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62节

      五月至八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除了远在海外的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之外,华夏大地各国一片安宁,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当然,暗中祥符国、辽、宋三国之间间谍战也越趋越烈,每天都要流血死人。
    特别是祥符国武器装备生产基地研究出重宝螺杆,从而打造了一套水力磨具,使得祥符国打造武器盔甲的速度提升百倍,成本降低百倍。这个消息最终还是被泄露了出去,使得宋国和辽国为了偷盗重宝以及与重宝有关的图纸,为了破坏水力磨具,劫持参与其中的工匠,给祥符国派来了大批的间谍。祥符国安全部自然也不甘示弱,胡三光同样派出大量探子潜入两国,暗中发展壮大势力的同时,也打探着一切有用情报消息。
    不过在这期间,倒也有一件事情传遍天下,那就是祥符国天定一年七月七日,祥符国通告天下,改夏州为夏京。
    ……
    ……
    时间已经进入到了八月份,徐铉这四个月以来全心全意扑在祥符学院的校务上,每天又要亲自讲学,又要到处请教师。依靠安全部强大的情报能力,凡是祥符国里在自然科学或者格物一道上面有所成就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甚至是盗墓贼、深山一心炼丹的道士都被他想方设法威逼利诱的请到了学院。
    同时,徐铉还要管理学生,可谓是日理万机,累了个人仰马翻。幸好叶尘一直对祥符学院很看重,始终有一部分目光和心思在祥符学院上,所以愿意担任徐铉的副手也不少,徐铉挑选了一些官吏,将学院的机关机构构建起来,四个月下来,对学校的各种事务或者说业务越来越熟手。
    ……
    ……
    夏京城外南边,比四个月前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条平整的大道连通着正南面的官道,这条平整的大道,其宽可以容纳两辆马车平行,是祥符国名副其实的第一条水泥大道,比武器装备生产基地前的那条水泥大路还要早半个月。虽然不及皇城里面那样一块块的青石铺成,几乎光可鉴人,也不及官道平整,但是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少得太多,而且下雨天没有官道难免有的一些泥泞。
    这一天小雨绵绵,正是祥符国天定一年的八月初三,在西北,这个时候下雨天已经能感到一丝冷意。一个身形挺拔,面有沧桑之色的年轻人,蓑衣斗笠之下身着青色长袍,腰佩一柄长剑,骑着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正缓缓在这条水泥道上行走。
    从这里前去不多远,便是闻名祥符国,名声已经传到宋国、辽国,乃至大理、高丽的祥符学院了。在洛阳太乙书院读书的时候,青袍青年听说这条大道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同窗们说起此处,虽然讽刺居多,但也有少部分人悠色神往。
    青袍青年出身于一个家学渊源,默默传承数百年的武学世家,从小练武,但自十五岁离开家乡楚州,游历天下,十九岁的时候,突然对读书研究学问充满了兴趣。打听到洛阳有太乙书院为天下书院之首,就到了洛阳,就在太乙书院读了整整七年书,考上举人后,运气就开始变坏,或者就是考不上,如去年,则干脆修炼的功法出了岔子,导致一场大病,连赴京的机会都没有。虽然一身武艺,却终不甘心去考武举,此时离下一次省试还早,正好到祥符学院来长长学问。只是他听说夏京物价太贵,但愿祥符学院这个地方可不要像开封城里一样贵才好,否则自己终究是不可能长住的。
    说起这太乙学院并非是作者编纂,而是确实存在的。早在北魏时,在嵩岳南麓创建嵩阳寺,至唐高宗时改名太乙观。五代后唐清泰年间,进士庞式曾在太乙观讲学。迄后周世宗时,在此设太乙书院。在原本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还会赐名太室书院,并赐《九经》(尚书、诗经、易经、论语、孟子、左传、周礼、礼记、孝经)一部。宋仁宗时,诏令西京洛阳修葺扩建,赐名“嵩阳书院”,并赐学田一顷,以供办学经费。司马光、程氏兄弟、范仲淹等均曾讲学其中,该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
    如今历史被叶尘所改变,赵光义也已经生死,太乙学院的历史也随之改变,最主要的是,有祥符学院的横冲出世,相信书院之首定然不会再是其它书院或者学院了。
    青袍青年一边想着心事,一边按照之前打听到的路线前行。突然听到身后有声音传来,转身看去。
    跃入眼帘的是一辆马车和十名身穿黑色披风的骑士,从马车和骑士的位置来看,这十名骑士是那辆马车中人的护卫。青袍青年刚来到夏京,所以看不出什么,但若有夏京本地的人,便会认出身穿黑色披风骑士的身份——大内暗卫。
    祥符国内直接负责皇族防卫的有两股力量,除了四千黑骑之外,便是连继城统领的暗卫司两千暗卫。这马车里面的主人既然有暗卫充当护卫,即使不是皇族中人,也定然与皇族有着某种非同小可的关系。
    看着马车在十名神色默然骑士的护卫下朝自己急驰过来,青袍青年感受到这十名护卫冷厉的气息,特别是齐刷刷看向他的冰冷警惕目光,不由心中一凛,拉了一下缰绳,把自己的马让到一边。那驾马车却在他身边停了下来,马车内有人掀开车帘,温声问道:“这位兄台,请问你可知道祥符学院还有多远吗?”
