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61页

      桂嬷嬷进来,见老祖宗身边人多,一时有些犹豫。
    “有什么就说吧。”
    桂嬷嬷要说的自然是今天早上屏翠园里的事情。
    夏苏卿倒是没起晚,偏云氏贪睡,叫了几次都不起,耽搁了时辰,结果到了何老太太跟前,少不得挨一顿骂。夏苏卿帮着云氏揽过错,越发让何老太太不高兴,云氏被骂得掉眼泪。
    到最后是夏黎卿帮着求情,又念着还要到长生居里认亲,这才做了罢。
    等云氏擦了脸过来,就更加迟了。
    刚刚回去之后,云氏又叫何老太太训了几句。
    臻璇听了,暗暗思量:云氏是个实在随性脾气,对上何老太太,只怕是要吃上不少苦头了。
    ps:
    感谢书友sunflower889的平安符338章 云氏(二)
    四月里的下午,春光明媚。
    臻璇用过了午饭,便坐在东次间的榻子上打络子。
    曦姐儿嘟着小嘴,躺在她身边睡得很香。
    怕吵到曦姐儿,屋里丫鬟都没有说话,静静陪着臻璇做女红。
    守在门外的淮香见云氏带了人从外头进来,赶忙打了帘子往里头探了探,轻轻唤了一声:“挽琴姐姐。”
    屋里安静,虽然淮香声音轻,挽琴也听到了,她起身出去一看,又轻手轻脚进来,低声与臻璇道:“奶奶,三奶奶来了。”
    臻璇闻言,转头往窗外一看,正好与云氏四目相对,云氏咧嘴就笑了。
    臻璇回了一个笑容,吩咐奶娘带曦姐儿回西梢间睡,便坐着等云氏进来。
    云氏还是新婚,穿着红色对襟夹袄,她长得圆润,叫红色衬着越发讨喜。云氏向臻璇行礼:“二嫂。”
    臻璇请了她坐下,又见她后头的丫鬟手中捧着两匹布料,不由多看了一眼。
    云氏嘻嘻笑了,指了指头上戴着的珍珠玲珑八宝簪道:“二嫂前几日送我的见面礼真是好看,我很喜欢,我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做回礼的,就这两匹料子,若能入了二嫂的眼,就请收下吧。”
    云氏说完,身后的丫鬟便把料子捧了上来,呈到了臻璇面前。
    一匹胭脂色绫罗,一匹湖色锦缎,无论色泽还是织功都属上乘,叫人一看就喜欢。
    臻璇伸手揉了揉布角,手感也很是不错。
    又看云氏身上的夹袄料子,亦是上等的丝绸,臻璇这才想起来曾经听杨氏与她提过,云家这些年发家靠得就是布料生意。
    也不知道得了什么门路,云家铺子的料子不论是坯料还是染色都很是出色,与其他布商不同的是,云家一点也不偏。无论是绫罗还是丝绸亦或是薄纱,甚至是普通的棉布料子,都是上等货。
    想来以布匹发家的云家给女儿的陪嫁里头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好料子了。
    云氏诚心诚意送来,臻璇若是不收反倒是伤了妯娌和气。她便让挽琴接下,笑着与云氏道谢:“三弟妹这两匹料子,哪个女人看了不心动?绫罗我收下了,这匹湖色锦缎,三妹妹喜欢这个色儿,且让我借花献佛。”
    云氏扑哧笑了:“既然三妹妹喜欢湖色,二嫂只管送去。”
    臻璇吩咐挽琴:“让人送去三妹妹那儿吧。”
    挽琴应了,把锦缎交给了执画,让她亲自送了。
    云氏抿了口茶,黑亮的眼珠子转着。仔细打量了这东次间,笑道:“二嫂屋里果真都是好东西,那是西洋钟?这般精细玩意儿我还是头一回见呢。”说罢,她放下茶盏起身站到了西洋钟前头,瞪大了眼睛仔仔细细看了看。赞道,“当真有趣。”
    看完了西洋钟,又去看博古架上的顽石,奇道:“这个石头有意思,瞧着跟佛手似的。”
    臻璇没有接话,她的目光就跟着云氏转。
    她想到了那位何小姐,不晓得云氏在夸完这些东西之后。会不会也冒出想要搬回去的念头。
    云氏看了一圈,又回来坐下,伸手尝了一块糕点,她眼睛一亮,道:“二嫂这儿的点心真好吃。”
    臻璇浅笑着看她,试探着问了一句:“刚才看了一圈。可有什么喜欢的?只管跟二嫂开口。”
    云氏一愣,转头又看了看博古架,然后摇了摇头:“二嫂,我都很喜欢呀,有意思的就是有意思呢。我只是实话实说,不是要问你要东西。”
    臻璇意外之余,又有些了然。
    认亲那日,她就把云氏看做了一个随性的人,随性的云氏应当不会耍那些花枪,她只是有一句说一句而已。
    云氏又拿了一块糕点:“二嫂真要送我,就点心吧,我带回去给三爷尝尝。至于那些好东西,我想看了下回再来看。”
    臻璇自是答应了。
    云氏问起了曦姐儿,晓得曦姐儿在睡觉,她有些失望:“我还想抱一抱她呢,上回只看了一眼,小小的软软的。”
    妯娌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执画从外头回来,福身道:“三小姐收了料子很是喜欢呢,知道三奶奶在这儿就过来了。”
    夏湖卿轻巧迈步进屋,先给两位嫂嫂见了礼,又谢过了那料子,便在一旁坐下了。
    三人年纪相仿,打开了话匣子便关不住,笑语不断。
    陈妈妈进来就听见了笑声,那份愉悦感染了人,她又是来报喜的,脸上的笑容越发大了:“给二奶奶报喜,周家表少爷高中二甲十五名,这回啊要衣锦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