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节

      陈大丫恍然大悟,立刻看向姚奶奶,谄媚地说,“地主婆,我也多领点鸭,你给点药呗?”
    姚奶奶被陈大丫的厚脸皮弄得有些气结,没好气地道,“还没养就想着鸡瘟,怕就不要养。”
    陈大丫这人,若自己帮她,没有出事那还好,若出事了,说不定会惹一身腥。吃不了兜着走,到时候自己还脱不了身。
    陈大丫被怂得气呼呼地看着姚奶奶,良久后才不悦地道,“哼,会认识点草药了不起啊。”转头不再搭讪。
    谭宗林拿出笔登记,“五十只二十天的小鸡,小鸡平均重量二十克。一个月后看公和母,公鸡三个月重量达到三斤  ,母鸡则三个月后规定每日上交一个鸡蛋。半个月交付一次。小猪一头,初始重量五十斤,春节时达一百斤属于完成任务。牛为半岁,农忙时能下地犁田,同时上交二十背篓牛粪为完成任务。”
    “谭会计,三个月后就是冬天了,天太冷了,肯定不会产蛋的。”姚明珠连忙道。
    “对啊,对啊,谭会计,这不合理啊。如今快十月份,咱们把小鸡领回去养大了也就入冬了。”
    谭会计看了眼姚明珠,姚家这女娃越来越厉害了,三个月的事情也被她给看到了,心计倒是不小。谭会计想到自己外甥女老是跟姚明珠作对,忍不住皱了皱眉眉头。
    “谭会计,鸡生蛋的事情得放宽松些时日啊。”
    谭会计回过神来,连忙对村民道,“这个问题,我会向上反应,等村里开会后给出答复。”顿了顿,对姚耀荣道,“你按手印吧,然后去领牲畜。”
    “谭会计,鸡生蛋的地方得改一改。”姚明珠又道。
    “怎么改?”谭会计有些皱眉和不悦。
    “得备注下,鸡生蛋的时间这项得再议。”姚明珠并不怕谭会计,直言道。
    姚奶奶则欣慰不已,这大半年来,孙女的变化真的很大,不仅独立了,思想也成熟了很多,为人也小心谨慎起来。想着家里的秘密是不是要告诉她了?
    “若是不改,咱们怎么敢按手印啊。万一到时候冬天要咱们拿出鸡蛋怎么办?”姚明珠又说。
    村里也有人想领鸡养,毕竟鸡养得好的,每日两个蛋的都有的。那多出不就是自己的?何况三个月生蛋,有些鸡两个多月就可以。虽然担着一定的风险,但还是值得养一养的。所以怀着这样的心思,那些想养鸡的也立刻在一旁跟帮衬着说话。
    见赞成姚明珠话的人众多,谭会计无奈之下只好在后面备注了下。
    这时,姚耀荣才上前按了手指印,这个协议是一式两份,村委保留一份,姚家拿走一份。
    而后,姚家四人就拿着有谭会计盖章的协议到村里的牛棚和鸡棚,猪棚领走了牲畜。
    牛和鸡比较好弄,牛鼻子穿一根用枯草搓成的麻绳,姚明珠就能牵着走。而鸡呢,放在鸡笼里,分三次弄到了姚家。至于猪,姚家就费了点心思了,还是田梗生帮忙一起才把猪捆好了四只脚,然后抬回了姚家。
    姚家院子,姚耀荣早就准备好了。之前被移走的花坛位置搭了猪圈和厕所以及洗澡间。而猪圈后面则搭了牛棚和鸡棚。这个区域隔着院子里两米的蔬菜地就是姚家没有拆除的地坝,这青石板铺设的地方,姚耀荣留来晾晒粮食用的。
    地坝再过去就是厨房和柴房。而正对着门口的是三间瓦房,左边是姚奶奶和姚明珠睡觉的地方,右边则是姚耀荣和孙云芳的房间,中间则是堂屋。
    院子很宽敞。
    院子里多了些成员后,每日也热闹了。不过家里几人也忙碌了起来。
    姚明珠下学后完成了作业就忙活着割牛草猪草。而孙云芳,姚耀荣和姚奶奶上工,以前是下工就往回赶,如今下了工还得割一背篓草后才往回走,要不然也会捡些干枯的草回来给牛踩,沤肥料。
    家里的小鸡,姚奶奶是看顾得最周到,每日会喂点她亲自用药草熬制的水。然后把米糠捣碎给小鸡吃。姚明珠忽然想起上辈子有人用蚯蚓喂鸡的事情,于是提了提。
    姚奶奶闻言点点头,蚯蚓倒是个好东西的。于是全家琢磨着怎么养蚯蚓。
    蚯蚓喜欢松软肥沃的土地,姚耀荣就从竹林那边挖了些腐烂的枯枝烂叶混合的泥巴,然后在牛棚边上挖了一个大坑,把挖回来的泥倒入,然后在村子里各个地方开始找回蚯蚓放在里面。
    姚明珠和孙云芳看着密密麻麻的蚯蚓有些犯恶心,俩人离大坑远远的,这活也就落在了姚耀荣的身上。每隔几日就捞起蚯蚓捣碎加入玉米粉或者米糠或者院子里枯黄的蔬菜碎叶子,姚奶奶就负责扔给小鸡吃。
    蚯蚓倒真是个好东西,一个月的时间,小鸡就唰唰地长开了。姚奶奶比较高兴,她挑选回来的小鸡,竟然只有三只公鸡,其他全部是母的。
    小鸡长得非常好。姚奶奶和姚耀荣见这法子管用,更加上心了。
    镇上的外婆秦月娥知道姚家养了这么多小东西后,心里也比较高兴,还说等后面有攒下点鸡蛋后抱一窝小鸡,她也选几只养一养。
