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9节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他们对李从嘉的脾气很了解的份儿上,对此李从嘉也不生气,他并不像是有一些帝王一样,以让臣子看不透摸不清为乐趣,下面人喜欢揣测上意就让他们去,如果这样能够让他们聪明一点,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想要踩地雷之前先想一想值不值得踩,这样李从嘉或许还能少生些气。
    李从嘉让释雪河将东西放下,等释雪河退下之后,就开始看他收集来的这些黑历史,当然主要看的是那些御史的黑历史,李从嘉想的很简单,你们就是吃言官这碗饭的,想要严于律人,那也要严于律己才行,要不然回头举报别人贪污受贿,然后他们自己也这么干,御史台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不过这一看,李从嘉顿时笑了,大唐建国时间不长,这些官员的臭毛病却一点也不少,估计都是从南唐时期带来的,要不怎么说李从嘉不喜欢用南唐的那些官员呢?
    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唐虽然换了地方,但李从嘉还是坚持自己是李唐正统,那就代表他还是承自南唐,这些人过来哪怕不给他们官复原职也必须给他们留下一席之地。
    可是这些御史的黑历史还真不少,当然也不是没有清白的,然而那些真正清白的这一次压根就没卷入到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一次党争之中!
    李从嘉将这些资料都看过一遍,发现释雪河选出来的这些,如果都是真的,那么这些人被参还真不是很冤枉,但是这个罪名可大可小,要不要把人削成白板,全凭李从嘉的心情。
    如果让李从嘉自己来的话,他肯定是想要将这些人开了回去吃自己的,可是这上面粗略数一数至少十来个人,还都是比较重要的位置,让他们都回家的话,一下子空出来的这些缺没人补上,朝廷的运转哪怕还能继续,也要受到一些影响。
    李从嘉盯着那些人的名单眼神很冷,就让这些人再蹦跶一段时间,等师行一教的学生成长起来,这些人都别想落好!
    他将这些黑历史收起来,选了几个比较过分的,打算跟内阁商议一下怎么处理。
    周宗他们也是等了很久,之前内阁如今剩下的四个人都在等李从嘉的指示,他们之前也互相讨论过谁比较有可能入阁,只是以他们的目光来看的话,现在的六部尚书没有人有资格入阁,如果非要论资历论功绩,李平倒是有资格,然而他是武将,隶属枢密院,那是跟内阁并驾齐驱的部门,李平自然不可能跑内阁来做辅臣。
    四个人都很好奇,不知道李从嘉想要怎么做,在听到李从嘉找他们开会的时候,几个人从各自的办公房间出来,对视一眼,知道很可能有了结果。
    到了宣政殿以后,李从嘉直接将几份折子递给周宗他们说道:“这上面的人,让大理寺看着办吧。”
    周宗知道这是对之前那一拨朝臣互相攻讦下的定论,他看了一眼,发现李从嘉并没有趁机大肆牵连,而是挑出了一些实在太过分的人准备收拾。
    既然人不多,内阁众臣也就放下了心,周宗定了定神,知道作为首辅,这时候又该他上去顶枪了:“殿下,萧大夫已退,不知次辅人选如何选定?”
    萧俨是退休,李从嘉当然要给他一个名誉称号,他手一挥就将光禄大夫升为了正一品,赐给萧俨一个光禄大夫的称号,所以现在都称呼他为萧大夫。
    李从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现在内阁忙吗?”
