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楚王坐在一旁,似乎已经等得不耐烦,刚吩咐孟殊时去寻惠帝回来。
惠帝望了萧皇后一眼,不由松开董晗的手,同他先后走入殿中。
楚王起身行礼。
惠帝单刀直入,询问楚王有何要事。
楚王言,赵王最宠爱的妾室卫夫人,今日到大理寺告发他谋逆。大理寺刚刚吊死一个廷尉,案子没人敢接。可今日朝中发生的事早已传遍洛阳,大理寺的人虽不敢接下此案,却也不敢把事情压下去。于是,这烫手的山芋,又被抛到了自己手上。
惠帝审视着卫夫人,确定自己此前的确曾在赵王身边见过她,再问了她几个问题,她都对答得当,身份应当不假。
朝中人尽皆知,赵王上了年纪,尤其是在惠帝即位以后,已不再执着于权柄,变得与世无争。他醉心玄学,尤好黄老之术,日日炼丹求长生,不再贪恋女色,独宠妾室卫微清,甚至让她同自己一起修道,成了一对令人称羡的道侣。
卫微清何许人也?
此人年纪不过四十余,模样长得平平无奇,只声音清灵动听。她的来历没甚稀奇,出身不甚光彩,原是青山如是楼中的歌女,只为赵王唱过一次歌,便抓住了他的心,先被重金赎身接入府中,后被破例封为“夫人”,算得上是个奇女子。
“罪妇卫氏,参见陛下。”卫微清脸色灰白,跪在地上,怀中抱着个小木盒。参见过惠帝以后,她静待在上位者发问,并不多言,时而闭目摇头,像是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惠帝本就看不起卫微清的出身,对她今日望风而动、出卖亲夫的举动更是不齿,过了好一会儿,才漫不经心地问:“卫夫人要告赵王谋逆,可有证据?”
卫微清在意旁人如何看她,双手微微发抖,将紧紧抱在怀里的盒子打开,交由董晗查验,道:“罪妇潜伏在赵王身边十三年,早已搜罗到他的种种罪证,因时机未至,一直不敢声张。如今赵王多行不义,引得人神共愤,罪妇终于能将证物公之于众,揭开他的丑恶面目。所有罪证,皆在此盒中。”
董晗仔细验过,禀报惠帝:“陛下,盒中所藏,皆是书信。内容大逆不道,臣不敢读。”
“拿来,朕自己看。”惠帝已接过董晗递来的青纸,一张接一张地仔细查看,“本帅思虑多日,认为王爷先前来信中所言无错,你与赵氏父子水火不容,我匈奴同他们更势不两立。本帅愿与王爷精诚协作,我先偃旗息鼓,至关键时刻再佯攻玉门,王爷掐准时机向赵铎索要兵权,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赵铎定然抗旨不从,届时我两方南北夹击,岂非瓮中捉鳖?王爷助我立功,同我合谋歼灭并州五万驻军,届时本帅自则可降服诸部落大帅,不日定能当上右贤王,本帅定将竭尽全力推动胡汉议和,其中利益尽归你我。乌朱流。”
惠帝断断续续地将来信读出,越看越是心惊,疑惑道:“本帅,乌朱流?这是匈奴右贤王乌珠流写的?是了,玉门一战前,他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部落小帅。那一战中,不知他荣立了何种大功劳,一举当上右贤王,而来十六年。这是在他仍为部落小帅时写的,他称呼对方为王爷,他写信给谁?”
卫微清双唇紧抿,想了片刻,才答:“回陛下,这些书信,俱是罪妇从赵王处盗来的,是乌珠流写给赵王的信。”
楚王可不信,两眼瞪得滚圆,当即喝问:“试问,若你同他人密谋行不义之事,会否留下这样至关重要的罪证?难道赵王竟这样疼爱你,知道你有朝一日要告发他,便故意留下这罪证换你一笑!”
