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85节

      孙策胸有成竹。“陆公放心,只要有可能,我会优先提供这笔钱。眼下不想扩军,也是想节省一些军费,手头能宽裕一些。”
    “将军虽然动辄言利,但这个利却是关乎道义的大利,我虽老,愿尽绵薄之力,在所不辞。我陆家小有资产,温饱还不成问题。这郡学祭酒的俸禄我就不要了,拿出来助学吧。”
    第780章 烈士暮年
    从其所欲,借力使力,原本是太极的精髓,孙策将之用于理政,同样无往而不利。
    陆康六十多了,再指望他转变思维有点不切实际,孙策也不想改变。大势所趋,绝不是陆康一个人能够抗拒的,更何况不管到什么时候,有一些坚守信念的人也不是坏事。孙策也不希望他的治下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信念还是要有的。他要做的不是毁灭,而是重塑。剔除儒家学说里的腐肉,留下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脊梁,辅以务实理性的精神,才能重塑一个文明强健的身体。如果连脊梁都打断了,读书人就成了犬儒,人人唯利是图,不惜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背信弃义,践踏尊严,华夏民族哪里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孙策想把吴会建成自己的大后方,除了开荒屯田、整理水陆道路之外,提高民众的识字率也是当务之急。如果知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的努力最后会只能让世家获利,与世家的冲突在所难免。陆康心中有道义,教化百姓已经成为融入他血液的使命,这件事让他去做最合适不过。以他的身份和名望,谁敢说半个不字?他的学问算不上拔尖,但他德高望重,影响力无人能及。
    用不了几年时间,工坊有了识字的工人,军营里多了识字的战士,再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就能事半功倍。如果将基础教育都由工坊或者军队来承担,这个任务就太重了,投入大,见效慢,不如交给郡学。
    “该拿的俸禄你照拿,要不然你让别人怎么办,不是所有人都有产业可资,还是有不少人需要靠俸禄生活的。你若想助学,将来资助几个研究项目就是了。”
    陆康倒也不反对,欣然接受。得知孙策最近很忙,也没多留,匆匆走了。有了远大目标,他走起路来都比往常精神,当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吴县已定,接下来孙策要重回阳羡地区,与太史慈作战。山地作战,兵力再多也没用,山中的特殊地形决定了指挥不畅,不可能进行大兵团作战,只能采取各自为阵、分散作战的战术,对将士的要求更高,更需要训练有素的精兵,不是乌合之众就能取胜的。
    孙策这些天一直在研究山地作战,驻兵大雷山,除了训练战士们山区行军、战斗的基本技能之外,他们也在摸索山地作战的特殊规律。之前听祖郎说了一些,在铜官山演练了几天,各级将领对山地作战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现在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
    参与这次集训的以亲卫营为主,很多人将来都会到各营担任将领,成为战斗在第一线的中下级军官,积累战功,甚至有机会成为中高级将领,是他倚重的骨干。这些人大多粗通文墨,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近半有讲武堂进修的经历,素质远比普通人高,有提升的空间。
    在训练山地战的同时,孙策还在等消息,等不同方向的消息,尤其是丹阳的消息。他在别人面前说得很自信,准备得也很充分,但陈到能不能顶住刘繇的进攻,他也没什么把握。陈到在历史上没什么名声,甚至没有传记,除了统领白毦兵之外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现在的他武功不错,统领白毦士也尽职,独自统兵守城却是第一次,更别说做太守了。如果他败给刘繇,孙策一点也不奇怪。
    可是这样一来,对他以后用人将产生重大影响。原因无他,黄忠、文聘、邓展等人都留在了荆州,他身边没什么宿将,全是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陈到算是年长一些的。如果陈到失手,其他年轻人的信心都会受到打击,他自己的自信也会受影响,用人的时候难免束手缚脚。
    不留在铜官山和太史慈纠缠,原因之一就是要随时能够驰援陈到。只有确保陈到能守住丹阳,至少和刘繇战成平手,他才能放心入山作战。
    丹阳的消息还没来,孙策先收到了祖郎的消息。铜官山一带的山贼有逃离的迹象,有一部分人撤出了铜官山,在向故鄣南部的山区转移。眼下还只是一些老弱,但有迹象表明,陈败、万秉正在收拾行装,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不仅如此,伏虎山、石门山的山贼也有类似举动。
    孙策很意外。太史慈有手段啊,这才几天时间,不仅掌握了铜官山,连伏虎山、石门山的山贼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到辽东不是避祸,是去拜师学忽悠了吧。俗话说得好,虎不离山,贼不离巢,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山贼底气就去了一半,若非不得已,谁愿意这么干啊。
    郭嘉倒是有心理准备。“这没什么奇怪的,大部分山贼都没什么见识,只知道守着自己那片山头。太史慈人长得好,武功高强,又有刺史做靠山,得到山贼的拥护是意料之中的事。”
    孙策同意郭嘉的分析。太史慈的确是个人才,正因为他是人才,麻烦才大。有这么一个人留在身后,一旦中原大战,他能安心北上吗?