    周宗若有所觉只是说道:“若说忙,倒也尚能支应。”
    李从嘉点头说道:“若是诸位压力不大的话,内阁就先这样吧,内阁辅臣不比其他,不是随便就能入阁的,而且我本意内阁辅臣不超过四位,如今也算是正好。”
    众人瞬间明白,萧俨退了之后,内阁估计就不会再出现有五位辅臣的情况了,之前那是李从嘉对老臣优待,所以让他们集体入阁,说实话如果认真选的话,内阁辅臣本来也就应该四个人,徐铉此人在政治上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之前如果说对重选一个内阁次辅这件事情有压力的,也就是徐铉了,毕竟估计他也只有文采和资历可以压一压下面的那些官员。
    可是他们的王并不重视文采!而且若论文采,有自信说比李从嘉文采更好的至今估计还没出现,李从嘉“写”出的那有限的几首诗词,已经让众人心服口服。
    现在听说没有新人进来,徐铉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大概是稳的,他对李从嘉十分感激,他在政治上的建树不够,但是因为他学问好,在读书人中间很受追捧,他说的话也更让人信服。
    所以徐铉说李从嘉好,那么就给现在的读书人留下一个当今唐王是个明君的印象。
    一个君主在读书人之中的口碑还是比较重要的,这意味着他是名留青史还是遗臭万年,没见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转头就被骂成了焚书坑儒,一骂就是几千年吗?
    李从嘉虽然不太在意这个,不管这些读书人说什么,他都会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听到这些人称赞他,他还是很开心的。
    而内阁辅臣不会增加的消息散播出去之后,李从嘉本来以为大家会消停下来,结果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李从嘉目瞪口呆之后也反应了过来,估计这些人是没办法退的,毕竟之前为了入阁都撕破脸了啊,这还怎么退,不把对方弄死,以后永无宁日啊。
    本来政治斗争这种事情,李从嘉也知道无法禁止,干脆就让他们去,只要不耽误干活就行,结果他发现不管的话居然愈演愈烈,甚至连内阁辅臣都要被影射。
    李从嘉终于是忍不住炸毛:“你们有没完了?天天就盯着这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什么都不管了是吗?你们知不知道外面还有十几万大军在拼命?是不是一个个闲得都没事儿干了?看来是官位太多养的闲人太多了是吧?行,从今天开始,调整官制!”
    众官员:?????!!!!!
    真是万万没想到啊,他们就是想要打击一下政敌,怎么一不小心就要被炒鱿鱼了呢?
    李从嘉说干就干,官僚体系日益臃肿对以后的发展肯定是没好处,尤其是他现在把文武分家,可是文官那里本来有一些文武都能兼任的官职体系并没有去掉,也就造成了平白多出了许多官职,李从嘉早就想下手,但是却一直没有好机会。
    很好,这次这群坑爹货们倒是给了他一个好理由,一个个估计真的是太闲了!
    所以虽然看上去是李从嘉突然发火,但实际上这件事情无论是李从嘉还是内阁,早就有一个共识,李从嘉发完火之后就让内阁去搞方案,然后内阁居然在两天之内就拿出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李从嘉又把那些互相攻讦的朝臣挂了墙头:“看看内阁的效率,再看看你们!以往真是太放纵你们了!”
    众位大臣:……
    大家也不傻,官职体系这种东西发展到如今是随着政治制度一点点完善起来的,所谓缩减官位也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这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平衡关系,这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搞定的事情,内阁能够在两天之内拿出这份方案,只能说这件事情早就在李从嘉和内阁的计划范围内。
    如今大臣们为了次辅你争我夺的事情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借口而已。
    以往李从嘉有什么主意,大臣们不希望实行还会找内阁做靠山,然而如今内阁都站在了李从嘉那边,六部九卿也绝对不会跟李从嘉和内阁作对,毕竟什么都能少也少不了他们。
    于是,发生了这样大的事情,整个朝野居然都很平静,当然大家私底下都有些焦急,尤其是低级官吏,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辞退。
    李从嘉发过火之后,也算是安抚了释雪庭好几天没有消息带来的焦躁。
    毕竟马上就要过年,但是今年显然又不能跟释雪庭一起过,李从嘉表示十分不高兴。
    结果新年一过,李从嘉就收到了一个让他猝不及防的消息:蜀国国主孟昶在正旦日与民同乐的时候,当众被皇后割喉!
    作者有话要说:  李从嘉:朕不高兴,朕有小情绪了,朕要国师的亲亲才能行。
    释雪庭:好,亲到你高兴。
    李从嘉:……等……等等……你在亲哪里?
    第132章
    李从嘉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释雪庭这次玩的有点大吧?
    然而又觉得有点不对劲, 难道释雪庭所谓的故友是蜀国皇后张太华?等等……蜀国皇后?