卫微清双目无波,冷笑道:“当时,赵王本可带幽州军前往玉门驰援,他却假称路遇暴雪,道不通行,驻扎在云山东麓,任凭匈奴人攻打玉门关。而后,他趁火打劫,发信命令赵铎交还兵权。赵铎正带兵抗敌,拼死守卫关门,怎能临阵交权?赵铎的奏报、赵王的告状,先后抵达洛阳,先帝派谢瑛前往视察事情,那谢瑛驱马赴边关,整个来回只用了三日三夜。当时,赵王收到风声,便私下通知乌朱流且暂收兵。谢瑛登临城关,只见远方空无一人,哪有匈奴铁蹄的影子?朝廷认定赵铎贪恋并州军权,故意与朝廷作对,便令赵王发兵平叛。当时行军匆忙,赵王没有时间同乌珠流再立誓约,便先留下书信,想着若乌珠流背弃约定,他还能以此为凭,请朝廷发兵讨伐匈奴。”
楚王没有争权的心,行事俱是为朝廷和惠帝考量。他同赵王不对付,仅仅是因为赵王被请回洛阳以后无人压制,行事做派日渐霸道。故而,他不会听风就是雨,捉到一个把柄便揪着不放,更不能让旁人污蔑梁家人,听罢卫夫人分辨,在此出声质问:“不过是些书信而已,你难道就不能伪造?”
卫微清:“来信皆为乌朱流亲笔,大人们可将他写给朝廷的书信拿来对照参看。再者,赵王多疑多虑,非乌朱流亲笔信,他绝不会接。故而,罪妇带来的每一封信上,俱有乌珠流的印鉴。王爷若仍不信,自可找他前来对质。”
惠帝将读过的书信交个董晗,让他派人去藏书库中找乌朱流的亲笔信,拿来对照鉴定。
“还有别的信,是什么?”惠帝接着往下看,发现剩下的书信,信纸都是小而破旧,上面满是血污,“匈奴佯装罢兵休养三月,忽出奇兵强攻玉门,恐有后招。届时,并州军定会粮草吃紧、军备不足,请朝廷速速发兵驰援。”他伸出手指,细细描摹落款处业已褪色的暗红印鉴,“这是赵铎的印,他除了之前请求暂缓教权的奏章外,还曾向朝廷发出求援羽檄?”他又拿起另一张,“并州军抵死守城,粮草已断,速来驰援。这张青纸上,亦有赵铎的印鉴。”
“求援……寡不敌众……速来增援……誓死卫国……”惠帝接连拿出九张信纸,发现这九封书信,全部都是赵铎向朝廷发出的求援羽檄!
惠帝气愤地拍桌而起,怒问:“当年,朝廷可有接到过类似的求援信?”
孟殊时听得心如刀绞,目光低垂,握手成拳,紧要牙关不发一言。
董晗答道:“微臣记得,当时先帝卧病,朝中局势紧张,并州军似乎确有送过几道奏报,先是说边关情势缓和,后又突然说战事吃紧。此事,曾引得百官议论纷纷,都以为是赵铎不愿还兵权于赵王,以为他闹脾气,俱没当成是要紧的事情。后来,先帝派谢瑛去玉门关巡察,谢瑛去了不足三日便返回,言及赵铎谎报军情,有骗取粮草的嫌疑。其余的这些求援书信,倒未曾听人提过。”
楚王更为冷静审慎,提议道:“臣弟当时年幼,所知不多。皇兄何不传史官和几位老臣前来询问?让他们好好查查,绝冤枉了皇家人。”
董晗随孟殊时即刻出宫,秘密地将几位老臣接来。楚王亲自护卫惠帝及萧后,移驾至宣室殿。
数名官员议论了好一阵,确定这九道带血的羽檄俱为赵铎亲笔,而且,从未传到朝中。他们接近了旧案的真相,俱都惶惶不安,想必是在后悔此夜不该听命前来。
唯有楚王临阵不乱,道:“本王的疑问仍与先前相同:若羽檄为真,赵王为何会留下这些罪证?”
卫微清苦笑道:“这些羽檄,非为赵王所留。留下羽檄的人,是他帐下亲卫,罪妇的哥哥卫骁。”
楚王目光如刀,问:“此话怎讲?”
卫微清回望楚王,并无半分惧怕,目光中带着一丝决绝,道:“罪妇其实曾与人成婚,且育有一子,丈夫名唤李明阳。大人们若不嫌麻烦,可从当年处罚并州叛军的名单上找到他。明阳是个热血儿郎,我们成婚后不久,他便应召至边关抛洒热血。怎奈造化弄人?为国为民的,最终成了叛军;作威作福的,最终执掌权柄。罪妇的哥哥虽在赵王帐下,但他懂得仁义道德,能够明辨是非,只因情势迫人,他一个小卒子无法挽回大局,所以才未曾在明面上反对赵王,而是偷偷留下羽檄作为证物,等待他日同赵王算账。”
惠帝不由叹道:“确实太过巧合。况且若你大哥有此证物在手,先帝在世时,他为何……”
说到此,会读戛然收声,回想起先前董晗所言。他终于明白,为何赵灵也好,卫微清也罢,俱是一副无比冤屈的模样。他们明为被赵王所害,实则是被整个朝廷遗弃的卒子,一切都只是为了成就先帝的一场帝王霸业!他们怎能不冤?
