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节
孙策后悔莫及。
第1731章 心有所畏
事实证明孙策低估了古人的鉴赏能力,这首《登幽州台歌》虽然提前了几百年,而且与这个时代的文风也不怎么投契,但随行的人们还是感受到了其中的苍凉之美,一时感慨不已,甚至有唏嘘落泪的。就连甘宁这种粗货都连声叹息,一时有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
有歌便有和,顾徽等人便开始酝酿腹稿,准备一抒胸臆,赞附一番,还有人撺掇着也要出一部诗集,效张纮、杨修故事。他们俩同游数日,得诗赋十余篇,后来便出了一部《鄱阳集》,印行千余部,颇受欢迎。印书工艺公开后,大量印书坊开业,对文稿有着极大需求。经学和《盐铁论考释》这样的学问毕竟只有少部人研究,普通读者更喜欢诗文、小说、传奇故事,一印就是上千份,根本不愁销路。
看着幕僚们吟诗作赋,兴致勃勃,孙策不敢再造次,借口看风景逃离了人群。山地有山地的好处,转过一个弯,热闹就被隔在身后,眼前只有满山的碧树红花,耳畔只有轻风鸟语,天地之间一下子就静了下来。虽然知道暗中还有几十双眼睛在关注自己,孙策还是轻松了很多。
身后有脚步声响,孙策侧了一下头,见刘和带着一个侍女,静静地站在转弯处,见他看过去,她停住了脚步,怯怯地笑了笑。孙策虽然遗憾清静难得,却还是招了招手,又打了个手势,示意郭武等人守住四周,不要让更多的人过来打扰。
刘和走到孙策身后,默默地站着,偷偷看了孙策两眼,欲言又止。孙策苦笑道:“你想说什么就说吧,不用这么生份。”
刘和眼中露出一丝笑意。“我只是觉得意外,原来夫君也有害怕的事。”
孙策想了想,也笑了。“这当然,我也是人。”
刘和仰起头,身体微微前倾,好奇的打量着孙策。“君子有三畏,夫君除了害怕做诗,还怕什么?”
孙策没有回答,他很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自己似乎不仅有三畏。除了害怕吟诗作赋,还怕与人讨论政治,他没有经学底子,对政治理论也一无所知,尤其是儒家的政治观点,他其实并不清楚其中的内涵,也不清楚背后的逻辑。他可以把儒生喷得哑口无言,但他却未必能提出更好的理论。
与一群天才为伍,这种压力实在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没有人会因为他有什么王霸之气俯首便拜,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有着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他们或直接或婉转,或明索或暗求,明里暗里的较劲,而他就是处于漩涡中心的那个人。被带得偏离方向事小,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被不同的势力撕得四分五裂。
立都阳羡还是秣陵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接下来的幽州之战怎么打又是一个例子。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甚至会影响到大政方针的实行。这让他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疲惫感。由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一方霸主,这步子迈得有点大啊。孙策时常觉得这是一场梦,也许一梦醒来,他又回到从前,发现自己只是趴在办公桌上睡了个午觉,哈喇子流了一桌。
“我害怕的事情很多,一时都说不清楚。”孙策抬起头,看向远处的大海。“过些天,我们就要乘船入海。楼船看起来很大,可是到了海中和一片树叶没什么区别,一旦遇到风浪,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够万无一失。这几年楼船出事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出事,损失都非常大,落水的人身不由己,生死全由天定。”
孙策转头看着刘和。“跨海作战的风险不见得就比你弟弟西征来得小。”
“这么说,夫君也畏天命?”
“这和天命有什么关系?”孙策皱皱眉,摇头道:“我不信天命。”
“那你信什么?”
孙策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我信量子理论,一切都是概率?每个人都是薛家那只猫,或生或死,不生不死?我信虫洞,所以才会穿越时空,来到这里?
“我信道,道法自然的道。”
“太平道?”
