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8节

      哪怕钱太后瞎了眼睛,瘸了一条腿,先帝生前放心不下的依旧是和他同甘共苦的老妻。
    先帝临终前,死死拉着顾命大臣李阁老的手,嘱咐李阁老:“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李阁老含泪答应。
    先帝神志模糊,说话颠三倒四,江山社稷,子孙后代,一生的功过荣辱,他全都忘了,唯独记得老妻半生孤苦,又年老残废,一遍遍叮嘱李阁老:“钱皇后……与朕同葬。”
    生同衾,死同穴。
    在先帝心中,周太后永远比不上钱太后。
    在世人眼中,钱太后永远排在周太后之前。
    在青史记载里,周太后永远是妃位出身。
    这就是周太后心中最大的心结,只要钱太后多活一天,她就一天不痛快。
    郑贵妃就是利用这一点成功获得周太后的支持。
    后来钱太后抑郁而终,周太后没了对手,发现儿子嘉平帝对她言听计从,心中恼恨,开始看她处处不顺眼,她的日子明显就不如以前顺遂了。
    周太后不愿坐视郑贵妃独得圣宠,扶持王皇后、频频选秀充实嘉平帝的后宫、收养抚育皇孙,想重新掌控嘉平帝。
    可惜那时候嘉平帝已经离不开郑贵妃了,周太后动不了她。
    外人看她烈火烹油,风风光光,殊不知她这些年从未掉以轻心,她先是巧妙地利用周太后、钱太后和嘉平帝之间的矛盾封妃,后来又利用嘉平帝对朝臣的厌恶心理提拔钱兴、和郑阁老里应外合,不断搜寻美人讨好嘉平帝,时不时和嘉平帝闹闹别扭,欲情故纵,牢牢将嘉平帝困在身边,她的宠爱是一天天积累下来的。
    郑贵妃冷笑。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居然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想让她和东宫太子妃结仇。看来背后之人消息实在闭塞,以为她和东宫势如水火、你死我活。
    金兰什么时候留意过宋宛?
    那傻丫头连只蠢狗都要舍命去救,怎么可能把宋宛吓得夜不能寐?说不定她连宋宛的相貌是什么模样都没记住!胡广薇被她好吃好喝养着,这么久了连伤风感冒都没有,一天比一天精神,走起路来浑身带风,胡令真都不好意思说什么,她会害宋宛?
    还不如说宋宛自己想不开找个地方寻短见去了。
    被打的内官趴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郑贵妃冷冷地道:“本宫生平最厌恶吃里扒外的人,拖下去交给掌事太监料理。”
    内官们上前,七手八脚拖走地上的内官,小心翼翼地问:“娘娘,要审问清楚吗?他最近手头阔绰,行为古怪,鬼鬼祟祟的,一定是被人收买了!”
    郑贵妃摇摇头,冷笑一声:“无缘无故的,跑来本宫这里进谗言,不是被人收买的话,那就是愚蠢至极了。不必审问,审问出来又有什么用?难道仁寿宫会承认吗?直接打死!”
    人证物证俱在也不会有人相信她,而且她身边的人居然被人收买,她实在丢不起这个脸!
    打死干净。
    内官想了想,又问:“说不定他知道宋宛去什么地方了……”
    不然不会特意拿宋宛失踪的事来抹黑太子妃。
    郑贵妃愣了一下,心头忽然一道电光闪过,双眸蓦地瞪大,睚眦欲裂:原来周家只是个幌子!
    什么进献美人,什么豢养歌伎,全都是圈套,真正的后手在仁寿宫!