是故,心直口快的曹跃渊才会拼死直谏,负责查案的周瑾才会埋骨蜀中。想必当年,曹三爵潜行入宫,为的并不仅仅是取赵王的性命。
惠帝深感无力,不敢再想,不敢再问。
卫微清懂得察言观色,自不说破,只道:“其实,所有的事俱非巧合。明阳惨死以后,罪妇万念俱灰,只为替夫君报仇雪恨,才苟活世间。罪妇想方设法接近赵王,投其所好,终于成了他的枕边人。罪妇同他在一起十三年,十三年来来卧薪尝胆,小心翼翼地收集他的罪证,度日如年。此为巧合?非也。天理循环便是如此,他当年既然敢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就早应知道报应不爽!”她说到激动处,不禁提高了声调,自觉失态,便再叩首道罪,“若觉得旧日书信不足为证,陛下请继续往下翻看。”
董晗按照卫微清的描述,找到盒底藏着的一个机关,打开了从盒子最底下的夹层,从中取出数十道奏折。
惠帝接过奏折,随意翻看,问:“这些奏折平平无奇,不过是粮草赋税的调度,能证明什么?左不过是赵王以权谋私罢了。”
卫微清哈哈大笑,说是笑,却更像是哭,指着奏折说:“陛下请仔细看看,这些奏折,难道都是您御笔朱批?难道真的都是您亲自发出的圣旨?”
“这印章,是传国玉玺?”惠帝定睛一看,直觉两眼发黑——奏折上,御笔朱批俱是自己的字迹,但那一方御印,却跟今日赵灵所呈矫诏上的印章一模一样!若是如此,赵王只怕并不仅仅是构陷忠良,他甚至有谋逆的嫌疑。
楚王接过奏折仔细查看,惊怒道:“这全部都是矫诏!你一个无知妇人,想必做不出来。”
卫微清:“当年,赵王用矫诏骗了赵铎。他好容易刻了一方假印,从矫诏中尝到了甜头,怎会轻易收手?这些年来,他不知假传了多少圣旨,在封地上横征暴敛,完完全全是西北的土皇帝。”
楚王问:“赵王行事隐秘,更不会在你面前露出蛛丝马迹,这些书信罪证,恐怕不是你一个弱女子能搜集到的。你到底是受何人指使?”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若赵王不行悖逆之事,谁人又能变出罪证诬陷于他?那枚假玉玺,就藏在他日日枕着的玉枕中。”卫微清一阵惨笑,嘴唇翕动,似在喃喃自语,忽然起身,一脑袋撞在大殿里的立柱上。
血溅三尺,卫微清当场毙命。
惠帝尚未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不知何时已离开的孟殊时忽然冲入殿中,跪地抱拳道:“事出突然,请陛下恕罪!”
楚王率先反应过来,当即拔刀出鞘,喝问:“你意欲何为?”
惠帝回过神来,忙让楚王收刀,道:“孟大人有何急事上报?”
孟殊时飞速朝身后瞟了一眼,道:“回陛下,禁军在宫门外抓到两个形迹可疑的人,鉴于其身份特殊,不敢擅自做主。臣方才赶去卫所核查,发现那两人一个是匈奴左部帅刘彰幼子刘玉,另一个则是他的义子刘曜。”
惠帝想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问:“刘彰?他不是在关内放牧,许多年都不见消息了么?刘彰的儿子,似乎是十六年前胡汉议和时,被送往右匈奴为质的,怎忽然跑到洛京来了?”
孟殊时沉着脸,道:“他们把右贤王带来了。”
惠帝大惊失色,问:“你说什么?”
孟殊时把话重复了一遍,道:“刘彰的儿子,刘玉和刘曜,把匈奴右贤王乌珠流劫持到洛京来了。不知想他们做什么,坚持要面圣才肯说,此刻正在门外等候。”
从寝宫到宣室殿,今晚萧穆淑格外安静。她平时惯爱舞刀弄剑,可没有练字的嗜好,不知为何,今夜却一直在伏案写字,直到此时才发声,道:“刘玉远到是客,陛下怎好不见?人既已劫至洛阳,乌珠流必然认定是陛下授意,纵使您将他放回去,亦是于事无补。”
惠帝的目光带着怀疑,审视着神色一派淡然的萧穆淑,还是问了出来,道:“皇后,你似乎并不惊讶?”
