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
对于果树的分布,是单泽源跟他的同事给出的建议,根据山的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季节阳光的分布、雨水的获得,以及水源等因素,规划了果园的种植。就算是一座山的阳面,也分为上午获得阳光比较多和下午获得阳光比较多情况,科学合理地根据自然条件来安排种植,尽最大可能获得高产。
卫靖泽听着江延宗的解释,频频点头,有些事情,农民们知道要那么做,但是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是这些专门搞研究的人就能够把道理说的通通透透的,聪明的人就能够在其他的情况下进行对相同的科学规律进行利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咱们又欠了人家一个人情了。”卫靖泽说。
江延宗一点不愁这个:“人情债总有办法还的,等以后咱们的果园弄好了,请人家带着家人来玩几天,这份人情不就轻轻松松还上了?”
单泽源对自己的专业颇为喜爱,来叉水村住着,应该也是他十分高兴的事情,因为叉水村有着许多让他研究不过来的东西。
卫靖泽点头,反正在这种人情世故上,江延宗可比他专业多了,“但是咱们可以先收拾点东西给人家送过去,正好快过年了,这鸡鸭之类的,正是送的时候。”
江延宗当然没意见。
于是卫靖泽每天除了照顾小牛,还多了一件事,就是订购各种果树苗,一月二月期间就要栽种下去了。
老汉也有一件事情正在忙活,那就是做腊肉。
帝都那边许多人都定了腊肉,要过年吃的,于是老汉就张罗起来了。
猪圈里的猪杀了好几头,被剁成一块一块的肉之后,老汉先将肉用盐腌制了一下,在外面吹风吹干了,然后在屋子里找了个角落悬挂起来,下面用锯木屑、糠、秕谷之类的堆成火堆,保持火堆不明不灭,一直保持在冒烟的状态,这样熏上一个多月,就能够熏成腊肉了。
老汉也知道帝都的那些人讲究,所以在制作腊肉的时候,比平时注意多了。
英奇师傅也在旁边帮着老汉忙活,从盐的多少,到熏肉用的东西,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不过老汉听不听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而且,英奇师傅还给卫靖泽发展了新的市场——他以前的那些兄弟,现在都喜欢上叉水村的东西了,跟食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这些人是十分清楚什么事好东西的。可是卫靖泽却觉得心累,这消耗的速度赶不上生产的速度,每天被人催的心累啊!
于是,在第一批小鸡在育雏室内长到了一个月的时候,卫靖泽让梁聪把他们放出去,先在院子里围了一个拦网,让小鸡们适应一下户外的环境,然后再放宽了活动的面积。
梁聪已经明白了鸡舍是要干什么活了,梁聪越熟练的时候,卫靖泽也就越放心,越少操心。
第一批小鸡的成长是比较顺利的,卫靖泽准备孵育第二批小鸡,维持着几百只鸡的规模,有些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如今又是快到过年的时候,帝都那边开口要的多,孕妇客户群在口耳相传的情况下,也在不断扩大,不断有准妈妈加入。在生了孩子之后,新手妈妈们不仅不会放弃在叉水村买产品,因为她们产后恢复、哺乳、宝宝辅食到宝宝的食物等,都从卫靖泽这里买,卫靖泽每天接电话也心累,干脆让发邮件或者发短信订购,接电话的话,一天的时间都要花在接电话上了。
第134章 都离婚
卫靖泽也是考虑到,以后这样的客人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生产的速度要赶紧提上来才行。
卫靖泽开始选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孵蛋,有了育雏室,倒是不用像以前那么在意季节和天气的条件了,如果天气不好,那就先养在育雏室内,等到长到一定的年纪之后,再放出去溜达。
季节的变化,让卫靖泽感觉就是饲料的压力增大,猪那边不用说,糠、红薯和红薯藤、玉米都是口粮,牛吃秸秆和红薯藤、豆渣之类的,其实玉米秸秆也是不错的草料,只是都已经被切碎丢进沼气池了,要吃新鲜的还得等明年。
鸡鸭这边,卫靖泽养了半年的蚯蚓派上用场了,经过半年的养殖,蚯蚓的规模扩大了不少,分箱了好几次,以前只是给老头儿老太太们钓鱼的时候弄一点,蚯蚓也挺能繁殖,在这秋天,又出了一大批小蚯蚓,除了一些做种的大蚯蚓,其他的都可以用来喂养鸡鸭鹅,这对于鸡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虫子了,冬天的树林虫子已经蛰伏,想要翻找到虫子不容易,蚯蚓就成了鸡群最爱的食物,有了蚯蚓做保障,鸡群产蛋量维持的不错。
见卫靖泽如此忙碌,江延宗说:“要不,咱们成立一个销售公司吧!”
