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节
魏含英带忧色:“民妇不是说笑,晋州的茶叶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茶商大多都离开了。这对茶商和茶农来说,都是巨大的冲击,那些以卖茶为生的人可想而知过得十分困难。我只是一个女人,不能兼济那么多人,只求能坐做好自家的生意,不让夫君在地下时记恨我就好了。但是做生意讲究共赢,单是我一家独大,难免会有所失衡。民妇对此无能为力,只希望能借助侯爷的力量,改善晋州的困境。”
明长昱笑道:“夫人大义,令人钦佩。”
魏含英掩唇笑了笑,虽面色虚弱,可到底带着女人淡淡的妩媚。她眼波轻转,盈盈地落在君瑶身上,那清淡的目光瞬间变得有些浓烈,看得君瑶一愣。
魏含英旋即向君瑶走了两步,欠身拜礼,说道:“多谢楚公子当晚相救,救命之恩,含英定当倾身偿还。”
君瑶客气地笑了笑:“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夫人不必客气。”
魏含英似有些过意不去:“这不算客气,毕竟公子为我冒险,还受了伤,若我丝毫不放在心上,岂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了?”
她隐约有些急切,继续道:“我这里有些祖传的伤药,祛疤最好。若公子不嫌弃,我回去之后就亲自给你送来。”
“不必麻烦了。”明长昱打断她的话,“难道我还缺祛疤的伤药吗?夫人的药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魏含英面不改色,从容不迫地接了话:“是了,我只是担心楚公子而已。若楚公子来民妇家中,民妇定会亲自为你斟茶,以表感激。”
君瑶不知为何,觉得魏含英的话和眼神有些诡异,只是她一时也看不出端倪来,便应付道:“如此先谢过夫人。不过……”她顿了顿,斟酌谨慎地说:“那晚,那水匪没为难你吧?”
魏含英摇头:“我虽只是一个女人,但也有防身之法,大不了拼死一搏,绝对不让他们欺辱我了去!说来,此事也让我长了教训,若非我体弱不敌,也不会被水匪逼下船落水。”
她愤然咬唇,又问:“也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水匪,侯爷可有线索?”
明长昱淡淡地说:“我初来乍到,对那些水匪还不如夫人了解,如何能有线索?”
魏含英叹气:“这些匪类,都是像杂草那样,很难除尽的。只是苦了在晋河来往的船只,难道今后就没有办法制止他们?”
明长昱说:“此事我会与郡守以及知县商议的。”
魏含英这才离开驿站,临走前留了帖子,上头有她居住宅子的地址。
君瑶感觉伤口发痒,隔着衣服挠了挠,不自在地问:“我为何觉得她的眼神怪怪的?”
明长昱面色微冷,抓住她抓痒的手,重重捏了捏,沉声道:“今后离她远一些就好。”
君瑶没有将多余的心思放在研究魏含英的举止上。与明长昱小坐了片刻,就得知知县与知县夫人来访。
他们二人定是为县城的外甥女许穗儿而来。眼下明长昱便吩咐让人将许穗儿领出来,让知县夫人带走。知县夫人见了许穗儿,先是夸赞了对方一副好容貌,又掩面哭泣,悲叹她命苦,又万般承诺,会将她视如己出,有机会给她寻一门好亲事。
许穗儿只是一个孤女,举目无亲,有人能够收留自己,当然是感激的。见了知县夫人,只犹豫了片刻,就决定随之离开。
知县吴学元做事还算周道,请了明长昱做见证,与夫人一道决定收许穗儿为义女,丝毫不在乎县丞是有罪之人。
许穗儿上前向明长昱行礼:“民女一直觉得我舅父的事情有蹊跷,请侯爷为他主持公道!”
这话对知县吴学元来说有些冒犯了,但他浑然不在意,还宽慰许穗儿:“是非公道,自然要一一查明才知道。你放心,我身为晋县的父母官,绝对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为非作歹的人。”
许穗儿激动得流泪:“多谢义父!”