    孙策和郭嘉商量,要不还是趁着太史慈没转移,先切断他的退路,将他困在铜官山?
    郭嘉反对。与其如此,不如先干掉刘繇。刘繇是太史慈的根本,没有了刘繇的支持,太史慈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连官方身份都没有,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山里做贼。就算他能力再强,还能将这些山贼整合成一支精锐?山间耕地少,他们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钱粮供养那么多大军。
    顾徽赞同郭嘉的意见。他还说,根本不用担心山贼,因为山贼之所以是麻烦,有很大因素是地形限制,出了山,没了地形优势,他们的实力已经去了一大半,最多也就是骚扰一下而已,很难有什么大的影响力。以孙策目前的策略来看,只要能维持一段时间,等新政的效果出来了,很多山贼就会主动出山投效。有地耕,有饭吃,谁愿意做贼啊。
    孙策将信将疑。郭嘉取来一份报告,丢在孙策面前。报告是阳羡令葛生和守将李术发来的,短短几天时间,铜官山有千余山贼出山自首。葛生、李术收集了不少铜官山的信息,已经整理成报告,并绘制了一份详实的地图提供给祖郎。
    孙策拿起一看,笑了。“这么说,太史慈是不得不走啊。”
    第781章 所托非人
    陈败叉着腰,看着逶迤的队伍,忍不住又骂了一声。
    几天时间,山寨里少了上千人。开始他还派人拦,后来连阻拦的人都跑了,他也懒得再问。好在他的心腹都是当年阳明皇帝的部下,把孙家当仇人,也不愿意投降官府,他的安全还有保障。只是这么多部下叛逃,铜官山的秘密很快就会暴露,山寨已经不安全了,只能撤离。
    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山寨就这么丢了,陈败心里像被剜了一块肉似的,想起来就痛。他不停的咒骂着孙坚、孙策父子。他们简直就是他命中的克星,孙坚击败了阳明皇帝,将他们出将入相的梦想击得粉碎,孙策打破了他最后一点基业,再次将他变成了丧家之犬。
    麻烦还不仅于此。许家被孙策整得灭门了,许氏宗贼大帅许乾以为是被他连累的,恨上了他,声称要找他麻烦。他明明是被许淳连累的,现在却成了罪魁祸首,还没地方申辩。知情的许淳父子被孙策杀了,其他人都不清楚内情,只知道是他的部下攻击孙策的船队才导致许淳被杀。
    这可太冤了。
    陈败越想越郁闷,唉声叹气。太史慈快步走了过来,听得真切,却装作没听见,大声说道:“将军,都准备好了。”
    “子义,还有必要吗?”陈败又叹了一口气,回头看了看。“不管怎么说,这山寨都是我们的心血,住了十几年,和家没什么区别,一把火烧了多可惜?”
    太史慈笑道:“将军放心,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放火的。”
    陈败拍拍太史慈的手臂,想说些感谢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们要撤退,太史慈主动留下断后,吸引祖郎的注意力,为他们争取撤离的时间。这是一个危险的任务,除了太史慈之外,没有敢承担,也没人能承担。
    “子义,坚持几天就行了,不要硬撑。祖郎的实力我们都很清楚,他的部下精锐,装备又好,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没必要硬拼。”
    “多谢将军提醒。请将军先行,最多三五天,我就会追上你们。”
    万秉在远处停住,招手示意陈败跟上。陈败默默地点了点头,和太史慈拱手道别,向山下走去。
    太史慈站在山道上,看着和万秉绕过几道坡,渐渐消失在密林之间,转身回到山寨。山寨里一片狼藉,到处都是被废弃的东西。千里无重担,虽然山贼们恨不得什么都带走,可是为了行军速度,一些笨重的家具还是被放弃了。一些留下断后的山贼站在这一堆废墟中,情绪低落,看到太史慈走过来,有人只是叹息,有人勉强打起精神和太史慈打招呼。
    太史慈很想安慰他们几句,却又不知如何说起。他知道这些人并非不想下山自首,而是不能。他们大多是会稽人,与当年自称阳明皇帝的许生、许昭关系非常近,不敢去自首,只能安心做贼。其实很多人并不打家劫舍,他们想尽办法在山里开荒种地,自力更生,只是山里土地稀少,养活不了自己,不得不倚赖许家,听许家的指使。
