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6页

      季糖:“…………”
    他想藏好小兔子。但已经迟了,小兔子从军帽中爬出来,用短短的小腿爬向小黑气团,瞅着这个陌生的厉鬼。
    黑气团对小兔子警惕性很大,发出异常凶猛的啾啾啾。
    小兔子丝毫不示弱,用软糯糯的兔爪子扑向小黑气团。
    两只鬼扭打成一团,黑气四处乱窜。
    季糖皱眉,上前扯开他们:“别打啦。 ”
    小兔子在季糖手心中挣扎,不满地叽叽叫起来,黑气团径直从季糖指缝中钻出来,躲到一边盯着小兔子。
    季糖将厉鬼们都放置在房间不同的角落,免得他们半夜吵起来。
    这还是他们用附身物件待在一起的模样。
    季糖不敢想象如果他们变成人形,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
    他想不出,至今也没有让他们聚在一起过。
    处理完厉鬼们的事后,季糖洗了一个澡,便上床睡觉。
    临睡前,他打开手机,看一眼去往首都的地铁票。
    这座城市有个地方和其他城市不一样,这里有可以直达首都的地铁。
    季糖拍摄完最新一期灵异视频,这几天恰好有空。
    他想陪傅临山去首都看升旗。
    傅临山的记忆都停留在六十六年前的战火中。
    并不知道现在已是太平盛世。
    季糖不能用苍白无力的语言和他讲述这些,他想让他亲眼看见如今的太平。
    ——
    次日。
    季糖早早起床,背上背包,坐地铁前往首都。
    首都的地铁很多人,季糖足足花费三四个小时,终于抵达首都。他第一时间租了一家酒店,为次日看升旗仪式作准备。
    小兔子静静地坐在他肩膀上,软乎乎的小耳朵耸拉在脑门边。
    季糖捏捏兔子耳朵,笑眯眯道:“傅医生,等到今晚凌晨,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叽?”小兔子用小爪子推开季糖的手,脑袋一扭,没回答季糖。
    季糖戳戳小兔子。
    下午。
    季糖早早便开始补觉,一觉睡到次日凌晨三点。
    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在六点左右开始,但如果要抢前排的观看位置,得早早出发。
    季糖带小兔子,在路边夜宵店买了粥做早餐,然后早早去天安门蹲着。
    首都的天气很冷,季糖只穿了一件大衣,整张脸都埋在围巾中取暖,时不时用手呼气。小兔子似乎察觉到什么,往少年的颈脖处挪了挪,以此用自己毛茸茸的身躯为少年增添些温暖。
    季糖伴着热气喝完了粥。
    小兔子早已变成高大的男人,守在季糖身边,用自己的身体帮季糖挡风。
    他依旧穿着军装,在满眼红色的天安门门口很亮眼。
    但除了季糖,并没有人能够看见他。
    季糖把粥盒放进垃圾桶。
    傅临山环顾片刻,只觉得这里有点眼熟,下意识地询问道:“这里是天安门?”
    “嗯。”季糖点点头。
    傅临山皱眉:“来这里做什么?”
    季糖笑眯眯道:“待会您就知道啦。”
    今天天气冷,前来观看升旗仪式的人很少。季糖也不用被人群挤成一团,能够稳稳当当地和傅临山站在一起。
    男人死在冬天,他弟弟为他留下的也是长款冬季军装。
    他身上及膝的军大衣衣摆随着风飘荡,额前的碎发也随之被吹起。
    升旗时间要和太阳滑出地平线的时间
    天边亮起淡淡的光芒,季糖也看见天安门那边传来动静。
    他站直身体,屏起呼吸,紧张巴巴地等待升旗队的到来。
    没过一会。
    他看见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从天安门中迈步而出。
    他们穿着墨绿色军装,脚步声整齐而有序,每一步都能唤醒这座尚在沉睡中的城市。
    第一列护卫队走出来后,第二列便是护旗手。
    护旗手拿着国旗,迈向旗杆。
    血红色的五星旗帜,在金色晨曦中随风飘荡,成为这片大地中最显眼的剪影。
    国歌缓缓地响彻整个天安门广场。
    傅临山站在没有被光照亮的地方,身穿老式军装的他与那些墨绿色军装的护旗手形成鲜明对比。
    他跨越过生死、跨越过时间,终于看见那一片不是处在炮火之中的红旗。
    他们赴汤蹈火也要去守护的国家,如今日日夜夜地为他们升起胜利的旗帜。
    第63章
    阳光彻底照亮大地,五星红旗随之升到旗杆最顶端,迎着太阳,随风飘荡。站在下面的人,似乎都能听到轰轰烈烈的红旗吹动声。
    国旗护卫队站成一排,迈开腿,整整齐齐地向天安门中走去。他们每一步,都十分有力和工整,像在向全世界宣扬华国的国旗一如既往地又升起来。
    138步,是国旗护卫队从从金水桥走到国旗杆下的步数,一步都不少。如同升旗典礼,八十年代以来从未间断过。
    升旗典礼结束后,便是放和平鸽的时候。这也是典礼大看点之一。
    季糖踮起脚,努力地想要看数万只和平鸽起飞的那一刻。但眼前有一个很高大的妇女,完完全全挡住他的视线。
    他正苦恼着,突然感到腰部被一双有力的手抱住。
    视线突然间变高,能将整个天安门收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