知县吴学元十分欣慰:“你只管把我和你义母当做亲生父母,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我与县丞也算有交情,为着这份情谊,我也不能辜负了他。接下来你好好住下,将来嫁人之后,也把我家当做娘家,常回来看看。”
许穗儿很是动容,连连点头。
待这“一家人”将事情说完之后,知县才开始说正事。
“有关茶税之案的卷宗和县丞案子的资料,下官已经准备完毕,侯爷与楚大人何时方便来看?”
君瑶是大理司直,下到地方就是钦差,设计案件,自然需要她一同查探。
明长昱说道:“我会尽快。另外,请你转告崔家家主,晋州的茶地大多都掌控在崔家手中,要查还需从崔家查起,崔家人应该知晓,全力配合。”
“这是自然。”知县吴学元依旧有些担忧,他实在摸不准这位侯爷的心思,也不知他到底有何打算。
待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明长昱让人暂时关闭驿站的大门,不再接待任何人。
君瑶想起知县与其夫人的言语,就不由蹙眉:“也不知他们对许穗儿是真情还是假意,我觉得与其让许穗儿去知县家中,还不如让她留在我们这里。”
“让她留在这里没有任何好处。”明长昱说道。
君瑶也有些看不透他的心思了,但许穗儿于她而言,也只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她也不反对明长昱的安排。
这日下午,晋州官府就派人将有关县丞案件的卷宗送了过来。君瑶与明长昱一道看完,一致认为这是一份十分完美的卷宗。问题就在于它太完美了。
这卷宗内,详细记录了县丞岳东有关茶税一案的细节。岳东最大的罪行,便是私吞茶税。
晋州是茶税的缴纳大户,每年规定时候,会向朝廷上缴定量的茶税。茶农不管是否种茶,都要交茶税。而茶税由底层收集,层层上交。每一层都会出现盘剥克扣甚至谎报税目等情况,但只要能按时按量完成上缴,且无人发现,上头的人也不会管。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河安韩愫查出税目有问题便是案例之一。所以,这事只要不摆在明面上来,就不会有人去触。上缴茶税有两种形式,一种交钱,另一种交茶。晋州历年来都向各地以及朝廷上缴茶叶,而这两年,茶叶就没按时按量交齐过,连税钱也收不上来。
按卷宗所记录的,县丞岳东,就是茶税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向底层的人谎报上缴数目,多收了不少茶叶,最终将这些私吞的茶叶拿去转卖,获得了不少利益,大量的钱财都进入了他的私囊。这事暴露之后,知府与知县带人查抄了县丞的家,从其家中搜到银钱无数,以及私下交易的账本等。
据说此事引起晋县茶农不满,两年内拒绝上缴茶税,甚至减少茶叶种植。
再加上这两年茶叶种植不易,种下的茶大多都枯萎了,茶叶和茶税实在收不起来。
君瑶抿唇,唇角勾了勾笑起来:“所以,茶税案的关键罪人是县丞以及茶叶收成不好?”
明长昱:“我倒是佩服这位县丞,一个人影响了一个州县。晋州城这么多种茶的农户,每一个人都是因为他不交茶税了?”
君瑶促狭:“要不然乔装打扮去看看那些茶农,听听他们怎么说。”
明长昱蹙眉:“他们既然能知晓我们来锦州的路线和安排,就不会让我们见到真正与案子相关的人。”
“不去试试如何知道?”君瑶想起在河安时的所见所闻,也知道明长昱所说的有道理。
明长昱缓了缓:“我会让人去查,你身上有伤,不必亲自去了。”
君瑶不置可否,继续谈论案情:“这份卷宗没有问题,唯一不妥的,便是太过完善,将所有的罪责都归到县丞身上。县丞虽是一个县的二把手,可没人相助协调,如何能完成这么多罪行?他的死,只怕有蹊跷。”
明长昱赞许:“若说没有勾结,那是不可能的。以我之见,这县丞岳东,那么是替人顶罪而死,要么就是被人灭了口。只可惜现如今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否则多少也能从尸体上发现线索。”
那卷宗里记录着,县丞岳东在被追捕时反抗跳崖,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如今看来,这真相还有待考证。
就算案子被写得天衣无缝,可也依旧令人怀疑,想来晋州官府的人也知晓这一点。可为何明知会被怀疑,还这样堂而皇之有恃无恐地拿来给明长昱看?难道他们确定了就算明长昱有所怀疑,也无法查出任何问题?难道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完全之策?
