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6节

      眼前人面容清丽,气质超然,令人见之忘俗,曾经流落风尘,却是不折风骨。
    是曾有故人,名门公子,芝兰玉树,才高八斗,貌若潘安。当年,都城中的闺阁女儿,也都对右相梦里相思,不是如今的谢九渊,而是葛右相,葛清书。
    都说女儿似父,这葛琴思当真与葛清书像了有六七分。
    秦俭侧身让了这礼,低了头,不知在思索什么,回道:“原来是旧日同僚之女。两位姑娘,有事,还是直说吧。”
    说是同僚,其实是秦俭深有自知之明,而催促她们直言,也是旧时记忆并不愉快,他不想扯这些。可这话听在柳莹与葛琴思耳里,却多了几分推脱之意。
    若是秦俭不敢应承,葛琴思哪里还敢和盘托出,这事是她为父亲洗冤的私心,生怕连累了柳莹,此时重重一跪,急道:“秦大人,我父亲蒙受不白之冤,落得个声誉尽毁、族灭人亡的下场,您是我父亲称赞过‘有骨气’的好官,求您帮帮小女,帮我父亲洗清冤屈!”
    她这番焦急情态,令秦俭颇觉手足无措,不知她为何突然行此大礼,听到她说葛清书曾称赞过自己“有骨气”,心中还感叹这姑娘急着为父洗冤都不惜编造好话,低头苦笑后,解释道:“姑娘不必行此大礼,本官刚才所言,只是确实未曾深交,不敢高攀右相罢了,并无推脱之意,当年此案是本官经办,本官也该负责,你若是有证据,便说出来吧。”
    听他这样说,葛琴思方才定下心来,将父亲密藏于她幼年乳母家中,等她以兰芷之名在瑶仙阁立足后才寻回的几本账目书信,一一交与了秦俭查验。
    秦俭接过,细细观来,在那样的时局下还能藏下如此铁证,葛清书着实是个叫人佩服的人物。
    最后,葛琴思跪地一拜,求道:“琴思明白,此举是将秦大人推向风火,可身为子女,父仇不可不报,琴思自从得知陛下有对付文党之意,便夜不能寐,时时想起抄家那日的葛家惨景。若不是知道陛下有动手的意思,琴思也不会来强求大人。”
    她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向秦俭的书桌,悲道:“秦大人,父亲会将他珍藏爱惜的这套笔墨送你,定是十分看重您的为人,若是此番得您相助,您要是受了牵连,琴思必以命相偿!”
    她说得是一腔热血孝心,秦俭却只能忍着苦笑,以公事公办的态度,将事情应承下来,撑着送别了二人。
    下人恰好将这套笔墨收拾了出来,他自认已经不在乎旧事,用了也就用了,没想到恰好迎来了这么一出。
    内间的谢镜清听得是一肚子气,他早猜测秦俭跟那个葛右相认识,这下一听,果不其然,一缸陈醋滚得翻江倒海,那叫一个汹涌澎湃。
    听到人走了,谢镜清本想出来借着吃醋好好地闹闹秦俭,一走出内间,却看到了秦俭双手握紧了桌沿,面色苍白。他顿时就敛了不正经神色,快步上前将人搂住,问:“怎么了?”
    秦俭难得主动地往他身上靠了靠,跟怕冷的猫咪蹭人取暖似的,声音却哑得很:“没事。”
    还说没事,谢镜清一时掀了醋盖,别扭道:“你与那葛右相,倒是熟识相知。”
    秦俭闻言,转过身来瞧他,见谢镜清一脸的委屈,煞有其事的模样,一时觉得好笑,反而低声笑起来。
    谢镜清一脸茫然,虽乐见秦俭开怀,却又是真正摸不着头脑,也失笑了,抱着人问:“我说了笑话?”