孙策彻底无语。他想了想,决定还是放弃这个话题。他理解刘和为什么会这么想,于吉等人在豫州传道,最近与严佛调等一些佛教徒吵得利害,佛道之争已经提前上演。不过佛也好,道也罢,现在都没成气候,所以影响还有限。只是他征召了大量的黄巾军屯田,朝廷认为他信奉太平道也在情理之中。
“你信什么?”
刘和被孙策看得有些窘迫,垂下了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我……我原本信浮屠的。”
“浮屠?”
“是啊,人生皆苦,唯冀来生。”刘和轻声叹息:“我手无缚鸡之力,无法为那些死难者报仇,只好每日祈祷,希望那些杀人者堕入地狱,接受惩罚。”
孙策哭笑不得,想想却又释然,刘和除了请菩萨保佑,她的确也做不了什么。佛教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大盛,有一个原因就是王朝更换,生死无常,即使是家大业大的门阀也未必能在乱世中自保,此生不可掌控,只好寄希望于来世。信佛的有两种人:一是绝顶聪明的,一是愚昧无知的,但归根到底都是一种人:对未知充满恐惧的。
只可惜恐惧并不能因信仰而消减,只会被人利用。克服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哪怕前面是汪洋大海,浩渺星辰,此生都不可能到达目标,但迈出一步就是一步,总比在原地哭泣好。
“浮屠的精髓不是苦,而是空。”孙策笑了起来。“我有一部浮屠经,还是洛阳白马寺的浮屠道人送的,回头给你吧,反正我也没时间看。”
“没时间看,你怎么知道浮屠的精髓是空不是苦?”
“呃……”
见孙策无语,神情尴尬,刘和下意识的缩回了脖子,又低下了头。“多谢夫君赐经。”
孙策没有再说什么,回头看看远处的越舞等人,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你来了这些天,有件事忘了和你说,你那几个侍女年纪都不小了,如果有合适的人就嫁了吧,别耽误了她们。我身边不缺人,不需要太多的侍女侍候。”
刘和点了点头。甘梅、甄宓身边的侍女都不多,少的一两个,多的如麋兰也不过三人,她身边有陪嫁宫女二十人,的确太多了。她又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只靠孙策给的月钱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她自己带的嫁妆虽然不少,坐吃山空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留两个,其他的都遣散了吧。她们年纪都不小了,就算是在宫里也该遣散了。”
“也不用太急,趁着这段时间和义从营接触多,看到有合适的就嫁,以后还有机会见面,保持联络。义从营的小子都不错的,武艺好,人品佳,忠心耿耿,将来放出去至少是个都尉,出几个将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也不算辱没了她们。”
“这样……好吗?”刘和又惊又喜。能做宫女的都不是普通出身,就算不是世家,也是官员,天子知道她这次出嫁情况特殊,生怕孙策起疑心,挑选的都是与孙策没有冲突的清白人家,容貌都是中上之姿,识文断字,如果能嫁给孙策身边的将士,对她来说就是一个人脉资源,不再是孤立无援。她当然求之不得,只是觉得这么好的事来得太容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有什么不好的?”孙策笑笑。他清楚刘和在想什么。他倒不是想给刘和结党营私的机会,但他清楚这根本拦不住。他身边的女子哪一个背后不站着一群人?袁氏姊妹有袁家旧部,尹姁有讲武堂毕业生,多刘和一个也没什么区别。
刘和身后没什么依靠,让她的侍女嫁出去,既能解决一些经济负担,也能解决一些将士的婚配问题。这些侍女出身不错,整体文化素养较高,嫁给这些义从营将士,相夫教子,对他的嫡系力量整体素质会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至少要比娶一字不识的女子强。至于忠心,他一点也不担心,义从营的将士跟着他出生入死,忠心耿耿,要是被几句枕头风就吹晕了,那也太失败了,这种人也成不了事。
这些天他也看出来了,刘和虽然是公主,但她既没有玩弄权术的能力,也没有拉帮结派的野心,只想安安生生的过日子。既然如此,他也不介意小施恩惠,让这些侍女嫁给义从营的将士,各取所需,两全齐美。
见孙策不像说笑,刘和连声称谢。她陪着孙策向前走去,不知不觉地又握上了孙策的手,两人并肩而行,山路狭窄时不免手臂相摩,有时候甚至挤在一起。春衫单薄,刘和能感受到孙策粗壮的手臂上传来的力量,心口怦怦乱跳,说不出的欢喜,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脚步也跟着轻快起来,裙裾飘动,宛如穿花蝴蝶。她不时地转头看一眼孙策,越看越欢喜,忍不住说道:“夫君,我为你唱一只胡曲吧。”
第1732章 新港
孙策忍不住笑了。我可能娶了一个假公主,皇家风范没看到一点,倒会唱胡曲。
“你还会唱胡曲?”
