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3节

      运粮之事太过重要,若太子做不好,岂不是坑害了前方将士?
    于是君臣们天天愁,也没商量出一个所以然来。
    洪敏之叹气道:“若是余布政使腿好了,由他带着太子殿下,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
    张岳嘴角抽了抽。我弟子是文臣啊!不但是文臣,还是封疆大吏呢!让他抛下辖地去运粮?亏你想得出来!
    皇帝陛下叹气:“是啊,听闻长青腿恢复的不错,不过也赶不上去运粮了。”
    张岳在心中给自家弟子叫屈。虽然知道陛下你信任自己弟子,但我徒弟是砖吗?哪里需要哪里搬吗?连武将的工作都要做吗?
    “陛下信任的将领还有不少,让人带着太子也不是不可。”张岳道。
    总不能老是让我徒弟忙吧?我徒弟忙的连相看妻子的时间都没有了!
    皇帝陛下想了想,转头问道:“渔樵,你去?”
    郑牧嘴角抽了抽,道:“陛下,金刀卫除审案,不可参与军队之事。”
    他们是监督,但不能直接插手。这会乱套的。
    皇帝陛下继续叹气。那找谁呢?
    哦,对了!
    “雨润,你去?”皇帝陛下问道。
    敦郡王忙道:“臣倒是没问题,那么陛下,京中军务交给谁?”
    皇帝陛下想了想,又对郑牧道:“交给你?”
    “陛下三思!”若不是在朝臣面前,郑牧觉得自己就要大逆不道,开口讽刺了!
    金刀卫其实算是内臣,不能管外臣之事。护卫京师,那也是军队之事!
    皇帝陛下继续叹气。
    为什么值得信任的人那么少呢?
    好吧,其实是不少,之事武力值强的都在各地戍守着,轻易调动不得。北疆值得信任度的人都在前线打仗呢。
    “陛下,虽然金刀卫不能插手军政之事,但金刀卫护卫太子,乃是分内之事。”郑牧见皇帝陛下愁的不成,叹了口气,道,“虽然太子年纪稍轻,但太子若是提前承担要务,也并非不可。以太子主导,金刀卫护卫太子即可。陛下虽不能派微臣前往,但北疆刘千户也是可用之人。”
    言下之意,虽然刘溥不能当运粮官,但他可以借护卫名义陪伴太子。名义上,只是太子运粮而已。
    皇帝陛下一拍大腿:“是啊,怎么把刘溥那小子忘记了呢。”
    “陛下,余弟恐难担重责。”刘淳忙道。
    刘淳任江南布政使几年之后,如今已经调回中央,任刑部侍郎。明摆着,待刑部尚书退下来之后,就轮到他接班。
    “保护太子乃是金刀卫分内之事。”郑牧道,“刘侍郎要信任刘千户。”
    刘淳似笑非笑的看了郑牧一眼。
    这和信任不信任有关系?他只是不想让他弟弟承担这么大的责任。谁也不知道出了关之后会遇上什么,若是太子有什么闪失,他弟弟怎么办?
    虽然刘淳自己是心黑手狠不怕死,但不代表刘淳想让自己弟弟也这样。家中有他一个人搏就成了,他弟弟,还是安稳点好。
    虽然刘淳从小到大就以把自己亲弟弟欺负哭为乐趣,但实际上他是个(自认为)好哥哥,对弟弟很关心。
    “那此事就这么定了。”皇帝陛下一锤定音,其余大臣无异议。
    其实他们讨论这么久,也知道太子镀金并且洗刷之前不好评价的机会难得,总要去搏一搏,只是担忧太子安危。
    边疆运粮的兵力一直很重,谁都知道粮草需要保护,运粮的自然都是精锐。太子被护在其中,危险已经降到最低。
    如果身边再有金刀卫随身保护,逃脱肯定没问题。
    他们可是听说,北疆已经做出了火枪。虽然数量有限,但护卫太子的金刀卫一人配备一把还是没问题吧?
    德王派人送过一些回京,皇帝陛下亲自派人演示,那威力啊,真是让不玩刀弄枪的文臣们都想弄一把,武将们更是天天流口水。
    可惜朝中只有寥寥几人有资格。比如几位武辅大臣,比如皇帝身边的金刀卫指挥使。
    郑牧默默的把腰间火枪往后面移了移。
    对了,武辅大臣平日是不能佩戴武器的,只能在家自己摩挲着观赏。郑牧是唯一一位可以随时佩戴火枪和金刀到处乱走的人,真是羡慕嫉妒恨。
    小朝散了之后,刘淳走到郑牧面前拱手道:“多谢郑指挥使提携吾弟。”
    看着刘淳散发着黑气的笑容,郑牧拱手回礼道:“刘侍郎多礼了,作为刘千户上官,刘千户的努力和能力在下看在眼里,自然要秉公举荐。”
    刘淳笑而不语。要是我弟弟出了什么事情,就算你是金刀卫指挥使,陛下发小,我也要摁死你。
    郑牧微笑点头。死弟控,有本事来啊,谁怕谁。
    两人微笑道别。留下一干人一头雾水,还真以为两人关系有多好似的。
    ……皇帝陛下拿定主意之后,就直接下旨了。
    刘溥接旨之后有点懵。他还正在继续追查太子遇袭之事,怎么就把事情全部交出来了,去运粮去了?虽然追查之事只需要收尾了,皇帝陛下是想等出征结束后在一一收拾,但是总要有人做事吧?