“哀家一个深宫妇人,哪儿管得到万里外的匈奴?”萧后一哂,她极擅弄权,惠帝只要吭一声,她就能猜透对方所想,但此刻并不反驳,“今日许多事,连陛下都已觉得巧合,想必定然有人在暗中操控。但说到底苍蝇不叮无缝蛋,还不是因为赵王做了太多有损阴德的事,才会引起众怒?恨他的人那样多,有几个人合同起来算计他,没什么可惊讶的。”
惠帝转念一想,不得不承认萧穆淑说得不错。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今日的一切,发生得顺利近似巧合,任谁都能看出,是有人暗中做局算计赵王。然而,任何人都没有冤枉赵王,事情桩桩件件俱有证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持身不正,咎由自取。
惠帝无奈,示意孟殊时将人带进来。
殿门外,刘玉解下佩剑,当先走入。
高大魁梧的刘曜紧随其后,肩上扛着个黑布袋,走到了地方,不待刘玉发话,便一把将那布袋扔在地上。
“曜哥,不得无礼。”刘玉眉头一紧,低低地喊了一声,随即跪地三叩首,行了个君臣大礼,“匈奴左部帅刘彰之子刘玉、刘曜,拜见陛下!”
惠帝摆摆手,道:“刘玉,十六年前胡汉议和,匈奴左部将你送往右部为质,非诏不得入关,更莫说劫持匈奴王爷进宫面圣。你枉顾胡汉盟约,陷大周于不义,到底是为何?”
刘玉再叩首,未及回话,只见一人从地上的黑布袋中爬出——虽形容狼狈,面带衰色,却是如假包换的匈奴右贤王乌珠流。
乌珠流一路颠簸,被人像畜生似的对待,加上本身就负伤未愈,如今身体彻底亏空,仿若风中残烛,几乎连站都站不起来。他虚弱地趴在地上,好容易才适应了大殿里的火光,指着惠帝大骂:“言而无信的中原狗皇帝!你竟敢背弃盟约,将我擒来。你就不怕匈奴铁蹄南下,让中原变成尸山血海吗?”
楚王见惠帝大惊失色,心中暗暗叹息,不得不冲出来替他挡住这番唾骂,喝道:“贼子大胆!先行不义的是你,可不是中原人。乌珠流,你可还记得,十六年前玉门关外,你是如何勾结赵王梁伦,残害五万大周将士的?你用不光彩的手段上位为王,此事一经传出,匈奴人必会唾弃你,哪还有人替你报仇?”
“楚王说得很对。”惠帝感激地望向楚王,紧接着朝乌珠流说,“右贤王,如今你已成阶下囚,该是你怕朕才对。”
萧穆淑瞥了楚王一样,眼神不善,但她只紧了紧握笔的手,并没有多说什么。
乌珠流冷笑道:“你算个甚么东西,也配审问本王?梁衷,你就是个白痴、懦夫,只敢用下三滥的手段阴谋暗算!”
“你——!”惠帝气极,不知该如何反驳。
萧后终于停笔,朝乌朱流说:“右贤王,你是匈奴人,怎会不清楚匈奴人和中原人,哪一个才是无信无义、无心无德?你们匈奴右部忽然间群龙无首,你说,他们是会唱出一曲‘将相和’,还是会上演一场‘窝里斗’?话可不要说得太满。”
乌朱流知道她所言非虚,匈奴部落众多,而他自己不过是凭借玉门一战才脱颖而出,许多人心中并不服气,若事情败露,平白给那些人推翻自己的机会。他只能骂一句:“堂堂汉家天子,却要靠一个女人替自己出头,令人不齿。”
刘玉见乌朱流气焰已灭,连忙说到:“陛下,劫持乌朱流,确是刘玉所为,并非受到任何人指使。我是汉人,十余年来一直思念家乡,更感念大周接纳我匈奴左部的恩德。故而,当我发现了乌朱流的悖逆行为后,才愤而不平将他捉拿至此,为的就是请朝廷公正处决他。”
惠帝点点头,虽然刘玉一人将此劫持右贤王的事扛下,但人心深沉,他是越来越有体会,不敢轻信对方,故而只点点头,不置可否。他刚想再问别的事,却见萧后用眼神示意自己不要开口,便缄默不言。
萧后清了清桑,问:“乌朱流,当年你以五万并州军的性命为条件,暗中同赵王议和,要挟他攻打玉门关,助你获取军功以登上右贤王的宝座,可有此事?”
