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节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鱼 3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8章 三合一
    醒来已经是傍晚时分, 空气中淡淡的安神香味将原先的一点木香遮盖了过去,沈羡睁开眼, 握着手中的薄衾茫然了片刻。
    她重新推开轩窗,待见到外头在昏黄暮色中依然苍翠的参天古木, 神色中才显出了几分清明来。她方才几乎要以为自己回到了云州的官驿, 依然是那个平淡的黄昏, 她推开窗, 能瞧见赵绪长身立在不远处, 水波纹的暗绣涌动在她的眼中,衬得他显贵又清隽。
    他生得冷淡,却会向她笑得温柔。
    山顶沉闷的钟声自林间一路盘旋而下, 生生将人从回忆中拉扯了出来,沈羡低过头, 瞧见床边的几案上端正的摆着那枚铁质的令牌。
    她端详了那双生花的徽记片刻,令牌被摆放的这样端正, 竟令人不由想到君子端方模样,心底忽然间察觉出几分古怪来。
    方才来为她阖窗的人,不是晏初七!
    也不知道是钟声敲响了她的神思, 还是冥冥中察觉到了一丝熟稔,她的心头忽然跳了跳。
    不由便握紧了手指, 收起那道令牌要往厢房的外头走去,迎头险险将要撞上一人,是原先守门的那个小和尚。
    她将神思定了定,有些歉然道, “小师父。”
    小和尚手中提着一个食盒,向她行了合十礼,“初七小师叔外出,吩咐了小僧来为姑娘送斋饭。”
    沈羡谢了一声,从他手中接过了食盒,在心中思量了小师叔三字片刻,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问道,“小师父瞧着与初七年岁相仿,初七竟是你的师叔?”
    那小和尚和善地笑了笑,指了不远处山头的几座禅房说道,“初七小师叔是住持大师收养的孤儿,入门也早,比小僧要高了一个辈分,是以称师叔。”
    沈羡隐隐约约间似乎是抓住了一些什么,尽管她一时间未能想明白,却还是下意识问道,“你可是还有一个叫做晏十一的师叔?”
    那小和尚愣了愣,回话道,“正是。”
    似乎是哪里有一道光迎面浇过来,令她一直横亘在眼前的迷雾稍稍散去了一些。
    除夕那夜,晏初七落发着了僧袍而来,她曾经听他提起过,他的师门,是寒云山上寒云寺。
    从前晏十一也提过,他与初七是孤儿,被老主子收养,跟在了赵绪的身边。
    寒云寺的住持,与赵绪莫非有渊源
    “不知贵寺的住持是?”
    “玄深大师。”
    沈羡将食盒重新递回小和尚的手中,恳切道,“劳烦小师父引路,我有要事,须得见一见玄深大师。”
    那小和尚摇了摇头,“沈姑娘还是好生休息罢,住持如今应当在禅房弈棋,不便前去打扰。”
    沈羡抬头瞧了一眼不远处的山头,长长的石阶一路铺满了前路,她向着那小和尚点了点头,说道,“小师父不便,沈羡可自行前往。”
    说罢也不待人反应过来,已然踏出厢房的廊道,一路匆匆向着石阶而去,她原本就削瘦了许多,如今身影落在昏黄天幕之下,漫天石阶之前,愈发显出单薄与影淡感。
    那守门的小和尚也不便过多阻挡她的脚步,跟在后头未及走上几步,便被廊道边伸过来的手拉扯住,见是抱着剑的晏十一守在此处,小和尚恭敬低头称了一声师叔。
    “宣王殿下吩咐,不许阻拦沈姑娘。”
    那小和尚怔了怔,手中还提着那个未曾送出去的食盒,低声应了声是。
    遮天的古木阻挡住了余下的夕阳暮色,一点星子自天幕之中显出光亮来,沈羡袄裙浅淡,重瓣的莲花纹样却如同自幽暗中破出,生长出许多的执着与坚定。
    她还未出承明殿的时候,曾经察觉到一些端倪,重芳宮既然命了阮红灵动手,又收到了赵绪身死的消息,赵绎的战报中为何只字未提,这其中,分明是有异。
    那个时候她也不知道为何,摸索到了袖中的双生花令牌,模糊间便想到了初七所在的寒云寺,那时她只是隐隐有些预感,如今她却感觉到,一些真相,已然近在咫尺。
    她缓缓踏在生长了一些青苔的石阶之上,如同忽然降临在夜色之中的逆旅人,目光却落在不远处禅房中突然亮起的灯火之上。
    玄深思索着落下一道黑子的时候,赵绪起身点亮了案前的一盏油灯。
    他似乎是觉得不够亮,又将几盏诵经时用的莲灯一道点了,瞧着逐渐明亮的灯火缓缓自禅房内向外头透出了许多,方才重新回到案前,淡淡笑了笑,落下最后一道白子。
    玄深抬头瞧了一眼外头的天色,笑问道,“宣王何故点灯?”