    亲家在饥荒时的支助,姚奶奶心里一直记得,对于这样一件小事,姚奶奶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当小麦,冬土豆以及棉花全部种到田地时。村干部组织姚家村的青年把粮食用麻袋装好,一袋袋地运到了镇上的粮站交了供应粮。
    供应粮一交,日子也到了立冬。
    村里迎来了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候,姚家村要分粮和□□了!
    两年多没有拿过票据,衣服都是缝了又缝。他们终于可以更换点东西了。
    分粮食□□的这一天,全村人破天荒地早起了。
    全村人都背着背篓等在村委后的门前,等着开粮仓。
    姚明珠忽然看田昭丽笑得如弯月的脸,正想着她怎么笑得这么开心,田家是不是有喜事,突然,田昭丽身边出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洁白的牙齿对着姚明珠爽朗地笑着,而后走了过来。
    姚明珠目瞪口呆,“兆……兆明哥?”
    姚奶奶也满是高兴,“兆明怎么回来了?阿珠说你要去西南啊,怎么跑那么远啊?”
    “奶,我就跟着部队跑。”田兆明跟姚奶奶聊就几句,上下打量姚明珠一番,见小丫头比年初的时候长了点肉,心里微微点了点头,见姚明珠呆呆的,忍不住笑,“怎么,吓到了?”
    第30章
    姚明珠点点。
    她确实是被吓到了,前两日才收到他的一封信,可人却突然出现在面前,“兆明哥,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有点事。”田兆明没有多说,他如今做的事情属于一级保密,不能外泄一点消息的。
    田昭丽在一旁有些不高兴,昨晚二哥回来给她和妹妹带了很好看的头花,本来好欣喜好高兴的。想着村里丰收了,田昭丽一直觉得是她父亲的功劳,于是今天一早就拉着二哥来看他们家分的粮食。可现在看到他一见到姚明珠就忘记自己时,原本的高兴的心情顿时化为乌有。
    田昭丽瘪了瘪嘴,准备自己去领粮食,不理自己二哥。刚转身,田昭丽背篓却被田兆明拉住,“奶奶,阿珠,我先去背我家分的粮食回去,等会去家里看您和叔叔婶子妹妹。”
    姚奶奶连连道,“好,好,去吧去吧,我们家还得等一会儿呢。”
    姚明珠也点点头。
    只是计划不如变化,等姚明珠家领了粮食回家,等了半天也不见田兆明。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姚明珠坐不住了,立刻跑到了田家。
    但姚明珠没有想到,田兆明竟然已经离开了。听说是与一个陌生人一起离开的,连口信都没有留下。
    姚明珠去的时候,田梗生和秦小梅正生着闷气。田梗生在院子里抽着旱烟,而秦小梅则抽噎着。
    田梗生之前知道自己二儿子不会回来镇上或者县里工作,这个问题他们老早就谈过了。但田梗生一直在犹豫中,想着先看看老二到什么地方工作后再说。
    可田梗生不知道田兆明竟然进了部队,还是研究什么炮、弹的。
    田梗生一听炮、弹就火了,让田兆明立刻离开,即使回家干农活也比这个好。炮、弹这玩意谁都知道,当年奎县那么厚的城墙就被一个炮弹给打出了很大的一个缺口。
    大儿子在部队,田梗生就无比担心了,如今二儿子还要在炮弹下生活,这还了得啊。田梗生知道这事后,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前几次通信让儿子回来,可田兆明每次推脱,于是田梗生在上一封信中就撒了个谎,说自己从山上摔了,让田兆明立刻回来。
    昨晚儿子深夜到家,田梗生还很高兴,想今天好好聊聊,让他申请回来在镇里或者县里工作,谁知道他分发完粮,这人竟然不见了。
    田梗生气得骂了两句混蛋。
    秦小梅识字不多,以前的信都是田梗生看的。有些事情田梗生也不会给秦小梅知道。如今田梗生这一生气,秦小梅追问之下才知道儿子田兆明的事情,担忧之下就在院子里哭了起来。
    姚明珠心里则更多是担心。上辈子田兆明身上那些伤痕记载了太多往事。他年轻时进部队做的事情,姚明珠多多少少也知道些,兆明哥这么匆忙离开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否则他不会这样一走了之,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只是如今的姚明珠除了担心和祈祷,什么也帮不了。第一次,姚明珠心里无比期待田兆明的来信。
    ……
    姚家村发粮后的第五天姚明珠一家准备到镇里赶集。
    他们家要准备一件大事,那就是姚家要买铁锅了!
