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
“白水寺就是这么对客人的吗?让他们帮着铺敬香台?”终于穿上同款丑但长且温暖大棉被的沈瑜一边往敬香台上铺红布一边吐槽。
“白水寺对客人是今天我们不开放请您后天再来。”何渡扯着另一边的红布,仔细比了下有没有拉平,“你过来找我,那不就是想来帮手么?”
沈瑜瞪了他一会儿才叹口气说:“好像还真是。”
祈福会的场地是白水寺大殿前的空地上,原本这里有一座站立式的香炉,现在香炉两边一字排开两长条敬香台,几个僧人连同沈瑜和何渡正在铺红布,包括寺庙的石头台阶都已经铺上了红布,看起来喜气洋洋。
前头,寺门内的牌楼也已经缠上了红布,一改平日素雅的气氛,上面写着“东山·白水寺新年祈福法会”,两个僧人正踩着梯子在牌楼的左右两边贴上鼠年的春联。
“还挺热闹的。”沈瑜感慨着,平时的白水寺都是无喜无悲、出尘脱俗的形象,这种披红戴绿接地气的感觉他还是第一次见,很新鲜,而且这种热闹的感觉他也很喜欢,尤其喜欢的则是“这种热闹有他参与”这件事。
“明天更热闹,会把祭品什么的都摆上,今天就是弄个样子。”何渡笑着指了一下牌楼,“明天这后面还会搭起来一个回廊,上头会挂一大串一大串的红灯笼。”
“哇。”沈瑜想象了一下这种场景,满脸憧憬,“哎,不过这个牌楼很高啊,挂灯笼这事儿挺难弄吧。”
“是不容易。”何渡笑笑,“你明天来就可以看到我在梯子上闪转腾挪的英俊身姿了。”
“纳尼?” 沈瑜惊了,“灯笼还要你来挂的吗?”
“毕竟我是白水寺最后一个武修,承担着守护寺庙,保卫山门,半夜修大棚,爬梯子挂灯笼的重任。”何渡一脸中二地说。
“德性。”沈瑜推了他一把,“还半夜修大棚呢,修着修着跟人打一架是吧?”
“哎,别戳穿。”何渡一下乐了,“架也打过,大棚也真修过,就是修大棚没伤着胳膊而已。。”
因为白水寺是附近方圆几十公里香火最旺的庙宇,元旦伊始除了小城的香客外,旁边城市村镇也会有虔诚的信徒特意赶来敬香,所以寺庙每到新年,都会仔细装点一番,给香客们一个新气象,好兆头。
沈瑜跟何渡忙活了一上午,总算把敬香台的两边红布都铺好,压平,又用镇纸压住,免得被山风吹走,这时候寺里其他的僧侣正在忙里忙外地装饰大殿、净扫房间。
“走,吃饭去。”何渡拍拍沈瑜肩膀,带着他往后院走。
沈瑜惊讶地发现,后院竟然也有几位僧人在墙上贴红字和春联,虽然没有正殿那么浓厚的节日气氛,但看起来还是红彤彤一片。
“后院不是不接待香客吗?”沈瑜小声问,“怎么还弄这么多装饰。”
“不接待香客难道还不过年吗?”何渡反问。
沈瑜很惊讶:“寺庙还过年?春节不是俗家的节日?”
“寺庙为什么不过年,世俗节日出家人一样要庆祝的,这叫恒顺功德,随喜众生。而且不光要庆祝,还要为天下信众祈福,祷告未来一年的平安顺遂。”
何渡说到这儿顿了顿,笑着伸手戳了下沈瑜额头,“而且你也把出家人想的太清心寡欲了,大家也是人好吧,逢年过节不但要办法会,还要吃团年饭,那几个跟我年纪差不多大的还要放炮打牌呢。”
沈瑜惊讶地嘴巴都张成了“O”型,有点超出他过往的认知,可这种年味儿浓厚的白水寺听起来又格外温情。
他忽然想,也许何渡这个在庙里长大的小孩儿,童年都比他幸福得多。
何渡像是感知到他的心意似的,轻轻拽了把沈瑜手腕,但顾忌着这里是寺庙,很快又放开:“别胡思乱想,吃饭去。”
白水寺的饭堂在后院,因为山下有不少小旅店,所以寺里没有供居士休息的客房,整个寺里只有何渡跟沈瑜两个在家人,自然就跟着僧人们一起吃饭。
饭堂里摆了八张长条形的桌子,何渡带着沈瑜在角落的一张坐下,沈瑜看看同桌的几乎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年轻僧人,包括刚才那位守门僧,看到他时守门僧还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众僧侣落座之后负责烧饭的僧人开始端出各色饭食,虽然是素斋但是比沈瑜想象的丰盛很多,每桌有西蓝花烧豆腐、香菇炒土豆条、椒盐藕合、茄汁茭白、烧茄子、红烧板栗六个菜,再加上一锅白菜豆腐粉丝汤,看起来竟然色香味俱全。
所有僧人都端坐在桌边,沈瑜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些菜,馋得偷偷咽口水。
又过了几分钟,饭菜布齐之后,坐在东首席位的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起身,简单说了几句之后口宣佛号,众僧人随后开始诵经,诵经完毕方可开饭。
这个老僧沈瑜以前见过,当时只觉得整个白水寺只有这一位老和尚仙风道骨,今天才知道,原来他就是白水寺的住持。
“那是我大师父。”何渡用口型小声对沈瑜说。
哦嚯!沈瑜回以一个惊讶的眼神,你就是传说中方丈大师亲传的俗家弟子吗?
也不知道何渡看明白沈瑜这个眼神的复杂含义没有,反正他捂着嘴无声地笑了一会儿才开始闷头扒饭。
吃过饭后又忙活了一下午,临近晚上,祈福法会的布置总算初步完成,沈瑜擦了把额头上的汗,看看迎风招展的横幅,还有那一地喜气洋洋的红色,竟然还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