君瑶担忧地看了眼明长昱,他却面色平淡,似不以为意。
明长昱将明昭唤进来,吩咐道:“去查查,县丞的家是否被查抄完了,若是查抄了东西,需一一检查,不得遗漏。”
明昭闻言立即去办。君瑶也明白了明长昱有此安排的原因。以她自己的看法,最好去县丞家中看一看。那些被查抄的东西,大约也被处理过了,就算去看,也可能看不到想看到的。
所以,估计明昭办事,会办的十分细致,大约不久后,关于县丞的过往,都会汇报到明长昱耳中。
光景飞逝,一眨眼就到了暮时,原本已关门的驿站却有人来访。问了之后才知道是魏含英。因明长昱吩咐了不见客,魏含英也没进门,而是让人转交了一瓶祛疤的药膏,又付了一份药方与使用方法。
药膏交到君瑶手上时,明长昱让周大夫来了一趟,将药膏仔细检查了一遍。药膏当然是没问题的,与魏含英给的药方一致。然而明长昱却将药膏交给周大夫,说道:“给那几个兄弟用一用,免得他们留疤。”
君瑶愕然:“男人留疤很正常,给了他们那我呢?”
明长昱理所当然地说:“男人也不希望留疤,只是平时不注意保养留下了而已。这祛疤的药膏的确是好,但要等伤口愈合之后才能用,届时药膏的药效都不如现在好了。不如现在给兄弟几个,他们正好用得上。”
他直视君瑶,郑重承诺道:“你放心,我有特殊的祛疤药膏,保证不让你留丝毫的伤疤。更何况,就算留下了,我也不嫌弃。”
周大夫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暗自笑了笑,也是劝道:“是了,侯爷也有祖传的药,祛疤效果极好,只是配制起来复杂些。我这就去帮你配药,等你伤好之后,就可以立即使用了。这药膏十来天不用的话,就会干硬,效果就淡了,不如现在就给明昭他们,也不算浪费。”
君瑶当然不会吝惜一瓶药膏,何况明昭和那些侍卫对她很好,是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明长昱很是满意,又冷声问:“魏含英走了吗?”
“已经走了。”
明长昱蹙了蹙眉:“吩咐下去,今日谁也不见,任何东西也不再递进来。”
明昭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明长昱不由蹙眉:“还有事?”
明昭说道:“方才见不少人在驿站外逗留,询问了之后才知他们是临近几个乡县的人,递了帖子,想见侯爷一面。”
说罢,便将帖子递给了明长昱。这帖子上倒没什么具体内容,上头恭敬地写了拜访的原因和意愿,以及对明长昱的祝愿。这些个乡县,都是产茶之地,论理来说,明长昱早晚都该见这些人。只是没想到,这些人不请自来,还来得比较整齐。
明长昱将贴在放到一边,看向君瑶:“你觉得该见见吗?”
君瑶思索道:“我认为见一见也没什么,若将他们拒之门外,也不太妥当。”
明长昱给明昭递了个眼色,说道:“去安排一下,我在正堂与他们相见。”
君瑶一行人进入驿站后,还未正式对外开放,不处理公务,也还没接待晋州官场上的人。而今这临近各乡县的人来了,也应受到一定重视,是以明长昱让人立即辟出正堂来。
来的人不多,统共六人,但都是晋州城内的人物,在茶农与茶商当中颇有些分量。其中一人,是茶商推举出来的,乃晋州城品茗社负责人崔甫,听这姓氏,似乎与崔家有些关联。其余的人,是临近几个产茶乡镇的村长或邻长。
崔甫作为领头人物,站在前头率先向明长昱行礼,并双手奉上一叠厚厚的册子。
“草民崔甫,奉晋州万民请愿书,拜见侯爷!”