    山寨没了,土地带不走,就算逃到大山深处,他们一时半刻也无法安生立命。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地方立寨,能不能找到适合耕种的土地,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太史慈经历过黄巾之乱,也曾经避祸辽东,他知道这些人的悲哀。他们其实没什么野心,就是想过点安生日子,但生于这个乱世,就连这最起码的要求也那么奢侈。
    也许我应该告诉他们,像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根本不在朝廷的关注之列,早就被诏书赦免了。实在不行,换个名字也能重新生活,如今流民四起,官府根本管不了那么多。
    可是他不能。如果这些人知道了出山自首是这个结果,他们会一夜之间跑得无影无踪,他的任务也就全毁了。
    “将军,怎么了?”徐岩走了过来,看看太史慈,低声说道。
    “哦,没什么,看到山寨这模样,心里不太好受。”
    “可不是么,原来虽然苦点,多少还有点家的模样,现在倒好,跟过了贼似的。”徐岩抹了一下脸,又自我解嘲的笑道:“看我这话说的,我们不就是贼嘛。”
    太史慈同情地看着徐岩。徐岩不是本地人,他也是青州东莱人,还读过一点书,原本在郡里做郡兵,后来闹黄巾,他随青州刺史焦和出战,焦和不懂军事,打了败仗,徐岩被黄巾俘虏,就投了黄巾。结果黄巾又败,他辗转流落到江南,成了铜官山的山贼。因为懂军事,他做了个小头目,眼下是太史慈的副手。
    “你现在不是贼了,他们也不是。”太史慈说道:“你们都是刘使君招募的义士,你是都尉,等击败孙策,你就可以出山了。”
    “那倒也是,等袁家坐了天下,我们就不是逆贼了,我们都是从龙之臣,对吧?”徐岩突然兴奋起来。“唉,将军,你说袁盟主坐了天下,你能做多大的官,能不能封侯?”
    太史慈眼神微缩,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袁绍坐了天下,我能封侯吗?刘繇封侯肯定不成问题。刘家与袁绍有姻亲关系,刘繇又立下如此大功,封侯拜将是意料中的事。可是我能封侯吗?袁绍隐居洛阳的时候非天下知名不能见,眼界高得很,我只是一个青州布衣,名声又不太好,袁绍能看得上我吗?
    太史慈想起了他曾为之效命的东莱太守蔡伯起,堂堂的南阳名士,出身名门,求他办事的时候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等办完事,刺史张琰要报复他的时候,蔡伯远却不肯出面保护他,使他不得不抛下老母,远走辽东。
    刘繇会不会和蔡伯起一样,用我时如至宝,弃我时如敝履?
    太史慈看着莽莽丛林,一时惆怅,茫然不知所归,觉得自己的努力没什么意义,最后都是一场空。在这世家掌控一切的天下,一个寒门士子就算有才能,又能如何,能持三尺剑,登天子阶,立不世之功吗?
    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太史慈的思绪,一个斥候快步奔来,徐岩迎了上去,两人耳语了几句,徐岩匆匆走了回来。“将军,祖郎出动了,正向这边摸过来。”
    太史慈精神一振,将所有的杂念都抛在一旁。“准备迎战。”
    第782章 有压力,有动力
    祖郎举着小圆盾,将自己的脸遮去大半,只有眼睛露在外面。圆盾上蒙了一块黑布,掩去了光滑如镜的盾面,减少了反光的机会,将暴露的可能降到最低。
    太史慈神乎其技的射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种地形,能射远的弓弩手才是真正的主宰。只要箭矢足够,一个神箭手能轻松对付几十人。哪怕是只隔几丈远,箭可以轻松射到,但步卒要想走过去却得费半天劲,等赶到那儿,对方早就跑了。
    “小心点,再小心点,别出声,谁出声谁死。”祖郎一边观察对面的山头,一边轻声说道。他一左一右还有两个亲卫,和他一样,都举着小圆盾,但他们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身后的两名强弩手,每人手中一具四石弩,弦已拉好,箭装在箭槽里,手指搭在弩机上,随时可以发射。
    “大帅,你就放心吧,我们盯着呢。”强弩手连胜信心十足,正想再夸耀两眼,一看祖郎杀人般的眼神,立刻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改口。“校……校尉。”
    “以后再听到你喊一声大帅,老子割了你的舌头。”
    连胜连连点头,像啄米的小鸡。“唉,唉,校尉。”
    “我们现在不是贼了,是孙将军麾下的精锐,懂了没有?”祖郎敲敲连胜的脑袋,又拍拍连胜手中的强弩,晃晃手中的圆盾。“如果我们还是贼,能有这些利器吗?”