    问话的人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蓝色长袍,年纪轻轻但却透着一股沉稳和自信,以及一种让人信服的神色气质。
    青袍青年面对十名护卫狼视眈眈的目光,神色不变,朗声笑道:“这位公子请了,在下也是第一次去祥符学院。”
    “哦?如此下雨天,兄台何不下马上车,一同前往?”蓝袍少年温言相邀。
    “多谢公子美意,不过在下习惯了这种天气。更何况在下看公子这些护卫不也是在雨下行走。”青袍青年抱拳谢道。
    蓝袍少年怔了怔,看了看自己的护卫,说道:“如此祥符学院再见。兄台,请了。”
    “那在下就先行一步了。”青袍青年挥鞭驱马,冒雨而去。
    一两炷香的功夫,就可以看到前面有几个果林茂密的土丘,因下着细雨,雨雾茫茫,颇有清幽之意。于林丘之间,依稀可以看到一个犹如翠玉的一般的小湖,绵绵细雨落入湖面,不减绿色,清澈得能够看得见湖边水下白色小鱼。就在果林与小湖之间,有几条水泥小路蜿蜓而入,不知道通向什么所在。举目眺去,在林木之后,可以看到一层层建筑的屋顶。
    “多半到了吧。”青袍青年暗自忖道,“真是世外桃源呀。”为了表示尊敬之意,他连忙翻身下了马,牵着马缓缓而行。一路欣赏着这沿途的景致。绕过几个丘林之后,读书的声音隐约传来,他侧耳听去,却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那是《论语》里的句子,只是这声音稚嫩,却让青袍青年有些疑惑不解。
    循声而往,祥符学院的全景渐渐跃入眼帘。声音是从一排红色砖房中传出,此时走得近了,越发清楚,这明明是十二三岁的稚童读书的声音。青袍青年心里越加纳闷:莫非我走错地方了?
