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8节

      三个名字一报,身份立刻得到了证明。大食人即便再有手段,也不可能同时仿冒得了户部侍郎宇文德、中书舍人宋昱和疏勒大都督周啸风三人手迹。况且王洵身边,还有宇文德和宋昱两人的亲弟弟在场。
    沙千里和黄万山却不肯松手,抬起头来,以目光征求王洵的意见。只要后者给个稍稍明白些的暗示,立刻就让信使及其随从自人间蒸发。王洵现在也是心乱如麻,抚着额头发了好一会儿傻,才摆摆手,精疲力竭地吩咐,“别难为他。让他先把几封信呈上来,咱们好验明真伪!”
    “是,是,王都督明鉴!”身处虎狼之穴,信使丝毫不敢有怨言,连声答应着,从破烂的衣衫中,摸出了三封散发着汗臭味道的信,双手逞到了王洵眼前。
    信的封口,都用火漆粘着。王洵见其中两封信的收信人不是自己,便将其推给了宇文至和宋武,自己只打开第三封。
    “这个时候了,还分什么你我!”宇文至和宋武急得直跺脚,拆开属于自己的那封信,直接摊开在了帅案上。“大伙都看看,里边也许有咱们需要的内容!”
    “也好!”王洵在六神无主的情况下,最是从善如流,把属于自己的那封也摊开,与前两封放在了一排。“大伙都别客气了。事情紧急,咱们顾不了太多!”
    闻听此言,众将也顾不得避嫌,纷纷围拢上前,举目扫视。看笔迹,这三封信的确分别为宇文德、宋昱和周啸风三人所写。其中宇文德的话语最为急切,用几近哀求的口吻,敦促自家弟弟宇文至,一定要说动王洵领兵回京,保护圣驾的安全。宋昱的信则委婉了许多,先约略说明了眼下中原地局势。然后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由头,请宋武劝说王洵早做决断。暂时放弃大宛,日后还有机会再夺回来。一旦中原局势继续糜烂下去,恐怕大宛都督府也就成了无根之萍,早晚会毁于突如其来的风暴。
    第三封信,是周啸风匆忙所写。他坦率的告诉王洵,叛军已经快打到了潼关之下,长安城危在旦夕。安西军大部分兵马都奉命东返,前去拱卫京师。如今还留在疏勒的,已经不足五千。所以王洵无论是决定奉旨班师,放弃大宛。还是准备无视朝廷的乱命,继续与大食人周旋。都需要仔细考虑后方安危。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盟友。闻听中原动荡,先前对大唐唯唯诺诺的回纥人、羌人、吐蕃人,甚至王洵熟识的楼兰人,都可能会趁火打劫。而留在疏勒的区区数千安西军,自保尚不暇,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给予大宛方面任何支持。
    换句话说,如今的大宛都督府,已经彻底成了一支孤军。只要回纥人将葱岭一线的通道切断,大伙就要四面受敌!
    “怎么会这样?!”看完了信,众将面面相觑。“大唐,大唐……”
    大唐国运,去年分明还如日中天来着!在场人中,面色最难看的顶数麦尔祖德、阿里依和马宝玉三个。前者整个家族的荣辱,都依附在王洵身上。而后两者,则相当于被扣在大宛军中的高级囚犯,如果想避免今天的消息走漏到大食那边,王洵此刻的最佳选择,就是杀人灭口。
    然而王洵眼下却没时间顾及到这三个人的想法,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一会,突然低声向信使询问:“你来之前,叛军究竟打到了什么位置?封帅呢,按周将军所言,他不是跟高帅合兵一处了么?怎么还顶不住安禄山?!你仔细跟我说说,把你知道的全告诉我!”