刘和吐了吐舌头,神情有些尴尬,说话也有些不太利落了。“我……先帝……先父……”
“行了,别纠结了,先帝也好,先父也行。”孙策很淡然。“跟我说说你的家人吧,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刘和放松了些,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宫里……我家里也没什么好说的。十岁之前,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偏殿里生活,身边只有保姆和宦官,我没见过阿母,也很少见到先帝,平时也见不着他,每年只有几天可以看到他,而且看到他的时候也没什么话可说,最吸引我的也是那些唱歌跳舞的胡女,我觉得她们可好看了,长得也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眼珠非常好看,就像猫一样……”
说着说着,刘和忽然打了个寒颤,闭上了嘴巴,下意识舔了舔嘴唇,握在孙策手心里的小手也有些凉。孙策知道又勾起了她的惨痛回忆,连忙说道:“那你都会什么胡曲,唱一个听听?”
“好吧,我给你唱一个《摩诃兜勒曲》吧,听说是胡人求雨时唱的,可惜没有乐师伴奏,要不然也挺热闹的。”刘和松开孙策的手,快步走到前面一个略宽敞些的地方,一手提裙角,一边掐指如凤头,嫣然一笑,轻声吟唱起来,一边唱一边跳,虽然是在山坡上,一边便是山谷,孙策非常担心她会一不小心摔下去,她却舞得很投入,身姿轻盈,有板有眼,还能做出一些高难度动作,脚向后一勾,轻松地踢到了后脑,倒是让孙策很是惊讶,完全没想到看起来像个闷瓜的刘和跳起舞来居然如此活力四射。
刘和唱的是大概是胡语,反正孙策一句也听不懂,但舞姿中却隐约可见天竺之风,尤其是一些双手合什、扭腰摆胯的动作很有几分印度歌舞的味道,只可惜刘和穿的是汉式春衫,不是那种露出肚脐的舞衣,否则一定很性感。另外还有些遗憾就是刘和身体单薄,没什么曲线,青春活力足够,娇艳却有不足,不像三哥歌舞片里的女星那么肉感。
刘和一曲舞罢,孙策拍手叫好。
“好看吗?”
“好看,非常好看。”孙策赞道:“你跳起舞来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先帝也这么说。”刘和取出手巾,擦着额头的细汗,脸蛋红扑扑的,眼睛放光。“有一次,他对我说,弟弟继承了他的聪明,我继承了他的灵气。可惜他太忙,没时间教我,我只能一个人躲在没人的地方跳,一跳就是半天,常常忘了吃饭,为此没少被保姆责骂。”
“保姆还敢责骂你?”
刘和苦笑道:“当然,后宫都是何皇后做主,宫里保姆都是她的人。宫里的人说她是我大汉的灾星,专门来绝大汉后的,好几个怀了孕的女子死得不明不白,就算偷偷生下来,也逃不过她的眼睛,迟早要想办法弄死。我如果不是女子,也未必能长大成人。”
孙策知道皇宫凶险,也知道何皇后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可是此刻听刘和说来还是觉得后脊梁直冒凉气。在利益面前,人究竟可以变得多凶残?我身边这么多女子,将来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继承人制度必须要尽快制定,袁衡要尽快迎娶进门。那个位置空得太久,难免有人会生非份之想。
一想到这些事,孙策刚刚轻松一些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
麋家是东海大商,走的又是海路,郁山港经营了几代人,俨然是麋家的私人港口,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孙策决定在此建水师大营,麋家看到了机会,不惜工本,倾力协助,几年时间就将郁山港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又建了水师大营,军营,码头,将领住的别墅,一应俱全,既方便又安静,下了山就是帆影如织的码头,上了山就是鸟语花香的独门小院。
孙策站在山顶,俯瞰水师大营,巨大的楼船安静地停靠在海边,整装待发。越过东侧的云台山,无边无际的大海就在眼前,相比于水师专用码头,东侧的民用码头更加热闹,不时有船只入港、出港,既有大型海船,也有普通渔船。
“那些渔民都是本地人吗?”