    秦俭点点头,又摇摇头,忍不住又笑了两声,两人对上视线,秦俭才恢复了平日神情,想了想,认真解释:“葛右相……我曾妄想与他为友,最后看清了我与他的云泥之别,哪能算熟识,相知,就更谈不上了。”
    这话是道清了关系,却是抬了葛清书贬低他自己,谢镜清听了怎么可能高兴,便反驳道:“他真有那么厉害?我看未必,至少这闺女就养得过于目下无尘了些,我都知道她老子是铁杆太|子党,就算税银案是编的,先帝末年那些王八倒灶的事,她老子哪里少掺和了,她觉得冤,这种事情成王败寇,其实能有多冤。她现在找上你,想借陛下的手给她爹翻案,跟文相做的还不是一回事。”
    秦俭不想对他们父女多做评价,只道:“就事论事吧。原本是我手上的案子,真有冤情,我也于心不安,恰好陛下也急需这么件案子,其他的,也不必多说。”
    这种不欲多言的态度,又掀开了醋瓶盖,谢镜清眯了眼,找了个刁钻角度醋道:“他给他闺女起名叫琴思,是个什么意思。”
    “自然是因为葛右相四义精通,其中琴画双绝”,秦俭一点没听出言外之意,理所当然地回答,还说起了近日见闻,“大楚乐库制作的国器——名琴赏烟霞,就被先帝赐给了葛右相,后来抄家才又回的国库,前两天我进宫的时候,谢相正弹奏给陛下听,确实是把好琴。”
    他这么个迟钝反应,惹得谢镜清在他身后翻了一个白眼,顿时歇了吃醋的心思,自赞道:“你爱听琴?我也会弹啊,谢九渊那小子的琴艺还是我启的蒙,不过,他尽喜欢弹些情曲艳调,一丝丝都没有学到叔叔我的潇洒慷慨。”
    秦俭才懒得搭理他谢婆卖瓜,礼节性地笑了笑,都没说话。
    谢镜清登时起了比较之心,立刻就冲回谢府搬琴去也。
    秦俭将葛琴思转达的证据收好,让下人泡壶茶来,悠闲地等待谢镜清上门奏琴,不要钱听曲的机会可不多。
    他们这边其乐融融,进京一个多月的猿斗却是辗转难眠。
    陛下要他到军校带小兵,圣旨不能不遵,刚过了年,猿斗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哥,进了北斗军校的大门,住在军校教官宿舍里。
    隔壁是一对挺和善的苗|人参将,一个高大威猛,叫阿大,一个美貌逼人,名字是卜羲朵,据说是他俩在战场上过于拼命,被谢将军痛骂一顿,踢到军校来帮忙带一学期学员。虽然一个沉闷一个嘴上不饶人,却都是直爽的性子,人也确实不错,猿斗很快就与他们混熟了。
    只是没想到,平常阿大看上去对卜羲朵千依百顺的,这晚不知怎么了,隔壁似乎是吵起了架,扰得猿斗翻来覆去睡不着。
    但这只是他睡不着的三个原因之一。
    另两个原因,其一,自然是思亲,担忧独自镇守安西关的哥哥猿卫。
    其二,那就是启元帝派人送来的,阿骨欢临死前签的那份证词,证词写明,青省巡抚高秀与文相一同策划了泄露边防、偷袭他父亲的阴谋,送来的人让他小心收好,不久之后,就能派上用场,只是让他谨记,这份供词是阿骨欢临死前对他们兄弟招供得来,其他的,最好一概忘却。
    猿斗不在意启元帝要假借他们兄弟的名义,他只在意那个“不久之后”到底何时到来。
    思及父亲严厉又慈爱的音容,猿斗狠狠眨了眨眼睛,不让自己掉泪,俄而思及猿卫正代表大楚与马族残部打交道,又开始担忧猿卫不够黑,怕他哥被马族人欺负,想来想去,不得安眠。
    渐渐开始迷糊的时候,意识朦胧间,猿斗还是能听见隔壁的碰撞争执声。
    “竟能吵到现在……”,猿斗喃喃自语,打了个哈欠,终于睡去。
    次日,天气隐晦,黑云压城,大雨欲来,退了早朝,秦俭即刻求见,跟着启元帝进了御书房。
    作者有话要说:
    *棋子到齐啦
    第77章 虚让一子引战
    路边茶棚。
    这是进黔西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像这样的简陋茶棚零散分布, 供行商差旅歇脚,喝口茶润嗓, 再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阵, 萍水相逢也是一场热闹。
    此时的茶棚, 却沉默得叫人憋闷。
    因为茶棚中出现了稀客,一队看着就非富即贵的人, 谁都不想触了贵人的霉头, 来往的百姓们自然就沉默了下来,偷觑着那一行人, 不敢大声说话, 窃窃私语。
    两位相貌英俊的贵公子占了一桌, 他们带着的随从和侍卫,一半在茶棚口和贵人身后侍立,剩下一半也占了一桌。
    单是那些侍卫,就个个都比镇上的富商公子还要体面, 不用说他们的主子了, 这两位贵公子得是出身于多显贵的人家?
