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母猪又不是小猪仔,一头母猪就要吃不少,更何况是一次性来好几头母猪。就算是付工钱,也不能把人家当成牛马使唤啊!
杨天健说:“要是忙不过来,可以再请人,你不是一只想要扩大猪舍的规模么?自己繁育小猪自己养,不挺好的么?”
自己繁育当然没问题,不过这确定不是在给野猪开后宫么?
不过,更神奇的是,野猪现在的两只母猪伴侣之间很和谐,卫靖泽很确定,她们都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两只猪都没有生气的样子,依旧该吃吃,该睡睡,野猪来了就开心的玩,走了也不管,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或许猪对伴侣没有忠贞这样的要求吧?
“如果那样的话,咱们还得把猪圈扩大一些。”老汉说。
其实老汉也有些心动这样的提议,自家能繁育小猪了,也就不用出去买小猪了。生了小猪之后,直接把会劁猪的人请到家里来,给小猪做个手术就可以了,比出去买要省事儿。
见老汉似有心动,卫靖泽就不免也考虑起来了。
猪圈当时在修建的时候,就考虑了会扩大规模,所以空地还是留着有的,猪舍能够直接在空地上建起来,然后水、排水沟之类的直接连接起来就好了,也不麻烦。
心里把事情过了一遍,卫靖泽说:“别的先不着急,先把猪舍扩大了再说。老杨,你在请帮手方面,是不是有什么意见啊?”
猪舍请新人来,不仅仅是卫靖泽这里找人干活,也是给杨天健找合作伙伴,人品重要,能不能和杨天健合得来也很重要。
杨天健说:“确实是有,我前些天跟以前在部队的一个兄弟联系上了,人家退伍之后也是没做过安定的活儿,我想着,如果可以的话,把他找过来跟我一起干活挺好的,他那人挺实诚,肯定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杨天健没说是谁,估计卫靖泽也不认识。
“那行,你先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一下,我联系看看他愿不愿意过来。”
当然,在录用上岗之前,怎么也得弄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吧?
杨天健没有迟疑就给了联系方式。
这样一来,扩大猪舍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只是这个办法长远的解决了野猪的问题,眼前的却顾不上了,野猪随时会去人家家里找麻烦的。
无奈之下,老汉先去亲戚家借了一头母猪来,与其说是借,不如说是租,因为不仅要养着母猪,还每天要给点钱做租金的,至于怀孕不怀孕没关系,没怀就算了,怀上了就更好,到时候弄回家去养胎,生了小猪仔还能卖掉。
野猪这日子过得,也真是没谁了。
猪舍的工程提上了日程,卫靖泽跟江延宗和杨天健商量着,既然要买几头母猪回来,就要将猪舍进行功能分区了,同一批小猪住在一起,母猪们住在同一个区域,但是不同的猪栏,扩大的猪舍规模应该能够达到几百头猪的规模。
第182章 收油菜
听说卫靖泽家里又要扩大猪舍了,村里人都啧啧称叹,卫靖泽家这才是做大事赚大钱的样子呢,看看人家这发展速度,一般人还真比不上。
其实他们不行,也是要看跟谁比,要是跟卫靖泽比,那肯定比不上,卫靖泽有异能,再加上江延宗也颇有野心,一只在努力扩大生意,还真没法比,但是跟其他村的人比起来,叉水村的人条件已经很不错了,每家每户每年就靠种菜种田能赚差不多十万了,如果再弄点别的副业,比如像潘秋阳潘壮牛这样,养点东西,赚的钱更是了不得。
卫靖泽此时想起当初跟江延宗说过了,要引进一些小香猪来养的。
云南小香猪还十分有名,以肉香肥嫩受欢迎,但是也比一般的猪难养。
趁着这扩大猪舍的功夫,卫靖泽便把这个事情也提了出来。
“咱们供应的食府和饭店,吃饭的人都是有钱人,如果咱们能够提供更好的东西,也不愁卖不出去。”
“那种猪会不会不好养?”
经过千百年的选择,猪和鸡都是最容易养的家禽家畜了,因为风险小,投入少,可是一样会有问题,如果遇上猪瘟鸡瘟,或者是其他的要命的情况,也会损失很大。这小香猪虽然说是能养出来赚不少钱,可是风险也比一般的猪要大,没那么容易养,而且据说个头也不大,不像普通家猪,一只猪能几百斤。
卫靖泽十分自信地说:“有我在,这个不用怕。咱们可以摸索着养就是了,就算是早期损失点,后面肯定能够赚回来的。”
这话卫靖泽说的很有底气。
杨天健也说:“是啊,这种事慢慢学就是了。”
江延宗对此完全没有意见,小香猪对于他食府的生意来说只有好的,没有坏的。
这个提议算是全体通过,卫靖泽准备还弄点乌鸡来养试试。
说到鸡的事儿,卫靖泽提醒老汉,记得给亲戚说一下,可以来捉小鸡了。
老汉自己都不大记得这个事情了,要不是卫靖泽提醒了一声,他还真的给忘了。
老汉从亲戚家借了一头猪之后,野猪继续过着他的幸福生活,反正有吃有喝有母猪,野猪就不愿意离开啦!