“是的。”麋竺点点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朐县海浸严重,能耕种的土地非常少,很多百姓要靠出海打渔为生。不过他们的船不大,不敢走得太远,只能在近海打渔。”
“水师也在近海打渔吗?”
麋竺看向甘宁。甘宁说道:“水师有粮饷,不需要跟这些苦哈哈的百姓抢饭吃,除非有海贼出现,我们一般都离他们远远的。”见孙策眼神怀疑,连忙拍着胸脯说道:“将军若是不信,你可以派人去问,我真没杀过他们。”说着,他嘿嘿一笑,眼神狡黠。“这些人不是麋家的奴婢,就是麋家的乡党,我在麋家做客,多少要给点面子。”
孙策并不意外。麋家是商人出身,怎么会做亏本买卖。朐县是偏僻之地,山高皇帝远,麋家就是这里的土皇帝,家大业大,不知多少人要靠他家生活呢。就算不是他的奴婢,也可能是他们家的雇工。水师驻扎于此,麋家受益最大,至少海贼不敢靠近了,小海贼遇到甘宁这锦帆贼和找死有什么区别。至于贿赂甘宁的那些费用,两船货就赚回来了。
麋竺脸上挂着淡淡地笑,却不说话。孙策也没说什么,诸事草创,麋家下了血本,自然要丰厚的回报。眼下准备攻击幽州,还需要麋家兄弟的支持,不宜与他算得太清楚。等幽州平定,再慢慢收紧不迟。
“对面山上也有一些院子,也是你家的?”
“是我家建的,现在卖出不少了。有些财力雄厚的客商见此地风景好,想在此置业,以便经过时住上一段时间,会会朋友。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交换信息,收集情报的好机会。郭祭酒,我在那里留了几个院子,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好。”郭嘉也不推辞,一口答应。
孙策也点了点头。商人走遍天下,就是天生的情报人员,消息不灵通是发不了大财的,麋竺能成为巨商和他长袖善舞,广交朋友分不开。在这里建产业,既能赚一笔,又能和各地大商攀上交情,的确是公私两不误。
“都是哪儿的商人?”