    再仔细看,两位贵公子中, 一个明显对另一个十分恭谨,而那位身份更高一点的, 相貌似乎隐约带有异族血统, 大楚少有异族官爵,这样的话, 这些人很大几率就不是官家,而是富豪之家的子嗣。
    茶棚中的茶博士上前搭话,身份看着低一些的那位公子答话说,他们家中是关外做马商的,自己是旁枝,身边这位是少主,二人搭伴进内陆游历,茶博士听闻不是官差,立刻松了筋骨,陪着笑不再打扰。
    这消息在茶棚内隐秘地交流开,空气中的沉默就减了许多,茶客们忍不住照往常模样,低声与身边人说起闲话来。
    引起茶棚中百姓注意的,正是燕王顾无忌,和他的亲信海鸣。
    他们二人均有功夫在身,较寻常人耳聪目明,此时耳闻百姓们说起朝中事,都凝神细听,听来听去,听得啼笑皆非。
    直到离开茶棚老远,两人才忍不住摇了摇头。
    自从文谨礼爆出个外室幼子,连上文崇德中了情花之毒的消息,民间对于文谨礼,就越来越不待见了。
    近来,文崇德似乎有与老父修好之意,对文谨礼百般迁就,但每次前往文府,都是打点精神而去,脸色灰败而归,京城百姓哪能没注意这点,流言将文崇德说得跟大楚第一孝子一般,那文谨礼,就越发是个恶父。
    文谨礼耳闻之后大动肝火,疑心文崇德是故意做戏,但文崇德解释说是身体因毒太过虚弱的缘故,他也无可奈何。
    这之后,文谨礼私德败坏、刁难嫡子的名声越传越广,更是狼藉。
    毕竟大楚立国以来,遵循古制,历经七帝,几乎每代帝王都宣扬儒学礼教教化百姓,所以伦常德规深入人心,有时候,有权有势者不甚在意,升斗小民却遵之如律法,不敢稍加违背。
    相应的,他们并不一定清楚文相曾为大楚做过多少贡献,也弄不清楚文党除了他们口中的贪|污敛财,对于大楚又究竟有多大危害。但当他们得知文相把外室私生子迎回了文府,捍卫礼教的潜意识,让他们自发地认为很有责任将文谨礼骂得一无是处,就连村妇,都深感有呸一口、骂句“老yin棍”的必要,否则,便不能表明自己的德行。
    到今日,顾无忌方才明白,为什么皇叔一直忧心着要普及教育,以理数文工替代儒学礼教,此番见闻让顾无忌切身体会了小民之愚昧,对顾缜的远见卓识更为崇拜。
    为安文相的心,侍卫随从中都混有文谨礼的人,二人也不便交谈,对视一眼,继续向黔西而行。
    他们此行进黔西,是为了取信于文谨礼,特意来坑害谢十一一把的。
    文谨礼究竟是谨慎之人,谋逆是诛九族的大罪,文谨礼再心急,也不可能光听顾无忌嘴上说几句就信了他。前番心境焦虑没能顾上,此时大计将行,文谨礼自然需要看个明证。
    而能让文谨礼满意的投诚,只能是顾无忌自断后路,彻底得罪帝党,其他的,都不行。
    于是顾无忌主动提出一计,要狠狠坑一把谢九渊的弟弟,谢光。
    这提议不能说不讨巧,但也不能说不诚心。
    普天之下,明眼人都看得出谢九渊权倾朝野,这帝党,搞不好还得算谢九渊和启元帝一人一半。谢九渊又极重视自己的幼弟,顾无忌主动提出得罪他,不论大计成败,都比得罪启元帝还没好日子过。
    于是文谨礼一细想,也就老怀大慰,祝顾无忌一路顺利了。
    顾无忌本想跟谢十一提前通个气,谢九渊和顾缜思来想去,还是否了,不想再增加顾无忌与文相周旋的风险。
    文谨礼已失左右臂膀,能耐却还是不小,自己没明着插手,就把燕王塞进了启元帝考核各地普及教育的巡视团,而且还是单独一组,非常方便行事。启元帝和谢九渊感慨了一阵,顺着痕迹暗地清查文谨礼的朝中隐线。
    于是燕王带着海鸣、侍卫们一路西行,燕王到底是燕王,就算轻装简从微服私访,通关时,伶俐的官员闻了讯,自然还是要赶出来相迎,不论文党帝党,态度都很恭谨,但在称呼上是泾渭分明。
    启元帝立了燕王为储,却没有另外下旨更改燕王的规制和称号,于是两方官员都揣摩了上意,文党官员一口一个“太子殿下”,帝党官员一口一个“燕王殿下”,难得两不靠的官员是左右为难,横竖都有可能得罪未来上峰,干脆装了个不知道,反倒省了顾无忌的麻烦。
