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严墨戟开分店本就不可能全靠自己掌管,他也跑不过来,便痛快地展示了自己给他们的两种选择:
第一种,仍旧是以合作者的身份,什锦食提供技术、设备、培训,合作者出银钱,管理上不归什锦食管控,开出的美食广场分成大头归合作者自己,小头给什锦食;
第二种,投资到什锦食内,以股东的身份做什锦食的分店店长,分店由什锦食全力筹备,受什锦食总店管控,利润分成按照什锦食的固定比例来。
当然,不论哪种选择,食品质量、卫生、技术等,什锦食都会定期安排人巡查,保证金字招牌不会被砸。
两种方式各有千秋,这些掌柜们私下商议之后,各自选择看中的位置,痛痛快快地做上了分店店长。
除了美食广场,火锅店碍于到了夏日,生意勉强□□,严墨戟也就没有考虑开分店之外,甜品站也扩大了位置。
有了秦负寒在,甜品站完全不缺冰用,除了少部分必须即时冷冻的甜品,大部分冰食都可以用秦负寒晚上修炼时顺手制作的冰块来加工。
因此甜品站也同时开了两家分店,将原本跟在钱平和纪明武身边学了不少甜品做法的甜品厨师们送了过去。
之后总店这边,纪明武负责专心研究新口味、新品种,将制作手法化简到一般人可制作的状态后,再传授给分店的甜品师。
当然,为了鼓励其他甜品师们研究新花样,严墨戟也针对甜品站的“创新”给了不少奖励策略,现在送去两家分店的那两位甜品师,就是在创新方面让严墨戟颇为满意的。
当上了分店店长,不说别的,光利润分红就让所有伙计员工嫉妒得眼睛都红了,什锦食甜品站内部顿时燃烧起斗志,势要成为下一个被东家挑中的幸运儿。
除了正规开起来的两家新甜品站,什锦食还推出了流动冰点摊。
早在小镇上的时候,严墨戟就见识过吴娘子的寒冰功夫的方便之处,因此到了青州城,寒冰功夫的人他也没少招。
虽说现在能被什锦食的工钱吸引来的,大都是江湖底层的人,按照纪明武所说的江湖武功划分,就是连“天梯”都爬不上去的不入流。
就算不能像秦负寒那样翻手凝水成冰,但保持已经冷冻的冰块的温度还是可以做到的。
到了夏天,这些寒冰功夫的人就分了两波。
一部分轻功同样很好的,专门去甜品站送冰食外卖,保证冰奶茶、冰淇淋、圣代等等送到客人手中时,与刚做出来的时候一模一样。
夏天的炎热不像冬天可以靠暖炉中和,就算是富贵人家,家里储存的冰又能有多少?甜品站的冰食味道自然好,可除非是有事出门,大热天在大街上来回走一趟,吃进去的冰也都化成汗水流出来了。
反倒是冰食外卖,足不出户就能吃到甜美的冰淇淋、喝到香浓爽口的冰奶茶,一下子成了青州城内富贵人家的每日必备品。
就算甜品站的冰食外卖定价颇高,也挡不住那些兜里有钱、贪图享受的少爷小姐们。
另一部分并不太擅长轻功的人,则做起了流动冰点摊。
推上一辆小车,车上是包裹着棉被、定制的隔热箱,慢慢地走街串巷。
浇上果汁果酱的刨冰、带着丝丝甜味的冰棍、加了牛奶的软糯雪糕……
走街串巷过程中,寻常人家也能出得起钱,买上一根甜水冰棍哄哄小孩,或者要一份刨冰,一家人一起用勺子剜着吃。
刨冰都是现做,穿着冰蓝色短衫的什锦食摊主,从手底下的简易冰箱里摸出一块干净的冰,对着客人拖着的圆盘,手里锉刀快速摆动,冰屑便逐渐洒落堆积起来直到堆成一座小山。
最后再浇上一层果酱,甘甜又消暑的刨冰就做好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在刨冰融化之前一勺又一勺,消弭了盛夏带来的燥热。
还有人不要果酱,只要冰屑,捧回去在自己家里的饭食里拌一拌,做成凉面凉饭,消暑饱腹。
因为流动冰摊走的是亲民路线,冰棒和雪糕的制作方式和制作成本都很低廉,保证这些冰食的价格不会太贵。
流动冰摊的销量极高,几乎每趟车在外面转悠小半圈,回来车里的冰就消耗一空了。若非秦负寒一晚上能造一整冰窖的冰,还真撑不住这么庞大的消耗。
原本严墨戟还担心,负责售卖冰摊的人要不停地总寒冰内力维持着冰箱里的冰不融化,对这些人来说是否过于苛刻了些。
秦负寒倒是告诉他,这样做确实很消耗内力,但是却也是很容易锻炼内力的方式。晚上跟他一起在冰窖里修炼,白天把这些内力尽快消耗出去,什锦食的这些江湖人内力进步会比寻常练功事半功倍。
有工钱和提升实力的双重刺激,那些擅长寒冰功夫的员工都格外积极。就连吴娘子都有些眼热,要不是饱餐一顿的业务脱不开身,她都想推个小车去卖冰了。
而就是这种简易的流动冰摊,将什锦食的名声传递到了青州城的角角落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什锦食真正地名声大噪了起来。
…
除了冰食之外,钱平受伤之前在尝试的零食市场,也逐渐有了眉目。
原本钱平已经和蒋老头一起尝试在烤制果干,只是刚开了个头,锦绣门的出现就打乱了他们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