“各地的都有,兖豫青徐,荆交扬益,冀州的也有不少。印书坊的工艺公开之后,有不少冀州人赶到荆州去买纸,冀州本地纸质量不佳,不是太厚就是太硬,硬出来的书手感不好,不好卖。前些天还有人来谈,想做荆州纸的专营呢。本来他们打算从东莱采购,试用了荆州纸之后,发现还是荆州纸更好。”
孙策笑了,有些得意。东莱的左伯纸可是名牌,但一直是私家作坊,改进的动力不如荆州纸坊,能力也不如南阳木学堂,在荆州纸的进攻下节节败退。至于冀州纸就更不堪一击了,原本就靠袁绍的强制命令生存,如今袁绍死了,袁谭没有这么强的控制能力,冀州世家才不愿意买这种又贵又不好用的纸呢。
“什么人想做专营?”孙策向山坡下走去。他准备乘上楼船,到民用码头去看看。麋竺跟了上来。“将军可能认识,巨鹿耿家。”
孙策想了一下,有点印象,当初袁谭就是耿苞出面谈叛赎回去的。耿苞当时是袁绍的主簿,也算是心腹,现在居然来私下里谈生意,还想要专卖权,看来袁谭的日子不好过,满足不了冀州世家的胃口。这是一个用间的好机会,如果能在袁谭身边布下耳目,消息就更及时了。
“可以谈谈看,摸摸冀州的家底,如果可能的话,把冀州纸坊全干掉。奉孝,你去谈吧。”
郭嘉爽快地答应了。这种活他最擅长了,也是他的份内工作。
孙策等人来到码头,乘上楼船,出了水寨,来到开阔的海面上,风力增强,海浪顿时大了不少,楼船晃动的幅度也变大一些。对水师将士来说无所谓,没有出海经历的刘和却有些紧张,来自凉州的马云禄也有些不安,紧紧地抓住栏杆,不敢松手,两条腿也像是骑马一样分开。看到这副情景,孙策便想到马超当初晕船的模样,不禁暗自发笑,看来这是遗传,不是马超一个人怂。
绕过云台山,民用码头渐渐展现在面前,这个码头和水师专用的码头差不多大,但是更热闹,大大小小的船只来往穿梭,码头上摆着很多摊位,远处停着不少牛车,谈生意的人三五成群,每次有大生意谈成便有人高声宣布,激起一阵阵叫好声,热闹的场景让刘和兴奋得忘了害怕,和侍女们叽叽喳喳。
“原来这就是真正的市场啊。你看,你看,那是什么鱼?好长啊,像腰带一样。”
“那就叫带鱼。”甄宓走了过来,笑道:“姊姊要不要尝尝新鲜海味?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鱼,还带着海腥味呢。”
第1733章 生意
耿苞站在小院二楼的走廊上,慢慢摇着手中的尘尾,眼神不时瞟一眼远处的楼船。
他之前没见过那艘楼船,高大如山,气势雄壮,即使隔着这么远也能感觉到巨大体量带来的压力。桅杆高大,看起来比普通的楼船至少要高一半,如果挂上帆,在海中乘风破浪,速度一定很快。
耿苞叹了一口气,心情郁闷。他从冀州赶来,不惜重金买下这幢小院,除了要和麋家拉上关系,招待袁谭交给他的任务之外,还有为自家求财的打量。他乘坐的是一艘商船,在冀州也算是大的,本来还有些担心太显眼,到了这里看到一艘又一艘的海船,他不仅放了心,还有些失落。他的商船毫不起眼,停靠在码头,根本没人注意得到,就连他自己都要费好大力气才能确认自己的船还在。
这么大的船能装多少匹战马?两百匹,还是三百匹?这么大的船通装多少货,一船能赚多少金的利润?
他旁敲侧击的问过麋竺,但麋竺只是高深莫测的笑。
这艘楼船应该是孙策的座舰。两天前,山后的水师大营就戒严了,别说靠近,连翻过山头看一眼都不行。麋竺在此建屋的时候显然就考虑到了保密的需要,几座小院在关键的路口一拦,云台山的西坡就成了秘密,除了猿猴,没人能爬上那些陡峭的山崖。
孙策来到东海,他究竟想干什么?是攻击刘备,还是攻击袁谭?公孙瓒和孙策有联盟,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很早就去了孙策身边为质,如今公孙瓒死了,孙策不可能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是袁谭最担心的。如果不是沮授强烈坚持,使者早就来了,而不是现在才来,还是以经商的名义。
孙策的楼船在码头附近停下,有几只渔船靠了过去,隔得太远,耿苞看不清楚,只能等留在码头的耳目回报消息。楼船停了片刻,绕着码头转了一圈,又扬帆向大海深处去了,渐渐消失在云水之间。
耿苞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睛,转身回屋,凭窗而坐。小院不大,算不上奢华,但造得很考究,仅这窗户就让人大开眼界,清一色的琉璃镶嵌,不用点灯,仅凭透进来的阳光,屋里就亮得可以读书写字。听麋竺说,这是豫州工坊的产品,如今孙策治下的郡学、幼稚园都使用这种窗户,有钱人家也喜欢这种窗户,至少要在书房装上两扇以便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