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7页

      他以为刘睿登基后,自己能得到应有的报答,以为那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承诺会实现,然而等到的是一连串的背叛。
    在他和昭阳成婚的前夕,刘睿残忍地勒死昭阳,将其伪装成暴毙。当时的韩昭并没有怀疑,是刘睿在数年后自己亲口向韩昭承认的。
    与刘睿反目,是因为刘睿诬陷他造反,削去了他的王爵,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软禁在东都……
    这还不是结束,刘睿甚至容不下任何为他辩驳,为他求情的人,韩昭曾经的袍泽兄弟,一个接一个被迫害。
    而刘睿似乎以他的苦痛为乐,不断地通过伤害他身边的人来折磨他。
    到最后,他甚至想伤害韩昭最在意的嫂嫂与侄子。
    被逼得无路可退的韩昭行刺了刘睿,然后伏诛。
    在刽子手落刀的时候,韩昭以为一切都结束了。
    但比噩梦更可怕的是,醒了之后发现自己还在噩梦里……
    韩昭被梦魇住了,脸色发白,浑身冷汗,嘴里不停地呢喃:“桐儿……桐儿……”
    刘稷握着韩昭的手,满心悲戚,他渴望看到韩昭的内心,但不是以这种鲜血淋漓的方式。
    床上的韩昭猛然睁眼,大口喘着粗气。
    刘稷抬起头:“师父!”
    韩昭循声偏头,迟疑了片刻才叫出:“刘稷……”
    “师父,没事了。公良尹已经死了。都是假的,是主子用来骗你的……”
    刘稷说着编撰好的说辞,将一切解释得滴水不漏,但韩昭全程双目无神,在刘稷讲完后他淡淡地说了一句:“他是韩桐!”
    如果公良尹是刘睿,那么伯音完全可能是韩桐。
    刘稷准备的所有的证据在韩昭坚信不疑的内心面前苍白无力。
    没有人能比韩昭更熟悉韩桐,也没有人比韩昭更能确定他杀掉的就是韩桐,然而他却没能及时认出来,亲手断送了兄长的血脉,杀掉嫂嫂的孩子。
    韩昭几乎还能想起幼年的韩桐奶声奶气地叫他“阿叔”时的样子……他欲哭无泪,窝在刘稷的怀里,缩成一团。
    桐木可为琴,遂取字伯音。
    刘睿伪装的公良尹当着韩昭的面叫“伯音”这个名字时,到底抱了多恶毒的心思?
    那个孩子在心智与记忆受损的情况下依旧记着他、亲近他、保护他,而他却因为公良尹的原因一次次地冷脸相对。
    而刘睿还虚伪地劝他:“对伯音好一点。”
    刘睿的确如愿了,如今这些点滴全都变成了一把把利刃,将韩昭切割成碎片。
    他无法原谅杀掉韩桐的自己。
    一起遭罪的还有刘稷,只在乎韩昭的他无法对韩昭的悲伤感同身受,但他会因为韩昭痛不欲生的样子痛苦。
    ——为什么要因为一个韩桐就这样,师父你不要我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今天改为两更,一是今天特殊日子逮虾户不合适,二是晚上发不容易被锁,明天总计4更,晚上0点双更,剩下的9点和12点更。
    希望大家理解!orz
    ………关于本文………
    主子的陈述里,有破折号开头的都是假话,没有的就是真话。
    主子除开本身的扭曲不说,他爱自己与皇权是胜过爱韩昭,但他虚伪,不承认。
    最后是日常求预收,下本开仙侠坑《我只是一条咸鱼》求支持!
    第109章 醉忘忧
    韩昭如今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极度虚弱,甚至还有自残倾向,刘稷只敢在他睡着的时候离开片刻。
    程琚受召来到未央宫觐见刘稷:“陛下召臣,所为何事?”
    刘稷抬起猩红的眼,疲惫道:“丞相,朕只能找你帮忙了,师父不能这样下去。帮朕想想办法,什么都可以。”
    刘稷在最后几个字下了极重的音,他在暗示程琚可以不择手段,只要能让韩昭从痛苦里解脱出来。
    这样下去,韩昭会毁灭,他也会崩溃……
    沉默片刻,程琚沉重回了一句:“臣定当竭心尽力。”
    ……
    东都三绝之一的归元乡是有名的雅地,盛产各种美酒,但它并不对外迎客,只能由熟客引荐。
    刚过晌午,归元乡尚未迎客,一个紫衣披发的俊美青年倚在柜台后的躺椅里,纤长白皙的手握着一根碧玉烟枪,却并不怎么抽,淡薄的青烟从枪头缭起又消散。
    听到门口有脚步声,青年眼皮抬也不抬,懒洋洋道:“酒水自取,结账自助,概不赊欠,客官请便。”
    他并不怕来客觉得自己态度怠慢,毕竟此时能被门房单独放进来的也不会是什么陌生人。
    程琚径直来到柜台前,敲了敲桌子:“我要醉忘忧。”
    青年抬一下眼皮,又垂下眼,顾左右而言他道:“什么酒喝醉了都能忘忧。”
    程琚道:“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这是青年曾经研发出的一种酒,喝了能让人忘记痛苦,但如此神奇的作品青年却从来闭口不谈,程琚能知道也是因为青年有一次喝醉后说漏了嘴。
    青年摆手:“没有没有。”说着他将烟杆一敲,起身就要离开。
    程琚追上去拉住他:“能救人也不给?”
    青年斜睨程琚,轻嘲:“用那东西救人?”
    程琚深吸一口气:“把酒给我,你我人情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