事出有因,想要找他。
    不然不会这么急着要跟他见面。
    刚好他也想要了解一下到底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只好跟祁绪稍微解释了下,今晚自己不能陪他吃饭了。
    祁绪知道谢扬想自己处理家里的事,还是忍不住皱了眉头:“其实拒绝也没关系。”
    谢扬摇头:“这么多年都没联系,突然这么急叫我过去肯定是有什么事而且与我有关,与其让事情在阴暗角落里发生不如把事情摆到明面上来讲。”
    以前的事情让谢扬对他的父亲很防备。
    但是如果事情真的与他有关,该处理的还是得处理。
    祁绪:“如果有什么应付不来的就给我打电话。”
    谢扬:“我知道的,如果我解决不了的事情不会硬撑,我会让你帮我的,好不好?”
    祁绪笑了一下:“嗯,这样才乖。”
    -
    许多年没踏足这片土地了,看着眼前这栋豪华的别墅,记忆翻江倒海,那些不堪入耳的辱骂声好像再次钻入耳中,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轻轻按了下门铃。
    开门的是谢远,就是当年那位让他蒙受冤屈的同父异母小少爷。
    谢远看见他的目光的有些惊讶,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吊儿郎当地吹了一声口哨:“哟,好久不见啊,哥。”
    “哥”这个字从他嘴里喊出来,让谢扬感到很膈应,他淡淡地说了句:“我可以进去了吗?”
    “当然。”
    谢远站到一边,给他让路。
    他仍然能感觉到谢远落在他身上的目光,黏腻湿滑,让他浑身不适。
    谢川正坐在沙发上,谢扬朝他打了声招呼。
    “爸。”
    正在看财经新闻的谢川看了他一眼,远没有在电话里面表现的热络,只是淡淡地说了声:“坐吧。”
    客厅里有些沉默,谢川让保姆去把夫人喊下来。
    过了一会,时淑兰从楼梯上走了下来,看见他时愣了下,随后换上一副得体的笑容:“来了啊。”
    谢扬礼貌地喊了一声“阿姨”。
    或许时淑兰看他的目光,和他看时淑兰的目光都是一样的,彼此都有些惊讶。谢扬脑海里那个嚣张跋扈的豪门夫人,如今不再是那副气势凌人的模样,变得优雅大方。
    时淑兰:“我让吴妈把房间收拾好了,晚上就在家里住下来吧。”
    谢扬意外地看了她一眼,他原以为只是父亲说的场面话,她或许并不知情,没想到她不仅知道这件事还主动提出来。
    明明他们之间还有隔阂。
    而且他清楚知道,时淑兰并不喜欢他,甚至很排斥父亲曾有过一段婚姻,包括父亲与前妻生的孩子。
    谢扬礼貌拒绝:“不用麻烦了,阿姨,我打算回乡下住一段时间。”
    听到这句话,时淑兰和父亲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的表情明显僵硬了几分。
    谢川:“既然都来了,今晚就住下吧。”
    时淑兰:“都快过年了,回乡下也没有人在,不如留在家里,热热闹闹地把年过完了再说。”
    坐在沙发上打游戏的谢远嗤笑一声,惹来谢川的怒目而视,谢远只好收敛了笑意。
    谢扬愈发地觉得奇怪,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想了想,便改口说了句:“有朋友邀请我到他家里过年,所以就不必麻烦了,我暂时可能也不会考虑回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