    小心的牵着马走了过去,却见红色砖房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祥符学院附属中学”几个大字,皱眉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之后,青袍青年这才恍然大悟。
    第758章 校训上的剑意
    从这排砖房顺着祥符学院边转过一个弯,才看到第一道横门,横门之上,是当今祥符国皇帝亲笔手书:“祥符学院”,瞻仰了一会儿,才去看左边一块高四丈,宽两丈的天然巨石。神奇的是这巨石好似被人切豆腐一般从中间切开,一半继续稳稳的竖着,只是被切的这一面变成了光洁的平面。此时这光面上竖刻着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同样是叶尘的书法。并且是叶尘以鱼肠剑劈巨石,以肉指刻石写字所成。这件事情早已随着祥符学院的名声在祥符国,乃至整个天下广为流传。可以想见的是,即使很多年后,每当人们站在大门前看这巨石时,都会想到劈石刻字的传奇故事。说不定还会慢慢变成一个神化故事,或者多了一个千古流传的寓言或者成语。
    青袍青年站在巨石面前,默读良久,暗观良久,细悟良久。
    这句话并非是叶尘所创,而是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这一点只要是读书人都是知道的。这句话说的是为学习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这句话很经典,也极为适合作为祥符学院的校训,但真正让青袍青年暗观良久,细悟良久的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被剑削平的巨石光面和光面上所刻之字上残留的剑意。
    不知过了多久,青袍青年自言自语地叹道:“好一个祥符国皇帝!不愧是当今天下第一传奇人物。单是见识到这些剑意便不虚此行。”
    若是有叶尘或者剑道高手见此,定会由青袍青年这一句话话便可看出其剑道修为已经登堂入室,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否则寻常剑客是根本感受不到叶尘所劈巨石和所刻字迹上残留剑意的。
    青袍青年有心想盘坐于此,细细感悟参详一下剑意,但左右看了一下,知道目前做这事好像不太合适。便有些遗憾的牵着马顺着水泥小路继续前进,这路两旁都种了西北的一些珍惜树木,慢慢离开祥符学院,渐行渐远,往更深处去了。那树林之下,不多远就有一个石椅,显然是给学子们平时小憩所用。有时可以看到分出一两条小路通往林中,路之尽头,依约是一些亭子。
    他也不能一一观赏,只顺着水泥道一路前行,走不多久,终于人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学子在小雨中走来走去,有些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吟诗唱和,也不怎么太在乎毛毛细雨,反而当成一种意境。有些人则在屋檐下倚栏唱着小曲儿,也有人坐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凡是老师走过时,学生们都会自觉的让到一边,躬身问好。
    见他牵着马进来,便有几个打杂的人过来,帮他把马牵到马厩,有人便问他:“这位公子,是来求学还是访友,亦或是游玩?”
    青袍青年犹豫了一下,笑道:“在下是来游玩的,但也有求学之意。”
    “那就不太巧了,学院规定每年三月份,方招收新的学员。此时若是想求学可以随班就读,学院虽然只收很少的学费,但也不发课本,不提供住宿,只能住到附近村民家了。”那个人笑着说道。
    “不过公子若是求学之意甚坚,也不用担心,学院附近新开的几家书店也有课本卖,和夏京城内卖的学院课本价格一样,住宿若是能找到一处村民家,一个月也比客栈要便宜得多。如果不想住村民家,学院附近这几个月也新开了几家客栈,比夏京城便宜多了。像我们这里的马厩,草料钱只要夏京城的一成。”这些人热情的向他介绍着。
    那个青袍青年几时见过这样的学院,学院和学院周围的店铺浑然一体,虽然觉得挺方便,不过也是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祥符学院学院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多,教室和管理倒还宽敞,当初修建的时候便已经按照五万人的规模考虑的,但是学生住宿与生活问题暂时还有待完善,就很难解决了。徐铉又不想把这些学生拒之门外,就和绿水村的村民们商议,想出了这么个办法,让村民到学院附近开书店、客栈、酒楼、成衣店、洗衣店、车马行、马厩等等服务设施。
    祥符学院五个多月来已经有一千多学生,比原来的翻了一倍还不止,因为凡是那些从国内国外游学至夏京的学子,无不知道祥符学院这里生活成本低,而且学术气氛好,便是原本不想来这里读书的人,也愿意交了一年的学费,住到这学院附近来,一方面能就近听祥符学院的课,一方面又省了不少钱,何乐而不为?如果要去夏京城也很方便,到车马行租辆马车,半个多时辰就到了,而且价格也比夏京城里便宜得多。
    青袍青年曾经在洛阳的太乙书院读过书,但是那里的规模和气度,又怎么能和这祥符学院相比呢?而这里虽然有着极其齐全的商业服务,却偏生和这个学院的气氛显得极为和谐,一点也没有市侩气,倒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一样。
