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香云纱的制作过程非常繁杂,简单来说,就是三蒸九煮十八晒,总共三十道工序。
而且不管是原材料还是加工途中会用到的材料都十分昂贵,因此,对于嘉宾们来说有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他们这次总算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去尝试制作了,只需要在李村长他们的带领下参观生产过程即可。
听到李村长这话,大家都不由得松了口气,之前修复青铜器还能给点无法修复的碎片给他们练手,花丝镶嵌的掐丝带他们小白练手的损耗也不会有多大。可香云纱的制造,哪怕只有一个程序出现了问题,也会连累整批货都跟着受损。
目前,香云纱的售价达到了每米千元,几乎是市面上单价最贵的服装面料之一。
如果真被他们这群毛手毛脚的嘉宾坏了事,那损失恐怕高达几十上百万。
李村长带着嘉宾们往村子里的晒莨场走,一边走一边给他们简单地介绍情况。
“老实说啊,往年这个时间段,我们是没有开工的。”李村长说着指了指头顶的蓝天,“做这个,主要就是靠天吃饭。”
“因为晒纱绸就是要选择22~28度这个区间,风力比较小的时候,要是高于32度,布料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太阳光太猛了,它很快就干了,都没有渗透进丝里面。”
根据李村长的讲述,受到气候影响,其实香云纱每年仅仅只有五个月的生产时间,通常从每年的4月初开始至10月底结束,其中7、8两个月份,因为气温过高也不宜开工。
而且香云纱非常金贵,在晾晒过程中也必须避开雨天,如果忽然之间下雨的话,哪怕只沾上一点水,纱绸就废了。
今年是因为恰好遇到了难得的暖冬,整个冬季气温都一直保持在23~25度左右,而且冬季受季风气候影响小,雨水少、风力小,对于李村长他们来说,可以说是难得的丰年了。
工作几乎可以一直延伸,直到和四月份新的一年的生产工作完成衔接。
嘉宾们听得连连点头,如果不是因为今年的暖冬天气,他们也就无法来进行相关拍摄了。
谈话间,晒莨场已经近在眼前。
嘉宾们跟着李村长进入晒莨场中,穿过黑黝黝的厂房,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绿荫草地出现在了眼前。
这里的草地显然是经过精心打理的,乍一看,还以为进入了某个大型足球场。
蓝天、白云、绿地,以及上方晾晒着的一条条深色的纱绸平整地铺放在草地上面,工人们正拿着蒲葵叶扫帚在纱面上扫来扫去。
“这是在做什么?”吴六一指着不远处那些忙碌的工人们问道。
“这个就是晒莨,需要用蒲葵叶扫帚把上面在晾晒过程里产生的气泡扫掉,做的时候得把握好力度。手太重会伤及纱面,力度太轻则徒劳无功。”李村长耐心地解释道。
吴六一挠了挠头,“村长,一直听你说晒莨,这个莨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李村长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走吧,我先带你们去看看里面的工序,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什么是莨了。”
一群人从另一处通道进入了厂房里面,里面弥漫着一股植物汁液的味道,凑近一看,才发现最里面有一个大池子,里面全部都是棕红色的汁液,工人们将白坯纱放入其中浸染上色,一直到坯纱变成黄褐色才从中捞出。
而另一边,一些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种外表像大芋头的块茎倒入粉碎机里粉碎成汁液。
李村长拿起一个块茎,划开一半,内里是棕红色多汁的果肉,“这种果实叫薯莨,是香云纱染色的重要原料之一,刚刚咱们说到的莨,其实就是指薯莨。”
“但是这个汁液泡完以后纱绸不就变成黄褐色了吗?我看一般的香云纱都是近似于黑色的,是后面还会进行二次染色吗?”段知节忍不住开口问。
“你对香云纱很了解啊。”李村长赞许地看向他,“没错,后面我们还要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河泥再来染一遍色,这道工序叫做过乌,所以最后的成品表面才会有一层黑胶。”
“河泥?用泥巴染色?”吴六一闻言忍不住瞪大了双眼,这样的说法大家都是闻所未闻。
大家都知道,植物可以作为染料颜色,但还从来没听过用泥巴染色的布料,更何况还是一米上千元的香云纱。
李村长对于他们的惊讶早已见怪不怪,的确,不了解香云纱的人在听说他们会用泥巴进行染色的时候都会十分吃惊。
而香云纱本身是世界上唯一一款有泥土参与染制的面料,它所用的河泥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里面含有硫酸亚铁,这种成分会和薯莨中含有的单宁酸发生反应,从而使得色泽变得乌黑发亮。
正好提到这个步骤,李村长干脆带着他们去了进行过乌步骤的过乌棚里。
李村长告诉他们,这个步骤必须在阴暗的地方进行,不能见光。在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工人们只能趁着天还没亮的时候抹泥,现在工艺进行了改进,所以就可以全天随时进行工作了。
进入棚内,四周围着黑布,光线很暗,在棚里有一条长沟,里面灌满了细腻的河泥。
工人站成一排拿着拖把蘸满了河泥,宛如毛笔蘸饱了浓墨,好像研习书法一般在褐色的香云纱面料上涂抹挥洒。
“这种河泥别的地方都找不到,挖河泥的时候,人要泡在近一米的水中,手拿挖泥铲,徒手一铲铲从河底把泥找出来,只能是最细腻无污染的河泥。而且不能只挖一处,需要推着船一边走一边挖,而且要选择色泽不太黑、手感软滑的河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