    被逼着算计谢十一,顾无忌心情算不上好,还不能表现出来,让海鸣觉得自家主子怎么都有些暴躁,平常活猴似的海鸣一路是伺候得小心翼翼。
    好不容易进了黔西,打着巡查的旗号进了谢十一的办公府衙,一行人是怔愣当场。
    “妈耶,这比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还要一穷二白啊”,一个侍卫小声感叹。
    其他人虽未明说,也都被府衙的寒酸震惊了。
    一般而言,再怎么贫寒的小地方,府衙究竟是父母官的门面,就算当官的两袖清风,本地士绅也得出面帮衬着修整一番,不能有富地方的讲究,用料再次,必要的待客桌椅摆设,也还是得有。
    谢十一这个府衙就厉害了,椅子拢共就三把,还不是同一套,两个边几是一竹一木,更不搭配的是府衙老仆上茶用的茶碗,没一个能对上花色,简直跟要饭要来的似的。前衙都落魄如此,后衙更不知是个什么惨样。
    听闻有巡查的京城官员来,谢十一从开凿水库的山那头匆匆赶回来,也没想到要换衣就进了府衙,除了一双眼睛神采奕奕,可谓是满面尘土。他本就不算壮硕,顾无忌一眼瞧去,似乎又清减许多。
    一行人等候许久,顾无忌都没什么不耐烦,但随从中有自认伶俐的,便想替主子耍个下马威,对一腿泥还满面风尘的谢十一横眉怒目,喝道:“谢大人好大官威,让燕王爷等候许久,你该当何罪?”
    谢十一看都没看那随从一眼,充耳不闻,在地方当官,谢十一开始还疲于应付这些刁难,如今是早已练出了最佳应对方案,那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办事按章程来,其他能不理的都不理,反正他没钱,这穷地方也没油水,谁吃饱了跟他过不去,那也是白费功夫,再万一,他背后还有他哥撑腰,谁怕谁?
    只是没想到来的会是顾岚,思及那日王府后院话别,如今顾岚已经加冠成人,取字无忌,而且果然已经是大楚储君,应了当日的话。谢十一心知顾无忌如今明面上是文党中人,于是丝毫没露出再遇故友的神色来。
    他依礼撩袍一跪,拜道:“微臣谢光,见过燕王殿下,燕王殿下千岁。”
    顾无忌早料到谢十一会是如此反应,但真的看到谢十一对自己行此大礼,就算他再老成持重,还是不免一时恍惚。
    “起来吧”,顾无忌端出官场上交好的客气笑容,故作关怀地询问了一番为何一身风尘之类的话,谢十一恭谨地一一作答,桌椅原是足够的,不过送了几把给新开的学社,一腿泥是因为刚从挖水库的西山出来,一路上都在施工铺设水管,所以沾了灰尘。
    他们有问有答,严肃正经,地位上下分明,跟君臣策问也没啥两样,海鸣坐一旁低头喝茶,心中唏嘘得不亦乐乎,脑袋里转着些“可怜生在帝王家”的酸话,没形没像地坐那摇头晃脑,被转眼瞧见的顾无忌一掌狠拍在后脑勺,唉哟一声就扑了地。
    接下来几天,谢十一明说了自己没钱也没空招待,顾无忌也没意见,自己带着海鸣微服查访,提到谢十一,满城百姓不论苗|汉都是一个“好”字,当地感念谢将军击退了澜沧国军队,有谢将军在前,谢十一在他们口中就成了亲热的“小谢大人”,说起来都跟自家孩子似的。
    有时在街上或是乡野里走着,还能遇上谢十一骑着马匆匆而过。
    到最后,连侍卫中混进来的文谨礼手下,都不得不承认,这谢光,不是做样子,真是个好官。
    可惜,这世上,不是好官就有好报。
    数日后,快报送到京师,黔西知府谢光,酒后意欲行刺燕王,伤燕王左臂,被侍卫当场拿下,投入大牢。
    霎时,以文谨礼为首的文党官员,对谢九渊的弹劾汹涌而来。
    锦衣卫送上密报,青省边防军异动。
    顾缜看向谢九渊,谢九渊握住了顾缜的手,二人的手都有些微颤动,这不是害怕,而是终于迎来决战的兴奋。
    一封以文崇德口吻和字迹书写的奏章,凭空出现在了扶桑侯府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