    按常理,对方奉皇命而来,既然身份确认无误,就应该被引到上座。王洵若是想打听消息,就得把态度放端正些,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可眼下,双方谁也顾不得这些繁文缛节。特别是信使,因为不敢确定王洵会不会奉诏,声音都吓得变了调子,“下官,下官,下官奉命前来传旨之前,只是龙武军中的一个校尉。从没,从没上过战场,对,对武事并不太清楚…..”
    “谁要你说这些。你只是说说你知道情况!”王洵被绕得心烦意乱,拍打着桌案催促。
    “下官,下官不敢,不敢乱…..”信使的话愈发啰嗦,身体在疲惫和恐惧的双重打击下摇摇晃晃。
    “叫你说,你就说。”王洵皱了皱眉,不怒自威,“来人,给他搬张胡床,顺便拿些葡萄酒暖暖身子。还有外边的随从,也每人先发一坛子葡萄酒,两块肉脯。你放心,我即便不奉诏,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是,是!”得到了王洵的承诺,信使的心终于安定了些,理了理思路,低声陈述,“我在京师听人议论,说安禄山起兵突然,朝廷开始根本不信他会造反,所以丝毫没有防备。待叛军都快过黄河了,才仓促派封矮,不,不不,封节度去河南募兵抵抗。却又怕,怕封,怕封节度跟安禄山有交情,不肯把地方上兵马完全交给他。另派了毕思琛去驻守洛阳,顺道监视封常清。然后,封节度就败了,毕思琛干脆投降了安禄山,把朝廷拨付的五万大军,也当做了见面礼。然后,安禄山就高歌猛进,多亏了河北的颜家父子突然起兵,在背后绊了他一下,要不然,要不然……”
    他此刻又累又怕,一番话说得毫无条理可言。但王洵等人,还是听了个大概。又想让人抵挡叛军,又不给予完全的信任,甚至连合格的武将和士兵都不给,也难怪封帅无力回天了。只是这样一来,局面将愈发难以收拾。兵家最忌讳的就是添油战术,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三个人都带领着一支兵马,三个人谁单拿出来,都不足以挡住安禄山。朝庭不让三人合兵一处,却自己主动一点点把本钱往里搭,这支兵马打光了再上另外一支,最后只会输得血本无归。
    稍微粗通军略的人,都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听完了信使的粗略介绍,大宛都督府众将个个脸色青黑,实在不敢恭维朝廷的一系列决策。半晌之后,黄万山皱着眉头,低声询问,“颜家父子起兵之后,朝廷派援军了么?你来之前,可曾有河北的消息!“
    “派了,但是没能赶到,颜家父子就被史思明所败。”信使身体猛然一僵,脊背瞬间变得笔挺, “颜季明被史朝义所杀,颜杲卿被押到洛阳。据说安禄山打算劝他投降,却被他当面痛骂。恼羞成怒,就亲手割下了他的舌头。可他还是用手沾着自己的血,在地上写字斥责安禄山。安禄山又剁了他的双手,他便用脚继续写。直到最后被乱刃分尸!”
    第四章 英魂 (一 下)
    第四章 英魂 (一 下)
    “嘶!”众将顿觉浑身上下凛然生寒。一半为颜杲卿的硬气,另外一半儿却是为了安禄山的残暴。在众将的潜意识里,只有化外蛮夷,才有慢慢地将俘虏折磨致死的癖好。作为礼仪之邦的大唐,绝不会这样干!而现在,比起安禄山来,那些喜欢将俘虏变卖为奴隶的大食人,简直都成了谦谦君子。
    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受,尤其是当着麦尔祖德、马宝玉等“蛮夷”的面儿。“突厥胡种就是突厥胡种,即便做了大唐的官,依旧野性难改。”宇文至最爱面子,第一个点明安禄山的血统。
    “就是,皇帝陛下居然一直认为,胡人心眼实诚。”有人低声附和,发泄多年来积蓄的不满。
    “是李林甫那厮花言巧语蒙蔽的皇上。并非皇上自己偏心!”有人却心中兀自念着臣子之礼,迫不及待地替李隆基辩解。
    这话其实也不算冤枉了李林甫。在他为首辅的十数年里,提拔重用的全是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等异族武将。这样做,一则是因为安禄山等人在朝内根基比较浅,容易被他控制。二来异族武将也的确知恩图报,得到了好处后,必会想方设法给李林甫送一份厚礼。每次交易,买卖双方都能皆大欢喜。只是边镇节度尾大不掉的祸根,从那时就已经埋下,并且越长越壮。直到今天,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般打到潼关之外。
    这场灾难,与其是说是因为杨国忠兄妹专权误国,逼人太甚而起,不如说是杨国忠昏庸无能,未及时收拾好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可眼下议论这些都没有用,特别是在当事人李林甫已经死去多年的时候。
    “都安静一下!”王洵重重敲了下帅案,以前所未有的严肃姿态,制止了众将的喧嚣。“给钦差大人把酒斟满,暖暖身子。您慢慢喝,这酒比较烈,别喝得太急!”
