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破阵曲,鸿门夜,比月更亮唯刀光。”
“少出茅庐锐难当,占尽桀骜与轻狂。踏雪赶海天涯外,长歌清都山水郞。”
“千金重一诺,斗酒醉洛阳。人间天地山河尽,是我独来往。”
…………
一直以来,关于《梦想制作人》的知名度和受众,都一直在扩散。
它从鬼才宣传和三十斤大金条开始,就一直在吸引着路人的眼球。伴随着精彩内容几上热搜,粉丝间的安利和扩散,它的观众基数也一直在成指数状增长。
直到现在为止,它已经是一档年轻人中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连中年人之间都有所耳闻的节目了。
关于洛九江口技和打鼓的那两段精彩视频,更是在家族微信群中广为传播。
而现在,量变引发了质变。洛九江的才华、面孔和极高的讨论度把他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巅峰。
没用花钱收买,不是蹭流量炒作,微博上一个百万粉丝,从来和这类选秀节目无缘的大v突然主动地发表了一篇头条文章。
——《关于我们怎样传承文化,和该如何看待沈清江》。
“最近年轻人之间有一个直播选秀节目很火,叫《梦想制作人》。一开始是我女儿介绍给我的,她说爸爸你不能落伍,我们班同学都看,这个真的好看,跟普通的炒作节目不一样。
我看了一期,觉得很不错,后来就一直追着看了。
但我写这篇文章,主要不是为了谈这个节目。
我和女儿交流自己喜欢的选手。女儿问我,爸爸你最喜欢谁?我说,爸爸最喜欢沈清江。女儿听了就很高兴,说,我也最喜欢他,我们班一半儿同学都特别喜欢他。我们觉得他很有才华,要是肯走华夏风就更好了。
我问女儿,你为什么觉得沈清江不走华夏风?然后我的女儿告诉我,因为沈清江从来不穿汉服。
——沈清江会口技、会击鼓、会跳古典舞也会舞华夏的长刀,他做得样样都好,可他从来不特意去穿汉服。
……
所以归根结底,什么是汉服,又什么是我们需要去传承的文化呢?
汉朝的时候,我们的装饰品里是敢雕海马、敢雕葡萄的;唐朝的坟墓上甚至可以刻鸵鸟……然而到了晚清,天朝上国的威风真正衰败的时刻,留学的孩子就连剪辫子都不行了。
我们的文化从来都平实、朴素,不特意地引以为高贵。如果我觉得当真有什么高贵的地方,那就是海纳百川的气魄。
一个京都愿意以胡服作为风尚的朝代,是自信又鼎盛的;一个遗老遗少一定穿马褂上街,护着辫子不让人剪的朝代,就尤为可悲。至于现在某些喊着复辟、觉得女性统统应该拉去裹脚学女德、男性则该重新恢复跪礼的人,便应该统统拉出去马粪填嘴。
口技的绝学,是因为一件衣服就不属于华夏了吗?
我喜欢沈清江的底气,也喜欢他不言诸于口的自信。这个年轻的男孩子站在那里,眉宇之间已经是鼎盛皇华的王朝气象。
沈清江从来不特意用汉服做标签。”
这篇文在网络发布之后,很快就引起了一片轩然大波。
这一回的讨论不再是简单的人气之争,更不是什么c位的互撕掐架。有更多的人开始深入地往下思考,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泱泱大国曾经抱有的文化。
对于洛九江。
第26章 替身情人白月光
伴随着这股讨论的热潮,“沈清江”这个名字也如野火一般,一夜之间无声地席卷了网络。
《梦想制作人》的比赛还没有结束,然而洛九江已经成为新生代健康、自信、才华横溢的偶像符号。
在大众的目光下、喧杂的讨论中,洛九江仍以选手中排名第一的身份,在十六晋八的比赛中跻身八强。
对于洛九江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赞美如同雨点一样扑面而来,而毁誉则尽数被赞颂声盖过。
伴随着“沈清江究竟华不华夏风”的讨论,另一种声音也随之扑面而来,而沈清江则在大众的看法中被拱到风口浪尖。
这种声音是这样的:我们的明星,或许不仅仅要照搬泡菜国的模式。
《梦想制作人》一开始“汇古今中外”的口号确实遭到了群嘲,但随着节目逐步播出,洛九江、何棋、尤多多以及温文尔雅,气质柔和的宋文鹤老师都逐步地被大众所了解。
那些精彩的、在历史长河中一直被继承,从未被遗忘的技艺也悄悄地走到大众面前。
这些事实,以及洛九江一直以来都落落大方的姿态结合在一起,引发了一部人的思考。
他们在想:我们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那我们可不可以重新广泛地应用我们的文化,就那样自然而然地信手拈来,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需要大力宣传的东西,或者噱头?
……无论大家怎么想,怎么做,都是之后的事了。
对于被没收手机,依旧在进行封闭式训练的选手们来说,目前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备战八晋五的比赛。
洛九江的人气眼见日益上涨,许多选手都已经不指望把他拉下来了。更多人都只希望保留自己的席位,只有叶恒和辰川这样的人气选手才更想拼一拼。
事情或许就坏在这个“想拼一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