让卫靖泽没想到的是,潘秋阳找上门来,问卫靖泽关于野猪的事儿。
“你家的野猪,能不能借我们家用用啊?我姑妈家的母猪不养了,我准备买过来。当然我也是出钱的。”
咦,这听上去怎么跟给母猪找鸭子一样,好奇怪哟。
卫靖泽忙说:“你们要买母猪我当然不会干涉,你们想要让野猪给母猪怀孕,我们家也没有意见,主要是要看野猪愿意不愿意。”
野猪野性难驯,所以卫靖泽也没能把他怎么样,只能够因势利导,人家喜欢母猪就给母猪,喜欢吃就给吃,只要不去祸害人家的菜地和猪就行了。
所以人家会不会跟母猪那个那个,卫靖泽也不清楚。
潘秋阳却觉得没问题,野猪是会翻墙去弄人家的猪的主儿,怎么可能不要母猪呢?
只是这野猪的归属也不太好说,卫靖泽也说不清野猪是不是自家的,虽然野猪住自家的吃自家的,可是人家想走就走,想来就来,风一样的男子,真不是谁能够管得住的。所以野猪不属于谁家,卫靖泽也没这个话语权。
于是潘秋阳果然把母猪买回来了。
他姑妈家的表兄弟都出门打工去了,姑妈老了,养不了猪,所以就把母猪转让给他了。
好了,如此一来,野猪又有了两只新的母猪,还真是乐不思蜀。
地里边正在做小木屋,小木屋就一个卧房一个厕所,没有其他的了,面积也不特别大,等竣工之后,肯定会重新布置一下。
虽然不常用,但是也要住的舒服。
又要准备扩大猪舍,卫靖泽也就直接跟工程队的人商量着,弄好了小木屋,就接猪舍的单子,帮着把猪舍建起来。
工程队当然是十分乐意接单,有活儿干才有钱拿啊,果然卫靖泽应该发展成优质客户,人家的单子可是多的不得了。
卫靖泽要忙活的事情,就是收油菜籽。
这一季的油菜生长期长达八个月左右,经历了比较大的温差季节,而且卫靖泽施肥挺舍得,所以长得不错,估计榨油能够出不少油。卫靖泽已经决定好了,除了留够一家人一年吃得量,其他的都卖掉。陈寒已经等不及了,希望卫靖泽把所有的油都卖给食府,卫靖泽却觉得不太好,这几百斤油在食府也是十多天的事儿就没了,油的品质对菜很重要,经常换油人家肯定吃得出来。
不过这油菜还在地里呢,还是等油榨出来了再说吧。
卫靖泽忙活着收油菜的事儿,就是先把防水布铺在旁边的地上,然后将油菜割下来,放在上面,然后用工具捶打,让豆荚炸开,黑色的油菜籽掉出来就行了。
油菜籽倒是不像豆荚那样,很容易炸开,需要多多捶打。
趁着田里的事儿不那么忙,老汉也来帮着干活。
旁边是叮叮当当做小木屋的工人们,爷孙两个就在旁边收油菜籽,这么一大片油菜籽,属于一户人家,也是少见。
接触的多了,自然也比较熟悉了,工人们还跟老汉聊天:“您老可真是有福气啊!有这么能干的孙子!”
“那是!”对于这样的话,老汉是从不否认的。
“我看除了有个好孙子,您老身体也好呢!干这么久的活儿,都没看到您怎么喘。”旁边的工人也插嘴说。
人可以别的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一个好身体,生病了才是很受折磨的事情呢。
老汉哈哈一笑,中气十足,说:“是啊,我这几年,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可能是活的舒心,没啥烦心事儿,这人就身体好了。”
这几年,老汉家里也算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偶尔出现的烦人的儿子,和偶尔惆怅一下有个重孙子就好了,也没有别的事儿会让老汉觉得烦心的了。
老汉不知道卫靖泽的秘密,也不知道他在田地里做了啥,更不知道每次给自己按摩的时候,卫靖泽都做了什么手脚,所以他还以为是因为自己心宽了,所以越活越年轻了呢!