    最后半句话,是冲着信使说的。令对方握酒盏的手哆嗦了一下,差点没洒在脏兮兮的前大襟上,“没,没事。我,我的确饿得狠了。多谢,多谢大都督关心!”
    “我还有话需要问你!你不能喝醉了!”王洵皱了下眉头,强压住心中的难过强调。颜季明曾经给他有过数面之缘,彼此之间的印象都非常好。谁曾料到,世事无常,这么快,双方便永无再见之机,“颜杲卿父子起兵后,朝廷应该有一段缓冲时间调整部署。封帅和高帅都是知兵之人,照理应该将军情如实上奏给陛下,然后由兵部再拿出个更合理的反击方案来才对。怎么居然让叛军再一次得了手?那一个半月,朝廷里都忙着干什么?”
    “忙着,忙着?”钦差放下酒盏,脸色不知是因为惭愧,还是因为酒气上涌,变得殷红如血,“下官的职位低,对上头的事情不太清楚。那些日子,只是见京师里张灯结彩,庆贺安禄山后路被抄。封矮,封节度好像给陛下上过一回书,陈述用兵方略。但被陛下当堂驳回了。据说是因为骠骑大将军高力士私底下跟皇上说了些什么话。但高骠骑具体怎么说的,下官没敢打听!”
    当然是不想让封常清再立新功了!谁都知道,封常清最近两年,跟太监们关系处得很僵。可高力士也不看看形势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居然还光顾着拖封常清后腿!这些太监们,莫非身体残缺了,心也残缺了么?!
    “战败之后呢,朝廷如何处置封帅?!”宇文至更关心的是封常清的个人安危,走到钦差面前,急切地追问。
    “朝廷夺了封,封帅的爵!”意识到这里的人对封常清都十分尊重,信使不敢再称呼后者的诨号,“削职为民!勒令封节度去高节度帐下戴罪立功。但末将觉得陛下只是一时愤怒,待怒气平息之后,应该明白,封节度已经尽力了。”
    “希望如此!否则,休怪我等….”宇文至轻轻撇嘴。因为当年的牢狱之灾,他对大唐朝廷一直心怀不满。对于朝中文武百官,也是鄙夷的多,佩服的少。唯独对于将自己留在身边,当做种子培养的封常清,既敬又畏。不容别人施以半点儿伤害。
    “先别胡扯。”王洵将面孔转向宇文至,厉声喝止。“正是需要安西军出力之时,朝廷应该不会拿封帅怎么样!高仙芝呢,朝廷吃了这次亏之后,准许他跟哥舒翰合兵了么?”
    “没。至少在卑职出发时,没听说过。好像,好像朝廷命令高仙芝带领残兵,在关外择地扎营,与哥舒翰互为犄角。不过那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卑职在路上赶得匆忙,没过多打听长安那边的情况!”