    赵绪面容平淡,说道,“入夜了,路难行。”
    玄深面目慈悲,“心灯不灭,何惧黑夜。”
    赵绪瞧了棋局片刻,笑了笑,“大师既非赵绪,又如何知道,赵绪方才点的,不是心灯呢。”
    玄深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说道,“先帝从前曾说过,宣王心中,有大光明。”
    赵绪神色未有波澜,他抬起头瞧着玄深的面庞,唇角泛起一些渐深的笑意,淡淡道,“大师输了。”
    玄深闻言低头打量过棋局,方才也未曾察觉,落下了最后这一子,才发觉,败局已定,其中搏杀变幻竟这样隐晦又沉稳。
    他长声叹一口气,面目中流露出一些惋惜之色,“又破了老衲的一局残棋。”
    心底正想到,此后余生竟又要少一副乐趣。
    禅房之外忽然响起了零星的叩门之声,温和的声音带着些微的平静感,
    “玄深大师安好,沈羡求见。”
    面目慈和的和尚转头瞧了一眼同样笑意平静的赵绪一眼,视线自那副棋局上打量过,方才缓缓开口道,“施主进来罢。”
    沈羡立在禅房门口,被其中透出的光线一照,眉眼中生出许多的滟滟莲华之色,她推开门,一路行到了案前,身穿袈裟的老和尚坐在蒲团之上,身前摆着一副已成定局的棋盘。
    两三盏莲灯与案上的油灯一道照出亮光,自房里头一直投射到外头渐渐静谧的夜色之中。
    原来她方才在石阶上瞧见的亮光,来自这里。
    “大师。”沈羡双手合十,垂眼一拜,“可是扰了大师的棋局。”
    玄深打量过沈羡的模样,见她坚定又从容,在心底笑了笑,想到这样的姑娘,与赵绪一样,也是心中有大光明者。
    “施主自来处来,恰解了这去处棋,是最得宜。”
    玄深笑眼慈祥,将盘上的棋子缓缓捡回了棋盒之中,抬手请道,“施主坐罢,夜色才堪至,不如陪老衲下一局棋罢。”
    “是。”
    沈羡应承了,伸手要去捡棋盘上的黑子。
    却听得玄深笑道,“老衲年岁大了,施主不如让老衲执黑。”
    沈羡温和笑了笑,转而自一旁的白子棋盒中取过了一子,应道,“大师请。”
    玄深将黑子落在棋盘上,开口道,“施主过来,可是有所求?”
    “正是。”她将白子按在一旁,瞧着玄深的眼睛说道,“沈羡想要求一求宣王赵绪的消息。”
    玄深紧接着又落下一子,平和道,“听闻灵川战报已至帝京,宣王身死,遗骨将要进京,沈施主何出此问。”
    沈羡抿了抿唇,神色冷静的厉害,也不强求,转而问道,“不知道寒云寺僧人众多,为何晏初七与晏十一先前却未曾落发。”
    “自然是因为三千未断。”玄深年岁已老了,垂着眼睛的时候,显得格外的慈祥和沧桑,“尘缘未了,宿命未完,又如何能皈依。”
    沈羡手中的棋停住,她抬起头,以一种令人无法回避的姿态问道,“那大师的尘缘与宿命,又可曾了结?”