    青袍青年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到学院大门方向有喧哗之声传来,转头望去,一对少男少女先是对他刚才所看的那个石碑行礼,然后上前认真的观摩,少年气质不俗,少女更是犹如花间仙子透着一股奇异的灵性,让无数男子看了第一眼,便再移不开目光。
    没错,那少年正是青袍青年在路上和自己搭话的少年。两个人身后十名气息冷厉的护卫拉开了距离在外围,反而是一群青少年士子紧跟着他们,殷勤的与少年和少女说着话、陪着笑脸。
    仔细看过当今祥符国皇帝亲自所刻写祥符学院的校训之后,那少年便拉着有些挪不开脚的少女走进了学院大门,向院内走去,那些青少年士子自然依然紧紧跟着。
    学院正对着大门正路深处,一名气息儒雅,目光锋利的中年男子,一脸笑容的看着少年少女,没有迎上去,而是站着等待。
    少年少女看见中年男子,少年转头对少女说了句什么,便加快脚步,向中年男子走去,少女脸上有些不屑,但还是跟了上去。少年少女走到跟前,向中年男子深深一礼,后者也回了礼,然后开始互相介绍寒暄。
    青袍青年正在奇怪这少年少女到底是什么身份,却听到那马厩的伙计低声咂舌道:“这一对少年男女是什么来头,徐院长都亲自出来迎接,虽然没有出学院,但以这少年男女的年龄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排场了。”
    这时又有一名伙计刚好来到马厩,一脸卖弄地说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寇公子和水仙子乃是皇帝陛下亲传弟子,以他们的身份这些学生有这样的反应,徐院长出屋迎接,再正常不过了。”
    青袍青年吃了一惊,一代传奇皇帝叶尘有三个弟子,其中最小的一个弟子是宋国先帝的儿子,当今皇帝的弟弟赵德芳,传说是被当今宋国皇帝害死,而这也是叶尘和宋帝反目成仇,叛出宋国,立国称帝的直接原因。而另外两名弟子,据说一文一武,一男一女。
    文者为男,名为寇准,是宋国太祖最后一年大考,太祖钦点状元郎。
    不过,也有人说寇准的文章才华得了状元的头名华而不实,说是因为当时寇准中了鸩毒,紧接着叶尘失踪,生死未卜,太祖皇帝是因为叶尘的原因,才力排众议,破格钦点寇准为状元。
    但是,大部分百姓和士子从不怀疑寇准的才能——没有其它理由,就因为他是叶尘的弟子。不过,寇准来到祥符国之后,先是以山神镇试点,解决了西北异族统治的最大问题改土归流,又主管党项八氏的第一个县,从未出过任何问题,并且还让更多的党项人下了马,收了帐篷,在寇准主管的县里面定居种地、做生意。
    第759章 玉道香的不甘
    这些事情在寻常百姓看来只是管好数千、数万的异族而已,但是在真正的有识之士看来,却是极不寻常的,所代表的意义也是非同小可,虽然大家都知道寇准这样做,身后定是有伟大的祥符国皇帝陛下的指点,但所有人都没有忽视,寇准还不满十七岁。
    这些事情也足以看出寇准的才能极为不凡。当然,在那些一心只喜欢咬文嚼字,研究诗词歌赋,文章是否华丽精彩,且自命清高的宋国很多文官、士子看来,寇准是没有资格拿状元头名的。
    叶尘另一名女弟子,世间之人只知其是一名绝色少女,貌美如仙,且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个水仙子的称号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真正见过其面目的人并不多。而见过其出手,或者说了解叶尘这位修炼武道的女弟子实力的人就更少了。
    “原来这少年便是寇准,果然气质不凡。那水仙子既然是叶尘的武弟子,不知道实力如何?想来应该不弱。”青袍青年喃喃自语,旁边马厩里面伙计耳朵尖得很,听到他直呼伟大的皇帝名讳,脸色大变,指着青袍青年就开骂起来,并声称要报官,将他抓起来,青袍青年却是没有想到叶尘在祥符国寻常百姓心中威望如此之高,这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赶紧道歉。
    不料,就在这时,远处寇准与水儿那一群人中异变突起,两名士子突然袖中冒出尖刀,扑向寇准。而十名暗卫却在人群外围,急得大吼,可是却已经来不及。
    寇准背对着两名刺客,根本没有丝毫察觉,而他身后的其他士子还没来得及发出惊呼,两名刺客的尖刀已经刺在寇准长袍之上。
    电光火石间,一道如风一般的白影闪过,出现在两名刺客的怀中,然后两名刺客便飞了出去,而寇准的衣服刚刚被尖刀划破,还没有伤到身体。
    人群这才发出一片惊呼,狂作鸟兽散,场中只剩下刚刚起身的两名刺客,和将他们围起来的十名暗卫。
    一番打斗之后,两名刺客被俘。
    这时负责学院防卫的一营官兵才冲过来,徐铉脸色难看,直接下令让营长带兵封锁整个学院,进行排查,看是否还有刺客同伙。
    就在这时,那马厩中伙计大声喊道:“院长大人,这个人可能是刺客同伙,小人刚才听到他直呼皇帝陛下的名讳。”
    呼啦一声,一营官兵和十名暗卫,乃至所有人都看向马厩方向。
    被伙计拉着衣袖,强忍者没有动武的青袍青年见此,一脸铁青,赶紧张嘴喊道:“我不是刺客。”
    但那负责学院防卫的营长正因为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心中忐忑,根本不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寒声喝道:“给我将刺客拿下!”