    对,姚明珠家有工业券了!
    这三年因为经济的原因,奎县的工业券很少发放,镇上的工厂也仅仅是对一些有贡献的工人奖励工业券,所以工业券吃香的程度可想而了。
    城里人分到工业券的,全都捂在了自己手里,等到有用的时候才拿出来。
    姚明珠外婆家只有表哥和表姐在一家食品厂上班,近两年食品厂生意无比惨淡,工资和口粮都很难筹齐。姚明珠表哥得到工业券还是上个月他们厂子出了一次火灾时,表哥人老实,一门心思救火,救出了不少东西的同时还救了厂里的支书。
    后来厂里开了表彰大会,奖励了表哥一张工业券和十张票。有棉布,有生活用品的。秦月娥虽然高兴,可看到孙子背上被灼出的伤痕,心里却是心疼不已,赶紧到公社开了证明,带着孙子到了医院配了药。
    后来孙家考虑用工业券买东西时,秦月娥想着姚家至今还没有铁锅,于是做主把工业券给了姚家。
    姚奶奶虽然知道秦家心善,但也不能白占了便宜,于是拿了粮食换了工业券。
    有了工业券后,姚家买锅的事情立刻拿到了日程。
    姚奶奶心情好,也跟着姚明珠孙云芳姚耀荣上了镇子。
    镇子上人很多,附近的村子都在这里赶集。
    姚明珠发现,赶集的人们大多行色匆匆,满脸愁容。
    路上一个老汉赶着牛车唉声叹气地跟一旁的村民聊着天,说着村里的事情。
    “咱们镇子附近的村子虽然丰收,但因为粮种少,村里的产量也不高。如今交了供应粮后剩余得也不多。而现在生产队又改革,明年估计又要勒着裤腰过日子咯。”
    另一人道,“我们村子也是啊,不过大伙商量好了,日子可以苦一点过,但一定要把明年的粮种给留下来的。”
    另外的也有人感叹,“这样的日子估计要两年才能缓和过来。”
    而后几人又聊起了村里发/票的事情,说想用布/票换点粮食。
    其他人纷纷摇头,说如今的日子想换粮食难啊。毕竟好多人家,除非嫁娶会置办点新衣服,其余时候衣服坏了,补一补就好了,哪里舍得做新衣服。
    ……
    听着这些聊天内容,姚明珠才恍惚,原来村民日子依旧不好过啊。不过姚家村这些日子一直洋溢了丰收的喜悦,村民手里稻谷小麦这类主粮虽然不多,但像红薯土豆这类的多啊。明年紧着吃食,大半年的日子还是好过的。
    姚明珠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感激田梗生的。
    姚奶奶也听到了各种议论,心里琢磨着,家里后院回家就种上土豆,这东西可以种两季,产量也高,没有稻谷和小麦时也可以当主食吃的。
    孙云芳和姚耀荣则想着,后面上工得寻工分高的活计,多做点也多弄点粮食。姚明珠已经十四岁了,身子得好好调理起来,否则以后亏的可是姚明珠自己。
    一家四口怀着这样的心思,从镇子口直接到了供销社。
    供销社是唯一的商品买卖的地方,也是唯一正规的地方。
    现在虽然日子苦,但因为生产改革的原因,这个唯一的能买卖东西的供销社还是挤满了人。
    毕竟以前像一些生活用品,油盐之类的东西都是村里分发的,如今第一次实行票了,村里抢着买的也多。毕竟如今生活用品紧缺,村民担心下一刻就没有。
    于是争先恐后地朝前抢购。
    “同志,同志,我有生活用品票,给我针和底针套,还要来一圈黑线。”
    “同志,同志,我要盐……”
    “同志,我有工业券,我要买铁锅和铁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