    两个多月前的事情,如果朝廷依旧对武将们严加提防的话,恐怕潼关城早就被安禄山打下十七八次了!王洵心中暗暗叹气,却无力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想了想,继续问道:“道路情况怎么样?我指的是翻越葱岭那段儿?!其他的,你不用说。”
    “非常差!”钦差狠狠的喝了一大口酒,仿佛要把沿途所遭受的苦难,全用酒水溶解掉一般,“路上全是冰。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悬崖。我出发时带了三十名护卫,走到疏勒,还剩了二十四个。结果等过了葱岭,就剩门外这几个了!”
    用手指了指在门口吃酒压惊的侍卫,他继续补充,“向导是周将军麾下的老斥候,也都死在了半路上。亏得最后一段路是下坡,我等用腰带互相牵着,一步步往山外蹭…….”
    “我知道了!”王洵沉声打断。葱岭一带的道路他当年走过,对沿途的危险记忆犹新。当时是秋末,路上还没结冰。如今西域却只能算春初,连视金钱甚于生命的商贩都没敢上路。贸然带着大军回师,恐怕没等到疏勒,兵马就会折损近半!
    “我们没必要奉这种乱命。这么远的路,即便赶回去,也得是秋天了。该打的仗,估计早打完了!”只要封常清本人没事儿,宇文至才懒得理睬长安城落不落在叛军之手呢!安禄山那厮名声虽然差,做了皇帝,却未必比当今圣上更昏庸。至少他比后者更年青,更有进取心。
    “我们的确是远水难解近渴。况且大伙费尽心血才开辟出眼下的大好局面,一旦撤走,恐怕再也无法回来了!”见王洵有奉命回师的意思,沙千里也低声劝谏。
    “是啊,咱们不过才区区数千兵马。赶回去了,能起到什么作用?!”持同样态度的还有方子陵,他也不赞成放弃脚下的大好河山。“钦差大人不是说么,叛军有二十余万,朝廷那边,几支兵马加在一起,也是三十余万。安西、河西,还有大批精锐星夜奔赴长安!”
    “可万一长安有失,你我岂能独善其身?!”宋武急得直跺脚,大声驳斥宇文至等人的意见。
    “你我毕竟是中原人,那边才是咱们的家!这边,咱们只是一群客人!”朱五一意见倾向于宋武,并且考虑问题的角度更为实际。
    “咱们怎么能算过客?多少弟兄,把家都安在了这里!”沙千里转过头,大声反驳。“包括你老朱,不也在这儿娶了妻,置了地么?”
    他的话同样非常在理儿。近一年多来随着大宛都督府连战皆胜,将士们在当地百姓心目的地位也如日中天。为了日后的前程着想,当地名门望族,都赶着托媒人,与大宛都督府的中高级将领联姻。而那些地位普通的商人、牧场主,则眼巴巴看着安西军的旅率、队正,希望自家女儿能得到对方的垂青。
    很多曾经被卖做奴隶的老兵,在中原已经没了家。重新振作起来之后,便也娶了当地女子续弦,准备开始全新的生活。可以说,眼下的大宛都督府将士,已经把根扎了下去,跟当地人血脉相连。如果王洵执意要撤走的话,不知多少人又要被逼到妻离子散的悲惨境地。
    进退两难。最近两年时间一直意气风发的王洵,再度成了囚笼里的困兽,望着命运的栅栏,不甘心来回盘旋。
    众人的争论声却越来越大,声声如刀,割得他心脏淋漓滴血。
    “我的家也在长安。你们能不能先静一下?!”终于,他的忍受力到了极限,哑着嗓子祈求。声音听起来如同哀告,却令闻者无不肃然。
    大伙都太急于做出选择了,谁也没想到眼下都督大人肩头所承受的压力到底又多重?他毕竟才二十出头,骨子里还带着稚嫩。 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做出令各方面都满意的决定,不是太过分,太难为人了么?