    ……
    朱瑄亲自去买了南炉鸭。
    天气冷,宫人怕南炉鸭冷了风味不好,特意从宫中带了攒盒出来,攒盒里面中空,一层层分层,夹壁空隙用棉花团子塞好,饭菜放进去可以保温很久。马车里又有热酒的酒盅,热水煨着,更不会冷。
    朱瑄在宴席上吃了几杯酒,马车晃晃荡荡,醉意上来,靠着车壁睡了一会儿。
    马车慢慢晃进大内宫城。
    华灯初上,灯影幢幢。仁寿宫的宫人等在阶前,含笑道:“老娘娘请千岁爷过去说几句话,问问庆宁侯府寿宴的事。”
    马车里的朱瑄睁开眼睛,嘱咐扫墨:“你先把南炉鸭送回去。”
    扫墨应是,提了攒盒跳下车辕。
    马车朝仁寿宫的方向驶去。
    第120章 醉酒
    红润丰盈、鲜嫩酥脆的南炉鸭送到东宫内殿。
    金兰洗了手,坐在月牙桌边等着小满片鸭子、调酱汁。
    焖鸭从攒盒里拿出来,还是热乎乎的,鸭皮金黄饱满,灯火照耀之下,像绸缎一样光滑油亮。
    她看书忘了时候,晚上还没用膳,闻到果木香味就饿了,眼巴巴等了一会儿,刚刚拿起薄如蝉翼的薄饼,还没来得及咬上一口,昭德宫宫人火急火燎地冲进内室。
    “殿下,不好啦!”
    刺啦一声,小满切鸭片的手抖了一下,切下一块焦脆的鸭皮。
    杜岩和其他内官快步跟进内室,一脸责怪地瞪着桃仁:十万火急的事情也不该这么慌慌张张,吓着太子妃了怎么办?
    桃仁擦了把汗,心虚地瞥一眼左右,跪倒在地。
    金兰看一眼盘中的鸭肉,摇头失笑,站起身:“什么事?”
    杜岩上前一步扶着金兰走出隔间。
    桃仁爬起来跟上他们,小声道:“殿下,我们宫里的女史宋宛不见了,娘娘说宋宛可能在仁寿宫。”
    金兰怔了怔:宋宛?
    桃仁神色惊惶,接着道:“殿下,娘娘让奴婢来和您说一声,宋宛真不是我们娘娘安排的!天地可鉴!今晚仁寿宫不管出什么事,都和我们娘娘无关,奴婢句句都是实情,绝无虚言!”
    杜岩几人在宫中伺候多年,很快听明白了桃仁的暗示,几人对望几眼,皱紧了眉头,齐齐看向金兰。
    扫墨小声提醒:“殿下,千岁爷在寿宴上吃了几杯酒。”
    灯火微晃。
    金兰回头看月牙桌上切了一半的南炉鸭,失望地摇摇头:看来今晚是吃不着焖鸭了。
    ……
    仁寿宫。
    深沉的夜色中隐隐回荡着报更声,宫门前点了数盏绛纱大灯笼,摇曳的朦胧灯光倾泻而下,台阶前一片模糊的暖红。
    夜风轻拂,柔和的灯光笼在拾级而上的朱瑄身上,照亮他温润的眉眼,也映出他眸中微醺的醉意。
    宫人们满脸堆笑地迎上前,簇拥着他走进里间。
    里间烧着火盆,帐幔低垂,案前高足青瓷盘里金黄的佛手柑堆叠如山,花几上几盆水仙开得清雅,炭火烘烤,满屋香气沉郁。
    周太后头戴乌绫包头,歪在一张金漆雕镂石榴喜鹊寿纹罗汉床上,一边听宫人讲古说笑话,一边打瞌睡,眼皮耷拉着,苍老的脸上皱纹密布。
    朱瑄唤了声皇祖母,她没有听见。
    宫人只好凑近几步,挨在罗汉床旁通禀。
    周太后浑身一震,立刻清醒,目光还没恢复清明,先笑着问:“今天寿宴可还热闹?”
