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8页

      老东家跟少东家这下子被折腾的不清,那狗崽子一翻身成了公方经理了。我呸!这都什么破事儿啊!”
    唐德恺默然,这种事情他也不是没感觉到,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足够让他警醒的。
    …………:……
    老古在唐家住了一天,第二天唐德恺就骑着自行车将老古送到二八五农场。
    农场距离机械厂不远,也就十几公里,骑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这个农场也才建起来两三年,有当地的农民,也有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农民。
    农场很大,行政级别也高的吓人,从单纯的行政级别上来说,农场的书记和市高官同一级别~
    快到夏天,远远的看见农场就是满眼满天的金黄。
    快到了冬小麦收割的时候了。
    “够你累的,割麦可不轻松。”
    唐德恺略带丹心的说道,“你的腿能撑住吗?”
    “放心吧,死不了。”
    老古坐在后面拍拍大腿说道。
    进入到农场行政区和家属区之后,唐德恺才知道原来农场不仅仅只种植了小麦,还有一片大果园,专门种植库山特产的香梨。
    找到人事处办公室,将介绍信拿出来。
    “古云岫同志,欢迎你。”
    “唐厂长辛苦您亲自把人送来了。”
    “没事没事,我跟老古是老朋友了。”
    古云岫正是老古的大名。
    取自于归去来兮辞。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也许老古的父亲十分向往这样的生活吧。
    老古被安排在集体宿舍里,与机械厂一样,也是地窝子。
    里面靠墙两边各有一行大通铺,有几个空着的床位,唐德恺和老古选了一个靠墙的位置,将铺盖铺好。
    “行了,你快回去吧。”
    老古拍拍手道。
    虽然有些担心老古的腿,但是唐德恺还是相信老古的能力,并且这里距离机械厂也不远太远,以后让孩子们常来看看他,给他送点东西什么的。
    唐德恺拒绝了二五八农场的干部提出要请他吃饭的提议,推说两家是邻居,想吃什么时候都有机会,而现在厂里还忙着呢云云。
    真是的理由是,他唐德恺亲自来到农场,书记不说来见一面,甚至连句话都没有。
    虽然之前从未和农场的书记见过面,虽然你和市高官同一个级别。
    但是唐德恺心里还是不爽。
    他们厂还是国家一机部直属单位呢,那是国家部委的亲儿子。
    你顶多算是土霸王,我可是皇亲国戚,你这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吧。
    唐德恺带着对老古的忧心和不忿回到了厂里。
    第28章 专家,来了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时,在农场的老古终于开始了他的农民生涯。
    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下地割麦子。
    因为西疆的土地贫瘠,所以小麦长得十分低矮,麦穗也十分的小。
    小麦长得越低矮,割麦的人就越累。
    许多人最后真是跪在地上一步步的往前移动。
    唐阮阮和叶淮生则是抽出时间来就骑着自行车来看望老古,给他送饭,还有唐阮阮特意准备的灵水。
    从没有干过农活的老古的确被折腾的不轻,还好有唐阮阮时不时的补给,让他觉得虽然累,但是还能坚持。
    从而得出了自己的身体还很年轻的错觉。
    农场里忙着割麦,厂里也热火朝天的忙了起来。
    一车车的红砖从公路拉进来,几栋红砖建成的小楼房拔地而起。
    不要误会,这不是给厂里建的职工房,而是为了迎接苏联来的专家专门修建的。
    由于小楼房是由红砖修成的,所以厂里人都叫它小红楼。
    小红楼里面也十分的豪华,墙上涂了白腻子,地上用水泥刮光,每一层都有卫生间。
    让每一个来看的职工都啧啧称奇。
    大家开始幻想,什么时候我们厂里能够一口气盖个十几栋这样的小红楼,然后咱们大家都住进去。
    有人说用不了两三年,有人说起码要二十年,甚至有人说五十年。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左青青站出来,告诉大家建这么一栋小红楼花了多少多少钱,我们厂从投产到现在账上入了多少多少钱。结果两项一抵,之前几个月不但大家白忙活了,还从账上填进去不少。
    这下子大家可不敢在幻想一口气修个十栋八栋的小红楼了。
    还是住地窝子吧。
    没看人家厂长一家也住在地窝子呢嘛。
    就连食堂的大妈都被特意嘱咐过,等到苏联的专家来了,要特意给他们开小灶。
    做完这些事情,唐德恺一脸不爽的回到会议室。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几个大烟枪已经将这里变成了仙境。
    “小红楼也建成了,花了多少钱你们也都知道,所以啊都给我争口气,老高,尤其是你们技术员,一定要人家的看家本领都学到手,不然可对不起咱们省吃俭用建的小红楼。”
    高成华轻轻拍了下桌子,保证道:“厂长您放心,这段时间小景一直带着我们学习俄语呢,我们一定会勤学好问,争取将专家们教的知识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