    “我的家,就在长安城中。你们知道不?知道不?”王洵用力踱着步,来到钦差面前,抢过酒盏,一饮而尽。“三年了,都快三年了。我一直没回去过。我离开前答应过她们,这辈子好好保护她们,现在呢,我却连她们的音讯都没有。都没有…..”
    钦差尴尬地站起身,不知道是否该回避。在他心目中,能坐镇一方的诸侯,皆是泰山崩于面前都不变色的主。谁曾料想,年青的大宛都督,居然会当众失态?!居然会连强装镇定的能力都不具备?!
    那悲鸣一般的声音,令众将领愈发感觉负疚。沙千里第一个走上前,轻轻拉住王洵的手臂,“都督,你先不要着急。沙某刚才只是想给都督提个建议。其实无论都督如何决定,沙某都唯都督马首是瞻!”
    “是啊。这座城池是你带人打下来的。你说放弃,大伙也不会真的反对!大不了,咱们将来再把它打下一次便是!”宇文至也讪讪地上前,拉住王洵的另外一支胳膊。
    他们二人的膂力,都远不及王洵。轻扯之下,却将后者扯了个趔趄。跌跌撞撞晃了好几步,才勉强稳住了身体和心神。挥了挥手,王洵疲倦地吩咐,“大伙先退下去吧。黄将军,你带人封锁消息,别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原的警讯!”
    “诺!”黄万山立即拱手领命。还未等转身,却又被王洵喊了回来,“等等!也别太难为大伙。城门不必封,该进进出出,还照旧让人进进出出。反正也封锁不了太久了,商路一通,消息自己就长了腿儿!”
    “诺,都督放心,属下知道如何去做!”黄万山又拱了拱手,转身离去。王洵单手扶住廊柱,五指关节处,不见半分血色,“沙将军,你负责去稳定军心。告诉弟兄们,不要着急。本都督会尽快想出一个妥善解决办法!”
    “诺!”沙千里轻轻拱手,“属下这就去。都督大人也不必太着急。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嗯!”王洵轻轻挥手,示意对方离开。然后将目光转向宋武和宇文至,“你们两个,安排钦差大人下去休息。好生款待,去年咱们缴获颇丰,去库房领一些出来,给钦差大人压惊!”
    宇文至和宋武点点头,一左一右,挟持着钦差离去。将目光环视剩下来的众将,王洵尴尬地笑了笑,低声道:“王某刚才失态了。大伙勿怪。都下去休息吧,明天早晨到这儿来应卯,王某自然会给大伙一个最后答复!”
    “诺!”众将齐声响应,纷纷抱拳,转身。唯独麦尔祖德、马宝玉、阿里依三个,因为身份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讪讪地拖在了队伍最后。
    王洵只是微微一愣,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摇了摇头,赶走心中的烦乱,笑着补充,“老麦,马将军,阿大人,你们三个别忙着走。有几句话,王某要跟你们三个说!”
    “是,都督!”被叫到名字的三个人连忙停住脚步,忐忑不安地回过头,等待王洵的发落。
    “我们有五年之约!”王洵又笑了笑,疲惫的面孔上,重新焕发了几分年青人特有的光彩,“马宝玉,阿里依,你们两个放心。无论是走是留,五年之约,王某一直记得。在此之前,你们就是王某的客人。王某只要一口气在,便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你们!”
    “至于你,老麦。你的未来,取决于自己。不必放在任何人手上,包括王某!”将面孔迅速转向麦尔祖德,他微笑着补充。双目明澈,如暴雨后的晴空。
    第四章 英魂 (二 上)
    第四章 英魂 (二 上)
    那明澈的目光,让麦尔祖德等人心头登时一静。不知不觉间,惶恐的感觉就去了一大半儿。
    对啊,不还是没到最后关头呢么?自己在这里瞎着急什么?王都督以前没兵没将,都把那么多难关轻松踏过了。眼下兵精粮足,雄视药刹水两岸,难道还会被数千里之外的叛乱给绊倒?也大伙刚才,也忒小瞧他了吧?!