    李从嘉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这不对吧?张太华这时候不应该早就死了吗?历史上记载应该是南唐升元五年就死了, 算一算应该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这特么难道是诈尸?
    李从嘉赶忙让人去查张太华的事情, 以前他没关注过这些,毕竟就算他关注也应该是关注孟昶,没事儿打听人家皇后做什么?
    释雪河仿佛知道李从嘉会问一样, 轻声说道:“蜀国皇后在二十一年前的确在丈人观曾遭雷击而亡, 只是在数十五年之后,丈人观道士李若冲偶遇张太华阴魂, 张太华向他求救,李若冲便找到了他师父唐洞卿,唐洞卿便让李若冲在中元节为她修长生金简,能够救她脱离苦海,李若冲是如此做, 而后张太华殒命之处忽然地动山摇, 房舍倒塌,露出了一间地下囚室, 囚室之中居然放着张太华的遗体, 并且在李若冲修完长生金简之后,便又活转回来。”
    李从嘉感觉自己的脑子都要不转弯了, 这特么……是什么神展开?他穿的不是历史频道而是灵异频道吗?难道一直以来他走错了路线?
    而且……十五年之后,保大十四年,这特么不就是他穿过来的那一年吗?原本应该死掉的张太华复活, 他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李煜,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关联?
    李从嘉抬头看向释雪河问道:“国师识得张皇后?”
    释雪河合掌说道:“当年少林遭逢大难,师弟外逃之时曾经路过蜀国,张太华藏身之处便是师弟找到。”
    藏身之处?找到的?不是复活?
    李从嘉顿时心中松了口气问道:“张太华……到底是怎么回事?”
    释雪河摇了摇头说道:“具体我亦不知,想必师弟是知道的,只能等师弟的消息才是。”
    李从嘉点了点头,他现在确定释雪庭所说的故友就是张太华,怪不得当初他有信心通过故友来改变蜀国的形式,皇后都是自己人啊!
    可就算是故友,也不可能释雪庭让张太华杀了丈夫,张太华就干吧?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
    李从嘉第一个想法就是张太华对释雪庭有意,毕竟和尚什么都不用做,就那张脸在配上那样的气质,有多吸引人李从嘉十分清楚。
    李从嘉知道他现在应该做的是先分析一下张太华杀了孟昶,会导致什么后果,是劝降蜀国还是直接让李景达兴兵进攻?
    然而他脑子里总会闪过释雪庭跟一个女子窃窃私语的模样,李从嘉干脆将毛笔往旁边一扔,觉得今天这活的确是没办法干了。
    他没办法干,那就让别人去动脑子,这个消息完全可以告诉内阁。
    实际上,就算他不现在告诉内阁,内阁那边早晚也会知道,他们也有他们的消息渠道,很多大臣家人还在南边呢,也有不少人逃去了蜀国。
    内阁辅臣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也是不怎么敢相信,若说历史上杀死皇帝的皇后……应该也不是没有,只不过,都不会做的这么大张旗鼓,就连韦庶人也是悄悄下毒,只不过被人发现了而已,这位皇后干脆当着民众的面直接杀掉了皇帝。
    这……这得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啊?而且皇后这么做,她是不想要命了吗?这样做不值得吧?
    内阁稀奇了一会之后,这才集体开始讨论到底要怎么做,他们还没讨论出个结果,李从嘉就让他们去宣政殿。
    李从嘉也没办法,他脑子里想法太多干不了活,但也不能真的就放任自流,他怕一不小心自己会忍不住去蜀国见释雪庭!
    不能真的让美色误国啊,李从嘉只好去见见内阁众臣。
    因为之前内阁辅臣都讨论了一番,见到李从嘉之后,韩熙载直接说道:“蜀国如今自然是方寸大乱,殿下可以让白国公领大军压境,为他们制造压力,若是顺利,或许能够收到降书。”
    李从嘉想了想觉得也只能这么做,不过还没等他给李景达下旨,李景达的折子已经递了上来,中间还夹杂着释雪庭的信件。
    在看到释雪庭的笔迹的时候,他本来还以为释雪庭是写给他的,还在纳闷怎么通过白国公给他,结果一看发现是释雪庭写给李景达,让他配合大军压境的!