    明明生得是温柔模样,目光中却透出了这样敏锐的澄明与洞悉之色,玄深如今才有些明白到,赵绪的不动摇,约莫是来自于沈羡的不退惧。
    玄深将握在手中的棋子重新收了回去,面目间的沧桑之色似乎是忽然深重了一些,连须发都愈发显出霜雪颜色。
    倒也未曾回答什么,只是平静地笑了笑。
    很久没有人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了。
    然而沈羡却依然将目光落在他的面庞,她瞧着玄深已经生出许多沟壑的面目,几乎要觉得这样的老僧面目是与生俱来,以至于难以想象出,他从前年少时候的模样。
    她喉间动了动,似乎是觉得不够恭敬,便站起了身,端正了脊梁,俯身作长揖,敬道,“卫先生。”
    原来是卫家人。
    玄深将手中握着的黑子松开,缓缓放回了棋盒之中,叹息着想到,她方才叫他卫先生。
    他似乎将这个称呼置于沉吟间许久,眼底有许多难得的动容之感,“是沈姑娘客气了。”
    沈羡直起身,低声说道,“元帝时,卫公有双生二子,长子卫无戎,十岁可力拔千钧,承袭了骁骑营统领一职,也就是后来先帝时的老卫统领。”
    “听闻卫公次子年幼便有智名,五岁可诵,六岁能成诗,名曰无垢,史记有载,卫无垢七岁而夭,自此后卫氏子息单薄,到了第三代,仅存卫衡一子。”
    玄深面目仍然和善,他瞧了瞧沈羡,终于笑了笑,“沈羡姑娘,心底不仅有大光明,还有大智慧。”
    沈羡抿了抿唇,问道,“是什么,让卫氏不惜送出一子。”
    “沈姑娘觉得呢?”
    “忠君。”
    玄深缓缓拨动过手中的念珠,跳动的烛光模糊了他眼底的神情,便听得沈羡垂着眼睛低声说道,“前朝哀帝无道,卫氏跟随元帝起而伐之,乃建立大盛朝。听闻卫氏原本也是北方的世家,族中子弟皆从军,仅仅卫氏,已经自成一军。”
    “而元帝登位后,卫公坚辞异姓王之分封,三代退守骁骑营,从前跟着卫公与元帝一道讨伐哀帝的那些卫氏族人,又去了何处?”
    玄深手中的念珠停住,他将念珠扣在掌中,双手合十,向着帝陵的方向缓缓一拜,称道大盛永昌。
    寒云寺始于大盛朝早年,建成时,僧人之数便有百千,卫氏却骤然从一个庞然的大族,变成了门庭冷落的小户。
    玄深开口说道,“我卫氏的族人,代代忠君。”
    沈羡打量过禅房庄严却冷清的模样,心头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神色敬重地应了一声是。
    崇文馆有载,卫公识于元帝微时,惊于其《治世策》中才华胸怀,馈赠千金而聘马骨,以壮大元帝招贤讨伐之声势,元帝善谋,卫公善战,所到处,一呼百应,势如破竹。后,二人兵至帝京脚下,元帝将随身多年的宝剑双手捧予卫公,指天誓道,愿与卫公分天下。
    元帝登位后,卫氏却迅速地消亡下去,惜哉卫公千古忠义之人,仍要为功高所困。
    不过是一座承明殿,竟从此将两人永远摆放在了君臣的位置之上,不知道元帝再想起从前年月时,可曾感怀过昔日千金买马骨的知交情义。
    卫氏的族人自此退居在佛寺之中,无形中便分解了卫公手中的兵权,换得了这场君臣相交的一场体面,想来也是卫公最后的保全之策。
    然而卫氏的骁勇,是大盛不可多得的一支力量,元帝不肯轻易舍弃,以卫公的双生二子,一明一暗,分别掌握骁骑营和卫氏的宗族力量,互为牵制,牢牢掌控,这支力量更是成为帝京的稳固的一道后手。
    赵绪给她的双生徽记令牌,原来指的便是卫公的双生二子,这道令牌,可以调遣的不是晏初七,而是隐藏在寒云寺中的这支卫氏的力量。
    赵绪竟然将这样重要的东西交予了她。
    而卫家人,一门忠臣子,三代英豪杰,到了如今,竟连卫衡也不曾保住。
    “卫统领携诏出逃的时候,将东西藏在了寒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