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雪中送炭
“小弟,你能帮姐姐一个忙吗?”周桃望着男孩子,把便条递给他。“帮我把这张条子,送到我们刚才碰面的工厂那里,交给站在门口的保安叔叔——”
这家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解决温饱。
否则的话,就算给他们服用了淬体体,身体依然会一天天垮下去。
所以让保安带一些粮食和肉食过来,帮他们暂时度过危机。
等他们身体养好了,再考虑后面的事。
男孩子点点头,接过纸条,匆匆往外面走了。
老奶奶和周桃坐在门口的长板凳上,屋里只有一张破旧的四方桌,以及几条旧板凳,没有其它家具。
“姑娘,你刚才是不是给老头子喂了什么东西?”老奶奶虽然年纪大了,双眼却很好使,头脑也很清楚,想到周桃刚过来时,塞了什么东西到老头子的嘴里,她开始以为是看错了,现在老头子的变化,让她猜测自己没看错。
这姑娘一看就是个善良的人,不会害人,所以她一点也不担心。
反而有了期待。
难道她年纪轻轻,就是一名医生,在帮老头子治病?
老头子身体健康时,一家三口靠着私有地的红薯土豆,养头猪再养几只鸡鸭,还可以上山采些草药卖钱,虽然吃不饱,好歹能活下去。
他一病倒,每天喝的中药钱,就把这个家彻底拖垮了。
能借的地方全部借遍了,现在村里人都已经不再搭理他们一家人,没想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来了一个好心的女孩子,难道是专门来救他们的?
“是的。”周桃见老奶奶反应灵敏,也没骗她。“这是一粒用各贵中药淬取出来的药丸,大爷吃了后,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这家人值得自己出手相助。
“那就好。”老奶奶原本苍白的皮肤,因为兴奋染上了一层健康的红晕。“老头子如果好了,你等于救了我们一家人的性命——”
趁着这个间隙,周桃又问起她们一家人的情况。
原来大爷大娘两人,以前是京城高校的教授,因为儿子出国留学,娶了个外国女人当妻子,被诬陷里通外国,成了反革命分子,打倒后,批斗了一个月,最后下放到这里接受劳动改造。
因为大爷以前学过医,到了这边后,替村里的乡亲治了不少病,所以倒没受多大罪。
十几年前,家门口听到婴儿的哭声,两人猜测是弃婴,不忍心丢下不管,于是收养了。
以前一家三口生活还算顺利,随着孩子年纪长大,能帮两老做些家务,他们也轻松不少。
可惜老头子的身体突然垮掉了,没有力气继续上山采药,给人看病的事也只好作罢。
最近更是长时间卧病在床,连走路都变得困难,随时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她和小孙子只能尽量想办法买药给他延命,厚着脸皮向村里人借钱,现在已经欠下三百多元了。
村里人虽然没有催她们还钱,却也拿不出钱借给他们了,一家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
早上孙子突然出门,她也不知道他去干什么?没想到却把这个小姑娘带回来了。
“那个小弟弟多大了?”他说自己有十八岁了,周桃怎么可能相信?
“他今年十四岁。”老奶奶没有骗她。“个子其实不矮,就是最近没东西吃,所以很难长个了——”
对于这个孙子,她觉得非常亏欠。
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在学校上课,他却不得在家帮自己照顾老头子。
“哦。”周桃有些吃惊。“你们把他教育得不错,很懂事,也有担当。”
没想到他才十四岁,就有勇气找自己求工作,胆量不小啊!
她比较欣赏这种男孩子,家里有困难了,敢于站出来,而不是觉得自己还小,等爷爷奶奶去想办法解决。
“嗯,他很乖很懂事。”说起这个孙子,老奶奶忘了眼前的困苦,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她们原计划好好培养他,让他将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材。
现在看来只能靠他自己了。
“你别担心,等大爷身体恢复了,你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周桃安慰道。
门口传来脚步声,两人站起来,往门口走去。
原来是那个男孩子回来了,身后跟着在玩具厂担任保安工作的冯建新,肩上扛着一只袋子。
“周小姐。”看到周桃,他把袋子放下来,上前叫了一声。
已经在她手下干了一年多,她的字迹已经认得,看到她的纸条后,连忙去后面准备了东西,匆匆送过来。
“东西拿来了吗?”周桃问道。
冯建新带过来那袋东西,应该有三四十斤了,她不确定里面装的是什么。
“带来了。”冯建新连忙回答道。
说完,把袋子提进屋里,把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放在桌上。
一块两斤多重的肥肉,一只鸡,一条一斤多重的草鱼,还有一包香干和一斤油豆腐,剩下的是二十多斤的大米。
“那就好。”周桃从口袋掏出五十块钱,交给他,“这些放在这里了,你们那边材料不够的话,你再去买一批回去。”
玩具厂每天有二十多个人在干活,这些是他们一天的食材,她对底下的人向来大方,舍得买鱼买肉给他们吃。
所以建筑工人的工作效率也比较高。
“好。”冯建新接过钱,匆匆往回走。
趁现在时间还来得及,再去买些材料回来,否则中午的菜就不够了。
“周小姐,这是——”见那人放下东西就走,老奶奶有些着急地问道。
心里有个猜测,可是又觉得大家今天第一次见面,没理由送这么大一堆东西,所以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小弟弟不是想给我工作吗?”周桃怜爱地揉了一个男孩子的头。“这些算是提前预支的工资,让他把身体养好了,才有力气帮我干活——”
有钱了就想做些善事,她觉得胡乱捐出去没意义,实实在在地帮助别人,才是正确的做法。
“这些是送给我们的——”男孩子咽了口唾沫,不敢相信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