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节阅读_241

      程楷看着那份叫他拿在手里的文章,无奈地说:“都是一榜同年,又是我先寻他要文章的, 他找我要时难道我就不给了?何况这也是为了叫天下未第之士能有效法的榜样, 我也、我们也都是心甘情愿的。”
    他看了官咏一眼, 含笑问道:“官兄今日来找我,不也为了这个来的?”
    官咏轻嗤一声,撂下程楷那篇学习经验:“我要将科第经验散至天下,何必非得印进他的册子里?哪里找不到一个集的书商?我不过是顾着同乡之谊,不忍心看程兄为人一句话四处奔波……”
    北方学子一呼百应,南方学子别别扭扭, 中部学子一半儿找门路蹭出版、一半儿置身事外看戏,终究大多数人都还是上了崔燮这条贼船,绞尽脑汁回忆着自己的七篇制艺,与多年来的学习经历。
    与其说是总结学习方法,倒不如说是总结自己光辉的前半生,好叫后来学子景仰。
    崔燮既把中榜的举子都拉上贼船,落榜的那些活动的能量也不够,再叫锦衣卫清扫了一回两回,交顺天府学政教训过,也都老实多了。
    程楷取了崔燮的七篇制艺,与自己默下的场内文章一并交给逼着他要文章的人,认真地劝他们:“崔会元文辞清丽、擅用典章略不及我,而气度识量、文字慷慨澎湃却在我之上,他被点为会元,我亦心悦诚服。各位所求在此,可自行比对,只盼各位世兄不要再质疑他的资格。”
    现在还只是十四篇文章,再过不久崔燮就要找人印出今科进士经验与考题集。
    三百五十位进士中,至少已有百余位章与将来殿试的文章登上来。随之刊出的,还有非其亲友子弟绝难看到的,这群天之骄子的多年积累的学习经验。
    听了程楷此言,那些逼着他要崔燮文章对比的人脸上纷纷变色。
    他们在外头质疑崔燮一个北方举子没有资格会试登顶的时候,对方却丝毫没在意他们的抨击、讽刺、诋毁,只默默做着这样一件大惠天下举子乃至天下读书人的事……
    他们为了一己私恨,竟然诋毁如许君子!
    就连他们以为枉占了会元之位的文章,也是庄雅冲夷、淳古清宕,无藻缋之色、无柔曼之容的典则文章。若以文见人,从那些忠爱讽谏之语中,从那些深研精典而发的词章中,足以见其宏邃之养,精微之识,剸割之才,笃实之学。
    观这七篇文字,无论是《文武之政》《麟之趾》《假乐》等篇,皆是文气纵横,忠君任事之心溢于言表,衬得程楷的文章都显得清醇到有些平淡。
    他们更是远远不如!
    连程楷这个会试第二的中试举子都能谦虚承认这点,他们这些连榜都没上的人,或是落在榜后的人,竟还以为逼得崔燮拿出场屋文字,就能证明他是不配为会元,证明今科科场有舞弊之举……他们的所为何异于跳梁小丑!
    人家不跟他们计较,他们自己看了这文章,难道还不知羞么?
    有几名举子当场惭愧地告别程楷,回去收拾包袱启程,无颜再待在京城;有些人默默留下,想找个机会当面向崔燮道歉;有人叫那本进士经验集吸引,想留下来买书,下场再压过北方士子……
    往届会试放榜后,没取中进士的大多立刻回乡,这回倒是因故留在京里的多。
    几个曾因闹事叫锦衣卫抓过的举子出城时碰上巡逻的锦衣卫,校尉倒都客客气气地相送,甚至送了些盘缠给他们,温声安慰:“一科未中也不算什么,反正你们在京里买了《科举笔记》,回家乡好生复习三年,再回来必定能写出好文章,榜上题名的。”
    江西士子们在被他们交给顺天府教训了多少次后,终于第一次体会到了锦衣卫执法为民的温暖。众人甚至有点受宠若惊,谢过锦衣卫的好意,怀着对京师、对北方士子的崭新印象踏上了还乡之路。
    巡城的校尉们在后头看着他们的身影,久久不去,低声议论:“这些书生下科有机会考中么?就是回来了,能像咱们谢镇抚救的那小书生那样知恩图报吗?”
    “什么小书生,人家现在是进士老爷了!”
    “怨不得谢大人当上镇抚,还是大人的眼光好。我这一年盯了那么多书生,还没一个考上进士的呢。”
    “不要紧,之前咱们盯的都是京里人,学问差着,这些江西人才是能出进士的,早晚有一天能考中。”
    “等他们考中了,就是不来报答咱们,咱们也不白救啊!你们想想,当初他们聚众闹事,要不是咱们早早把事压下,把人送去给学政教训,他们能回头悔悟,苦读成材吗?咱们找人编个这样的戏,不照样也能出个名?”