    指挥同知也有些懵,难道他不监督,自己直接做了?没这先例啊。
    宣旨的太监微笑道:“陛下有口谕给余布政使,追查之事,请余布政使便宜行事,金刀卫上下,听余布政使指挥。”
    刘溥和指挥同知对视一眼,更懵了。
    这金刀卫是监督官员的。德王主管地方金刀卫之事,好歹德王是王爷,是皇帝的亲弟弟,代表皇帝可以任意调用金刀卫也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让一地地方官直接可以调动金刀卫,这前所未闻。
    金刀卫明摆着是独立在地方政权之外,这样才能起监督之意。
    现在皇帝陛下的意思是,金刀卫你别监督了,全听人家余布政使的?
    这像话吗?
    余柏林也觉得很无语。虽然知道皇帝陛下平时都很随心所欲,但这也太随心所欲了吧?但口谕都下来了,他也只能领了。
    又不是在京城,他还能去进宫让皇帝陛下三思。
    天高皇帝远,不仅代表着余柏林有很多自由性,也代表着,在皇帝陛下抽风的时候,余柏林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指挥同知在领旨之后,突然想起京中传闻。如果按照京中传闻,那余柏林能调遣金刀卫,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为了给刘家卖个好,指挥同知提点了刘溥。
    刘溥一拍脑门。他还忘记这件事了。是啊,余柏林虽然不是王爷,实际上和王爷一样啊,所以能调遣金刀卫算什么?
    于是刘溥专门告诉底下兄弟,一定要好好听余布政使的话,绝对不能阳奉阴违,要像尊敬德王一样尊敬余布政使。
    其余金刀卫只当余柏林圣眷隆厚,不做他想。但传到京城之后,余柏林的身份就在一些人心中,再无怀疑了。
    指挥同知之前办砸了事,如今在余柏林面前卯足了劲儿表现,希望余柏林能帮他说句好话。所以他对余柏林态度之好,好的简直不像随时让人背后生冷汗的金刀卫了。
    余柏林知道他们又误会了。但他又不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到处嚷嚷“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只能捏着鼻子默认了。
    陛下都不操心,他操什么心?
    大宝在刘溥的陪伴下,在余柏林的担忧下,出发了。
    这是他第一次出关。在出关前一日,大宝夜不能寐,久违的又跟着余柏林睡了一晚,和余柏林说了半宿的话,第二日,他是带着黑眼圈出发的。
    余柏林又杵着拐杖,送走了大宝,心中越发担忧。
    这下子担忧就是两倍了。
    这战场上消息又没有来的那么快,余柏林没看到一封战报,就安心一会儿,然后继续焦急的等战报。
    因为太过担忧,余柏林心情都差了不少,处理政事上的效率越发的快,让下属们为了赶上他的速度,只得连轴转,半点偷懒的心思都没有。
    曾毓看在眼中,心中十分好笑。
    真不愧是血脉至亲,德王和太子在前线,余柏林心情能好才怪。
    为了解救可怜的下属,曾毓只得又经常去余柏林家串门,顺便监督余柏林复健。
    不过即使他不监督,余柏林在复健上丝毫不会放松。对他而言,复健的痛苦只是小事一桩,这点意志力他还是有的。
    不过在旁人看来,就敬佩的很了。
    车军医随军出征了,席御医则留下来,专门负责余柏林的伤势。
    席御医以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来看,手术用药什么的都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之后复健最为重要,也最为痛苦。
    在腿折之后重新走路,每一步,伤腿就跟再次被人打折一样痛苦。而且复健过程及其枯燥,这枯燥痛苦的过程,会让伤者心中负面的情绪不断积累,因此自暴自弃的伤者不在少数。
    而如果复健坚持不下去,即使还能走路,大概也是个跛子了。对于朝臣而言,这是十分致命的缺陷。
    即使余柏林已经在朝为官,不会因为走路有些瘸,就没官可做。但其他人的嘲笑是少不了的。朝中大臣各个都是天之骄子,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住这种日积月累的嘲讽?
    席御医为了鼓励余柏林复健,那心灵鸡汤都熬了好几大锅,就等着余柏林放弃或沮丧时,一碗一碗端上来给余柏林喝。
    但余柏林完全没给他机会。
    甚至余柏林完全没有专门抽时间复健的意思。
    余柏林在府衙和王府中行走的时候,都是杵着拐杖走。出去巡视的时候,也是杵着拐杖走。只有当走了过长距离,身边小吏提醒的时候,他才坐回轮椅上。
    最终席御医只得对余柏林说,让他少走点路,别让腿太累,要循序渐进。
    余柏林不好意思的笑道:“御医所言极是,是本官忽视了。”
    他只是不习惯坐轮椅而已。反正能走路怎么不走?虽然腿有点疼,但疼一疼就习惯了。
    席御医表示,这种病人很少见,余大人意志力真强。
    看见病人如此省心,席御医也拿出浑身本事,力求将余柏林的腿调理到最佳状态。这可是显示他医术的绝佳的机会啊。
    于是余柏林时不时就要换上席御医新制作的药。他觉得,自己快成席御医用来试药的“志愿者”了。
    烽火连三月,余柏林勉强能放下拐杖自己行走的时候,终于传来大的捷报。
    封蔚已经和西边边军成功会师,将鞑靼和叛乱回部的联合军队打的溃不成军,现在正在追击残部。
    这基本上代表着,其胜利已经奠定了。只是这胜利成果的大小还未确定而已。
    若是捉到了鞑靼可汗和回部和卓,那就是大胜利。若是叛乱首领逃跑成功,就是胜利成果有瑕疵。
    无论怎么样,余柏林心中松了口气。
    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已经过去,封蔚和大宝的安危不需要太过担心了。
    大宝运粮,虽然有返回北疆,但清点粮草之后又立刻匆匆离去,和余柏林最多只见得了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