卫靖泽一听就觉得很有意思,一个翻身,问:“怎么弄?你有什么想法?”
江延宗说:“很简单,就是招员工,有人负责接单,有人负责打包,有人负责售后,现在的生产规模还跟不上,倒是不用做营销,也就是说,不需要销售人员。”
现在打包的事情主要是卫靖泽爷孙两个在负责,每天要给鸡蛋鸭蛋喷码,给鸡鸭打标签,捉鱼上来称重打包之类的,但是两个人都有不少农活要忙碌,有些单子是因为两个人时间不够,才被延迟了,江延宗觉得产品再好,用户体验不行,对长远的发展都是没有好处的。
卫靖泽想了想,说:“那就需要地方,村里没地方弄这个。”
卫靖泽也不想把家里弄得跟工厂一样,在村里盖房子已经是不可能了,盖在山上的话,没有合适的地方不说,交通也不便利。
江延宗建议说:“开在镇上怎么样?”
卫靖泽立马就否决了:“总觉得镇上不是自己的地方,受到的辖制太多,我有不能经常过去,发生什么事儿也来不及解决。”
在卫靖泽看来,镇上是有些乱的,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都是你拉我我带你的关系,处理这些关系都要花很多精力和金钱,卫靖泽没那个心思和精力去应付。而且卫靖泽这村里的东西卖得好,难保别人不眼红,镇上地痞流氓不少,来一两个捣乱的,又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卫靖泽解释了一下原因,卫靖泽自己在镇上跑的比较多,江延宗基本上不过去,有什么事情也是直接去b市的,所以对镇上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
江延宗这种出身在帝都权贵圈子的人,不了解基层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帝都的那些人,就算是要弄些什么事儿,也是有规矩有底线的,不像这基层的地方,分分钟有让人跌破眼镜的事儿。
江延宗想了想,说:“那……在食府旁边弄个房子如何?离得近,交通也方便,你想过去看看也方便。”
卫靖泽觉得这想法还真是不错,至少还有一种在自己的地盘上的感觉。而且有江延宗的食府罩着,就算是有人想干点什么,也得掂量掂量才行。
这件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江延宗的意思是,要注册成公司,哪怕现在规模还很小,但是要运营正规一些,开始的时候不把一些事情处理好,以后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这些事情,卫靖泽都听江延宗的,嗯,反正延宗不会犯错啦!就算是犯了错,也没什么啦,反正那点小损失又不是承担不起。
嗯,土豪就是如此任性地宠爱爱人呀。
鸡蛋已经被命名为卫排长鸡蛋,品牌效应在逐渐扩大,这个名字背后也有一些故事,所以客户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比较高,辨识度也高,再加上卫靖泽曾经军人的身份,为他负责任的形象添了不少印象分。
有了这样一个好名字,当然要继续用下去,不仅鸡蛋叫这个名字,鸭蛋、鸭、鸡、鱼、河鲜等都有这个名字,至于潘秋阳、潘壮牛他们愿意不愿意用这个名字,卫靖泽就不知道了。
就在卫靖泽说完镇上有些乱的时候,大泥湾村支书家的事情又有了新八卦。
有人说,他们看到女老师跟村支书,也就是她的公公,在别人家的屋后面拉拉扯扯,好像是女老师要走,村支书不肯,两个人的动作激烈了一些,就被路过的人看到了。
村支书家里的事情还没有淡下去,如今又被看到了这样一幕,普罗大众便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哎哟,这里面的故事好像很丰富呢,儿子成天在外面花花,不肯回来,儿媳妇独守空房,所以就觉得寂寞了,跟公公勾搭在一起了?
