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88章

      尚书左丞见裴文懋乱口攀咬,立即让禁军捂着他的嘴押走,袁亭宜想追上去,却被刘从祁拉住。
    裴文懋许是咬了禁军的手,愤怒的声音又传进来:“袁则直,你他妈长个脑子吧!他今日抄我家,明日就是你家,你还傻呵呵的信他!哈哈哈哈哈哈——!哥在岭南等你!”
    袁亭宜站在木屑和纸钱宣飞的厅内,满脑子都是裴文懋方才说过的话,他转头想找刘从祁问个清楚,怎料身旁侍从见大乱把他从裴家带了出来。
    亭午未过,长安大雪纷飞,袁亭宜让侍从先行回去,他要去找刘从祁问个清楚。不可能这几年的友情,他都是在利用自己。
    刘千甫不在长安,袁亭宜进梁国公府就像自己家一样,侍从把他请进刘从祁的卧房。又给他倒了热茶,烧好炉子离开。
    袁亭宜坐在榻上,只是等着,等着一个确定的答案。袁纮、郑郁、严子善、裴文懋的话一直嗡嗡回旋在耳边。
    刘从祁把裴家抄了个干净后,又回皇城里的左卫衙门交了盔甲鱼符才换便装回家。
    雪已下大,刘从祁沾着满身雪回家得知袁亭宜来了,心中对他来的理由也有个了解。心烦的时候,他就想喝酒,让侍从找了几坛酒送上。
    屋内,暖炉生烟。
    “你为什么抄裴家?”袁亭宜问道。
    刘从祁撩袍坐下,倒了两海碗的骊山烧春,答道:“我只是遵圣旨办事,你问我做什么?难不成我说一句话,圣上就会听我的,下旨抄裴家?”
    “可御史台的尽是你父亲的人,何才文与徐深谋反,贪墨军饷,这事怎么会牵连到裴家?”袁亭宜到底也是官家子弟,当朝官员,论起朝政来也是有理有据,“何才文抄家,上缴国库的钱不足五万,他坐镇江南数年,怎么可能只有这点钱?何才文可是你父亲提拔上去的!再者月前,刘相上书让赵贞国修葺江南房屋,这又是为什么?军饷被贪,郑砚卿一定在查账,为什么在此时刘相会上这么一道折子,让赵贞国修葺房屋堤岸,还走工部的账?”
    刘从祁在袁亭宜厉声质问的空隙里,喝了数碗烈酒,脸色也是越发沉重。袁亭宜拍案倾身,憋着气问:“何才文被抄的家产和江南的军饷,是不是在裴家和你们手里?”
    “袁则直,污蔑朝官罪名可不会小。”刘从祁冷冷道,“这笔钱,你就甭管在哪里。你做好你的本职就是,朝廷的账你从来算不清。”
    袁亭宜起身,气得胸膛不住起伏,他朝刘从祁肃声道:“你真当我算不清吗?!我爹可是袁纮!”
    刘从祁望向他神情怔了一下,袁亭宜不再看刘从祁,转身说道:“赵贞国和你们拿了钱,郑砚卿追账,他补不上钱,就让工部落书到修葺款上。裴文懋找你,本想将此事遮掩过去,可却被你与你爹来了个釜底抽薪,将死去的何才文和徐深拉出来,造了个谋反罪。就是想除赵贞国与裴家,这样何才文与全数军饷就在你们手里,一箭数雕。”
    这时袁亭宜的声音突然悲怆:“你当年与我交好,只是为了利用我吗?砚卿在并州问过我关于你爹的那个金乌章,当时我虽有疑惑,可我完全信你。杏园里,是你说桃花美景,让我带你前去遍赏,可却无意发现谢中庵的尸身。宜阳公主一事,你带徐器之来参我生辰宴,我当你是真心祝贺。可事后,却有京兆府与刑部告梅说之子杀人,我查过,是徐器之将事情捅到砚卿面前。”
    一通话说完,他转身凝视刘从祁,眉心紧锁:“你一直都把我当作你对付郑砚卿的工具吗?”
    这些事情,桩桩件件牵连到的只有郑郁。
    刘从祁这些年的不安与纠结,仿佛都在这一刻平息,他不想去解释那么多的因由,冷笑:“不然呢?那你以为我接近你是为什么?”
    袁亭宜蓦然一震,饱受天人折磨的心终于死去,他低声道:“如此也算最好,你我此后桥归桥,路归路。”
    这一刻袁亭宜再也不能为刘从祁寻找借口,他说罢就揖了一礼结束这数年情意,转身就想离开。
    数年的时光里刘从祁太了解袁亭宜,虽然性子爽朗,但却在朋友事上说一不二。真恩断义绝就是恩断义绝,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在人转身霎那,才觉情意流逝,顿时升起一股无名之火,他快速下地大手扯住袁亭宜,将人拉回对视,大喝:“我让你走了吗?!”
    袁亭宜这个鲜少习武的人根本挣脱不开这股力,他反问:“你发什么酒疯?我与阁下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完就想扭身想离开,可刘从祁掐住袁亭宜的下颌,让他直视自己,咬牙道:“这话说晚了,袁则直!我在你身上花的钱足可买下十座魏国公府,你现在跟我说什么不相为谋?!”
    袁亭宜被掐的生疼,他想推开刘从祁的手却似如重山,生理性的泪水瞬间落下。但面色还是冷静回道:“我回去砸锅卖铁还给你就是,你一直都在利用我,还想我怎么对你?”
    “还给我?你有几个钱还给我?”刘从祁面目开始有些狰狞,他双目怒红,“你心里一直把郑砚卿、严连慈、程知文这几人看的极为重要,你有那么多知心好友,真的在意我吗?”
    外面刮起北风,形似哀嚎,刘从祁的院子没几个侍从伺候,以致木窗被大劲的风吹开都没人去关。风灌进屋内,吹飞了案上的黄纸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