    看着一队官兵向自己冲来,伙计这才发现青袍青年腰间挎着一把宝剑,赶紧松开青袍青年的衣袖,惊呼一声远远跑开。
    青袍青年右手紧捏着剑柄,拔出三寸,神色变幻不定,心中犹豫不决,想要逃走,或者拔剑反抗,但最终还是强忍者没有动,将宝剑归鞘,束手就擒,任由官兵将他拿下。
    寇准远远认出青袍青年,心想之前让此人上自己的马车他都不愿,想来不会是刺客,便说道:“且慢,将他带过来。”
    那营长赶紧让人将青袍青年带过来,寇准深深看了一眼青袍青年,说道:“这位兄台不是刺客,将他放了吧!”
    营长略一犹豫,看向徐铉,后者微微点头,营长便挥手让人放开了青袍青年,但没有将剑交给他,并且让士兵隐隐包围,神色警惕。
    徐铉这时说道:“唐营长将两名刺客的尸体送到安全部,然后将今日之事详细报告安全部。后面之事自有安全部的人处理。”
    营长抱拳称是。
    寇准此时从唐营长手中接过青袍青年宝剑,双手捧着走向后者,众人见此脸色微变,唐营长便要上前劝阻,徐铉挥手制止。
    寇准走到青袍青年面前,双手将剑递给了后者,后者眸中精光闪烁,闪过一抹赞赏之意,将剑接过,重新挎在腰间。
    寇准拱手行礼,说道:“在下寇准,草字平仲,刚才误会了兄台,在下代表唐营长向兄台道歉。”
    青袍青年回礼道:“寇公子客气了。”
    寇准看了一眼他腰间的宝剑,笑道:“兄台文武全才,实在难得。不敢请教尊称大名?”
    青袍青年也抱拳答道:“不敢,在下和这位唐营长是本家,也姓唐,名兴武,草字文定,是宋国淮南楚州人。”
    寇准笑了笑,说道:“原来是唐兄,唐兄刚才面对一营官兵面无半点恐慌,更是从容镇静,如今在小弟受刺之后,又坦然说出自己是宋人,这份心境很是不俗。”
    唐兴武说道:“寇公子谬赞了,比起寇公子刚才面对刺客的淡定,在下这不算什么。至于说出自己是宋人,一是因为在下心中坦荡。二是相信祥符国皇帝陛下和他的臣子绝对不会因为在下是宋人,便对在下有所偏见,或者不善。”
    寇准正要说什么,水儿抢在前面说道:“看你这把剑不错,想来剑法不弱。不如我们比试切磋一下。”
    寇准眉头一皱,说道:“水儿不得胡闹,祥符学院乃研学天地大道之地,岂能擅动刀兵。”
    水儿噘着嘴便不再说话了。
    寇准继续说道:“唐兄来祥符学院是求学,还是游玩?”
    唐兴武说道:“在下来此主要是想来看看名扬天下的祥符学院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寇准说道:“小弟回夏京述职,也是顺便来观摩祥符学院,唐兄和小弟相见即是有缘,不如唐兄和小弟一起结伴参观祥符学院,事后再找个清静之所,小弟请唐兄喝上一杯,不知肯否赏脸?”
    唐兴武看了看再次围上来一脸羡慕和嫉妒的众士子,微笑道:“如此多有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