第223章 崔家茶园
崔甫递给明长昱的,的确是一份请愿书,书中陈述了晋州这几年种茶产茶的难处,又慷慨利刺了县丞等几个官吏的罪行,字字含愤,句句锤心。请愿书后,附着晋州城周围几个乡县百姓的签名及手印,白纸黑字红手印,极其醒目,诉说着这个地方对茶税一案的痛恨。最关键的,还是希望明长昱做主,严惩晋县县丞岳东,希望明长昱力挽狂澜,解决晋州城百姓的种茶问题。
明长昱饶有兴致地将请愿书放到案上,目光平静地看向崔甫:“你是崔家人?”
崔甫毕恭毕敬地站着,回道:“在下在晋县官府内做胥吏,与晋州崔家有些远亲,严格来说,也可以算晋州崔家这一支的人。”
明长昱轻轻点了点请愿书:“这书中,少说有几百人的签字与手印,倒是不容易。”
晋州几个乡县的人,都愿意在请愿书中签字按手印,这能说明什么?
崔甫说道:“县丞岳东在晋县多年,欺上瞒下手段肮脏,乡民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得知他罪行暴露,乡民们这才敢站出来说话。但晋州茶税之事,也并非县丞一人所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下私以为,县丞这样的毒瘤被驱逐之后,接下来就需一个带领人,将晋州的乡民带回正轨,重振晋州茶业。”
明长昱不置可否。他奉命来查晋州茶税之案,还未正式着手调查,晋州的人就已经将真相摆在他面前了,且罪魁祸首也畏罪潜逃,生死不知。好似一切的人都在暗示他,这案子已经没有了调查的必要,当务之急,是解决如何种茶。
他无声勾了勾唇,目光往其余人身上扫了扫,说道:“本侯知道了,改日我就带人去各处茶园看看。”
崔甫颔首,感激不尽地行礼:“在下替晋州百姓感谢侯爷!”
这行人离开之后,君瑶才将那请愿书拿来自己看。请愿书不可能造假,官府处登记着乡民的信息,也可比对手印。这几百个签字和手印,也是完全不同的,不好让人假冒。难道晋州所有的人都认为县丞岳东,就是茶税之案的真凶?亦或者,他们也是受蒙蔽的人?
她茫然地看着明长昱,不太自信地问:“难道茶税之案,就如此简单?”
明长昱将请愿书收好,说道:“这晋州上上下下,都不简单。”
他将明昭唤入内,低声吩咐道:“查县丞被查的物品,暗查知县府与晋州仓库。”
明昭神色一凜,转身离开了。
明长昱所吩咐的事宜让君瑶狐疑,查县丞和知县她尚能理解,查仓库所为何?
明长昱解释道:“各个地方都有存储粮食的仓库,粮仓内的储备用处很大,可赈济缓解灾荒,可调用兵用,还能作为中央调控的工具……总之十分关键。按往年以及各地的先例,各地的粮食都会征收一部分到粮仓之中,以备不时之需。而晋州也该有茶叶储备才是。就算茶叶收成不好,也可调用粮仓中的储备缓解,可晋州两年内茶税上缴不足,也没向朝廷申请调用储备,这便可能有问题。”
君瑶恍然:“这么说,晋州粮仓里的存储也不多了?”
她查看过晋州前几年的收成情况,粮税与茶税都按时收缴完成的,除非出意外,否则晋州的官府不可能想不到调用这一点。
她本想立即与明长昱一同外出查案,但明长昱担心她身上的伤,便命她在驿站中休息了一日。一日,不能再多了,否则耽误案情。
趁着身上爽利,君瑶将驿站上下参观了一遍,甚至走到了高处,以俯瞰周边的情况。驿站位置极好,可远远地看见崔家府宅与县衙。崔家府宅静卧于错落屋舍中,宛如被众星捧出,高门深户,钟鸣鼎食。这样一户地方豪族,不看住在里头的人,但看府门前的石狮子,就可窥一斑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