    这群校尉们看着自己投资的书生远去,幻想着其中也能出一个崔燮那样知恩图报的才子,却不知他们再怎么投也投不回那样肯给他们用心的。
    因为崔燮报的不是恩,而是情。
    陛见之后,那些叫他忽悠来的考生都忙着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他却借口读书,把自己关在房里看了一天的小黄片。
    看得他眼圈都发青了。
    看片自然伤身,可是为了三月初一的约会,他还是得努力研究,研究如何借鉴片里的技术。
    毕竟老三是个刚铁直男,盘里的也都是普通小黄片,没有他能借鉴的男男小黄片。他关着门认真看了许多泥轰片,看的不再是里面的服装、家具、人物、背景,而是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十分有用。
    虽然没有他最需要的那种,却有不少关于姿势、程序、辅助工具的知识,这点也是他之前有所忽略的。他发挥了学霸的本性,拿出纸笔做了个计划,详详细细、层层深入,在闭关研究一天多后才终于推开房门,先去拿必要的润滑剂。
    大明没有专用润滑剂,但幸好化妆品都是纯天然的,可以略作替代品。现时最好的一种化妆品是添了鹅脂做的沤子,呈现细滑柔软的乳液状,容易推开,抹在皮肤上也十分滑腻。
    但他一个中试举子,无论出去买化妆品还是找家人要,都显得太刻意了,于是便借妹妹的名义要来了锦荣堂最好的化妆品,自己只扣了这一样,剩下的都给了云姐。
    云姐纳闷地问:“我还有许多脂粉,又不是过年过节的,兄长怎么又想起给我添这些东西?”她一句话问出,蓦地紧张起来,担心崔燮是不是在外头给她订了亲,才想起送脂粉叫她打扮。
    崔燮也意识到了这点,意识到他这个妹妹的年纪在大明也不算太小,该要给她物色亲事了。
    他轻叹一声,道:“这事你不用担心,我自去给父亲写信,请他容许老师、师母帮你挑个好男儿。”
    云姐还记得长姐成亲时,父亲是没管的,任由母亲——任由徐氏把她嫁了徐家举人的一个同年,后来跟着那家人入川,从此再也没回来。如今轮到她了,大概父亲也不会管她,却是兄长帮她挑人,应该比大姐那时候好得多吧?
    她有些惶然地、哀求地看着崔燮。崔燮摸了摸她的头顶,安慰道:“放心,有我呢。”
    虽然按当世规矩,崔参议对他们兄妹的婚姻大事拥有完全的处置权,但他身在云南,只要自己先安排了,哪怕他后来知道了,隔着数千里路也做不出什么来。
    再多的崔燮也懒得想,小心地收起了自己那瓶鹅油沤子,到三月初一日,早早起来沐浴更衣,度着快到北镇抚司散衙时刻,揣着三两银子一瓶的小道具到谢家登门求见。
    谢瑛回来得绝早,散衙后不过两三刻便已到了家里。进门见说崔燮来了,便叫人把他请到正堂来,一面脱下官袍,一面吩咐道:“把我给崔会元备的那份贺礼拿过来,今日我要请会元公一醉方休!”
    崔燮过来时,谢家老管事已叫人拿事先准备的衣服和书来,各搁在一个托盘上。谢瑛指了指那套全新的衣裳,笑道:“这是给会元公备下的衣裳和你要的书,我早知道你能考得好,特地叫人做的新衣裳,你可穿上试试。”
    崔燮眼里哪儿还看得见衣裳,只顾看着一个穿着大红曳撒,罩着发网,比往常似乎又俊美了几分的谢瑛,压抑着喜气说:“有劳谢兄惦记,小弟便不客气了。”
    他又多看了谢瑛几眼,才舍得移开目光去看他备下的礼物——只见桌上搁着几个托盘,其上是一件镶青缘的大红状元袍、一领白绢中衣、一顶纱帽、一双加高底的皂靴,和布袜、腰带、金花、蔽膝之类的装饰。折得整整齐齐的状元袍上还摆着那本谢瑛许诺要给他的《武备志》。
    崔燮看着衣裳太高档,不大好意思地说:“小弟还只是会元,穿不得这状元的衣裳。谢兄的心意小弟愧领了,不过……”
    “没有不过。”谢瑛不容推拒地说:“我是不懂会元、状元能有多大差别,如今天下四千举子当中,你不就是第一?穿件状元服也没人会去告你违制,你若不爱穿,回去留着不穿就是了,今天可得穿上它,沾沾喜气,或许殿试便能得中呢?”
    他拎过衣裳在崔燮身前比了比,便吩咐小厮给他换上。
    崔燮却之不过,便偷偷把小瓶塞进内衫,红着脸让人帮着把外衫换了,里面的却绝不肯这时候就换。
    其实他刚才看见衣裳只是随便客气客气,即便穿上这身状元衣冠也只有一种体验古代文化的感觉,并没有真正明朝人那种激动心情。真正叫他脸红心跳,心思不宁的,是他跟谢瑛穿着大红袍,两人相对,简直就像结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