    李从嘉抿了抿嘴,知道给李景达写信都不知道给他写信!
    等释雪庭回来他肯定要好好收拾对方!
    李从嘉恶狠狠地盯着信件,搞得内阁辅臣都有些心惊胆颤,因为李景达还没等李从嘉下命令就已经囤兵蜀国边境,势压蜀国,他不仅仅是做个样子,还意思意思的打下了两个小城来,真真假假,让蜀国不知道该如何分辨。
    只是不知道蜀国那边到底在做什么,李景达连续打下了五个小城,蜀国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别说递降书,就连派兵防卫的措施都没有,至于蜀国的百姓……刚开始还有些惊慌失措,等到李景达接受城池之后,百姓发现唐军并不可怕,不会烧杀抢掠,只是会对当地一些世家富豪动手,普通百姓该怎么过日子怎么过日子之后,他们也都淡定了。
    这烽火连天的年月,百姓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并不是很强,只要能够让他们安居乐业的统治者就是好样的,他们也并不十分在乎到底是谁在控制这片土地,不配合的只有世家和富豪,然后李景达对付他们的经验也算是足够,没等李从嘉指示,他就把能砍的都给砍的差不多。
    李景达想的很清楚,他这样做的确会被世家骂,但是他被骂好过李从嘉被骂,不想被骂就要跟这些世家低头,李景达也算是吃过世家的苦,当初南唐朝廷智商世家子弟居多,结果是个什么样子?
    还不如他现在把骂名背了,然后将那些不合作的人清理干净,剩下一些识时务的,等李从嘉接手的时候正好可以施恩。
    可以说李景达在用自己的名声换李从嘉的名声,也换李从嘉的感恩。
    对于李景达这样简单粗暴的作风,李从嘉还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想了想,觉得依照目前的官职而言,李景达的地位已经到达一定程度,再这样继续下去以后他立功就封无可封,还要担心功高震主,会不会被清算。
    于是李从嘉只是给李景达写了一封信,然后转头给李景达的第二个儿子加荫职。
    毕竟李景达虽然是国公是未来的亲王,可是能够袭爵的就只有嫡长子,剩下的儿子总要努力一把,所以不想让李景达封无可封,那李从嘉就只能将李景达的功劳分到他剩下的儿子身上。
    这样也算是变相替他们分了家,也省的李景达的儿子将来为了世子之位争个你死我活。
    李景达知道之后很是开心,他现在有六个儿子,两个儿子的前程不必担忧,剩下的儿子……他还是要再努力一把的。
    李景达一边努力守住夺过来的城池,一边开始思考如果蜀国真的不打算递降书,这个时候他要怎么做?
    不得不说,现在整个大军全靠他来指挥,看上去位高权重,实际上指挥这么多人很难不说,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啊。
    蜀地多山,想要灵活就不能大部队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十几万大军至少要两到三个将领分别划下一块地盘,然后相互配合比较好。
    李景达开始思考要不要让朝廷继续派人,李弘冀是个很好的人选,李平和朱元也不错啊,打如今的蜀国,也用不着多么厉害的将领。
    就在李景达给李从嘉写折子的时候,就有人过来禀报说:“紫亭候醒了!”
    李景达立刻停手,起身去看望赵匡胤。
    赵匡胤也是命大,终于拖到了大夫找到解药,此时他整个人已经瘦了一圈,毕竟不能言不能动,吃的东西都只能是流食,若是毒再解不开,只怕他整个人都要废了。
    赵匡胤现在整个人还有些虚弱,李景达看他这个样子,也不好意思再让他提枪上阵,只好问道:“紫亭候不如上书一封,回去休养吧。”
    赵匡胤怎么可能同意?他出来是来打仗,是来立功的,然后仗没打,先把自己给差点作死,现在还要回去休养,整个就是一个笑话!
    如今胜利才能洗刷掉这个耻辱,所以赵匡胤脸色苍白微笑说道:“国公不必担心,给我七日,不,五日时间,定当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