“可不是?只是这人活在世上,哪能没几件烦心事儿?要是真事事看开了,确实是能成佛了!”
世人在红尘,就有俗事庸扰着,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啊!
老汉说:“上了年纪,就更容易看开了吧!有烦心事儿没关系,主要还是日子有奔头,有了奔头这日子才能有滋有味,不然也没啥意思。”
众人都觉得老汉言之有理,人生在世,确实是要有一些追求,才有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油菜籽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就收完了,油菜籽儿拖回家,还要晒一晒,把一些杂质撇除掉,然后榨油。
榨油要找老师傅,用古法工艺,可能有些麻烦,但是炸出来的油很天然很香,许多人还是喜欢用古法榨油。
卫靖泽则赶紧开着翻土机翻地,将土地翻一遍之后,准备种玉米,这个时候种,八九月份玉米就能够收获了。
这翻土机,可能是卫靖泽家里使用率最高的机器了。
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卫靖泽开着翻土机作业,都觉得很有意思,这种机器在农村不多见,现在还是一般用锄头挖地,速度慢,这机器开来开去好几趟,就把土翻好了,连油菜的根啥的都能给碾碎了,看上去十分厉害啊!
翻土之后,又重新施肥,这土地虽然已经耕种了一两年,土质跟已经耕种了许久的菜地没法比,所以就要舍得施肥。
现在家里养了二十多头牛,六十多头猪,肥料上的压力倒不是特别大,等猪舍扩大了规模,猪更多了,肥料更不用操心了。
虽然要种十多亩地的玉米,卫靖泽也没觉得有多大的压力,播种的时候只需要用播种机就行了,浇水用自制的洒水小车。
洒水小车是卫靖泽和老汉一起用独轮车改的,上面放一个桶,桶有点像茶缸,下面一个可以打开的开关,上面一个盖子。
水从顶部灌进去之后,推到地里,打开开关,水就一点一点流出来了,都不需要一点一点舀着浇水的,就跟播种一样,推着独轮车走一遍就行了,省了弯腰的动作,也保护了腰。
对于祖孙两这种种地的方式,围观的群众也只能表示一个大写的服,十多亩地,别人种的话肯定是要好些天的,卫靖泽爷孙两从收油菜到玉米播种完毕,不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速度真是令人吃惊。
今年,在卫靖泽的介绍下,村里也有些人买了机器,不过是像播种机这样的小机器,大一些的机器恐怕还没有那么大的决心去买,许多人还是喜欢跟卫靖泽家里租借,等以后习惯了机器的便利和熟悉了操作的办法之后,应该会普及开来吧!
玉米被种下之后,接下来是去榨油的事儿,这事儿还主要是老汉拿主意,因为他对这个事儿比较熟,卫靖泽就是个司机,帮着拉菜籽。
十几亩地收获了不少菜籽,估计榨油能榨出不少来,一家人吃一年是可以的,除了菜籽油,还要配合着动物油一起吃,比如猪油,这样对身体比较好。英奇师傅要求多,做不同的菜也要用不同的油。
第183章 当街打
因为收的油菜籽比较多,所以卫靖泽自己开了小货车,拉着油菜籽带着老汉去找会榨油的人。
现在榨油的工坊也不是很难找,现在的人都意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乡下的菜籽油花生油之类的都开始受欢迎起来,许多人都跑到乡下特地来收购这些。
但是这些新开的油料作坊都是用的现代的设备,老汉觉得古法榨油更好,更香更醇,所以由老汉指路,去找如今仅剩的两个古法榨油的作坊。
这作坊还不近,开车要穿过小镇,然后再开几十公里才行,那么远的地方,也不知道老汉是怎么知道的。
开了快两个小时的车,才到了榨油的作坊。
这里的条件看上去确实是十分简陋,那些设备之类的看上去也十分陈旧了,是有些年头了。
这个时节作坊的生意很不错,许多人都是收了油菜籽上这儿来榨油的,据说这油料作坊的夫妻两个晚上睡得很晚,早上起得很早,就是忙活着给大家榨油。
作坊老板已经是头发花白了,而且清瘦,不过干活很灵活的样子,卫靖泽稍微看了一下,感觉这事儿确实是有需要技术又需要力气。
对方也认识老汉,还跟老汉聊了一会儿,据说油料作坊的老板年纪比老汉还要小一些,可是看上去人家比老汉要大上五六岁。
寒暄过后,将菜籽过称,然后用马克笔在装着油菜籽的袋子上写上了名字之类的信息,这样就是做了记号了,在油料作坊里放着就行了,大概三天后来取油,至于最后的渣滓,估计就直接属于油料作坊了,不过渣滓也是可以用来肥地的,是很不错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