乌朱流听了这话,以为是赵王出卖自己,怒道:“本王要挟他?明明是他先向本王示好!你们中原人,果真都是忘恩负义的畜生。”
刘玉没想到萧穆淑三两句话,就能逼得乌珠流吐出实情,觉得这女人实在可怕,不敢多说其他,连忙从怀中取出一个油布包,双手奉上,道:“右贤王此话不假。这些是我在他营帐中发现的密信,是他与赵王勾结的证物。桩桩件件,都写得清楚明白。”
乌珠流亦是敢作敢当,愤愤道:“本王就知道他会反咬一口,幸好将书信全都留了下来,你们自己看看清楚罢!”他说罢转念一想,忽然觉出不对,“刘玉,你当时来去匆匆,并未搜查本王的营帐,怎会拿到本王暗藏的书信?哼,想也知道,你没有这样的手段,你是受何人指使?”
刘玉眸光一闪,沉住气,道:“乌珠流,我从出关的第一日起,就一直在筹谋回到中原。你对我母子百般羞辱,你以为我娘会真的屈服于你?你老了,就像一匹跑不动的马,必定会死在虎狼的利爪下。”书信罪证,俱是周望舒送给他的,但刘玉不能让旁人知道,以免节外生枝,便暗示乌朱流,自己是从李雪玲处得知了他的秘密。
“噤声!”惠帝出言喝止两人的喋喋不休,将信一张张取出翻看,又递给萧后和楚王过目。
如此,赵王同乌珠流勾结残害并州军,真相完全浮出水面。
惠帝心中百味杂陈,沉默地坐着,忽然不知下一步该当如何。
萧后比他果断,率先出言打破这可怖的静默,道:“陛下,卫夫人状告赵王,这事想必赵王已经了。”
惠帝木木然道:“皇后觉得,赵王会如何?”
萧后波澜不惊,细细道来:“原本,无论是赵灵所言,或是卫夫人带来的书信,赵王俱可矢口否认。所以,他不会率先动手,一定只是在府中聚集兵士幕僚,静观其变。只可惜他千算万算,算不到刘玉会把乌珠流带来。
惠帝算是松了一口气,道:“刘玉果敢有决断,当记一功。”
萧后话锋一转,道:“但陛下不能庆幸,因为纸包不住火,赵王早晚都会收到风声。他胆子很大,保不齐不会狗急跳墙。”
楚王附和道:“陛下,若要处置赵王,定要抢占先机。”
惠帝面露犹豫,道:“容朕想想,或许,赵王会认罪?”
正在此时,有一名禁军前来向孟殊时禀报,称有刺客暗袭大理寺,更在天牢重犯的伙食中下了毒,必定是想要杀赵灵灭口,幸被岑非鱼尽数斩杀。
萧后劝道:“陛下,赵王心虚了,指不定会做出什么更加大逆不道的事来,若要处置他,须得快刀斩乱麻,不可再拖!”
楚王跪地请愿,道:“皇后说得有理,还请陛下速速决断!臣弟愿领禁军前往捉拿赵王,以免迟则生变。”
惠帝心如刀绞,呼吸都乱了,双手握拳又松开,最终紧握一拳,重重砸在御案上,道:“赵王残害忠良,私制玉玺等同谋逆,此罪不可饶恕。楚王,朕命你领禁军前往捉拿梁伦,若遇抵抗,自可便宜行事。速去!”
楚王领命,叫上孟殊时同往。
董晗却将孟殊时拦住,劝说惠帝:“赵王豢养了许多刺客,宫中只怕亦不安全,还是请孟大人留下护卫陛下吧?”
惠帝点头称是,待到楚王离开,才想起自己连圣旨都忘了写。他在桌案上一阵翻找,不见纸笔,再看萧穆淑仍在写字,便口述详诏,让萧后替自己拟旨,交由董晗送出,而后才敢松一口气。
楚王疾行而出,半道却被董晗追了上来,不解道:“陛下可还有甚么吩咐?”同时吩咐手下,“给本王牵马过来。”
董晗递出青纸卷轴,道:“方才太过匆忙,王爷只领了圣上的口谕,就想带兵去围赵王的府邸?皇后最先反应过来,请陛下手书密诏,王爷快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