有了这样的猜测,大家能够脑补出几部电视剧那么长的剧情啊!
毕竟村支书家里确实是有这样的传承,村支书当年比他儿子还厉害呢!这个儿媳妇长得又不差,村支书那种人,怎么可能不动心。至于伦理纲常什么的,在这些人眼里,一个屁都不是。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女老师自己出口惊人,竟然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说不是自己勾引公公,而是公公强暴了自己!
大家都被这个说法震惊了一下好么?估计许多人听说之后第一反应是懵逼,然后就想,是真的么?然后再想,咦,这样的丑事你不是应该瞒的紧紧的么,怎么能够这么直接就说出来了喂!你知不知道,这对你自己很不好喂!
大家都觉得这女老师是疯掉了,竟然把这种家里的丑事抖了出来。
连卫靖泽这种不爱听八卦的,都觉得十分酸爽。
到此为止,还真没多少人会去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村支书的德行十里八乡都出了名的,所以大家觉得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而且女老师再蠢,也没有蠢到自己毁掉自己的名誉的地步吧?
这桩事儿估计要从年前流传到年后去了。
因为这件事儿,大家对于潘金桂的事情关注度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潘金桂在身体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在元旦节之后就起诉了离婚,这一次,李神保倒是没有求着潘金桂不要离婚了,而是就孩子的抚养权开始展开了争夺。李神保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多看重两个女儿,而是因为他就是想要折磨潘金桂,要拖着。
卫靖泽听说这个事儿的时候,还是去地里割红薯藤,然后听到了别人在议论。
“金桂去告状要离婚的事儿,结果下来了。”
“离了?”
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八九不离十地要离了,闹成那样子,日子怎么过,曾经恨不得将对方弄死的两个人,怎么可能又躺在同一张床上?
另一个人嗤笑了一声,说:“怎么可能?第一次上法院告状要离婚的,哪有第一次就离得成的?”
“那也是咯,现在不都是劝和不劝分吗?不过要我说,金桂那事儿,还是早点离了好,李神保真不是人,他娘更不是个东西。”
听了两个人的议论,卫靖泽还觉得有些不敢置信,回家之后就问了问老汉,老汉也点头说:“我也是才听说的,确实是没有离成。”
“都家暴了,差点闹出人命了,怎么还判不离啊?”
老汉一脸平静,说:“县里的法院是这样,第一次要去提出离婚,都是不判离婚的,要第二次去告,才有可能离得成。”
卫靖泽觉得坑爹死了,人家第一次告就不判?离婚的理由有很多,有些人确实是因为一时冲动就跑去民政局说要离婚,可对于思想保守的乡镇居民来说,真到了起诉离婚那一步的话,肯定不是冲动了。许多人觉得法院就像古代的公堂,上公堂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
举个例子,家暴在农村非常常见,受害者们忍受一辈子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她们已经被灌输了一种思想,那就是离婚很丢人,和丈夫殴打妻子很正常,许多人都觉得,事情忍忍就过去了。这些妇女,已经成了受害者,别人还要她们心安理得的接受,也是恶心,或许有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提出离婚,结果被法院驳回,不知道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觉得自己确实是错了,这就是自己的命,然后不再提起诉讼,一直到丈夫去世或者自己死掉。如果这样,岂不是因为所谓的维护婚姻,而导致许多受害者无法得救?
每次卫靖泽觉得自己对农村的规则了解了之后,突然又有一些事情出来,告诉卫靖泽,你想的太简单了!
比较幸运的是,潘金桂因为有娘家人支持,所以离婚的态度十分坚定。可是在许多地方,还有许多人,不仅自己要忍受家暴,还要教育自己的女儿,男人打女人很正常,男人跟女人天生不平等,于是就毁掉了一批又一批女孩的人生,这些刽子手犹不自知。
这些也只是卫靖泽的个人想法,那些真正存在的悲剧,也只能眼不见而心不忧了。
第135章 迁户口
在潘金桂第二次起诉离婚之后,村长就把卫靖泽找了去,还是跟潘金桂的户口有关的事儿。
“昨天,金桂自己上我这儿来了,说如果户口能够迁回来,不要田地,你觉得怎么样?”