    又吩咐宫人,“太子吃醉了,你们去茶房看醒酒汤煮好了没有。”
    宫人笑着应是。
    朱瑄站在罗汉床前,一身赤色金线织蟠龙纹皇太子常服,束玉带,皂皮靴,俊秀儒雅,沉静温文,回答说:“自然是热闹的,内阁几位阁老都去了,公侯家的也亲自登门拜寿。”
    周太后又问周家几个侄子规不规矩,是不是又闹笑话了,问宴席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有没有什么新鲜玩意。
    朱瑄一一答了。
    周太后含笑听他说宴席上的事,目光慈祥,等他说完了,视线仍然停留在他身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他好一会儿,道:“你今天累了一天,早点歇着。哀家听宫人说你平日很刻苦,每晚直到亥时才安置,你从小身子不好,别太累着了,年轻的时候更得好生保养。”
    说着长长地叹口气,眼圈微红,“当年你母亲怀着你的时候吃了太多苦头,那时候郑贵妃势大,哀家没有照顾好她,不然你也不会受这么多罪。”
    屋中近侍脸上也都露出感怀的神情,红了眼睛。
    周太后越说越觉得伤心,眼中泪光闪烁:“若是淑妃还在世,你也不至于孤苦伶仃,有亲娘疼着到底不一样。哀家还记得那天她牵着你的手来拜见哀家,外面吹着风,她怕你吹着了,用袖子挡着你的脸……可怜她一副慈母心肠,含辛茹苦拉扯你长大,却没能看到你长大成人。”
    近侍们跟着落泪,一屋子此起彼伏的啜泣声。
    朱瑄眼眸低垂,灯影中乌浓的眼睫似乎在轻轻发颤。
    宫人们劝周太后:“老娘娘当心身子,别太伤感了。太子殿下出落得俊秀无双、温文如玉,满朝文武都说这是社稷之福,是万民之福。殿下已经成婚,太子妃性情柔和,贤良淑德,淑妃九泉之下也能放心了。”
    周太后泪落纷纷,拿帕子按了按眼角,叹口气,道:“太子妃虽好……就是……”停顿了许久,“御医也都看过了,他们怎么说?”
    这话问的是身边的女官胡令真。
    胡令真上前半步,躬身答:“御医说太子妃身子娇弱,气血不足。”
    周太后皱了皱眉,看着沉默不语的朱瑄,叹道:“算了,哀家也不多说什么了,你自己心里有数。”
    朱瑄淡淡地道:“不打扰皇祖母就寝,孙儿告退。”说完,转身就走。
    周太后面色陡然沉了下来,猛地拍一下床栏:“哀家也是为你好!赵王妃要是生了个儿子,那就是皇长孙!”
    屋中气氛僵硬,炭火静静燃烧,侍立的宫人静默不语。
    朱瑄一言不发。
    僵持了片刻,周太后无奈地摇摇头,长叹一声:“也罢!哀家人老了,不该多管闲事。你吃了酒,先喝碗醒酒酸汤再回去,夜里风大,你身子向来不好,别吹着了。”
    气氛稍稍缓和了些许,宫人们松口气,捧来漆盘,盘中一只青瓷碗,碗里的醒酒酸汤冒着香甜的热气。
    周太后轻哼一声,看着朱瑄:“趁热喝了!当年你阿娘把你托付给哀家,求哀家好好照顾你。哀家说那么多,也是为你打算,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宫人躬身站在朱瑄面前,手里高高举着漆盘。
    朱瑄拿起青瓷碗喝了两口酸汤。
    周太后双眼微眯,脸色好看了点:“行了,你回去吧。”
    朱瑄道:“谢皇祖母怜惜,孙儿告退。”
    周太后嗯一声,看着朱瑄的背影消失在光线幽暗的珠帘后,朝胡令真使了个眼色。
    烛光中,胡令真脸上神情复杂,小声说:“老娘娘放心,已经安排好了。”
    周太后满意地点点头,靠回大引枕上。
    夜色浓稠,幽深曲廊里点点灯火摇曳,似漫天繁星浮动,廊下婆娑暗影中时不时传出一阵窸窸窣窣声,惊鸟拍打着翅膀飞向夜空。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