    “事发突然,王洵如今心里也有点乱。但无论如何,咱们遇到的麻烦都得着手解决。大伙只要齐心协力,相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目光扫过三名异族下属的面孔,王洵用极其缓慢的语气说道。声音不高,却令人愈发感到值得信赖。
    这才是真正的王洵王明允!因为年纪和阅历的关系,他经常表现得很生涩,却决不会轻易被困境击垮。他经常为命运和前途而困惑,却不会彻底陷入迷途。跌倒,爬起来,爬起来,跌倒,然后再爬起来。在不断地失误中汲取教训,在不断地磨砺中渐渐成长。遇到麻烦大喊几声,发泄一番,然后想方设法去解决麻烦。绝不向困境低头,也绝不向命运底下高昂的头颅。永远都不!
    这样的一个年青人,前途几近于无限。即便背后没有了大唐作为支撑,他亦未必不能替自己打出一片容身之所。进,则可成就一番霸业,让手下的人都跟着封妻荫子。退,亦足以偏安一隅,混个自在逍遥。
    受到王洵的影响,三名异族将领的脸色,也渐渐恢复了正常。“属下举家托庇于都督,此事在方圆千里人尽皆知。所以无论今后都督去哪里,老麦我,老麦我都是跟定了。”微微躬了下身,麦尔祖德毅然表态。话说出口,心情没来由的便是一轻。
    同时脚踏几只船,多头下注,是大家族在西域这个纷争不断的地方,保持荣华富贵的不二法门。一旦兑现了今天的承诺,麦尔祖德及其背后的家族,命运就永远交到了王洵一个人手上,跟着对方一条路走到黑。要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么彻底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即便当年跟着俱车鼻施混,麦尔祖德也没像现在这般死心塌地过。但今天,他却鬼使神差般作出了一个异同寻常的决定。并且说过之后,便不再后悔。双眼静静地看着王洵,满脸微笑。
    还没等王洵作出反应,阿里依也突然身子一矮,双膝及地,大声说道:“实不瞒都督,我跟马宝玉两个,眼下实在是有家归不得。将来如何,也不可预知。所以无论都督决定是走是留,请都带上我好了。别的本事不敢自夸,说到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这一块。相信您麾下,还没人能强过我!”
    “都督刚才以性命担保马某安危,此等大恩,马某岂敢辜负?!”马宝玉反应也不慢,没等阿里依把话说完,也跟着上前长跪俯首。“马某这条命,就交到了大人手上。只要故国的政局一天不安定下来,马某绝不轻言离开。即便真的有幸能返回家乡,终此一生,马某不敢与都督为敌!”
    “阿里依也是如此!都督待我等不薄,我等又不是木头石块,怎能不给予报答。请带上我等,风里火里,绝不皱一下眉头!”阿里依将声音提高些,快速跟进。他身为大食地方官员混迹多年,一向懂得如何审时度势。眼下王洵如果下定决心要返回大唐帮助其皇帝陛下平定叛乱,为了保险起见,将他和马宝玉两个杀掉会是最好的选择。即便一时不忍下手,也会小心翼翼地将二人带在身边,以免二人跑回大食去,将大宛都督府这边的实底儿,丝毫不落地透漏给东征军主帅艾凯拉木。
    与其日日提心掉胆防备着王洵改变主意,不如自己主动提出,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即便自己不被王洵继续重用,至少可以保证他不起杀心。况且眼下的情形,自己和马宝玉在大食那边,的确也没有容身之地。因为王位继承权之争引起的内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废物点心艾凯拉木依旧赖在东征军主帅的位子上不肯离开。只要这两个麻烦不消失,自己和马宝玉一回到大食,肯定就会被捆绑起来,送进监狱。
    “二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王洵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听阿里依跟马宝玉两个说得坦诚,赶紧伸出胳膊,一手几个,将二人用力扯了起来。“说什么恩德不恩德,二位这半年多来,在王某帐下所立的功劳,大伙有目共睹。我们大唐规矩,只看中你做事尽不尽心,不会考虑你拜的是哪尊神,哪座佛。所以单凭此点,王某也会尽力保护你们两个安全。”
    “大唐的胸怀,实乃我大食国所不及!”无论是真是假,马宝玉总算口头上为自己的故国服了一次软。“大人的胸襟气度,更非我等所能企及。马某私下里常常想,当初被大人俘虏,其实未必不是马某的幸运!至少让马某知道了,老师当年明明是被高仙芝所抛弃,一提起大唐来,为什么依旧满脸自豪。”
    “阿里依这半年来,在大人麾下收获也很多!”既然决定要托庇于王洵了,阿里依也不在乎说几句奉承话。“所以情愿跟着大人,多走走,多看看,多一些人生历练!”
