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42页

      天已经黑下来,沈清和也没有矫情推辞,慢慢的吃下疙瘩汤。
    有什么等过几天再说,医生说了他的身体就是好了,也伤了身体,不适合做重体力活。
    以后他好了以后,也得装虚弱。要不说不过去啊。村里给他安排活,也得安排轻松活,这个好,他又不缺吃的,也可以休息。
    几天以后,牛新兰才回来,只是回来后的她,在家里不做饭不做事,作的很。
    她那样,让婷婷想起来自己的亲妈,一样的人。一样的混蛋。
    她谨记爸爸说的话,不能冲动,不能说她勾搭上了野男人,在这样的年代生母是破鞋,对她和哥哥不好,以后说不定会给她重新划成分,让沈婷婷很是郁闷。
    她也有原身的前世记忆,也知道不能莽撞。
    牛新兰不知道她回来这几天,不知不觉已经中招,以后无法生孩子。
    没几天的时间,沈清和拖着受伤的身体,去到乡里和牛新兰离婚了。他们结婚的时候,正是工作组下村宣传的时候,他们两是领了结婚证的。
    有证的,那离婚必须去乡里领离婚证。
    离婚的理由很简单:自己受了重伤,以后无法养家也无法那啥。想了好些天,才决定离婚的,不能耽搁前妻不是。
    无论是村里还是乡里,知道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夸赞沈四,为人好。私底下也有人说牛新兰,不安分,不那个能死啊。当然说这话的人少,毕竟沈四不只是那个啥,还有重伤,没看到走不了几步路吗?去乡里不远都要坐牛车。
    沈清和得了一波美名,离婚以后,牛新兰走的潇洒,牛家人也知道牛新兰早就勾搭上了上张大强,牛家人多欢喜啊。
    张大伟城里的姑妈给他弄进厂里做临时工,不出意外肯定能转正。
    现在是困难时期,北旱南涝,他们这里是缺雨水缺的心慌,早不久下了两年多来第一场雨水。
    可是都知道饥荒要缓解至少要等到秋收,前提是雨能一直下,保证今年丰收。
    只是想着也难,就下了一场小雨,然后没有下文。
    月亮山周围的村子,靠着那月亮湖勉强熬到现在 。周围村落的人,真没有什么人饿死,勉强把日子糊过去了。
    虽没有饿死几个人,但日子也是很差,差的一塌糊涂。能吃个半饱的人家都很少。
    日子就这么熬着,牛家人想着闺女勾搭上张大强是好事,以后说不定还能帮衬自家。
    离婚的事情,男女双方你情我愿,长青村的人议论了好一阵子。
    最真实的理由,只有沈家五人知道,就是三位姐姐也不知道。
    沈清和没有瞒着二老和儿子沈涛,前世孩子的结局,他一定要从源头预防。
    什么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说这些,那是对于爱孩子的母亲,牛新兰是爱孩子的人吗?不是。那他没有必要为她遮掩,他早就在离婚第三天,就进城让张大强绝了生育,以后他们俩报团取暖。
    在家养伤的沈清和,也没有闲着,总是用半夜的时间进城,利用凌晨四五点的机会,在黑市捣鼓。
    赚了不少钱,只是不好拿出来。
    十多天的时间,沈清和的身体慢慢的好了rdquo;不少,还不能做事,沈清和特意去到生产队开了一张一个月的证明。
    他是打着进城找同学找事做的幌子,大队长,支书也是明白。沈四以后的身体肯定不适合干重活,在农村干不了重活,就是不闹饥荒,家里也会饥荒。
    两位大佬大手一挥,没事,半个月的证明改成了一个月,慢慢找,不急。
    有了证明,沈清和可以浪啊,尽情的浪,留在城里过夜都成,他有外出证明。
    白天在市里是不需要证明的,只是晚上住宿招待所需要。
    白天备着份也是好的,万一遇到人查,也不怕啥。
    新德市离长青村不远,就二十里路。
    十来天的修炼,沈清和可以一天跑无数个来回。他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高中好啊,招工是一个好机会。
    哪怕没有城市户口,高中毕业进城招工被招进去的比例也很高。
    早上,一家人喝着大碴子粥,就着野菜。外面响起脚步声,还不只是一个人的脚步声。
    是一群人的脚步声,沈清和与沈婷婷都听到了。
    两人开始动了一下,后面就没有再动,只是静等着。
    有好事者快速跑进来,人还没有进门就听见了声音,七叔,家里来且了。rdquo;
    那嗓门不像是没有吃饱的人喊的,好家伙屋檐上的灰尘都给震下来,落在身上。
    大憨的嗓门还是一样亮堂。rdquo;沈父摇摇头,也没有应声儿。只是和家里人嘀咕一句。
    只是五人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刚收拾好就涌进来一群人,其中还有沈桃花夫妻俩,他们也是被人惊动跟着跑来的。
    爹,娘,老四。rdquo;
    沈桃花是大姐,跟着来的路上就搞明白了,来的人是啥人,就是一个多月前被亲弟救的那一家子。
    看看来的一家子,有老有小,再次拎着大包小包,那位被救的年轻人,进门就直奔沈清和,谢谢大哥救了我。rdquo;
    一群人挤在沈家院,关家七八人被请进堂屋坐好,沈家堂屋大,不少人还坐在高门槛上,挤满人,都盯着那大包小包。