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3页

      跟在小太监身后进了慈宁宫,他还是没想明白。
    一进兹宁宫,陆含之便闻到了一阵阵檀香味。
    看得出,这位老人家是喜好理佛的。
    绕过屏风,便见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妇人端坐于桌案前,正在研究陆含之送她的那盒口脂。
    陆含之跟在宇文琝身边给太后行礼,太后却摆了摆手,示意陆含之坐过去。
    陆含之不是很明白,便看了一眼宇文琝。
    宇文琝示意他过去,便抱着阿蝉坐到了一边。
    太后今年六十多岁,但是保养得很好。
    她端庄娴雅,着实不像是干翻了父兄的后宫霸主。
    陆含之见她一直在研究那盒口脂,却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陆含之便上前按了下包装盒上的一个开关,里面一跃而出几只小巧的蚕丝棉棒。
    陆含之说道:“太后,我来帮您?”
    太后看着那几根棉棒发愁,便交给了陆含之。
    陆含之把这棉棒做得很密实,非常适合涂口脂。
    他用小银勺盛了点口脂,倒到棉棒上,又轻轻均匀的涂到了太后的嘴唇上。
    而后对她说:“太后,您抿一下唇。”
    太后十分配合的抿了下嘴唇,片刻后十分满意的说道:“唉,这可真是解决了我的陈年顽疾了。每到秋冬嘴唇就开始干裂,这两天用香油养得好些了。只是总是涂这些油重的东西,嘴唇上总是不舒服。你这个好,哀家喜欢。”
    陆含之道:“您喜欢便好,这个还有带颜色的,但是我觉得您老人家可能不喜欢太艳丽的颜色,便给了您纯白的。”
    太后一听,立即道:“谁说哀家不喜欢艳丽的?快快拿出来让哀家看看。”
    陆含之很是意外太后的反应,他立即把他随身携带的另一盒口脂拿出来了。
    说起来,这两盒口脂是他打算送给戎贵妃的,这会儿却拿来当成了太后的敲门砖。
    不过没关系,戎妃娘娘不会在意这些的。
    太后接过那盒口脂打开来,见所未见的颜色让她稀罕的不得了。
    这颜色是陆含之在兑换商城里兑的天然色素所制,他就只做了这两盒,因为兑换点数实在珍惜,他也舍不得用。
    打算下一步提炼植物色素,这样又可以给他的含记香坊增加一样商品。
    他上前给太后涂上了这个颜色,是他那个时代曾经非常流行的热门色号。
    太后皮肤很白,涂上后更是显得肤色润泽。
    对着镜子看了半天,太后十分满意的笑道:“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聪明呢?这个口脂哀家非常喜欢!”
    陆含之笑:“您老人家喜欢便好。”
    阿蝉在宇文琝的怀中异常乖巧,太后看了他们两人一眼,说道:“你也过来坐吧!”
    看得出,太后对宇文家的小变态天团都不是很喜欢。
    宇文琝怀中抱着阿蝉,听话的坐到了太后身边。
    太后把手伸进怀里,似乎在摸什么东西,却在看到宇文琝的时候停住了动作,开口道:“年轻人,也该节制一点,不要觉得身体好就是本钱了。”
    宇文琝不是很懂,他一脸茫然的抬头看向太后,却见太后正盯着他脖子上刚刚被阿蝉咬出来的一排牙印看。
    太后却转而带上了微笑,说道:“年轻真好,看你们感情这么好,看来外面那些传言果然非虚。”
    陆含之:外面都传我什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陆含之:外面那些小贱人总是败坏本王妃的名声!
    第72章
    此刻的宇文琝也很郁闷,他昨晚明明什么都没做,怎么就被误会了?
    他终于知道刚刚陆含之为什么不让阿蝉咬自己脖子了,这小子还真咬得不是个地方。
    不过他心里竟有些高兴是怎么回事?
    对面的陆含之却清了清嗓子,仿佛默认了他们做过某些事,一脸羞涩的说道:“太后,您……不要取笑人家了。”
    宇文琝:??!!
    太后笑了起来,终于从怀里掏出了她刚刚要拿的东西。
    那是一个蓝布包,里面装着一根通体洁白的玉如意。
    阿蝉看来又要收获信物了。
    这小子已经集齐了好几个大人物的信物,给玉如意的居多,也有给玉佩或者玉锁的。
    太后把玉如意塞进阿蝉的大肚兜里,说道:“知道这是谁的吗?”
    陆含之摇头。
    太后笑:“先帝的,不过留着也没什么用,给阿蝉了。”
    陆含之满眼的惊讶,立即和宇文琝一同起身,给太后行了个大礼:“多谢太后对阿蝉的厚爱。”
    太后摆手,示意他们起身,开口道:“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人都没了,还留着这些信物有什么用?”
    看得出,太后对先帝还是很有感情的。
    先帝后妃不多,几个太妃在帝陵守了几个月的陵后,太后也给了她们恩典,或跟着儿女,或独自寻找养老之处了。
    陆含之说道:“太后如果烦了闷了,可以来庄子上散散心。臣新建了个窑炉,正想着做一尊白瓷观音,呈予太后,以贺您六十六岁大寿。”
    太后一愣,随即笑道:“难得你还记得哀家的大寿,恐怕连皇上都忘了呢。”
    陆含之道:“皇上日理万机,忧心国事。再说皇上肯定不会忘了您的大寿,这可是您的正寿,要举国同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