卫靖泽这次算是见识到了潘金桂性格里坚韧的一面,而且对她也更加佩服了,这样的人,真要来自己这里干活,卫靖泽觉得也挺不错的。
“那黄婶子和根生伯怎么说的?”
村长说:“金桂说只要她自己的意见就成了,可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啊!万一她家闹起来,也不是个事儿。”
卫靖泽说:“上次桂姐跟我说的时候,我没敢直接答应,黄婶子的态度也是不太满意的样子,桂姐就说她不要田地,希望能去我那里干活。我那里确实是缺人干活,可我担心她的身体撑不住,也担心她被娘家人抱怨。”
爱护女儿的心是一方面,但是对于利益,也不可能不计较,潘金桂自己看得开,她爹娘可就不一定了。
村长点头说:“可不是嘛?这次跟上次不一样的。”
村长指的是潘建新大伯闹宅基地的事儿。
那个是大伯做事不得人心,大家当然是一边倒,潘金桂情况复杂一些,这关系到叉水村那些嫁出去的女儿的事情,不得不考虑的长远一点。
眼看着潘金桂第二次起诉离婚结果快要出来了,卫靖泽和村长也没想到什么好的主意。
潘金桂第二次起诉离婚的结果下来很快,像潘金桂这样,第一次被否决之后,立马就起诉第二次离婚的,可见其坚定,查实了起诉原因属实,判决结果出来还是很快的。
婚姻关系是解除了,财产上也没什么纠纷。当初潘金桂出嫁的时候,叉水村都穷,所以嫁妆也不多,再加上家里的钱都掌握在婆婆手里,潘金桂整日操劳又没有获得过什么收入,所以可以说是净身出户了,也不能说法律坑爹,法律是根据大多数的情况来制定的,像这种情况,还真是法律也难断家务事。
不过潘金桂也没有想过要从那娘俩手里得到过什么,能离掉婚,就已经是最好的事情了。
潘金桂自由了,但是两个孩子的事情,还没完。
乡下约定俗成的规矩,就算是离婚了,孩子多跟着爸爸,特别是儿子,因为男人都有一种奇怪的自尊,那就是不能让别人养自己的孩子,不能让自己的种叫别人爸爸。自己的孩子,就是被自己打死虐待死,也不能成为别人家里的人。
但是潘金桂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好妈妈,所以就算是知道自己带着两个女儿,别说再婚,就算是以后生活都会很艰难,但是她依旧不打算放弃争取到两个孩子。
这天卫靖泽正要去河边看一下,突然听到黄婶子家那边传来一阵哭声,卫靖泽奇怪,这婚都离掉了,还能有什么事情让人哭成这样?
于是卫靖泽先绕到黄婶子家,就见黄婶子在哭,潘金桂没什么表情地在一边站着,潘根生一副怒气汹汹的样子。
卫靖泽还以为是黄婶子和潘根生夫妇两个吵架了,结果潘金桂先开口说:“小泽,我准备搬到镇上去住了,但是我还是要来你这干活儿。”
卫靖泽吃了一惊,忙问:“怎么突然要搬到镇上去?在村里住着不是挺好的么?”
潘金桂说:“还能咋?户口落不下来,我就没脸在这里住了。娘,你也别哭了,以后赚了钱,一样孝敬你。”
还是为了潘金桂户口的事儿,潘金桂自己只想着要落户,不想要田地,但是她爹娘不这么想,户口和田地是绑在一起的,为什么不要?那是来路正常的东西,又不是偷的抢的,不要白不要!
于是这事儿就杠上了,潘金桂气性一上来,就说自己搬去镇上住,把户口落在村里,不要田地,只为有个身份,让孩子以后读书都方便。
卫靖泽还真是无语了,闹成这样也没办法劝啊。
于是卫靖泽说:“你来干活,我当然愿意了,我那里确实是正缺人,但是这户口的事情,再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