    麦尔祖德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不像这两个人那么急迫。见二人话说得言情并茂,想了想,低声在旁边提醒,“其实,其实大人目前所面临的局势,远没到山穷水尽地步。即便您不奉命返回大唐,凭着柘折和俱战提两城的地利优势,再加上药刹水的灌溉运输之便,我等在此地立足,亦不是问题。那艾凯拉木是您手下败将,短时间内,断然没胆子再来挑衅。等他把元气养好了,大人亦将药刹水沿岸各地经营成了铁板一块。带领大伙在这里以逸待劳,对付一二十万大军,未必会成什么问题!”
    这已经是明显的在劝王洵拒绝东返的命令,拥兵自重了。虽然胆大了些,却也是一条非常切实可行的出路。当年横扫药刹水沿岸时,大宛都督府兵将除了一个名头之外,就没得到过大唐的任何支援。如今已经在此地生了根,外来支援,更是可有可无。除非王洵还打着将大食人彻底驱逐出西域的念头,否则,以铁门关为界合起门来不问外边风雨,绝对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只是王洵却不肯领情,皱了皱眉,低声道:“我先前说过了,我的家,还在长安。况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知道你说这些话都是好心,但以后千万不要再提!”
    “诺,属下知道了!”麦尔祖德碰了一鼻子灰,讪讪地退到了一边。阿里依和马宝玉两个互相看了看,也迅速把试图劝王洵自立的念头压了下去。
    王洵心里非常清楚,以麦尔祖德三人的身份和经历,忠诚对象仅仅限于自己,而不是大唐。笑了笑,低声吩咐,“既然都安心了,就先下去休息吧。注意保密,在决定去留之前,我不希望更多人知道中原那边发生叛乱的消息!”
    “是,大人尽管放心。我等知道该如何做!”三人躬身施礼,然后陆续退下。走到了门口儿,麦尔祖德先是故意把脚步拖慢了些,落在了其他两个人的后边。随即四下看了看,又偷偷地跑了回来。
    “老麦,你还有事么?”被麦尔祖德那鬼鬼祟祟的摸样弄得有些心烦,王洵皱了下眉头,低声追问。
    “大人明鉴!”麦尔祖德赶紧拱手赔礼,“老麦不是存心打扰大人。老麦只是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说过之后,无论大人爱听不爱听,都绝不会再提。”
    “坐下说吧!”王洵指了指帅案旁边,原本给宇文至预备的胡凳,无奈地吩咐。
    “第一,俱车鼻施留不得!”麦尔祖德目光一阴,咬着牙发狠,“先前大人无内忧外患,留他一条性命无所谓。如今中原有难,西域这边免不了要人心惶惶几天。一旦.......”
    “我会带着他,一道去中原勤王!他是朝廷钦封的大宛王,我这个大宛都督,名义上还要归他统属。”王洵点了点头,低声回应。无意之间,已经透露了自己的初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