    “是,是。”连胜扶住被祖郎敲歪的盔,连声答应。
    强弩也好,圆盾也罢,都是孙策为他们装备的武器,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他们也能做弩,但山中条件简陋,做出的弩射不远,射不准,与孙策提供的制式军用弩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小圆盾是全钢打造的,比他们的藤质、竹盾不知强多少倍,不仅能挡箭,还能用于战斗。至于亲卫营装备的战刀、甲胄,那就更不用说了。即使祖郎是泾县最著名的大帅,手下有近五万人,也没有这么多的好东西。有钱也买不到啊。如果不是祖郎投降孙策,他就算搬个金山来也买不到足够的装备。
    所以祖郎现在极端反感别人称他为大帅。这不仅是在提醒他曾经是山贼的事实,更是暗指他的部下是乌合之众,不够训练有素。投降孙策近两个月,他原本还没什么感觉,反正大家一样训练,可是进山几天,他感觉到了压力。孙策的训练效率明显更高,进步神速,照这个速度,用不了一年半载,他擅长山地战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祖郎要求部下端正态度,不能再把自己当山贼,一定要像孙策的部下一样用心训练,不仅要吃苦,还要多动脑子,想想怎么提高自己,别像以前一样眼前只有这片山。俗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端正态度首先要从纠正称呼开始,任何人不准再叫他大帅,只能称他校尉。
    命令才宣布了几天,很多人还没习惯,祖郎对此很苦恼。
    身后响起沙沙的脚步声,祖郎回头看了一眼,左手握紧了盾牌,右手握紧了战刀,浑身绷紧,就像一头欲扑的豹子。
    “是我,别射箭。”祖向及时出声。
    “阿白,你怎么跑这儿来了?”祖郎没好气的说道,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一个空间。祖向挤了过来,和祖郎趴在一起,看了一眼远处灯火摇曳的山寨。“大……校尉,我们什么时候进攻?”
    祖郎冷冷地盯着祖向,最难改口的就是他。好在他及时改口了,要不然还真没办法处置。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太满意。“谁说我要进攻了?”
    祖向吃了一惊。“不进攻,你把我们拉到这儿来干什么?大半夜的不睡觉,冻死人了。”
    祖郎没理祖向,心里却暗自叹了一口气。祖向是他最亲近的人,他每次参加军事会议,祖向都会参加,但他的心思显然不在学习怎么作战上,孙策和部下商讨军事时说的那些话,祖向几乎一句都没听进去。只要他听了一点,就不会问这样的蠢话。
    同样都是人,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孙策部下的一个百人将都比祖向聪明,只要有机会参加军议都会竖起耳朵听,有的还带纸笔记录,回去还要再研究,胆子大的还会主动向上官请教。自己手下这些人倒好,就知道吃喝拉撒睡,根本没想过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将领。
    “你知道陈败、万秉他们去哪儿了吧?”
    祖向点点头。祖郎手里有一份葛生、李术送来的地图,是综合出山自首的山贼提供的信息绘制的,有了这份地图,铜官山的地形了如指掌。陈败、万秉向哪个方向去了,他们猜都能猜得出来,有目的的派了几个斥候一打探就知道了。
    “我已经派人把消息送给许乾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在半路上截击陈败他们。我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拖住太史慈,不让他去支援。”
    “我们为什么要帮许乾?”
    “我们不是帮许乾,我们是帮自己。”祖郎耐着性子解释。挑动山贼互斗,让他们无法共处,以贼制贼,这是孙策的既定方针。山贼们各自为政,太史慈无法将他们整合起来,威胁就小多了,这比他们亲自动手杀人效果更好。
    初次听到这个方案的时候,祖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就是山贼,太清楚这一招的杀伤力了。各部山贼之间原本就为争夺地盘明争暗斗,如果孙策再有意从中挑拨、刺激,内讧会更加激烈。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更何况是实力相当的山贼。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是最可能的结果。
    这也坚定了祖郎摆脱原有身份的信念。他有一种预感,虽说这一片千山万谷,山贼数不胜数,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孙策的对手,最后都会像铜官山的陈败、万秉一样死无葬身之地。与其如此,不如依附孙策,不仅不会有危险,反而有机会建功立业,得到更多的利益。
    但过好日子容易,建功立业却难,这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能总把自己当作贼,要不然永远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阿白,长点脑子,今天看我怎么调戏太史慈,一举搞定铜官山、伏虎山的这群山贼。”
    第783章 以贼制贼
    太史慈心中隐隐不安。他抬起头,又一次仰望夜空。
    月已西斜,东方泛白,很快就要天亮了。
    可是祖郎一直没有进攻。
    对面的山林黑漆漆的,非常安静,与往常没什么区别,但是太史慈清楚,那里藏着至少一千人,也许更多。他亲自去侦察过,甚至远远地看到了祖郎本人,只是离得太远,祖郎的自我保护意识又非常强,他没有把握命中,也没有把握全身而退,只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